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唐思鹏 《法音》2005,(5):30-32
3月2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会长扩大会议,借此机会,笔者就“人间佛教”思想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前来参加会议的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惟贤法师。问:中国佛教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向,无疑是走“人间佛教”之路。法师一贯提倡“人间佛教”思想,请问这一思想的提出,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有什么内在关系?答:“人间佛教”思想的提出,是基于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思想而来的。太虚法师将佛法判摄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教之佛本,三期三系:“教”指佛的遗教,为整个佛教所依从之根本。“三期”:指佛灭度后…  相似文献   

2.
佛学文摘     
以佛法研究佛法 台湾佛教学者江灿腾在《现代中国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反省》一文中,回顾自己的治学经验,认为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的观念,解决了他在佛法内容上的困扰。《游心法海六十年》一书。  相似文献   

3.
[天亚社·新加坡讯]新加坡一位佛僧最近向佛教徒和天主教徒分享他对玫瑰经的见解,讲述念玫瑰经如何导人修德成圣。 按净空法师的说法,默想玫瑰经的是让人放开“杂念和执着”,并在每日的生活中实践玛利亚和基督的善行,达致成全。 讲座於三月十五日在一间天主教学校举行,名为“从佛教看玫瑰经”,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暨净宗学会的顾问净空法师主要讲述欢喜五端,大约有一百七十人出席,大部分为佛教徒。 净空法师表示,在欢喜一端圣母领报中,玛利亚显示出她的谦逊,他说按佛教教义,这是最完美的德行。他透过一名英文翻译员说,这正是所…  相似文献   

4.
普正 《法音》2005,(5):44-46
本刊讯应国家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的邀请,以惟俨法师为团长、李木源居士为副团长、广声法师为秘书长的“新加坡佛教总会访华交流团”一行17人,于4月10日至20日,来华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友好访问。新加坡佛教总会成立于1948年,是代表新加坡佛教徒的代表性团体。其宗旨是团结新加坡各佛教团体及佛教徒,遵守佛制,实现大乘佛教救世精神,弘扬佛法,兴办佛教教育、文化、慈善事业及福利社会人群。4月11日上午,代表团一行在国家宗教事务局外事司郭伟司长的陪同下,参访了中国佛学院,受到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圣辉法师的亲切会见。在讲话中,圣辉法师回顾…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行方报道)1999年9月27日至10月3日,净空法师应国家宗教局邀请,率团前来北京出席“《乾隆版大藏经》捐赠仪式”,并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的一系列庆典和观礼活动。净空法师现任新加坡净宗学会和居士林领导师,多年来全力以赴于佛教教育事业,将信众所供养之净资悉数用于弘法与佛教人才培训,取得卓著成就,事迹在海内外佛教信众中广为传诵。他从八十年代开始,多次从海外回到祖国,关心祖国建设的成就,为祖国的佛教弘法、慈善和教育事业慷慨解囊。他有感于佛典宝藏在祖国历经浩劫所致之匮乏和僧俗信众对于藏经的渴…  相似文献   

6.
张家提 《佛教文化》2023,(1):102-104
道世法师是唐代著名律宗高僧,佛教学者。他一生深人研习三藏教典,大力弘扬律宗。在弘扬佛法的同时,道世法师还专心从事佛教著述,撰写了大量很有见解的佛教专著。道世法师撰述的这些著述中,流传后世且影响深远的是《法苑珠林》。本书自问世以来,深受历代学佛者和佛教研究者的欢迎,被大众赞誉为“佛教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2,(7)
净严老法师离开我们已经一年零三个多月了。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追悼法会,沉痛悼念这位当代百岁高僧。法师生前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和名誉理事、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河南省政协委员等职,为修学佛法,弘扬佛法,利益众生,贡献了毕生精力。法师俗名张善胜,又名陈天庆,原籍河南省唐河县,诞生于1892年。在父母的熏陶下,法师在幼年时期就对佛教产生了净信。1911年到北京道德学社修学佛法,曾受教于著名  相似文献   

