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天,一群锦鲤召开了一次池塘发展规划大会。锦鲤首领首先开口:"我觉得池塘里的癞蛤蟆长得实在是太丑了,这么丑的动物怎么配和我们锦鲤生活在一起呢?所以,我认为应该将癞蛤蟆赶出池塘!"锦鲤们一听纷纷附和:"大王说得对,说得对啊!把丑陋的癞蛤蟆赶出池塘,赶出池塘……"会议刚一结束,锦鲤们就气势汹汹地游到了癞蛤蟆身边,对  相似文献   

2.
盖光 《管子学刊》2016,(4):39-44
图腾作为一种原始的混沌,既是人们崇尚、信仰及幻像体验的符号,也是一种祈福的印记,但这一切却植生于自然物及生命体的实在。如果说这其中包孕生态特性的话,那就是由"生"而化成的多重关系构成中,人的活动更依附于自然、生命,或旨在悟解自然、生命的有机性存在。我们如对图腾给予"生态"解读及阐释,显然需将图腾视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其所连接的仍然是自然、生命及人之相互间的有机性关系。图腾崇尚的内质,乃至载体往往是实在的,且为跃动着无限生命力的自然物/客体,但其又隐含"虚"体、神性及符号性,且呈现多重实体的有机组合性。这使得托举图腾形象的,那个积蓄生命力的"自然物",不仅是"和合"的生命有机体,而且有着一种超强的生态合成力。  相似文献   

3.
图腾艺术是图腾观念在艺术中的表现。它是随着图腾信仰的产生而萌发的,是人类最早、最为奇特的艺术之一。图腾艺术不仅发生得很早,而且自成体系。根据形式,图腾艺术可分为图腾人体装饰、图腾雕刻、图腾图画、图腾舞蹈和图腾音乐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是一部内容丰富、风貌奇特的中国志怪古籍,是一部想象力极其丰富的惊世之作,它不仅仅是一部记载了远古地理风貌和山川河流走向的地理著作,还蕴含着丰富奇幻的神话传说,虽说带有着明显的夸张神话色彩,但它作为时代的产物,某种程度上是真实历史的演变,而其中的大量图本凝缩着《山海经》的灵魂。尤其是图本中所蕴含的图腾文化,它是中国古人智慧创造力的结晶,在如今依然具有相当大的文化价值和借鉴意义,带我们透过绘画图本中的图腾崇拜了解古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悟天、地、人、兽的无穷奥秘。文章主要研究《山海经》中的图腾文化以及如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绘画之中。  相似文献   

5.
彝族图腾崇拜是远古彝族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的缩影,其种类丰富、内涵独特,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在虎崇拜和葫芦崇拜方面,刘尧汉和易谋远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学术论战,这场论战把彝学研究推向高潮;在竹崇拜方面,"彝族图腾分裂和流变"形式的发现和"西南竹崇拜文化圈"概念的提出,使彝族图腾研究上了一个台阶。彝族图腾崇拜研究存在一些问题,也面临新的方法论的挑战,未来的彝族图腾研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6.
针对彝族图腾研究中存在着只就表象的图腾物作论述,而没有从其固有的图腾文化层加以分析和阐述的不足,文章首先强调竹图腾是众多彝族共有的图腾崇拜,只是各地崇拜的形式和特点有别而已,指出彝族图腾的分裂、流变是因民族的分化和迁徙所致。就凉山彝族图腾而言,经历古往今来的分裂和流变,如今其表现形式大致可归为三类:某一氏族独立的图腾、凡个氏族共有的图腾和某一民族依附攀缘另一氏族的图腾。值得一提的是,凉山彝族图腾既有分裂,也还有合并,它是彝族先民为谋求生存与发展所作出的种种艰苦努力。这是值得我们继承的。  相似文献   

