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前,父亲每天都要喝上二两老白干,不喝就没有精神。母亲不时地把卖鸡蛋的钱拿出一部分来,给父亲买上几斤散白酒。喝着老白干,父亲笑着对母亲说:"我其实并不馋酒,你想,一个连茅台酒都喝过的人还会稀罕这老白干吗?"  相似文献   

2.
老叨 《天风》2015,(2):42
<正>最近,网络上疯传拼酒接力的视频,全国各路高手纷纷亮出自己的不凡实力。"五斤哥"、"六斤姐"的豪迈已经令网友瞠目结舌,而前些日子大连的"二十斤蓝天霸"更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酒量和霸气震撼了全国人民。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时至今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也变得越来越"能"喝了。2013年外媒评出"世界十大最爱喝酒的国家",中国  相似文献   

3.
我过去有酒名,现在不喝。以后喝不喝,我也不知道。有关心我酒事的人发问:你不喝了?我说不喝了。问你真没喝?答真没喝。又问:你确实不喝了吗?我说我怎么才能让你相信呢?其实你信不信对我无所谓,我劝你认为我还在喝酒。这个人摇摇头,说,真不相信你不喝酒了。我说,我不能当着  相似文献   

4.
挪亚与迦南     
陈志华 《天风》2009,(10):45-45
洪水以后,圣经说到挪亚做起了农夫,栽了一个葡萄园,但不幸的是挪亚喝了园中的酒便醉了,在帐棚里赤着身子。醉酒后失态的光景可想而知,想不到这不雅的一幕刚好被迦南的父亲含看到,于是他就到外面告诉两个兄弟闪和雅弗。待挪亚酒醒以后,知道含所做的事,便说:“迦南当受咒诅,必给弟兄作奴仆的奴仆。”此话让很多人读来不明白,其中的不解之处在于,含只是将父亲挪亚醉酒赤身的事告知兄弟,何以招致如此之大的咒诅?  相似文献   

5.
赵丽苹 《天风》2003,(10):48-48
记得上小学时,母亲和父亲吵完架就喝了父亲的安眠药(父亲在十七岁时,睡觉做恶梦,精神受到刺激,有时候靠安眠药入睡)自杀,由于发现得早没出事,我为此常常恨父亲,差点让我失去了母爱。  相似文献   

6.
嗜酒者     
嗜酒者众生相 笔者观察多年认为:嗜酒者的喝相与档次是相称的。 文喝者为酒仙:这类人喝酒斯文,讲酒德论酒风,酒令行得好。跟他们在一起喝酒,长知识,开心窍。尽管这类人能喝,会喝,但他和你一样尽兴开心适可而止,从不强人所难。 武喝酒者为酒神:这类人喝酒老实,能喝、敢喝不会喝、叫咋喝就咋喝,不会客套,不会耍滑,讲哥们义气,酒后不惹事生非,但这类人真醉的多。 狂喝者为酒鬼:这类人见酒必喝,一喝就醉,偶尔半醒半醉,不是吼破嗓门发牢骚,就是东奔西窜喊  相似文献   

7.
佤族道德谈     
佤族喜欢喝酒,凡节庆、婚丧、待客、议事、祭鬼,都要敬酒,有“无酒不成礼”之说。佤族家家都储备着酒,客人什么时候去都能喝到,农村如此,机关里当干部的佤族同志也如此。佤族是不会吝啬的,凡客人,不论生熟,均热情接待,而最好的待客饮料就是酒。其次是茶,再其次是开水。佤族用酒待客不象内地汉族需要下酒菜,而是端起酒筒(或杯碗)就喝,喝饱饮足为止。佤族的酒有两种,一种是烈性酒,(60°左右),另一种是水酒,度数低,酸甜可口。不论喝烈酒还是喝水酒,主人给客人敬酒方式都与内地其他民族不同,这种独特的敬酒方式,集中体现了佤族人民善良纯朴的品性。  相似文献   

8.
正16岁那年,陈欧考取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的留学名额,被称为"天才少年"。然而,"天才少年"陈欧离开父母后,竟然迷上了网络游戏,这实在让人揪心。陈欧在新加坡玩网络游戏的事儿被父亲知道后,父亲气得暴跳如雷,对着电话大声地责骂。而陈欧却说自己打游戏是为了挣  相似文献   

9.
正宋太祖赵匡胤特别喜欢喝酒,历史上发生在他身上的许多著名的大事件都与酒有关,比如陈桥兵变,比如杯酒释兵权,等等。喝酒最忌独酌,太祖也不例外,想喝两杯的时候,他总要请三两个人来做伴。这一天,他请来的是南汉后主刘鋹。刘鋹不是主动投降的大宋,之前宋太祖曾让南唐国主李煜两次写信劝他归降,不知天高地厚  相似文献   

10.
那天心情郁闷到了极点,便一个人去一家小饭店里要了两盘菜一瓶酒独自喝起来,借酒浇愁。后来发现身后的桌边也坐了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人,也是两盘菜一瓶酒,一杯接一杯地喝,仿佛不醉不休,他喝得酣畅淋漓,喝得醉态可掬。  相似文献   

