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4位获得者科学素质的形成过程中,高校学习经历、最高学位授予单位、教授首聘年龄与单位等可以量化的指标进行测度分析,发现他们具有超越一般人的多维度的科学素质,具有学术前沿的国际视野,能把握研究方向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4位获得者科学素质的形成过程中,高校学习经历、最高学位授予单位、教授首聘年龄与单位等可以量化的指标进行测度分析,发现他们具有超越一般人的多维度的科学素质,具有学术前沿的国际视野,能把握研究方向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泉开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2):71-72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今年的化学、物理和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得医学奖的是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他们因发现幽门螺杆菌而荻奖.就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过程和临床应用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4.
刘泉开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1):71-72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今年的化学、物理和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得医学奖的是两位澳大利亚科学家。他们因发现幽门螺杆菌而获奖。就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过程和临床应用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5.
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5年的历史中,美国分别占了颁奖年度的52.08%,获奖成果的44.87%,获奖人数的48.91%.形成这些科学家学术优势积累和美国国家科技竞争优势的学术条件背景是:适宜的宏观政策,充足的经费投入,成功的人才政策,根本的教育改革和创新的科技管理. 相似文献
6.
7.
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医学奖无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禹宽平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94,15(1):1-3
中国人为何与诺贝尔医学奖无缘?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人传统思维存在的缺陷,也涉及到科研体制的改革以及科研成果的评判等诸多问题。本文拟就中国人传统思维存在的缺陷从思维学和方法论角度等方面来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刘泉开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5,26(5):66-67
通过对美国历年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项目和获奖者的分析,发现美国有获奖者多、原创性成果多、基础前沿研究成果多、出自一流科研机构的获奖者多的"四多"现状.美国的获奖历史和现状带给了我们许多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考察,发现求异思维在生命科学探索中起着至关重要、不可忽视的作用.重点探讨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发散求异思维和转换求异思维.发散求异思维体现为多向求解、多级发散、交叉发散和侧向发散,转换求异思维体现为转换思维视角、方向、依据和方式,对求异思维的应用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体外受精技术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对临床科研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树松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61-62,64
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其对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荣膺2010年度生理学和医学诺贝尔奖。回顾体外受精技术的历程带给我们一些启示:临床科研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执着精神,紧密结合基础研究,同时重视医学伦理。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创新的原动力探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创新的原动力,几乎都是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和责任感等非功利化的因素.这些科学家对科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虽在产生时间上先后不一,但都是他们心理层面的科学创新原动力.这些科学家在医学创新行为中,无不表现出高于个人责任感的社会责任感、无处不在的集体责任感和作为最高层次的人类责任感,这些责任感是他们精神层面的科学创新原动力. 相似文献
12.
黄祖辉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1):70-72
从1909年Johannsen提出基因(gene)一词至2004年以来,因研究基因而获得诺贝尔奖的达53人之多.从材料的选择、科研思想、课题设计、理论实践等方面,分析和探讨这些科学家的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胡昳歆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3):67-68
修复体色彩再现是临床上烤瓷修复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医学各学科之间以及医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近年来,烤瓷修复在选色手段、配色、医技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这些值得我们从哲学的多角度进行思考,更好地实现修复体色彩的完美再现,促进口腔修复学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泉开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5,(9)
诺贝尔科学奖是世界上对科学工作者最崇高、重要的奖励。事实证明,颁发此奖极有利于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日本由技术革新到科学革新的变革,进而在新世纪的几年里连续获得诺贝尔奖,也说明科学创新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RNA干扰现象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RNA干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因此该现象在揭示后仅8年其研究者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通过回顾RNA干扰现象的发现历程,可以为今后的科研探索过程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诺贝尔医学奖获取教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诺贝尔医学奖100余年获奖项目和获奖者的分析研究,发现创造性成果获奖多,基础研究成果获奖多,获奖者大多具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获奖者大多出自一流的学术环境和获奖者都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质等特点.并且指出,我国要向诺贝尔医学奖迈进,就必须重视创造性、基础性成果的研究,必须重视和加强医学工作者和医学生创造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营造有国际级科学大师引领的世界一流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7.
约翰·格登和山中伸弥因在细胞核重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介绍了科学研究的历程,探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对培养医学研究生科研思维的有益启示.从培养敢于突破、科技创新精神、逆向思维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遵守学术道德、尊重医学伦理等方面加强研究生教育.塑造求真务实,坚韧不拔的科研素质,善于运用逆向思维,重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鼓励尽早参与科研活动,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思维,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8.
德国医生维尔纳·福斯曼(Werner.Forssmann,1904-1979)因其对心导管技术的创造所做的里程碑式的贡献而荣膺1956年度生理学和医学诺贝尔奖.回顾福斯曼创造心脏导管技术的历程带给我们一些启示:科学研究需要强烈的探索欲为动力,无畏的探索精神为保障,科学的辩证法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