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雄奇的剑门山脉由广元逶迤南来 ,进入梓潼县境后 ,山势由险峻转为平缓 ;从西北方向流来的潼江 ,恰似一条绿绸般的飘带。山水在这里相亲相偎 ,山连水 ,水绕山 ,形成了“九曲潼江七曲山”的幽美的自然景观。七曲山上古柏森森 ,群峰凝翠。绿涛翠浪之中 ,隐现出一丛飞檐翘角 ,红墙碧瓦的巍峨宫殿 ,这便是遐迩闻名的七曲山大庙 ,文昌帝君的发祥地。七曲山位于梓潼县城北 10公里处 ,南距成都 180公里 ,北距广元 130公里。它背倚剑门群峰 ,面向川西平原 ,是蜀道由陕入川的最后一座险峰。山下 ,有清咸丰三年 (185 3)梓潼县令张香海重修之“送险亭” …  相似文献   

2.
道教书名。简称《阴骘文》。以文昌帝君降笔(即扶乩)的名义编纂而成。成书年代不详。一说不晚于十六世纪末。文昌帝君全称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或称梓潼帝君、梓潼神。相传为掌握人间禄籍之神,旧时士人多崇祀之。“阴骘”一词原为“默默地安  相似文献   

3.
早在远古时代,华夏便有崇奉“文昌”之风,那是属于星辰崇拜;自东晋末年,西蜀又出现信仰“梓潼神”张亚子之俗,则是对人的神化。至迟北宋初年,“梓潼神”即开始与文昌星相融合,而逐渐成为全民族的科举、文化之神。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在汴京(开封)兴建的太学已设有祭祀文昌君的“桂香祠”(后改称“梓潼庙”)①,就是将梓潼神与文昌星合而为一的体现。北宋民间以至儒林都流传着许多关于梓潼神君“职掌文昌之命”、保佑士子功名的传说,诸如“刘悦登第”、“孙策题”、“元珍梦诗”、“文缜状元”等②。但直到南宋以前,尚未出现将二者合而为一的…  相似文献   

4.
南岳举行圣帝殿神像开光大典1996年6月11日,在南岳大庙圣帝殿前举行了隆重的神像开光大典。南岳大庙自1994年以来,先后修复了圣帝殿、钟鼓楼、东廓房、嘉义门、围墙、香炉、寝宫等建筑,耗资约二千万元,其中仅圣帝殿就用资约400万元。如今圣帝殿修葺彩绘...  相似文献   

5.
正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圣,诞这一天的文略,同不有会别差域地因君有文庙,昌文的地各然虽里有文昌帝里会。哪就昌形表昌哪上本基,一之式现要主的仰信君帝昌文是会形主要内容和但式是一样的,的成了独特形民间习俗。每年农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圣诞。文昌帝君又称文昌梓潼帝君、文昌帝、济顺王、英显王、梓潼夫子、雷应帝君等,是保护文运与考试的神祇。文昌帝君在道教神系中地位甚高,  相似文献   

6.
四川剑阁的文昌帝君蔡运生文昌是宋朝以来中国道教中地位最显赫的一位神仙,道教称作文昌帝君、文昌神、文曲星、梓潼神等,是地道的中国神。道教认为,文昌帝君、文曲星是掌握人间功名禄位的星神,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保护神。它在道教神仙系统中地位甚高,...  相似文献   

7.
康营成汤庙是晋东南地区的一个乡村大庙,由以祈雨为主的小庙发展而来,它接纳儒释道三教以及本地民间信仰中的诸路神灵,形成一个以祭祀成汤为主兼祀三教诸神的大庙。明清至民国时期成汤庙先后由道士、僧人、尼姑住持,其实际管理者是以社首为主的村社组织。成汤庙是乡村公共事务、文化教育娱乐中心,其社会公共职能持续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乡村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湖北麻城市五脑山上有一座帝主庙,历来是道教重要的活动场所。自北宋建庙以来,几经沧桑,屡废屡兴。现有庙观,系清嘉庆丙辰年(公元1796年)重修。庙群建筑分为一亭(静心亭)、二门(一天门、二天门)、三宫(紫微宫、玉清宫、威灵宫)、四殿(拜殿、帝主殿、祖师殿、娘娘殿)。另有斋观、凉亭、宿舍、厨房等。周围山环雾绕,气势磅礴,茂林修竹,环境清幽。  相似文献   

