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曦  张积家  舒华 《心理科学》2006,29(6):1359-1363
多词素词的心理表征和和词义激活已成为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词素分解储存模型、整词储存模型和混合表征模型。针对词义不透明词中词素与整词的关系,利用语义启动和色词干扰的实验范式,对颜色词素在词义不透明双字词中的语义激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词义不透明双字词的词素与整词之间存在着心理资源竞争,表现出相互抑制的关系,它们的力量对比随时间变化而改变,出现此消彼长的趋势。研究还表明,多词素词中的词素加工,不仅受词素结构影响,也受词素本身性质影响。由于颜色词素的加工既涉及语义系统,也涉及知觉系统,所以虽然在多词素词中处于附加词素的地位,也具有加工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并列和偏正结构双字合成词的注视位置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yeLink II眼动仪, 选取并列结构和偏正结构两种类型的目标词, 要求大学生被试阅读包含有目标词的句子, 以探讨两种双字合成词的注视位置效应。结果发现:在阅读并列和偏正结构的目标词时, 单次注视条件下读者往往将首次注视定位于词的中心位置, 多次注视时首次注视往往落在词的开端部分; 当首次注视落在词的开端时再注视该词的概率增加, 而且再注视往往落在词的结尾部分。结果提示:在单次注视条件下存在偏向注视位置; 双字合成词结构不影响偏向和最佳注视位置; 研究结果支持“战略-战术”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界在词素的认知加工这一问题上存在两种观点.“先形后义”激活论认为词素加工首先经历词形分离,然后才能激活词素语义;“形义并行”激活论则认为上述两种加工同时发生.它们争论的焦点在于词素语义加工发生的阶段.“先形后义”有两种可能:词素形、义激活均发生于前词汇阶段,但形的激活发生更早些;或词素形的激活发生在前词汇阶段,而义的激活发生在后词汇阶段.“形义并行”则只有一种可能:词素形与义在前词汇阶段同时得到激活.两派观点均有相应的实证和理论支持(前词汇和后词汇模型).未来研究需解决研究范式及理论发展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采用词素和整词启动范式,考察对汉语人格特质词的识别。发现:(1)汉语人格特质词有表象和语言双重表征。表象表征在SOA=157ms时就激活了,在SOA=314ms时继续保持。(2)词素和整词在心理表征中处于同一层次,它们之间的联结有不对称性:由词素到整词联结强度强,激活扩散容易;由整词到词素联结强度弱,激活扩散稍难。  相似文献   

5.
以90名中国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任务,探讨了SOA在57ms、157ms和314ms条件下汉语双字复合词语义、词类和构词法等词汇信息激活的相对时间进程。结果表明,在57ms时语义信息已经被激活,在157ms时语义和词类两种信息均被激活,在314ms时激活了语义、词类和构词法三类信息。汉语双字复合词识别中最先激活语义信息,接着激活词类信息,构词法信息激活最晚。语义和词类信息激活后,随着SOA增加,其激活强度有增强的趋势。语义信息在整个词汇信息激活中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采用词汇判断任务,通过两项实验同时操纵首、尾词素的位置概率信息,考察词汇语境多样性对首、尾词素位置概率信息加工的调节方式。结果发现,高语境多样性词汇识别中,仅当首词素位置概率较低时,读者才会利用尾词素位置概率信息进行词汇识别;在低语境多样性词汇识别中,读者同时利用首、尾词素位置概率信息进行词汇识别。这表明,词汇语境多样性自上而下调节首、尾词素位置概率信息加工,支持中文双字词加工的混合通达表征模型。  相似文献   

7.
关于汉语合成词的表征方式历来存在争论:是分解式表征还是整词式表征?文章阐述了整词式表征存在的心理可能性和实验证据,并指出该表征由语音、语义和字形三种不可分割的表征形式构成.前人研究表明,合成词在语音和语义层面可能拥有整词表征,但目前鲜有研究探讨整词词形表征存在的合理性.据此,文章试图寻找考察整词词形表征的研究范式及可能影响汉语合成词词形表征特点的语言因素.  相似文献   

