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德的历史哲学述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德尔之后的历史哲学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注重理性或精神力量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后来从它里面孕育出了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即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坚决反对把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称为历史哲学);另一个方向是注重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的孔德的历史哲学。孔德在历史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不仅在于他是赫德尔之后历史哲学两大流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的“价值观”概念,是指在哲学上作为一个理论分支的“价值论”,不是指作为人们现实社会意识的“价值观念”;而“历史观”则是指以狭义社会历史为对象的理论,如“唯物史观”,不是指广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考虑到近年来一些同志实际上主张“哲学就是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在这里已不是狭义唯物史观的同义语,而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总体名称之一,即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外延相同的概念。因此有说明的必要)。在哲学上,价值论和历史观是分属不同划分层次和系列的理论分支:历史观与自然观、思维观同列,…  相似文献   

3.
与“实践的唯物主义”论者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实践的唯物主义”论者认为,“马克思及其哲学所关注”、所研究的只是以人的实践为基础的“现存感性世界”,不研究“人之外的世界”。“实践本体论”、“实践的唯物主义”提法本身就意味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唯物史观,“实践的唯物主义”即“社会实践的唯物主义”,即“人类社会的唯物主义”,即历史唯物主义;他们自己也承认: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见《哲学动态》1988年第12期,以下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探讨中,伴随着政治哲学的兴起,人们普遍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即如何理解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的关系,许多学者从研究对象、研究方式等角度对这一问题作出了富有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的核心是“实践─转变”原理张雄当前,对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思想的把握,有三种观点极易构成混乱。其一是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质理解为一种面向过去的历史哲学。这种观点把唯物史。观曲解为“从哲学的视角研究历史的科学”,从而抽去了唯物史观具有面向未来的实践转...  相似文献   

6.
个人利益、普遍利益与公共性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或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在研究者的理念和研究对象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值得思考和总结的变化。在30年的历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可以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由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肇始,而后"突围"到回归原典,再到兴起"领域哲学"或"部门哲学",逐步呈现出多样并存的局面。上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者更加注重吸纳西方现代哲学资源,结合社会历史进程中的问题,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或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文化哲学、政治哲学、现代性问题、公共性问题以及发展及其价值关怀,成为其中较为活跃的领域。下面这组来自"第四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青年哲学论坛)的论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或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的上述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奎良 《哲学动态》2012,(11):15-21
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自从诞生时起,就一直和唯物史观纠结在一起,很难从内涵上对它们做出明确的区分。这种状况不仅导致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称谓上的混乱,而且直接影响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立研究,以致它深藏的许多秘密直到今天都没有揭示出来。由于历史唯物主义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读为  相似文献   

8.
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的“最大贡献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77页)。这两个发现完全不可分离地交融在一起,构成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然而在今天的教科书体系中,马克思的这两大发现被人为地分离开来:唯物史观被归结到哲学,剩余价值学说被归入政治经济学。二者关系似乎是:剩余价值学说是唯物史观的一种具体应用,而唯物史观却不以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马克思主义由此被理解为三个不同部分的组合: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只是在讲阶级产生的条件时提到剩余劳动,后来很快就把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道德依据问题成为当前学者争论的热点。波普尔的观点即马克思应用未来本身作为道德依据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至今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通过分析唯物史观的未来概念、道德认识论和道德本体论等,不难得出波普尔的观点是错误的。对历史唯物主义者来说,挖掘和构建唯物史观的道德理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马克思"划时代的哲学革命"的实质就是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也是哲学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本刊继今年第3期发表了孙正聿教授的《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后,又刊发了商榷和回应的文章,以作为把这一研究引向深入的开端。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对它的研究乃至发展、创新,不能仅仅限于抽象的概念思考或文本解读,而是必须面向生活实践。今天,全球化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现代化的推进和世界格局的变化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的改革开放更提供了大量的新经验、新问题。善于把时代的问题转化为哲学自身的问题,在解释和解决中国和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中表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强大的生命力,是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唯物主义对全部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都有指导意义。当前,理论和现实中的大量争论都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问题。我们应当拓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领域,关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中的哲学问题,在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并显示出它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在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论基础上创立的用唯物辩证法解释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唯物史观为宗教研究提供了从物质基础到思想观念的根本认识路线,它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任继愈先生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出发将儒教宗教问题植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中考察,阐述了"以儒教为中心的封建意识形态"的产生,剖析了作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宗教与哲学的复杂关系,通过分析魏晋以来封建社会宗教基本生态,阐明宋明唯心主义哲学世俗化过程,得出"儒教是教"、是"中国的宗教"论断。任继愈的儒教宗教论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分析中国社会实际的一个具体实例,为儒教研究开辟了一条唯物史观的哲学路径。从唯物史观出发审视关于中国宗教的争议问题,中国宗教的社会原生属性问题,中国宗教纵向历史发展问题、中国宗教横向在世界文明进化语境中和世界主要宗教关系等问题,对当代中国宗教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应当扫除的第一个障碍就是对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的曲解。有些人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应该是这样一种哲学,这种哲学主张人的物质利益、人对不断增加自己的物质福利和使生活日益舒适的愿望是他的主要动力。但他们忘记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即马克思和所有其他哲学家所使用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个词与较高的精神水平的心理动机没有任何关系,与较低的、较卑鄙的心理动机也没任何关系。在哲  相似文献   

