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4,(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不仅具有丰厚的国内理论资源,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国外理论资源。其中,国外理论资源既包括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往,受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我们对东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资源关注得较多。如今,随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持续深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结合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葛兰西哲学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典型。它启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要探寻本民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的继承与更新,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不断中国化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毛泽东做了开篇。本文拟主要结合毛泽东的几篇论著来简析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近10年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课题。最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学者们不仅将这一研究领域在形成之初所讨论的一些问题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突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力图对艾思奇来延安后为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而作的贡献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前提,分别阐述他在哲学通俗化基础上实现哲学中国化和编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开创性贡献。笔者认为,重温这些贡献,对于当前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11 日至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全国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国内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哲学建设"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示和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动向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势·理·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ocess of Marxist philosophy Sinicization embodies the unity of momentum (Shi) and the reason (Li) of Chinese society.The intellectuals who stand for the spirit of Chinese era,not only conceived the reason (Li) of Marxist philosophy Sinicization but also changed the Chinese situation through applying the reason (Li).The philosophies of Mao Ze-dong and Deng Xiao-ping were the outcome of the process.At the same time,the problems of Marxist philosophy arose from the events (Shi) which have happened in the... 相似文献
7.
2016年7月22—24日在辽宁丹东举行,由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和辽宁省哲学学会联合主办。共有70余名学者参加会议,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为主题,围绕发展和创新、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与当代中国现实重大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会议认为,哲学发展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适应时代要求基础上用发展的理念对世界、人生、历史进行崭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需要建构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逻辑相印证的形而上学样式;中国特色哲学体系的创建要处理好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理论、实践、文化之间的关联;哲学的创新发展应当回到生活世界去寻找意义的前提;《资本论》是21世纪的“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基于时代主题和中国社会发展实践需要的变化,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思想不断进行选择、运用与发展创新的过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核心.而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实践需要是不断选择的依据,探索正确的实践方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理论创新的目的,取得实践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检验标准.在实践中提升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理论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与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内容和形态的创新,同时也唤醒了学界的"方法论自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路径、范式的创新与转换,从过去的单一视域、单一路径、单一模式转向多元视域、多种方法、多样范式,先后呈现出教科书改革与原理创新、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20世纪30年代末毛泽东明确提出的一个理论命题,新哲学会群体对其进行了初步论证。该会内部对这一命题的解释是有区别的,但其论证的发展趋势,则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成为与毛泽东的名字相联结的逻辑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而为后来毛泽东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结论的得出,以及与此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产生,提供了理论的合法性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能够成立,并成为中国的意识形态,是当时各种主客观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也体现了领袖者个人毛泽东的理论智慧,以及新哲学会群体理论论证的贡献。今天在继续使用这一在具体条件下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时,不应忽视其原初的本真意义,并要赋予其普适性和时代性内涵。 相似文献
11.
Zhengyu Sun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2006,1(1):124-132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fundamentally, i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hilosophy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disputes over philosophical views in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ave been focused on understanding Marxist philosophy from such aspects as “what kind of philosophy Chinese society
needs,” “the relation of philosophy to science,” and “philosophy as an idea to reflect on one’s life.” These explorations
have provided us a significant ideological insight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philosophy;
that is, in contemporary China, Marxist philosophy, as a doctrine of the liberation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exists not only as a kind of “doctrine” or “academy” but also as a kind of widely accepted “xueyuan (academic cultivations)” among people.
Translated by Zhao Zhiyi from Jourmal of Jili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2005:1 相似文献
12.
根据祁尔松(Etienne Gilson)的说法,中世纪哲学,尤其是十三世纪的思想,是基督宗教哲学。本文按其在台湾发展时所袭用的名词,称之为士林哲学。士林哲学之传入中国,虽然早在利玛窦时期(1550—1610)已经开始,但真正成为学术思想之主流之一,是最近五十年来在台湾地区的发展。20世纪初士林哲学初传入台湾时,当时的思想环境,对基督宗教哲学并不十分友善,这种种情况,与中世纪的思想家,面对信仰与神学之挑战相似。当时的思想家,融合各种不同的思想派系,对柏拉图与亚理斯多德的观念,重新诠释与批判,批判与诠释是创新的基础。所以,中世纪可说是哲学的第二春,而中世纪哲学之精华,即全盛期的士林哲学。十四世纪唯名论之后,士林哲学逐步式微,于十九世纪末再兴。本文认为,士林哲学在台湾发展之过程,与其在中世纪之盛行,及十九世纪末之再兴,背景虽异但有不少相似之处,而这些相似之处,正是士林哲学之基本思想与立场。本文对台湾士林哲学之发展,从四方面探讨:(1)回到形上学之根以面对新的挑战;(2)形上学基本立场与概念之说明;(3)反思与批判;(4)未来发展之方向。本文所参考之资料,一是已发表之学术文献;其二是与学者们之正式交谈——如学术演讲、座谈会等,及非正式之谈话、访问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哲学范式在历史上经历了从古典范式、近代范式到现代范式的转型,“哲学范式转型”意味着哲学重心的转移和透视问题的角度发生了根本的变迁。20世纪上半叶,可以称为传统哲学范式向现代转型的最初阶段。应当说,传统哲学范式的转型是与历史事件分不开的。传统哲学范式向现代的转型得益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有两个基本的转型路向:首先表现为由意识形态向学术资源或知识形态的转型。这种转型突出地表现为现代新儒学对传统儒学范式进行了新的思考和变革,确立了它的现代形态。其次是为传统哲学范式向现代的转型做了准备,表现在对传统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清理,并以新的哲学思想(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传统哲学的整体框架给以全面审视。20世纪初的传统哲学范式的转型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自此以后,传统哲学从语言表述到问题视阈,从内容到方法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传统本体论哲学的终结和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讨论Ontology的译名开始,主张严格区分作为一门哲学分支学科的“存在论”,和作为一种特定哲学理论形态的“本体论”两个概念;通过对传统西方哲学所代表和象征的哲学理念的把握,揭示了其基本特征和历史命运;进而从马克思哲学与传统西方哲学的否定性关系视角,阐明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和意义。作者认为,马克思哲学在哲学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革命变革,就在于它通过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和超越,开创了哲学发展的新方向.奠定了哲学发展新形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精诚合一:医学哲学事业的永恒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钟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0,21(10):29-32
医学哲学事业的价值在于发现并弘扬医学的基本精神。“精诚合一”是医学亘古不变的基本精神。当代医学哲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医学的“精诚合一”特征及其深刻内涵,注重“精”与“诚”的有机结合,批判现实医疗活动和理论研究在“精”、“诚”问题上的片面,弘扬医学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临床病理诊断中蕴涵的哲学原理及其重要性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新兰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5):76-77
准确的临床病理诊断有赖于正确的思维方法,将哲学原理运用于临床病理诊断有利于更准确地诊断疾病。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应注重和运用理论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两个方面;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等原理。 相似文献
18.
激光高科技的发展使得激光美容应运而生,激光美容具有高效安全、方便快捷、痛苦小的独特优点,开创了医学美容的新纪元,激光美容已成为当代医学美容中最具有前途和魅力的部分.从激光美容的发展过程,认识到学科交叉产生创新,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良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科学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Josh A. Reeves 《Theology & Science》2013,11(4):403-419
“Natural philosophy” is an important term from the history of science because it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study of nature during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Europe. This article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history of natural philosophy, since the use and eventual disuse of the term helps one to understand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science. Following a suggestion by the historian of science Peter Dear, I argue that the term deserves to be rehabilitated because it draws attention to the complexities of scientific theorizing.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n argument that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religion should be seen as an updated version of natural philosoph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