11.
正古人云:君子远庖厨。清高耿介的文人往往不屑于谈吃,认为那是俗事,谁听说过颜真卿谈吃,文天祥谈喝,傅雷说如何喝酒呢?只有鲁迅似乎与许广平恋爱之时,冒充了一次大酒量,佯怒红脸,被俏皮的女学生善意地嘲笑,反结了一段姻缘。文人认为吃饭是鸡毛蒜皮的琐事,何足挂齿,实则失却了人生的一大乐趣儿。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可见当时的肉是美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老故事,是一生勤谨不善言谈的父亲讲给我的。那一天,我们全家人都很高兴。我终于大学毕业,由于成绩优异,还被一家大公司提前录用,也算是双喜临门。父亲特意上街买菜,割肉,还奢侈地买回一瓶酒,说要好好庆贺庆贺。  相似文献   

13.
正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也是一位断案高手。王羲之任太守时,一位名叫阿兴的百姓来告状:前年父亲死后,没有地方下葬。于是,就托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去名为鲁宋的一位财主那里说情,讨得一块杂草丛生的荒地,才得以安葬父亲,让老人家入土为安。事后,阿兴奉上一壶好酒以示感谢,鲁宋也因此赢  相似文献   

14.
林志华 《天风》2006,(8):6-7
兵丁拿苦胆调和的酒给耶稣喝。他尝了,就不肯喝。(太27:34) 经文:太27:34 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浑身伤痕,多处流血,极其痛苦。有一个罗马巡抚的兵丁拿苦胆调和的酒给耶稣尝。这个兵丁是谁?为什么拿苦胆调和的酒给耶稣?圣经没有记载。或许是装模作样;或许是看到被钉十字架之人的痛苦; 或许是受良心的谴责;或许是按规定可以给受刑的人喝这种酒, 这个兵丁这样做了。估计这种酒  相似文献   

15.
空瓶出酒     
主人不给一文钱,却叫仆人去买酒。仆人莫名奇妙地问道:“老爷,没有钱怎能买到酒呢?”“花钱买酒谁不会?”主人生气地说:“不用钱便买到酒,才算有本事呢!”仆人只得拿着瓶子走了出去。转眼间,又拿着空瓶回来说:“酒买来了,老爷请美美地喝上两盅吧!”主人一见是空瓶,大发雷霆地骂道:“岂有此理,酒瓶空空如也,叫我喝什么?”  相似文献   

16.
人生的味道     
正我问儿子布布,妈妈是什么味道?布布在阳台上找到了妈妈,妈妈正在洗衣服,他像小狗一样嗅了嗅,然后调皮地说:妈妈是洗衣粉的味道。我的爱人最忍受不了的一个字就是脏,她把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给了卫生事业,如果她没在阳台洗衣服,那一定是在拖地,我和儿子的衣服因此都干干净净,地板每天都洁净如镜。虽然累得腰酸背疼,但看到家里焕然一新,她还是觉得很快乐。那爸爸是什么味道?布布瞅了瞅餐桌上的酒瓶子,说:酒的味道。虽然我酒量不大,但总喜欢喝两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青春像一首动听的歌,芬芳而甜美,但需要歌手把握好它的旋律,才不会唱走调;像一杯醇香的酒,但需要品尝的人掌握自己的酒量,才不会沉醉迷失。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避免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呢?  相似文献   

18.
寻找向日葵     
正那是扎总角的年纪,并不知道父亲捧回来放在堂屋高桌子中间的黑匣子盛装着母亲,我拉着父亲的后大襟一路走出堂屋,我说:"爸,我妈呢?"印象里,妈妈穿着花衬衫,坐着爸的毛驴车去看病。父亲回过头来看我,眼睛像喝多了酒,他抓抓我的小辫子,指着院中的向日葵:"你妈妈藏在向日葵里,乖乖地听话,你妈就出来了。"我望向齐着院墙开得正热火的排排向日葵想,我没有不听话啊?不过妈妈以前跟我做过这样的游戏,她藏在向  相似文献   

19.
父亲文化不高,平时也不大爱说话,可是他却对汉字很感兴趣,经常给一些汉字加上自己的独特见解。那年,我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父亲在家里准备了一桌子酒菜,要和我喝上几杯。父亲向来不能喝酒,可那天他却喝了很多,脸红如关公,话也多了起来。他对我说:"现在,你长大成人了,在今后的道路上,你要明白,人这一生  相似文献   

20.
正有位同行,写作极努力,产量和质量都高,坊间声望很不错,只是一直没能得到全国性的大奖,每次评奖都因为终评时一二票之差而功亏一篑,很是遗憾。有次酒喝高了,忍不住当众大发牢骚,以评委中私下和公开为他打抱不平者的言论作为根据,振振有词。作为朋友,一边的我觉得这样的行为有失风度,厉声打断。说了些什么现在已记不清,只记得当时那些话并没有认真斟酌,冲口而出,让当场所有人一震,顿时静默。那位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