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邦格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界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他把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融为一体,并充分吸收了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些最新成果,提出了许多引人深思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方法,代表了当前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斯宾諾莎(1632—1677)是十七世紀荷兰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唯物主义哲学足欧洲資产阶級上升时期的思想表現。帝国主义时代的反动資产阶級哲学史家往往按照唯心主义观点来解釋斯宾諾莎的哲学,把斯宾諾莎歪曲成为唯心主义者和“有科学根据的”宗教家,这是根本不符合史实的。只有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才对斯宾諾莎的哲学作了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他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关于物质概念的哲学本质的说明——对哲学的根本问题的唯物主义回答——和他对这个问题与结构问题所作的原则性区别,往往被解释为:一切与结构相联系的问题,似乎只具有部门科学的特性;物质概念似乎只是回答我们的知识的来源问题,而且在涉及到物质所固有的普遍结构性时,似乎无需对物质的概念作理论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广松涉 (193 3— 1994) ,当代日本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思想大师。在中国学界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域中 ,他基本上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广松涉兼容了新科学观、当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的批判精神 ,以及带有浓郁东方文化色彩的哲学 ,其思想博大而精深。 1994年广松涉去世之后 ,他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我个人认为 ,了解广松涉哲学对于今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特别重大的理论参考价值。因为我注意到 ,国内的一些学者正在试图将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的某些哲学思想的研究链接起来 ,特别是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伽达默尔的解…  相似文献   

5.
一M.邦格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哲学教授和科学基础与科学哲学部主任。他原籍阿根廷,毕业于拉普拉他大学物理系,并在那里获物理数学博士和担任理论物理学教授。从60年代开始,他转入哲学,在欧洲、南美、北美的许多大学里担任过哲学教授。他知识的渊博,在当代哲学家中是罕见的。他从事过实验物理、数学物理、生物物理和理论物理的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并取得相当的成就。他兴趣广泛,即使对生物学和心理学的最新进展,他都跟踪不舍,他自己就曾说过,在“各种各样的理论生物学杂志中,每年都有几百个生物系统的数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问题是哲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的解释,其中有这样一种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本体论方面根本不同于一般唯物主义或旧唯物主义的哲学,一般唯物主义是抽象的物质本体论哲学,而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物质本体论或者实践本体论哲学。(参看《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俞吾金《马克思物质现新探》一文和《新视野》1995年第4期杨耕《论实践的世界观意义》一文)对于这种观点,笔者在此陈述一点不同见解,仅供参考。自古以来,哲学上似乎有一个不变的规则,即哲学体系都要…  相似文献   

7.
哲学本体论是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关系之普遍根据的理论。旧唯物主义把这里的普遍根据理解为所谓构成世界与人的原始基础:自然实体,从而形成了自然实体论本体论;唯心主义则把这里的普遍根据理解为所谓创生世界与人的原初动力:精神实体,从而形成了精神实体论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己新的出发点、理路和旨归,超越了传统哲学的实体论本体论。它认为,人与世界的普遍本质才是科学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关系的普遍根据,于是形成了科学本质论本体论。具体说来,它是融唯物性与辩证性于一体的辩证物质本体论。坚持这一本体论,对体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把握其革命实质,建构其当代形态,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限,以及指导人们科学理解和协调人与世界的关系,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在哲学上,他究竟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是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历来就有不同的评价。丁宝兰先生的《柳宗元世界观的实质问题》一文(《哲学研究》1979年第2期),否认柳宗元是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无神论者,肯定他是  相似文献   

9.
江怡 《哲学动态》2005,(3):25-28
逻辑主义和实用主义是蒯因(Quine)哲学的两个主要特征.他的本体论承诺思想、翻译不确定性论题以及自然化的本体论,无不透露出蒯因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的实用主义.但在他的所有哲学思考中,逻辑主义却是他始终坚持的原则.因为在他看来,只有"从逻辑的观点出发",我们才能为经验主义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只有把逻辑看做整个科学大厦的基石,我们才能为哲学找到一个可靠的科学来源.  相似文献   

10.
对实践问题的思考贯穿了伽达默尔整个学术生涯,构成了他哲学思想的起点和归宿。实践哲学不仅影响了他的哲学解释学思想的形成,而且他还将哲学解释学应用于实践问题,发展出解释学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和解释学在他的思想发展中是一种互动的、相互启发的关系。他对实践哲学和解释学的融合,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他通过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研究关注到理解和相互理解问题,此外海德格尔对《尼各马可伦理学》的阐释使其注意到实践智慧概念。在中期的代表作《真理与方法》中他通过实践智慧概念阐明解释学的应用问题。后期他通过将哲学解释学应用于对现代社会的反思,寻求对实践合理性的理解,希望以此来引导人们的生活,避免技术文明对人造成的异化。对实践哲学和解释学的融合体现伽达默尔作为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现实关怀,对于我们思考现代人的生存处境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践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的一体化哲学;传统教科书的物质本体论与当代哲学的性质相悖,与马克思创立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相去甚远;实践之“元”不具有“万物本原”的涵义,它只表现为哲学的逻辑起点,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思维辐射的轴心。  相似文献   