9.
妈 祖 又 称 天 妃 、 天后 、 天 上 圣 母 。 系 道 教女 神 之 一 。 妈 祖 的 奉 祀起 于 北 宋 。 北 宋 宣 和 五年 1123年 ,赐 庙 额 曰顺 济 。 南 宋 绍 兴 二 十 六年1156年 封 灵 惠 夫人 。 元 世 祖 至 元 十 五 年1278年 ,再 进 爵 为 天妃 。 明 清 时 期 又 多 次 加封 共 达 36次 , 封 号 累叠 竟 达 64字 之 多 。 《正统 道 藏 》所 收 《太 上 老君 说 天 妃 救 苦 灵 验 经 》中 称 : 妈 祖 为 斗 中 妙 行玉 女 所 化 , 受 太 上 老 君之 命 降 生 人 间 救 民 疾苦 。 明 代 由 皇 帝 钦 定 妈祖 为 道 教 …  相似文献   

10.
田瑾 《中国道教》2001,(3):57-60
大慈延福宫位于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 2 0 3号 ,始建于明成化十七年 (1 481 ) ,庙内主祀天官、地官和水官三神 ,因此又被人们称作“三官庙”。该庙建成后 ,明宪宗曾经撰写碑文 ,记述了建庙初衷及该庙建筑规制 ① 。正德十一年(1 5 1 3) ,明武宗赐封该庙住持严天容为真人 ,“领道教事”② 。可见当时大慈延福宫受到皇室重视 ,地位非同一般。明清时期 ,北京城内外的众多三官庙中 ,当属大慈延福宫规模最大。全庙由正院和东道院组成。整体布局严整 ,气势雄伟。沿中轴线由南向北 ,依次排列山门、大慈延福殿等主体建筑。山门为七开间 ,黑琉璃瓦调大…  相似文献   

11.
王兴平 《中国道教》2001,3(2):35-38
文昌文化不仅在亚洲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也通过不同的渠道远传欧洲和美洲,并且引起西方学者的关注。美国西海岸,是华人较多的地区。凡是华人聚居的地方,便可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遗存以及遗风、遗俗,同时也不难发现文昌文化的流传。在旧金山的华人社区,有一座“天后庙”,位于天后街125号。该庙主祀海神妈祖,又以关帝、文昌陪祀。其中文昌塑像容貌温良和蔼,面颊无须,身着金色长袍,头戴四方金花帽,右手握印,左手按膝,显然是科举神的形象,只是穿着与国内所见文昌帝君塑像稍有不同。此庙由华人社团三邑会馆(广东南海、番禺、顺德,附三水、清远、…  相似文献   

12.
(一)远古的神话传说 (清)彭询《青城山记》卷下云:“宁封,黄帝时人,帝从之问‘龙(足乔)飞行’之道,唐以来号‘五岳丈人’、‘储福定命真君’。青城丈人观即修真处,宋赐名‘会庆建福宫’。《列仙传》云:黄帝时为陶正。积火自烧,随烟上下,视其灰炉犹有骨。时人葬于宁北山中,故谓之‘宁封子’。又《青城山记》:‘宁封先生栖于北岩之上,黄帝筑坛拜为五岳丈人。晋代置(丈人)观’。又《录异  相似文献   