8.
汉语并列式合成词的词汇通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文斌 《心理学报》2001,34(2):117-122
汉语并列式合成词具有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内部不同的词素组合在心理词典中则需要不同的词汇通达时间。实验结果表明,在对汉语并列式合成词的词汇通达过程中,第一成分并不总是起决定作用;同样,并列式合成词中的两个成分在词汇通达过程中并不总是同等重要。实验证明,语义透明度对并列式合成词的词汇通达起重要作用。实验还发现,在心理词典中对并列式合成词的词汇通达需要一个证实原则。  相似文献   

9.
孙文梅  刘海伦 《心理科学》2013,36(6):1388-1392
研究运用DRM范式,以具有语音关联的汉语双字词为材料,采用2(语音类型)×3(词语类型)被试内实验设计,考察汉语双字词语音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被试对诱饵词的错误再认率显著高于对填充词的错误再认率,说明汉语双字词语音关联能够诱发错误记忆;(2)双字词表与单字词表引发的语音关联性错误记忆效应相当,小于语义及字形关联的错误记忆效应;(3)尾音关联词表中词语再认率高于首音关联词表。  相似文献   

10.
汉语双字多义词的识别优势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词汇判断法、命名法考察汉语双字多义词的识别优势效应。结果发现,在词汇判断任务中存在着多义词较单义词的识别优势,但这种识别优势只表现在低频词中。在命名任务中未发现多义词的识别优势。作者根据分布表征模型的观点对双字多义词的识别优势效应做出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聋人能利用视觉音素意识解码词汇语音。与健听人音位位置效应一致,聋人对汉字声母更敏感,但双字词中是否也有类似的声母优势还不清楚。采用音位识别任务探讨聋人双字词识别的声母优势及其原因,研究一利用编码方式考察指拼的作用,发现了声母识别优势,表明聋人能利用字母和指拼两种方式解码双字词语音且编码方式不影响声母优势;研究二进一步利用汉字位置探讨音位序列加工对声母识别优势的作用,结果发现了声母优势、首字优势及首字声母优势,表明聋人识别双字词音位在汉字水平、汉字音节内水平都遵循从左至右的序列加工,与健听人一致,同时还受指拼声母的特殊影响。整个研究表明,聋人识别汉字语音建立在视觉音素意识基础上,双字词的声母识别优势受指拼声母强化、双字词汉字位置效应、音节内音位位置效应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方杰  李小健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116-1123
言语产生研究对于复合词的通达形成什么表征存在分歧。是形成整词表征还是分解为词素表征?用整词和词素频率效应考察,荷兰语的结果支持复合词的分离阶段通达模型和相应的分解表征假设,汉语和英语的结果支持复合词的独立网络通达模型和相应的整词表征假设。本文经过文献回顾指出,词汇表征不同于心理词典,语言、加工方式和加工通道都很可能造成复合词表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英文词、汉字词、早期文字和图画的认知加工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积家  王娟  刘鸣 《心理学报》2011,43(4):347-363
采用四种任务考察英文词、汉字词、甲骨文、东巴文和图画在知觉加工和语言加工中的特点, 揭示不同类型符号的认知机制。实验1采用知觉相似度判断和语义一致性判断考察符号在知觉加工和语义加工中的特点; 实验2考察符号在命名与分类中的表现。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符号在知觉相似度判断和语义一致性判断中表现不同。符号相似的顺序与文字演化的顺序一致。(2)不同类型符号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英文词和汉字词的命名快于分类, 甲骨文、东巴文和图画的分类快于命名。(3)无论是命名还是分类, 对汉字词和图画的反应均快于对东巴文和甲骨文的反应。对英文词命名快于对甲骨文和东巴文命名, 对英文词分类慢于对东巴文分类。