8.
佛教新闻     
《法音》2006,(5)
圣辉法师荣获斯里兰卡佛教界授予的“弘法功德奖”本刊讯斯里兰卡纪念佛胜日卫塞节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佛历2550年度“弘法功德奖”授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以表彰他在汉语系佛教界保护与弘扬佛法,及增进世界各国佛教徒之间友好关系等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这是继赵朴初居士于1982年荣获日本佛教传道协会授予的第十六届“佛教传道功劳奖”、于1985年荣获日本庭野和平财团授予的“庭野和平奖”,隆莲法师于1986年荣获日本佛教传道协会授予的第二十届“佛教传道文化奖”,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活佛于2004年荣获孟加拉国佛教会授予…  相似文献   

9.
面向21世纪的中国佛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佛教在进入中国二千年来的时空条件中,不断地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迁而与时偕进。但可变的是佛教之“教”,不变的是佛法之“理”。不变谓之“契理”,可变谓之“契机”。一味的佛法,在中国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发展,从来就是不平衡的。正是这种时空不平衡性,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回旋余地,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观察范例。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以太虚法师和欧阳渐居士为代表的对中国传统佛教的反省和批评。这种来自教界内部的反省和批评,或侧重于转“机”,或侧重于洁“理”,由此产生“人间佛教”和“批判…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16,(6)
正本刊讯6月1日,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新加坡佛学院院长广声法师一行到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学诚法师的热情接待。学诚会长对广声法师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对广声法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新加坡弘传佛法,培养佛教青年弘法僧才,推动中新两国佛教界友好往来表示赞叹。学诚会长希望,双方继续加强在佛教文化、佛教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汉传佛教"走出去"。广声法  相似文献   

11.
印顺法师的《修身之道》形成了对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系统看法。与传统儒家将三纲领视为由内向外的推展不同,印顺法师将三纲领视为由外而内的落实,与大乘"三心"相近;致知就是止于至善,如同佛教的"续善根"一样,其意义与佛教的正见相似,但远不如佛教的正见更为究竟、彻底和殊胜;格物是儒家致知的手段,不如佛教修得正见的方式来得真实;他对大学的诚意慎独非常欣赏,比之于佛法的戒学修行,但认为佛法的理论和方法也更有效率;正心就是定,孟子的"养气"就是定的一种境界;儒佛二家都以修身为本,儒家的修身,等于佛法的修慧,只有大乘佛法,才开显了究竟的修身之道;在印顺法师看来,儒佛二家都以利他作为出发点,但利他的方式则有区别。印顺法师的大学纲目是从佛教立场理解和审视儒家经典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05,(6):34-39
一、建校缘起“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法的住持与弘扬,需要清净的僧伽,而清净的僧伽则源自于佛教教育,因此,佛教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佛教的前途和命运,以及佛化事业的盛衰。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说:“大力培养合格僧才,加强人才建设,是关系中国佛教命运和走向的头等大事,是我国佛教事业建设与发展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无庸质疑,今天不培养佛教人才,明天就不可能有佛教。有中国第一比丘尼之称的隆莲法师,一贯重视教育,深感佛教界人才奇缺,同时也意识到培养佛教人才的急迫性。她为了创办尼众佛学院而四处奔走,积极呼吁,并在…  相似文献   

13.
宏度 《法音》2000,(5):43-43
本刊讯 4月 24日至 27日,应新加坡净宗学会净空法师、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李木源居士的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张琳副秘书长、国际部宏度法师三人对新加坡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工作访问,受到新加坡净宗学会净空法师、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李木源居士和四众弟子的热烈欢迎。 4月 25日下午,刀述仁副会长一行与净空法师、李木源居士及正在新加坡净宗学会学习的十几位中国学僧进行了座谈。刀述仁副会长介绍了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简史、中国佛教现状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现行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勉励学僧…  相似文献   

