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20世纪80年代,伦理学研究恢复伊始,学者们的研究大都围绕道德的本质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伦理学研究全面铺开,不仅关于伦理学基本理论取得了诸多成果,中国伦理思想史、西方伦理思想史、现代西方伦理学等多方面的研究都成果颇丰,同时,经济伦理、环境伦理、政治伦理等应用伦理研究也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乃至成为伦理学研究的主流。盘点以往三十多年的伦理学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学  相似文献   

2.
在召开中国伦理学会成立30周年的庆典大会之际,让我们对伦理学研究所走过的历程以及西方伦理思想史这30年来的研究,进行一次简短的历史回顾。西方伦理思想史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对西方  相似文献   

3.
关健英 《伦理学研究》2007,(1):94-96,105
伦理学就是一种生活观。伦理思想史的研究需要范式的转换,即由思想史转向道德生活史,研究社会变迁视野中的道德变迁,研究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社会伦理关系,研究民众层面的日常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4.
文军 《伦理学研究》2006,(2):105-106
就世界范围来看,伦理学的蓬勃发展已无可置疑地表明:伦理学正成长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显学”。应用伦理学———特别是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或交叉的学科、因其生长于活生生的现实土壤和贴近现实的品格而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学术界———经济学界和伦理学界———对经济伦理的共同关注促进了经济伦理研究的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王泽应教授对经济伦理特别是义利问题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可谓我国伦理学界最早涉足经济伦理研究的拓荒者之一。王泽应教授积20年关注和研究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为我国伦理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与我国改革开放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总体格局相融合,我国伦理学在过去40年经历了从摸索性发展到稳健性发展的转型升级,目前已经迎来即将强起来的光明前景。由于被深深地打上了苏联伦理学理论模式的烙印,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伦理学在形式和内容上均有较大的变革空间。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伦理学界逐步改变了这种状况,致力于在伦理学研究领域全面发力、用功,从而形成了中国伦理思想史、西方伦理思想史、伦理学基础理论和应用伦理学四个主要研究方向。要实现中国特色伦理学的繁荣昌盛,我国需要有一支数量达到相当规模的伦理学研究队伍,更需要培养一批伦理学大师。我国伦理学目前还处于积聚发展潜能和呼唤大师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西方古典伦理学的终结和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凸显使得应用伦理学成为这一变革的历史产物。当代伦理学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说经历了一个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理论与现实的分离—理论与现实的再结合的辩证否定过程。这种结合使得应用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基本内容、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环境伦理学充分体现了应用伦理学的特性,是伦理文化划时代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唐凯麟先生长期耕耘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等研究领域,他主编的“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丛书是其积极推进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唐凯麟先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方法来审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著书立说,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且影响深远的学术成果,原创性地建立了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相承接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理论和实践贡献了学术智慧。唐凯麟先生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扎实的理论功底与不屈不挠的毅力孜孜求索的结果,他不懈奋斗的经历与卓越的学术贡献对深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教益与启迪。  相似文献   

8.
生命科学技术伦理致力于建立生命科学技术与伦理之间动态平衡的契合点,以应对现代高新生命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带来的复杂社会伦理问题。中国的生命技术伦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传统的技术伦理思想在疏解当代生命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伦理困惑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鉴于中西方科技文化背景迥异,中国的生命科学技术伦理学研究应在汲取西方优秀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贴近中国实际的本土化研究,促进中国特色的生命伦理学研究和伦理规制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受访学者简介:温克勤,男,汉族,1936年9月生,天津人,大学毕业,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任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所)所长、<道德与文明>主编、天津市伦理学会会长.主要学术成果有<中国伦理思想史>(合作)、<伦理学简编>(主编)、<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概论>(主编)、<管理伦理学>(主编)、<干部道德教程>(主编)、<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主编)、<中华名人与治国>(主编)、<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主编,获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入选项目奖)等十几部著作;<道德约束论>、<先秦儒家合理人生观述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获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入选项目奖)等论文百余篇.  相似文献   

10.
《伦理学研究》2007,(4):F0002-F0002
清华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26年,是我国最早的现代型大学哲学系之一。新清华哲学系复建于2000年,伦理学是其最早的学科博士点,建于2002年。2000年5月,清华哲学系复建伊始即建立伦理学硕士点,两年后建立伦理学博士点,目前有教授和博士生导师5人,他们是:万俊人(伦理学原理、西方伦理学、比较伦理学)、卢凤(伦理学原理、应用伦理、西方伦理学)、王晓朝(宗教伦理)、肖巍(应用伦理、女性主义伦理学)和贝淡宁(英文原名Daniel.A.Bell,西方伦理学、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规范伦理学在理论形态上表现为美德伦理学与规则伦理学的对立互竞。这种对立局面导源于对立双方理论动机上的共同错误:单极化企图以及对伦理学限度的认知不足。现实道德生活是多样化的,这就决定了伦理学必须采取多元化的基本概念。因此,美德伦理与规则伦理的协同互补将是规范伦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生命伦理学应把主要的研究内容转移到精神、灵性与社会生命的伦理解读,研究什么是生命的伦理价值,以及"医疗与保健政策的公正"方面;生命伦理学的学科体系可分为原理(原道)、原论(原法)与原用(原实)三部分,可划分为理论生命伦理学与应用生命伦理学两部分;生命伦理学的原则可分为母原则,基本原则与应用原则;生命伦理学要鼓励创建各种学派,不要搞一言堂;在生命科学进化的今天,有必要保持心境平和,而不是戏剧性的躁动.  相似文献   