(4)英文词、汉字词和图画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对英文词、汉字词命名快于对图画命名, 对图画分类快于对英文词、汉字词分类。甲骨文和东巴文的命名与分类反应具有不对称性:对甲骨文命名快于对东巴文命名, 对东巴文分类快于对甲骨文分类。所以如此, 既与符号的外形特征和区别性特征有关, 又与符号记录语言的方式以及对符号的熟悉度有关。研究结果为确定文字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及甲骨文与东巴文的性质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方燕红  张积家 《心理学报》2009,41(2):114-126
采用命名与分类任务考察了汉字词和图片命名与分类的特点,揭示义符在汉字词和图片命名与分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汉字词和图片的命名与分类与拼音文字的词和图片的命名和分类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汉字词和图片的命名与分类具有不对称性:汉字词的命名快于汉字词的分类,图片的分类快于图片的命名。义符对于汉字词和图片的命名与分类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对汉字词的加工有重要影响,对图片的加工无影响;对汉字词的分类有重要影响,对汉字词的命名无影响。被试对有标示类别的义符的词的分类显著快于对无标示类别的义符的词的分类,甚至快于对图片的分类。所以如此,与汉字词的结构特点有关。汉字形声字多用义符来标记事物的类别,提供了重要的类别信息。根据上述结果,作者构建了汉字词和图片认知加工的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汉语数字对时间知觉的影响。采用二分试验程序,以400ms和1200ms作为标准短时间和标准长时间,三个实验中屏幕分别呈现阿拉伯数字(1、5和9),汉语小写数字(一五和九),汉语大写数字(壹伍和玖),让被试估计数字的呈现时间更接近于标准长时间还是标准短时间。结果显示三种实验条件下被试均具有低估小数字的呈现时间和高估大数字呈现时间的倾向。这个结果表明汉语数字也会对时间知觉产生影响,汉字形式的数字可以纳入到综合的数量理论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6.
研究采用消失文本范式、操控双词消失的延迟时间,考察中文读者编码两个相邻词汇(词n与词n+1)视觉信息的年老化问题。结果发现,从40 ms延迟时间至160 ms延迟时间的所有消失条件均不影响青年人的句子总阅读时间,这意味着青年人能够并行、快速地同时编码词n与词n+1的视觉信息;而所有消失条件都影响老年人的句子阅读时间,40 ms延迟时间消失条件对总阅读时间的影响程度甚于其他较长延迟时间的消失文本条件,80 ms、120 ms和160 ms延迟时间消失条件对总阅读时间的影响程度完全相同。由这些结果可以确定,中文阅读中词汇视觉编码的年老化同时受视觉与认知因素衰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词素熟悉性是否会影响视觉词切分线索在新词学习中的作用,本研究中新词由两类假词构成:第一类假词由两个高频字(高熟悉性词素)组成,第二类假词由两个低频字(低熟悉性词素)组成。实验采用学习-测试范式,将新词镶嵌在句子中供大学生被试阅读。结果发现,相比由低熟悉性词素构成的新词,词间空格在由高熟悉词素构成的新词中起到的促进作用更大。表明在汉语阅读过程中,词素熟悉性可能作为一种线索参与词切分。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词汇判断任务,探讨语素频率对中级印尼汉语学习者复合词识别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语素频率影响中级印尼汉语学习者复合词的识别。同时,语素频率对词汇识别的影响受到语素位置的调节。当语素为复合词的首语素时,语素频率高,词汇判断的正确率高;语素频率低,词汇判断的正确率低。当语素为复合词的尾语素时,语素频率对词汇判断正确率的影响受到首语素频率的限制。只有当首语素的频率高时,尾语素的频率才会影响词汇判断的正确率。当首语素的频率低时,尾语素的频率不影响词汇判断的正确率。研究结果支持中级印尼汉语学习者在复合词的表征中产生了语素表征,而且首语素的频率在复合词识别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