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梨头更馆作为目前粤港澳地区唯一现存的更馆建筑实例,其典型的岭南广府建筑修复材料与修缮问题探究为目前澳门常见的文物建筑修复方法以及活化设计思路提供了参考案例。文章从澳门更馆的历史发展、建筑特色、修复工程的做法与材料等几大方面来研究探索其在修复上的问题,并希冀以此作为后续澳门乃至岭南广府地区相似类型建筑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2.
孟辰 《美与时代》2014,(10):20-21
玻璃对于建筑来说是很重要的材料,成为绝大部分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筑中玻璃与其他材料搭配组合,给人们带来不同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建筑设计作品以其创新的表皮形式为人们所熟知,他们通过对材料的颠覆性使用和对传统编织技艺的现代化演绎,从材料、建构入手,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编织"表皮。通过分析建筑实例,揭示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编织"表皮在注重表达美学的同时又兼顾建筑室内的物理性能和结构受力。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由过去的追求吃饱穿暖开始向享受型环保型过渡,特别是建筑装修装饰行业显得尤为明显。近些年来,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精神生活的丰富,人们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建筑装修装饰行业不断兴起壮大,并且朝着不同于传统装修装饰市场方向发展。通过对我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的现状分析,从而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合理的预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傅欣  陈静 《美与时代》2013,(8):64-66
建筑的结构形式是建筑的骨架,是其艺术和内涵的表现,与建筑美观是互为表里的。建筑之美表现在建筑的外形、结构、功能、细节、色彩、材料等方方面面和谐统一,我们从自己的民族文化背景中获得了美的评判标准,近代以来,随着"西风东渐",在建筑领域人们也开始学习和吸收西式建筑文化形式,形成了一些特定时期独具风韵的历史建筑,这种独特之美,感染着同一个世界不  相似文献   

6.
美国建筑师F·L·赖特是现代建筑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不仅设计了大批优美且饱含意义的建筑作品,而且形成了自己的建筑哲学,为现代建筑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其建筑思想在他死后近半个世纪的今天,却显现出一种人类思维与追求的恒久性价值。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筑是人们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打上人工环境标记的现代城市建筑倾注了人类对建筑美的理解和渴望,其中,中国建筑最主要的美学原则之一,就是以“和谐”作为建筑美的本体,中国城市建筑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之后,仍不断寻求真正适合人类居住和生存的“和谐”建筑。从中国现代城市建筑中寻找和谐要素,以不同地域为为线索,对不同建筑的和谐要素进行分析,并由此结合发展的脉络,才能预见中国现代城市建筑未来审美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留住城市记忆,传承陶瓷文脉,景德镇陶溪川将原宇宙瓷厂改造为一个以陶瓷为核心的文创街区。基于遗产保护的最少干预原则,陶溪川的整体改造设计运用现代手法,融入景德镇特色陶瓷元素,富有地域特色,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与此同时,保留了一些旧厂房工业建筑的形态,将不同时期的窑址置于舞台的中心。现代材料与原本砖结构的色调组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对话方式。文章以陶溪川建筑改造手法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旧建筑表皮设计、室内环境设计两方面综合研究旧建筑的改造手法。  相似文献   

9.
哥特式建筑是欧洲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它对后来的现代城市建设也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从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介绍出发,进而对哥特式建筑做出客观的评价,最后谈哥特式建筑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乡村现代建筑与乡村传统建筑的区别、联系出发,分析乡村现代建筑的在地文化发展模式,以材料、技术的不同到功能主体、历史文化的联系,阐释在地文化的地域性与时间性,乡村现代建筑为何要传承在地文化,其意义与内涵的作用,再以实际案例分析如何在乡村现代建筑中运用在地文化。  相似文献   