13.
人才伦理是使人才之所以成为人才的各种伦理要素的总和;人才伦理既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伦理学特别是人才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才伦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德与才的关系、人才的道德素质、人才的道德标准、人才的道德环境、人才的道德作用。德与才的关系是人才伦理学所要处理的基本关系,“德才兼备”是人才伦理学的核心范畴。提高人才的道德素质,是人才伦理学所确立的最高目标。人才伦理研究要揭示各类人才在道德要求和道德素质上的共同性和特殊性,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工作确立新的人才伦理原则和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4.
争论中的环境伦理学:问题与焦点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的环境伦理学研究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伦理学研究在探索环境伦理学的基础理论、梳理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主要理念、挖掘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环境伦理资源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成为近些年来应用伦理学领域最引人注目、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开启了民族伦理学的研究。经过20余年的发展,民族伦理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仅有多部民族伦理学专著出版、大量的研究论文问世,而且在一些民族高等院校设立了民族伦理学研究所,招收民族伦理学方向的研究生。但是,在民族伦理学研究一派繁荣的表象  相似文献   

16.
<正>温克勤先生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活跃在伦理学领域的著名学者,为新时期伦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伦理学的研究工作,尤其对于中国伦理思想史情有独钟、致力甚巨,并取得了一系列可贵成果。2013年他的新著《中国伦理思想简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是温先生壮心不已的体现,也是嘉惠后学的好事。《简史》一书,说是新著,实则是温先生多年心血的结晶,从撰写初稿到最终出版为时十几年之久。可  相似文献   

17.
一般来说,伦理学研究有三个层次:一是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二是道德哲学研究;三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伦理学的分型研究主要是在道德哲学和应用伦理学领域展开,相对来说,对于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则关注较少."道德形而上学"是关于"道德的纯粹理性的概念体系",它主要是探究伦理价值概念与命题证明系统.以"伦理学的哲学本性"为根本原则可以将西方(从柏拉图到马克思·舍勒)道德形而上学理论划分为五种型态."应当之应当"的道德基础是西方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8.
韩振华 《伦理学研究》2012,(3):133-138,141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德性伦理学的复兴.万白安、艾文贺、余纪元等西方汉学学者参照德性伦理学视角来重新诠释中国早期儒家伦理学,借以彰显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对话的新路径.安乐哲和罗思文《早期儒家是德性论的吗?》一文则持一种与德性伦理学完全相异的视角:他们认为早期儒家伦理是一种角色伦理(role ethics),“儒家不寻求普遍,而是集中关注特殊性”.本文尝试对此问题展开讨论.意在阐明三个论点:其一,德性伦理学是儒家伦理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一点上,早期儒家伦理虽不及宋明新儒家突出,但实备此一面向.故此,以德性伦理为视角来考究早期儒家伦理,不仅并非绝然扦格,而且可以开启理解儒家伦理的新视域.其二,安乐哲、罗思文的观点固然能够启人心智,但其论说与其说阐明了早期儒家伦理的根本特征,莫若说自我指涉性地流露了其自身的理论限域:去本质化的过程哲学、以实践为先的新实用主义.将这一理论限阈视为“奥卡姆剃刀”,只会使早期儒家伦理成为一种过度后现代化和单面化的狭隘存在.其三,与角色伦理相关联的文化相对主义极度排斥普遍主义的价值诉求,对相对主义和普遍主义之间应有的张力视若不见.以儒家伦理为价值取向的理论和行为主体若将这种绝对了的相对主义内在化为主体自身的信念内容,则无异于自我设限,从而在根本上使得跨文化交流和融合成为一纸空文,在最低限度上也不能避免或消弭不同伦理体系之间的道德冲突.  相似文献   

19.
要科学地界定传媒伦理,首先,不能偏离伦理“致至善”的本性;其次,须从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及应用伦理学三个层面深入考察传媒伦理的理论进路。本文认为,传媒伦理首先是对人们媒介行为中善恶选择的系统性探究,它系统地研究道德善的媒体当如何履职、媒体是否符合它的应当以及媒介从业人员在其媒介行为中对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的认识与抉择等问题;其次,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的是,传媒伦理也试图界定那些构成价值与生活规范的,被作为个体、群体或文化共同体的人们所共同认可的原则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使当代伦理学研究从对普遍化的道德原理和道德体系的知识论建构转向对以现代性问题为背景的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关切.在这种变革中,当代伦理学研究实现着从体系意识向问题意识的转变,引发了应用伦理学的勃兴和德性伦理传统的当代复兴,从而使伦理学的人学价值意蕴得以彰显.当代伦理学的发展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实现问题意识与理论意识的互动、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整合、道德共识与差异伦理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