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与金钱     
一位先生到富兰克林的书店买书,“这本书多少钱?”他问店员。“1元钱。”店员答道。  相似文献   

2.
也许受常规思维的束缚,书店——大店也好,小店也好,绝大多数是清一色的书。书,尽管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书店如果仅仅只有书而没有别的,毕竟显得太单调、乏味了。 有道是“功夫在书外”。其实,对聪明的店家来说,书店也是可以  相似文献   

3.
醉书心态     
一日与诸贤豪饮,杯盘狼藉之后,东倒西歪,不成形态,俨然一幅艺术品。于是,宣纸摊开,泼墨为快。任笔墨飞舞,不时溅到身上和天花板。醉纸扔一地。翌日打扫,不经意间,发现醉纸上“动”了起来。笔墨真会舞动吗?即请昨日诸贤鉴观,皆叹为奇妙。由是定曰:醉书。 醉,是人间一种非常的现象,非常的境界。人,一旦获醉,便超然现实,变成不同寻常。醉与书法结合,变成了一个非常奇妙的笔墨世界。醉,实际上是一种升华,飞跃,特殊的心理超越。醉书作为一种涨扬  相似文献   

4.
正酒联不仅闪耀着绚丽多彩的文化光辉,更洋溢着浓烈馥郁的酒香。请看:"开坛十里春无价,醉买三杯梦亦香。""铁汉三杯脚软,金刚一盏摇头。""酌来竹叶凝杯绿,饮罢桃花上脸红。""沽酒客来风亦醉,欢宴人去路还香。"这些酒联妙笔生花,实在要比一句"味道好极了"不知高雅  相似文献   

5.
正在日本国内,有一家与众不同的连锁书店,书店里不仅卖书,商品更是涵盖零食、杂货、小型电器等。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集中在一起售卖,让这家书店看起来有些另类,不过它却受到众多顾客的热捧。1986年,日本一位名叫菊地敬一的年轻人,将自己闲置的后院仓库改造成了一家书店。当时,除了将自己感兴趣的书放到书架上外,菊地敬一还在书店里  相似文献   

6.
<正>杨维桢,字廉夫,“王国克生,维周之桢”。生于仕宦之家,自幼聪敏好学。由于后期生活动乱,异族掌权,一生仕途坎坷,最终对朝廷失去信心,转而醉饮交友,题书作诗,在“醉墨半醺”间感受生活的美好。下面以《元夕与妇饮诗》为例,浅谈杨维桢行草书中“醉”的具象体现和风格特征。一、“醉”的体现1.复古出新。“醉”是喝了酒的一种醉的状态,它在艺术创作中是某种非人力所能及的功能,有时必须借助酒力才能使作品呈现自然之趣,  相似文献   

7.
从《说文解字》看中国古代酒文化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解字>一书中关于酒的相关信息非常丰富:有关于造酒原料、酿造过程,酿造时间、酒的清浊、酒的厚薄、酒的颜色气味、饮酒情态、各种酒器、酒礼酒俗等的专字.这些字反映了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酒文化内涵,体现着意味深长的酒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8.
那天心情郁闷到了极点,便一个人去一家小饭店里要了两盘菜一瓶酒独自喝起来,借酒浇愁。后来发现身后的桌边也坐了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人,也是两盘菜一瓶酒,一杯接一杯地喝,仿佛不醉不休,他喝得酣畅淋漓,喝得醉态可掬。  相似文献   

9.
世俗随笔     
一交友如食盐,过少不行,过滥也很麻烦,不多不少正好。只是这尺度不易掌握得恰如其分。二逢酒必饮,见酒必醉的人,一定是自律性太差。但这些酗酒者起码有一处优点,那就是:性格外向,热情爽快,直来直去,有情有义,没有那么多的弯弯肠子。倒是常入酒席却滴酒不沾,冷眼旁观,甚至把酒偷偷吐在茶杯里,悄悄倒在桌底下的那些不顾别人死活,只管自己清醒的聪明人,  相似文献   

10.
正慈 《佛教文化》2013,(2):62-63
约好了要去见李友明老师。在汉街书店淘书的我犹未尽兴,见时间已不太早,转身前往。  相似文献   

11.
正安吉洛原是意大利某时尚杂志的编辑,杂志社倒闭后不久,他开了一家书店,经营不到三年,刚有些盈利,却一夜回到解放前。他没想到,自己在维罗纳镇的书店算是独树一帜,却依然难逃跟大多数书店一样被淘汰出局的命运,而被更具"前途"、更有实力的投资人代替。如今纸质书刊被越来越多的电子阅读所替代,多少人还有心思静下来捧着书本看几个小时的书呢?他不得不重谋出路,考虑该何去何从。家人劝他转  相似文献   