11.
俄式"木刻楞"建筑因其与自然的关系亲和、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运用本土材料以及主体材料木材的可再生可降解的可持续发展特性,可为现代木结构建筑提供借鉴和启示。从环境方面讲,俄式"木刻愣"注重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宜;从以人为本的方面讲,人是空间中的主体,建筑物作为人类的庇护场所,注重人的使用价值和心理寄托;从场所精神的角度看,与现代建筑缺乏人情味儿的千篇一律的混凝土盒子相比,木材质的温度感和民族审美让长期生活于此的人们更具有归属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木刻楞"建筑中体现了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等当代建筑急需具备的气质。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现代设计的发展,线条作为现代建筑的造型元素和美学因子,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逐渐成为高效快捷的代名词,代表了由功能引发的审美变迁。建筑设计也一样,如何运用线条来承载现代建筑艺术中的美学理念并将其纳入到美学范畴,以及如何排列、布局线条才可以产生建筑美感,是现代建筑在语言表达上所遇到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3.
欧洲的建筑遗产作为古典西方建筑中的宝贵财富,其建筑思想、建筑技术及建筑功能都对现代建筑具有深远影响。我国的室内设计与发展正在经历一个改革与创新的过程,古典欧式风格逐渐被大众接受,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势。首先从古典欧式风格的定义和浓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进行阐述,并进一步从它独特的造型结构、别致的色彩搭配和华美的室内装饰材料等重要特征进行讨论,着重将其在别墅室内设计中的空间规划、感官定位及材料运用等元素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对如何把这些古典欧式风格元素运用于现代别墅设计中作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建筑问题是海德格尔最为关注的现实世界问题之一,而对此问题之解读成为展开海德格尔中晚期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本文通过对建筑与安居,建筑与空间,建筑与天、地、神、人三个主题的阐释来展开海德格尔对建筑本质的理解,表现了海德格尔对现代人居住生存境域的关注,体现了建筑就是“让安居”的思想内涵,并给予处于工业与绩效社会中的我们以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乔家大院又名中堂,是清末经典建筑,是承载晋商文化之地。现代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但难以展现独特文化与地区习俗。因此,建筑行业应结合传统古建筑文化与韵味,优化其行业发展。基于此,文章以乔家大院为参考,分析晋中大院建筑形制,希望促进建筑行业古今结合,建设出蕴含风俗文化、更为精巧的民宅建筑,从而优化建筑区域空间,提升建筑实用性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东西方的城市建设中,我们总能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宗教建筑和历史建筑的影子,但现代建筑在材质,外观、空间、装饰等方面与宗教建筑、历史建筑还是存在许多显著不同。时代在发展,建筑也在材质选择、外观、空间处理和装饰上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刘鑫 《美与时代》2024,(2):22-24
建筑工程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的居住环境。这一观念的转变,也使得建筑工程当中是否采用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建筑工程中,可通过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来减少资源浪费情况,实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为人们创建更加节能、环保、绿色的生活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作为现代建筑工程中一种全新的环保手段,不仅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还能够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以VR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主的先进高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的各个领域之中,尤其是在城市建筑领域,其应用范围仍在持续扩大。设计者通过VR技术可有效提升建筑环境设计的效果,让建筑设计可通过高度模拟仿真的数字化环境生成,给人们以视觉、听觉和触觉上的良好体验。VR技术在城市建筑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可更为直观立体地展现出建筑的内外部情况、建筑周围的环境、整体效果,体现出城市规划与使用者对建筑物的要求,特别是在建筑物施工所需材料、工程资金预估、工程施工环节等方面具备精确化计算作用,对于有效节省工程材料、资金、时间和劳动力等方面具有关键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筑·造型·自然”是建筑设计中亘古不变的话题,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现代建筑的重要关注点之一。现以“亘古”美术馆概念设计方案为研究对象,从“亘古”概念的来源、“亘古”美术馆概念设计、“亘古”美术馆对未来建筑的价值三个视角剖析设计师从自然环境中汲取灵感的方式,从而探讨建筑、造型、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宁 《美与时代》2013,(11):27-27
从造型元素、色彩元素、材质元素三个方面对高迪建筑进行分析探讨,学习研究高迪建筑的视觉语言的表现应用带来的启示,探寻打造我国本土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