7.
图腾崇拜是世界灿烂文化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身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最古老民族之中的成员地,澳洲和美洲这两个地区产生了这一独特的文化,他们信仰图腾并认为这是一种能保护部族成员,促进部落发展的方式,所衍生出的歌曲、画作、神话等艺术形式令人惊叹。据资料显示,澳大利亚土著地区和美洲印第安地区均有发现"蛙图腾崇拜"现象,但是将两地该现象进行对比的文献资料略少。比较出两个不同地域的"蛙神崇拜"图腾文化之间异同的同时,有利于发现世界图腾文化的趋同性和多样性,从而加深对两地社会文化的了解,也有利于对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汉画像石中有许多鸟形人,反映了早期的鸟图腾.鸟图腾寓含的健康长寿之特殊涵义,反映了其与中医药之间的密切关系;扁鹊名号及"扁鹊针刺图",乃是鸟图腾与医药关系的一个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9.
郭守涛 《美与时代》2013,(12):43-43
图腾在蒙古文化中体现了蒙古族豪放、粗犷的性格,图腾也是神秘草原文化的体现,图腾被应用在蒙古服饰上,也造就了独特的蒙古服饰文化。蒙古草原文化历史悠远,图腾崇拜的痕迹主要在服饰中应用和体现,对探讨图腾与民族服饰的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图腾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中非常早期的文化形式。对图腾符号进行衍生设计研究,将其与现代设计形式和媒体平台进行融合,是对传统图腾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创新。传统图腾符号因其独特的视觉性,可以很容易的应用于视觉设计领域,但是图腾符号也因其年代的久远性,不经加工的图腾形象很难与现代社会融合,这就提醒我们对传统图腾符号需要经历从模仿到再创造的过程。图腾形象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不仅需要人们对其特点有清晰的认识,还要积极与多媒体进行结合,与国际化潮流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11.
"阴阳五行"作为一种象征符号,被古人想象成时间、空间以及天地万物的化身,成为某种客体的象征,并用来体现主体的现实意义。其通过古人赋予给"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相合"循环往复的发展规律,试图解释中国古代服饰色彩的产生、发展、嬗变以及古人对服饰色彩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人们说龙道龙、吟龙咏龙、画龙雕龙,炎黄子孙以龙为图腾,封建皇帝自称是"真龙天子"。2012年是中国农历龙年,笔者从报刊上收集到的嵌"龙"联语,择几则介绍如下。这些联语虽说不上曲折复杂,但每则故事言近旨远,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神话-原型批评为基本方法、以古代神话故事的文本解读为依据,力图对中国古代的黄帝神话进行重新诠释和组合。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的黄帝神话是以表现黄帝作为古代氏族领袖、巫师以及部落保护神的活动及信仰为基本依据的。作者尝试在禳解仪式、表现仪式和升仙仪式三种相对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仪式结构中去追溯黄帝故事的仪式和图腾原型,并以此为依据去研究古代黄帝信仰的来源、演变、图腾以及在不同阶段的仪式特征等问题。作者认为,作为古代仪式和图腾的表现形式,黄帝神话的重新诠释和组合应该以黄帝从古代巫君、神王到氏族和部落保护神以及后来的跨部落"最高神"的演变为基本线索。在文章最后部分,作者指出,在春秋战国时期神仙思潮兴起的背景下,黄帝作为古代信仰中的"最高神",被纳入到早期神仙传记的修仙范例之中,转化为神仙。这种成仙神话构成了古代仪式和图腾向宗教形态过渡过程中的原型演化形式。  相似文献   

14.
正1.来自澳洲的一位股东斗胆问巴菲特,如何才能取代他。巴菲特冷静地回答:"打死我。"2.谈到市场,巴菲特说:"市场其实把我们看成是癞蛤蟆。如果收到一个吻,我们就会变成英俊的王子。市场有很多选择,但只接受了其中少数人的吻。"3.巴菲特年轻时,曾花了150美金参加卡耐基励志课。他  相似文献   

15.
简说钟馗     
说到钟馗,几乎家喻户晓,没有人不知道的。但是,说到钟馗的来源,知道的人恐伯就不多了。那么,钟馗是怎么来的呢? 其一,全凭民间传说而来。这是说,古人以木做成棒槌状作辟邪之物,曰“椎”,又称“终癸”。群执其椎围火而舞之,以示消灾吉庆丰收之意。后经历代演变,遂成人形,曰“钟馗”。这似乎近于图腾演绎而  相似文献   

16.
图腾一词最早来源于18世纪英国的文献,是印第安语totem,意为它的亲属、它的标记。《辞海》中的解释为:图腾崇拜是一种宗教信仰,约发生于氏族公社时期。图腾系印第安语,意为属彼亲族。作为氏族图腾的多为动物,是该氏族的神圣标志,为全族之忌物,禁杀禁食,且举行崇拜仪式,以促其蕃衍。龙、凤、虎、牛、蛇……许多动物都曾经是图腾崇拜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羊作为先民崇拜的图腾之一,作为图像题材出现并不少见。在资源匮乏的远古时代,能成为图腾受到崇拜,必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拟以"生殖繁衍"作为核心首要象征意义,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探究其原因。具体为:第一、对羊"先生如达"强大生殖繁衍及顺产能力的崇拜;第二、对"德如羔羊"柔顺美德与吉祥文化等美好品质的推崇;第三、对羊在日常饮食以及中医药文化中承担丰富"角色"的认同。这些意象推动使羊成为器皿的纹饰图像,成为中华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载体。  相似文献   

18.
明代造园家计成主张造园以曲折委婉为美。曲中有直,直中含曲,曲直自如是中国园林的造园法则。中国古典园林追求"深奥曲折,生出幻境"的审美效果。曲径通幽、曲廊风荷、洞曲藏岩、柳阴路曲等审美意象为中国园林增添了无限的情趣。"曲"形态取法乎道,道法自然,它源自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生命观。以曲为美的审美观念表现了中国古人含蓄隽永的性格以及中庸思想,中国园林之"曲"乃暗含着命运之"曲","曲则达"是古人从历史中总结出的人生智慧,人们对"曲"形态的欣赏是文化心理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甲骨文中的"帝"字考察了其字形的造字义,并结合文献和卜辞说明了其原始的宗教含义."帝"字原型是花蒂图腾,后来发展为专司生殖的自然神,慢慢发展为全能的上帝而形成上帝崇拜.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虎是起源最早的图腾之一,虎的形象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黎侯虎作为古代虎文化图腾的衍生物之一,是在山西特有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孕育下发展而来,展示了三晋独有的文化魅力。但随着传统文化的异化,人们对于黎侯虎文化的认识稍有偏颇。可以通过对黎侯虎的设计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结合当代人的生活消费理念,设计一款适合儿童消费的"黎尚往来"餐具,能够使黎侯虎形象衍生品得到更好地推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