13.
书讯     
现在通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一般是由两部分(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四大块(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组成的。这种结构体系虽然叙述起来比较习惯,但却割裂了哲学系统的完整性,及世界观和认识论、方法论严密的统一性。该书试图弥补这一缺陷,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融合”起来,力求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考察历史问题和现代问题。本书还注意吸收自然科学和当代国内外理论研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已经讲了很长很长时间。可是,人们很少去认真追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这个“历史”究竟意指什么;人们误以为,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历史仅仅就是常识中的社会历史领域之意,就这样.这个似乎无需证明的“常识”就无思性地以误传误了这么多年。我发现,如果不带先见地面对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也就是说,从马克思哲学新世界观的原初语境来看,马克思在哲学总体上确定的这个“历史”并非单单是一种狭义的社会历史领域,同时还具有一种更重要的哲学本体性规定。这也意味着,历史唯物主义是…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基本上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含在辩证唯物主义部分中。这种安排是否科学?是否能反映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关系?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大问题。 笔者认为,就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来看,这种安排就缺乏科学根据,存在着许多弊端。它不利于接受者搞清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真实关系,不利于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质及其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利于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来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无论在苏联或在外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对于社会学的对象及其任务都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学者在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之间作了区别。按照他们的观点,哲学分为两部分,即‘自然辩证法,和‘社会  相似文献   

17.
社会哲学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哲学这一概念,在我国二十、三十年代传播马克思主义时,曾经流行过.1924年,瞿秋白即著有介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社会哲学概论》一书.但是,社会哲学概念则很少见之于我国当今的哲学论著之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构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有关.  相似文献   

18.
动机与效果这对范畴在唯物史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却很少谈到这对范畴。这种普遍的忽略,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以为这对范畴仅仅是属于伦理学或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事实上,这对范畴也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领域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王新娟 《现代哲学》2001,3(2):59-6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恩格斯曾把方法论看作他和马克思共同创立的新哲学体系的灵魂。普列汉诺夫则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主义方面的最伟大的功绩之一,就是他们制定了正确的方法。”马恩重视方法论,特别是恩格斯晚年更是十分重视方法论的研究。他针对资产阶级学者对唯物史观的歪曲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内青年派对唯物史观的简单化、庸俗化理解,以及由此造成的理论界的思想混乱状况,在其有关的文章和书信中,重新强调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并对以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作了重要的补充性阐发,从中阐述了其一整套全面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无论是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探讨,还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究竟是实践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论,抑或对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还是"真正的实证科学"的论争,都是对马克思哲学的不同理解,这些不同理解都与马克思哲学在面对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的关系这样一个贯穿于哲学史的根本理论难题时的理论态度相关。本文回溯到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对偶然性概念的厘清与改造,指出马克思哲学与一种非决定论的唯物主义哲学传统的联系,并指明这一传统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