12.
报章和词典常将"烂醉如泥"一词解释成一个人由于饮酒过量而醉得瘫成团泥的样子——"烂醉如泥"中的"泥"成了"烂泥、稀泥"。这是望文生义的结果,虽然"普及",但却是一种误解:很多人不知道,这里的"泥"并非"土和水合成的东西",而是一种水虫。那么"醉如泥"中的"泥"到底指的是什么东西呢?宋、明、清三代还真有人为此做了专门的考证"。宋人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事实》一书中,对"醉如泥"中的"泥"有如下考辨:"南海有虫,无骨,名曰泥。在水中则活,  相似文献   

13.
闲适     
没有空玩儿,没有空看看天空和大地,没有空看看自己的灵魂……我的回答是:永远没有空——随时都有空。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一个人何必要著作等身呢?倘想流芳千古,一首不朽的小诗足矣。倘无此奢求,则只要活得  相似文献   

14.
旧书难舍     
正喜欢买书,且又涉猎较杂,书便越攒越多。如何安置这些书,倒成了一件伤脑筋的事。先是最大化利用书柜空间,由单排变作两排,不常用的里面藏,常用的外面摆,上面再横着塞。待书柜插满了,只好置于床底之下、柜子顶上,或是码放在犄角旮旯。由此带来了新问题,一则凌乱,二则不便,每次找本书总得折腾一回。友人来访,看到乱糟糟的书,建议我们趁早丢一部分。其道理是,积攒下来的书,除了少量工具书和经典外,大部分不会再去  相似文献   

15.
正波兰人热爱阅读,而且认为书比玫瑰花实用,比香水容易挑选,比巧克力更个性化。每逢节庆日,为亲朋精挑细选一本书,成为很多波兰人的首选。在首都华沙,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家书店,每家大型商场里都有一两家占地面积不小的书店。地铁中、公园里、公交车上,大约一半波兰人都在低头阅读。我乘出租车时发现,车门上会插  相似文献   

16.
我嗜杯中物。喝酒的佳境即是“半梦半醒之间”。人太清醒了,缺乏一种朦胧的意趣;而太混沌了,又会丧失一种感知的欣悦。所谓陶醉,便是那种似真似幻的境界。逢酒必醉的叫“酒鬼”,畅饮不倒的叫“酒漏”,这只能算作一般酒徒。酒喝得豪情万丈、众人皆醉已独醒的叫“酒魁”,可这还不是至境。酒之圣者名曰“酒仙”。飘飘欲仙即“半梦半醒”之状态也。“梦”,是浪漫主义;“醒”,是现实主义。我们做人就要懂得“虚”与“实”结合的妙处。  相似文献   

17.
书店是商业建筑的一种,其销售的书籍是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书店同时还是城市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高地,书店的经营状况、书店建筑空间的演变备受社会关注。文章梳理了我国书店的发展历程及其建筑空间发展的变化,以广州为例对现存有代表性的四十余处书店进行调查,总结了广州书店发展的四个阶段,并选取了新华书店永汉北路店、新华书店荔湾教育书店、广州购书中心与方所四家书店为代表案例,研究了小型书店、中型书店、大型书店与新型书店的建筑平面、空间与风格。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我信主的经历,其实和阅读有关。学生时代,我喜欢去书店淘书,有次去北大西南门外一间仓库改成的无名小书店,发现书架上放着一本北大教授刘意青写的《〈圣经〉的文学阐释》。买来读完之后,我惊叹《圣经》有着这么完美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仅仅从文学的角度来欣赏解读,这也是  相似文献   

19.
世俗随笔     
交友如食盐,过少不行,过滥也很麻烦,不多不少正好。只是这尺度不易掌握得恰如其分。逢酒必饮,见酒必醉的人,一定是自律性太差。但这些酗酒者起码有一处优点,那就是:性格外向,热情爽快,直来直去,有情有义,没有那么多的弯弯肠子。倒是常入酒席却滴酒不沾,冷眼旁观,甚至把酒偷偷吐在茶杯里,悄悄倒在桌底下的那些不顾别人死活,只管自己清醒的聪明人,  相似文献   

20.
书和信是我们日常习见的两桩东西,除了不识字的人,几乎人人都要和它打交道。至于这两个字,那更是一入小学就认识的,有什么好谈?其实不然,如果我们只读用现代化汉语写的东西,懂得这两个字的通常意义,那大体上可说是“一目了然”了,然而你要读点古书,那可就未必了。书字最初的意义,并不是指我们现在书店里卖的书,而是“写”的意思。书是个形声字,篆文上写作“(?)”,上面的“(?)”是形符,下面的“(?)”是声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