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做数学题的时候,一个问题是一个答案,而在生活中,一个问题可以有两种答案。老师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人,每天都坐在路边的椅子上,向开车经过镇上的人打招呼。有一天,他的孙女在他身旁,陪他聊天。这时有一个游客模样的陌生人在路边四处打听,看样子想要找个地方住下来。陌生人从老人身边走过,问道:"请问大爷,住  相似文献   

2.
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辆豪华轿车停在调查事务所的门中,一位白发苍苍、却依然风度翩翩的老人径直走进我的办公室,告诉我说:“请你为我做一件事。”  相似文献   

3.
据报载,在某菜场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天,菜场的鲜鱼柜前排着秩序井然的队伍,人们依次买鱼。突然,一个青年插进队列,站在一位老年人的前头。于是这位老人向他说:“小青年,请遵守秩序,排排队好吗?”但这位青年却回过头来毫无愧色地回答说:“对、对、对,应当排好队。你看,我不是排得蛮好  相似文献   

4.
周德萱 《天风》1997,(10):32-33
记得在解放前两年,于斜桥惠中堂,开了5天的培灵会。那是一次令我终身难忘的得救经历。 主曾对尼哥底母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3:3)施洗约翰也说过,我现在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将来有位大能者来,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太3:11)。  相似文献   

5.
考验     
正一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忽然要跟我商量一件事。"我选了一辆车,能不能拿你的私房钱借给我一万块?一个月后就还你。"我向来没有攒私房钱的习惯,但是如果说实话或是拒绝,那么朋友也没法做了。正好最近有两笔稿费还没上交,但我搞不清多少钱,便让他稍等。查询后短信提示我,还有两千八百多元。我就截图给他,半天后他笑着说:"你真可怜。那么点钱,我拿了,你花什么?你自己留着用  相似文献   

6.
小小祷告本     
武清泉 《天风》1995,(12):40-40
小小祷告本已伴我走过几个寒暑。翻开它,神的眷颐、安慰和赏赐,一幕幕浮现住眼前,清晰可见,感恩之心油然而生,亦更增加了我不断祷告的信心。 记得还是几年前,—位老牧人问我:“神答应你的祷告吗?”我竟一时茫然……我倒也常常地祷告,至于神听了没有,怎样结果。却好像从来没有留意过。他听了摇摇头,说:“主的应许是祈求的就得着’,是你自己对祷告这件事太不认真了吧?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中学教师来信问道:“‘突然’和‘忽然”意义很相似,为什么说前者是形容词,后者是副词呢?”他还举了下面两个例句: a.他突然从山上摔下来了。b.我忽然想起一件事。说是这两个词不仅意义相近,而且用法也相同——都在句中作状语。我觉得他提的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因此试着来作一个解答。  相似文献   

8.
记得在解放前两年,于斜桥惠中堂,开了5天的培灵会。那是一次令我终身难忘的得救经历。 主曾对尼哥底母说:“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约3:3)施洗约翰也说过,我现在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将来有位大能者来,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太3:11)。彼得在五旬节后传道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上骗子很多,而经常跑业务的王栋却极少上当受骗。我们问他秘诀,他说:"就俩字,不贪!"有一次他去一个地方,走在路上突然捡到了一个手提包,旁边还有一个人看到了,那个人让他打开皮包,一看里面有一件非常珍贵的金首饰,估计最少也得值几万块!那个人提出:"见者有份,你总得分我点!要不你把你身上的钱给我,这个包就归你了!用一点儿小钱换一件几万块的首饰,你占大便宜了!"  相似文献   

10.
大约是两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向我谈起一位出世的老人.朋友说:"我想你会对他有兴趣,说不定你会为他写一本传记文学."可惜我对一切以真人真事写出的作品丝毫不感兴趣,况且我没有见过这位老人,我也无从知道他的详细经历.虽然我什么也没写,但是,一位传奇人物的图像毕竟是印到我的脑海里了.去年9月,我到佛教圣地九华山采访一个大型法会,正赶上那天仁德方丈在祗园寺方丈寮召集一些僧人听几位刚刚从美国讲经归来的法师介绍访问概况.我去得迟了,进门时,与会者俱已就坐,一位老法师正在用浓重的浙江话谈访美感受.立刻,这老人引起我久久的注视.他的相貌是恬淡而静穆的,但于恬淡静穆中又显出一种非同凡俗的丰彩.我特别有感于他的那种恬淡而静穆的笑  相似文献   