14.
佛教新闻     
《法音》1993,(5)
3月31日上午,赵朴初会长在北京广济寺会见台湾华藏精舍住持净空法师暨该精舍图书馆馆长韩瑛居士一行。赵朴老与净空法师原属同乡,宾主之间交谈分外亲切。赵朴老对净空法师在台先后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及各佛学院,并往来于欧美、香港等地弘法,创建华藏精舍及佛陀教育基金会馆  相似文献   

15.
圆瑛法师于近代中国佛教实具举重之位。一在其弘宗演教之能,二在其躬身实务之功。法师反对人们视佛教为"迷信",主张如欲救世,须得佛法昌明,更践之以大乘菩萨道入世济世。法师行化一生,不仅广涉三藏,开演佛法大义,利乐众生,更积极躬身社会实务,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患难。当此可言,法师实堪为近世护国爱国僧人典范。  相似文献   

16.
常妙 《法音》2006,(5):81-81
斯里兰卡纪念佛胜日卫塞节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佛历2550年度“弘法功德奖”授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以表彰他在汉语系佛教界保护与弘扬佛法,及增进世界各国佛教徒之间友好关系等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这是继赵朴初居士于1982年荣获日本佛教传道协会授予的第十六届“佛教传道功劳奖”、于1985年荣获日本庭野和平财团授予的“庭野和平奖”,  相似文献   

17.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这次我受江苏省佛教协会的委托,从南京到无锡来,传达中国佛教协会四届二次理事会议精神。昨天已将赵朴初会长《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传达过了。今天,各位又要我来谈谈佛法。但“禅门深似海,佛法大如天。”叫我从何谈起?我想:就照赵朴初会长报告中提出的“五戒、十善、四摄、六度”来讲一讲吧。赵朴初会长说:“我以为应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又说:“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要奉行五戒  相似文献   

18.
《佛教文化》2013,(1):124-125
佛弟子有四众之分。出家男女二众,即比丘、比丘尼。在家男女二众,即优婆塞、优婆夷。出家佛弟子又有四众、五众之分。四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五众即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学戒女)、沙弥、沙弥尼。七种佛教徒的通称叫七众。即出家五众加上在家二众。对学识修为较高的僧尼称谓:(1)法师:指通晓佛法、并善于讲解佛法以及致力修行传法的僧人。世俗又称比丘中的知识分子为法师,意思是讲说经法的师傅;(2)经师:指精通佛教经藏的僧人,也指善于诵读经文的僧人;(3)论师:指精通论藏或诠释佛教经义的僧人;(4)律师:指善于背诵、讲解律藏的僧人;(5)三藏法师:指精经、律、论三藏的法师。中国古达把从事译经的高僧称为“译经三藏”,例如唐玄奘被誉为“三藏法师”,俗称“唐三藏”;(6)大师:佛教称释迦牟尼为大师。后唐代朝廷封通晓佛教教义的僧人为大师,如慧照法师。后来对前朝名僧也往往赐谥号“大师”,如东晋慧远,被追赐为辨觉大师;(7)尊宿:“尊”为德高,“宿”为年长。对年长德高僧人尊称为尊宿;(8)上人:尊称持戒严格,精于义法的僧人;(9)讲下:对知名法师的尊称;(10)高僧:对德行高的僧人的尊称。  相似文献   

19.
我在太虚法师创办的汉藏教理院读书六年,任教九载。八年抗战期间,法师经常驻锡汉院指导学僧的修学,曾为学僧讲授《中国佛学》、《真现实论》等,并总括其学行为《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及《我之佛教革命失败史》二文。我忝列师门,屡蒙慈诲,法乳深恩,铭记难忘。法师是智者、贤首后集佛学之大成者。他融摄古今各家学说,判释一切佛法,系统地提出了人生佛教的理论,为近代佛子继承佛教优良传统,适应时代潮流指明了方向;他和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07,(1):25-27
记者:莆田广化寺是朴老点名的“样板丛林”,您在推行“修学一体化”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学诚法师:谈到这个问题,首先粗浅地介绍一下“学与修”的基本概念。“学”,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在佛教里有专门的名词,也就是闻、思。听闻、思维佛陀的教法,这就是学。更进一步,所学的佛法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