13.
二仙庵自清康熙三十四年由四川按察使赵良璧创建,陈清觉在此开启了道教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为了培修道观,他节衣缩食,稍有薄蓄,便拿出白镪数十两,置买枣子巷田业两大股,复以余资创建来鹤亭,塑吕洞宾、韩湘子骑白鹤塑像于其中,随后又建吕祖殿,祀吕洞宾;建斗姥殿,祀斗姥;建御书坊于来鹤亭之西,供奉康熙皇帝御书《赤龙黑虎诗》石碑于其中;建二仙殿,祀吕洞宾、韩湘子,天师张道陵及第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由此而奠定了整个二仙庵的建筑格局。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二仙庵住持吴本固、甘合泰师徒重修各殿,即来鹤亭、斗姥殿、二仙殿、静室、单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二十四史中所记载的唐、宋、元三代宫廷主要的礼祀规范为依据,结合道教经典和图像学分析,对以北极紫微大帝为主神的南宋大足圣府洞道教石刻造像进行再探。重点分析圣府洞内以大明、北极紫微大帝和夜明道教三帝造像为主题的道教雷法道场。这样的道教神系图像组合反映了南宋政权期望借助天地星神的神秘力量来抵御北疆外敌、护佑皇权的功利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博山孝妇颜文姜,自周末齐国传至今,立祠封祀:孝文化源于对祖先的宗祭.产生姓氏.明宗亲的思想基础是“崇德”,忠信孝义是孝文化的道德标准.是颜文姜说孝文化的内在品质。颜文姜祠是祭母祖先人的神灵崇拜印迹.索探颜文姜祠由来:博山是古周、鲁、晋、齐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为古颜(翕)中地.晋栾书将兵驻颜(翕)地秋舆(秋谷)击“马陉”.留下栾氏宗亲:齐姜女是周统治的血亲维系基础.有严正的权威地位,晋平公六年灭栾氏.栾姓家族迁入齐国.成为贵族宗支,宗族分支不能再立唐叔虞庙祀,立母系先族神祀庙祭是唯一可行并且能标志宗亲关系的途径.由此立姜氏女庙祭为祖祭方式.颜文姜祠也就落地古颜(翕)中今博山。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西昌市城南4.5公里之泸山。倚泸水得名,主峰海拔2238米,似青蛙昂首雄踞邛海西畔,《水经注》记为蛙巂山。泸山秀丽挺拔,郁郁苍苍。楼台亭阁,巍峨壮观,自古有“川南胜境”之誉。泸山自山麓至山项。苍松翠柏之中,建有佛道庙宇12座。其中属于道教的宫观有7座: 古祖师殿,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后历经兴衰,元代道士晏滕英募化新建,后因地震倒塌,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又重修,其规模已不如前。瑶池宫,俗称王母殿。道教崇祀的王母又称蟠桃圣母。居瑶池宫,其庙故名。瑶池宫山门匾额“道化诸山”,前厅匾额“果能此道”,正殿门额“道绍旌阳”,字体遒劲飘逸,系西昌书法名家所写。财神殿,是清代商贾捐资修建,祀奉财神赵公明,欲求财者于此庙祈祷,香火颇旺。后其庙毁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研究》1994,(4):49-49
这里选登的木雕袄神楼和彩塑佛像是我省文物总店三晋艺术开发部总经理、高级工艺美术师、五台山研究会会员胡银玉精心制作的木雕模型和彩色塑像。袄神楼是介休市城内三结义庙中的一座由乐楼、过街楼、戏楼组成的宏伟建筑。其平面呈凸字形,型制为三层四滴水十字歇字顶。全楼由十四根通天术、四类一百七十根金柱、廊柱、檐柱、朱儒柱。  相似文献   

18.
2004年 农 历 3月 3日 上 午 , 户 县 重 阳 宫 、山 东 枣 庄 三 清 观 、南开 封 救 苦 庙 举 行 了 隆 重 的 “救 苦 阳 西 岳 庙 、 鹿 邑 太 清 宫 等 来 人 或庙 山 门 落 成 暨 闵 会 长 题 匾 揭 幕 庆 发 来 了 贺 电 , 开 封 市 众 多 书 画 名典 ” 仪 式 。 开 封 市 各 有 关 部 门 领 家 也 纷 纷 送 来 了 书 画 作 品 表 示导 以 及 道 友 、信 众 近 千 人 ,参 加 了 喜 。这 一 活 动 。 嵩 山 中 岳 庙 杨 理 乾 道 开 …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浮山县龙角山庆唐观(也叫天圣宫)是唐王朝之祖祠,道教圣地。相传武德三年(公元620年),老君在羊角山显圣五次,托吉善行传言符命归唐。“吾而唐帝之祖也,告吾子孙长有天下。”高祖为了政治的需要,认老君为祖宗,建老子祠祀之,并改羊角山为龙角山,浮山县曰神山县,封吉善行为朝散大夫。道教因此发展为皇族道教、皇家道教而达到鼎盛。太宗扩建为“兴唐观”。玄宗为庆唐之中兴,改兹为庆唐观,派内臣高力士将其扩建为“天下式”老唐庙。誉其为“发祥之地”,“受命之场”,“龙角仙都”。唐帝从这里向全国推行尊老为祖、崇道抑佛,…  相似文献   

20.
《中国道教》1995,(1):55-56
北岳庙坐落在河北曲阳县城内西侧,是历代帝王祭祀北岳恒山之神和群众进香拜神的道教活动场所。 北岳庙规模宏大,堪为中国古建之精品。全店南北长524米,东西宽321米,总面积达17.4万平方米。建筑特色为典型的中国中轴线式,整个布局呈“田”字形,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垂直的中轴线上。其规制由南往北依次为:登岳桥、神门、牌坊、朝岳门、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飞石殿、德宁之殿、后宅门、望岳桥。错落有致,雄浑壮严。德宁之殿西有西昭福门、西进禄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