11.
牧者的软弱     
李世峥 《天风》2008,(20):30-31
曾听一位牧师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在医院看病时,遇到一位信主不久的肢体,问牧师:“你在这里探访吗?”牧师答道:“不是,是我自己看病。”那位肢体惊讶地说:“啊?牧师你怎么会生病?”这件事听起来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现实中类似的情况却不在少数。虽然大多数人不会认为牧者就不可能生病,但对很多人而言.却忽略了牧者也有软弱,也需要代祷的这个事实。  相似文献   

12.
渊声 《天风》2009,(1):61-61
问:我是一位二十几岁的青年人,应该说生活充满阳光.但有一件令我苦恼的事,就是平时走在街上,看到身材较好、漂亮的女孩子,总是不由自主,见"异"思"迁",神不守舍!可是每次只要想到<马太福音>第5章28节,就感到自己这样不就天天都在犯奸淫吗?所以,内心冲突很大!我当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7,(12)
<正>据9月5日《社会新闻》报道:在北京104路公交车上,一位姑娘给老人让座,结果激怒了之前上车的另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开启吐槽模式:"凭什么不让给我,不厚道","他是你爸啊,还是你妈","你以为你做了好事,就是好人了"。目击者表示,老太太后来有了座位,还在骂个不停,女孩一直不敢反驳。又是关于公交车让座的新闻。不让座被老人指责的事,大家时有所闻,可是给老人让座还被骂的事,实属罕见。令人费解和气愤。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让座"的新闻屡见报端  相似文献   

14.
一天,我在心理咨询室接待了一位个子高高、英俊潇洒的男青年,他大大方方地告诉我,他叫阿俊。最近他遇到一件事,心里非常担心害怕和烦躁不安,想找我谈谈。事情原来是这样的:阿俊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公司上班。因择偶条件较高,恋爱多次未成,至今仍独身一人。数天前的一个深夜里,他突然接到本公司一位男同事的电话,他告诉阿俊他正在一个特殊的休闲场所给他打电话。“你知道某咖啡屋吗?”对方非常兴奋地问他。“不知道。”阿俊迷惑不解地回应道。“那你这两天有空能不能跟我一起出来玩一玩?”对方热情地邀请他。当时阿俊非常诧异,平常在公司这…  相似文献   

15.
成败·选择     
一人,已到中年,一事无成。一日,他请教一位智者。“你说,你试做过很多事,从事过很多工作,但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智者问。“我想,是不是我的每次选择,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是错误的选择,导致了错误的结果。”中年人说。  相似文献   

16.
李保乐 《天风》2009,(3):10-12
对于基督徒来说,最要紧的一件事莫过于知道什么是神的旨意,然而怎样照神的旨意去行,才是我们信仰的核心.圣保罗之所以能开拓福音工场,经受各样的考验,缘于他深知神的旨意,他在<提摩太后书>1章12节说,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什么是神的旨意?我们又怎样行在神的旨意中呢?下面就这两个问题与众弟兄姊妹分享.  相似文献   

17.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确实,语言是一柄双刃利剑,善用者能横扫千军、杀敌致果,拙运者则磕磕绊绊,因辞害意。而在这个世界上,你几乎找不到一个不希望别人给自己美好祝愿的人。且不说我们常常会忘记给别人一个真挚的祝愿,就是有这种想法,表达出来的话语也往往辞不达意,甚至会愿望与效果南辕北辙。由此可知,不仅批评人要讲艺术,恭维人也有艺术性。 恭维人要看情景。著名语言学家孟君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四十多岁的副教授在除夕之夜对他说:“将来我写缅怀你的文章,我就……”在孟君先生明确表示不快后,他还是说“我说这话你又会不高兴了——以后我写回忆你的文章……”他每次这样说,孟君先生心里真的不高  相似文献   

18.
一位西方哲人说,要想做好一件事,你最好尽四分之三的力量去做。我觉得大多数成功者会赞成这种观点。一位作者想写出一本充满健康美好思想的书,他只使出四分之三的力量就够了。切不可全力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遇到令我们尴尬的局面。每当这时候,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在我们每个人都经常乘坐的公共汽车上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司机骤然刹车,一位男青年立足不稳,身体前倾拥到一位妙龄少女的身上,尽管男青年站直身子后微笑着  相似文献   

20.
正西班牙诗人李·夏普在一篇文章中记述,他小时候跟父亲到一位老人的铁匠铺修理耙子和锄头,他父亲付给老人报酬时,老人说:"不用了,这一类小活我从不收费的。"但他父亲执意要付给老人维修费。"年轻人,"老铁匠对他父亲说,"难道你就不能让一位老人时不时舒展一下他的灵魂?"在被那老铁匠触动人心的话语感动之余,我想起了我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