12.
编后话     
国内,在系统科学向哲学高地进军途中,似乎有过多的蒺藜和沟壑,迄今也只是少数斥候或前哨接近了高地的边缘。读者如果读完了本期《E·拉兹洛在华谈系统哲学》一文,那就会发现系统科学的主力仿佛占领了整个哲学高地。从本体论到认识论,从发展观到文化观再到技术观,从世界历史形态到人类发展前景,无不包容在E·拉兹洛的系统哲学之中。尽管他的个别论点会遭诸多驳难,他却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全新的世界图景,展示了系统科学在哲学领域做出的业  相似文献   

13.
在英国,唯心主义退居于分析之后了。但是作者并不认为这两种“哲学”是互不相容的,以及前者主张哲学是一种知识而后者则反对这种说法。真的,弥尔纳特别描述了唯心主义还没有得到与分析哲学同等价值的一个方面:道德理论和政治理论。作者阐发了四位“唯心主义者”的思想——而由于这种“阐发”,我们认为作者把这四位“唯心主义者”引到他们本人未曾作过的更远的地步去了。这四位“唯心主义者”是布拉德雷、格林、鲍桑葵和路易斯。在作者心目中,介绍路易斯是适当不过的,原来路易斯向他提供了他在组织一个完整而连贯的唯  相似文献   

14.
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几点想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的唯物主义”的提法是由“实践人道主义”演化而来的,它强调哲学的功能是实际地改变世界;实践唯物主义是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在内的新的哲学形态,其实质并不是以实践本体论来代替物质本体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建立在片面的主体性原则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就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理解:有的否认马克思把实践引进了世界观,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只是表明唯物史观改造世界的功能的一个称呼,它没有提出崭新的哲学形态,也不是对某种哲学的称呼,并不是一种新的世界观;有的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就是实践本体论、实践一元论,应当用它去取代物质本体论;有的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包含有既强调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又始终坚持唯物主义这样两个方面的基本  相似文献   

16.
1 在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中,有无本体论,如果有本体论的话,又是什么本体论,目前尚有争议。我们认为,任何哲学体系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都有其本体论的前提和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在马克思看来,即使“人的感觉、激情等等不仅是在[狭隘]意义上的人类学的规定,而且是真正本体论的本质(自然)肯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50页)。更不用说他的哲学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有其本体论的前提和本质了。马克思以前的哲学本体论,或者把整个世界的本质和本体视为某种超自然的、非物质的和能动的“精神实体“(唯心主义),或者视为一种与主体活  相似文献   

17.
M·A·邦格的科学哲学思想,是以鲜明的物理哲学为核心,以尖锐的批判性为特征,以详尽的层次分析为形式的系统的实在论思想。所以,我们如实地理解和阐述他的物理实在论,是把握他的科学哲学思想的关键。同时,对于汲取他的物理实在论的合理内容,构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理论,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论坛荟萃     
刘福森: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不等于本体论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不在于前者以世界整体为对象,后者以局部世界为对象.二者的区别在于:科学直接回答外部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而哲学则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角度反映世界.旧唯物主义把精神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把物质统一于精神;而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坚持在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承认第一种统一,但也不否定在实践中改造物质世界,即承认物质向精神、自然向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实践唯物主义”,它把历史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关系(社会实践)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真正本质。要确证实践本体论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研究必须微观化和现实化。我们把物理学中的“场”(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相互作用)概念引进社会历史观的基础研究中,便可转生出“社会实践场”范畴——社会实践中主客体相互建构作用和主体共振所产生的客观效应整体,这是一种现实存在的实践作用场。显然,实践唯物主义把社会存在的活的本体视为实践活动,并不是要把社会生活的客观基础虚化为抽象的主体行为,而是落实在主体行为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功能系统存在上。它既从根本上摆脱了旧唯物主义机械决定论的阴影,也避免了重新滑向唯心史观的主体精神引导论。社会实践场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框架中重要基础范畴,第一,它表征了人  相似文献   

20.
继葛力同志《注意区分两种唯心主义》(1982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一文(简称葛文)之后,韩震同志又发表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应作本体论和认识论之区分》(《国内哲学动态》1984年第1期)一文(简称韩文),读后很受启发。但是,葛文提出:“就哲学的分支而言,唯心主义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本体论方面的唯心主义,一种是认识论方面的唯心主义。”韩文又进一步强调:“实际上,不仅唯心主义有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区分,而且唯物主义也是如此。”这就是说,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一个是本体论方面的标准,一个是认识论方面的标准。我们认为,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