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吴国林 《哲学动态》2006,390(10):58-65
一方面,量子信息概念与量子力学有关。自20世纪20年代建立量子力学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在近一个世纪的探索中,量子力学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对量子力学的理解仍然存在重大分歧。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EPR)在《物理评论》发表了《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一文,引发了对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论争,特别是EPR佯谬成为令人困惑的重大问题。1964年,贝尔提出了贝尔不等式。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连串的物理实验开始检验贝尔不等式,并开始检验EPR佯谬本身。另一方面,量子信息概念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关。按照莫尔…  相似文献   

2.
吴国林 《哲学研究》2012,(7):113-120,126,129
波函数是量子力学的核心概念。波函数的实在性问题一直是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之一。20世纪上半叶量子力学研究主要是检验量子力学的理论是否正确或完备,仅有少量量子技术产品问世。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EPR)发表的《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一文,提出了EPR关联——量子纠缠,直接引发了对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论争。(Einstein,Podolsky and Rosen,pp.777-780)基于EPR量子纠缠,1993年本内特(Bennett)等6位科学家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题为《经由经典和EPR通道传送未知量子态》的重要论文,引发了一系列有关量子信息与量子技术的研究,形成了量子信息理论、量子控制论、量子技术等新的量子科技理论。量子纠缠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关于“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否完备”的争论,已进行了约57年。在这一方向上的一个重要进展,是贝尔不等式的推导。1964年,贝尔曾从定域的、决定论的理论出发,推导出一个和量子力学不问的有关自旋关联问题的不等式。自1972~1982年,陆续有不少实验就这一问题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证实了量子力学的预测,而贝尔不等式已被推倒。  相似文献   

4.
量子非定域性及其哲学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量子力学自诞生以来已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国内外围绕量子力学所展开的哲学争论并没有停下来。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量子力学的研究,特别是量子隐形传态等相关实验取得成功,以及量子信息理论的兴起,对微观世界的关键概念———非定域性带来了新的哲学启示,本文就此展开相关讨论。一1935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以下简称EPR)在《物理评论》发表论文《能认为量子力学对物理实在的描述是完备的吗?》,开创了研究定域性与非定域性的先河。1964年,贝尔(J.S.Bell)基于定域实在论和有隐变量存在,得到了自旋相关度的不等式———贝尔不等式,…  相似文献   

5.
正EPR关联与波函数塌缩是量子力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分别揭示了世界的相互关联性以及实在与观察之间的关系。本文先介绍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涵义,然后分析它们与中观佛教空性之间的关系。一、EPR实验所谓EPR实验,是由爱因斯坦、波尔多夫斯基和罗森三位科学家共同设计的一个著名的反量子力学的理想实验。它后来发展出许多不同的版本,下面是其中之一:假设一具有动量P的物体A被分为两部分,分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围绕EPR实验以及现代物理学的其他成就,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客观实在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主要是:(1)是否存在与认识主体观测无关的客观实在?更为尖锐、也更为通俗的问题则是:“月亮在无入看它的时候是否存在?”(2)知识或知识体系能否反映客观实在的本来面目?这一点是否因为人类认识进入微观世界(量子世界)而有所改变?本文拟结合量子力学的有关材料,从哲学上对上述问题作出我们的分析与回答。  相似文献   

7.
将具有自由意志的"图林机"看作康德式"理性存在"的一种理想模型,可以提供道德哲学讨论的替代性方法论基础。但是,这里首先会遇到一个佯谬:通过图林测试的图林机要以"说谎"来证明自己是"理性存在",从而违背了(道德的)理性法则。这就是所谓的"康德-图林佯谬"。我们的论证将表明,图林机不会说谎,从而康德-图林佯谬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8.
“月亮问题”是量子力学研究中提出的一个尖锐问题,涉及到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为此,许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一、“月亮问题”能实证吗? “月亮在没人看它时是否存在?”这是所谓“月亮问题”的第一个疑难。李振伦同志在《哲学研究》1992年第11期发表的《量子力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以下简称“李文”),对这个问题作  相似文献   

9.
一、“难题”和“危机”美国康乃尔大学物理教授大卫·牟民在讨论量子力学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简称“月亮问题”,即“月亮在没人看它时是否存在?”他发表在《现代物理》上的一篇文章就是以这句耸人听闻的话为标题的(见该刊38(1985)NO.4.)他在另一篇文章《量子奇迹浅说》(载美国《哲学杂志》7(1981)397)中还曾经断言:“我们现在知道,月亮在没人看它的时候肯定不存在。”  相似文献   

10.
最近,《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杂志,开展了量子力学哲学问题和EPR实验的哲学意义的热烈讨论,这无疑对于哲学和物理学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这是一场学术讨论,是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爱因斯坦与另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玻尔之间旷日持久的大辩论在我国的继续,这就是论争的背景。作为哲学工作者,我特别关注的  相似文献   

11.
全同粒子是全同的单个基本粒子的聚合, 或者说单粒子系统是粒子数为 1的自我同一粒子的聚合。全同粒子的哲学问题是量子力学的四大哲学问题之一 (另三个问题是量子测量、量子概率和EPR关联)。全同粒子问题在近二十年成为国际物理学哲学界的一个核心问题不是偶然的: 现有实验研究的主要EPR对是全同粒子对, EPR问题是在测量语境中讨论的, 而测量问题是量子力学哲学的核心。不仅如此, 全同粒子问题中涉及的个体性、同一性 (或全同性 )、聚合与整体等问题, 可以看作是二千多年哲学史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即“一与多”的问题在现代科学背景中的深…  相似文献   

12.
最近拜读了张华夏先生在《哲学研究》1991年第10期上的大作:《“五个月亮爬上来”——谈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的“实在”概念》,有些不同想法,因为确实涉及科学、哲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所以希望提出来讨论,以求得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下向因果问题和感受性问题是当代物理主义所面临的两个挑战,它们迫使金在权不得不从物理主义的立场上有所让步.本文分析了金在权在这两个问题上失败的因为,并提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案.笔者的立足点不是物理主义,而是二元论的功能实在论.功能实在论把功能实现的整体看作第一实在,其中的两个要素即功能意义和功能结构是具有因果力的,因而也是实在的.一方面,由于功能意义和功能结构是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参与下向因果作用的,因而不存在金在权所面临的因果解释的排他性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作者并不崇尚物理主义,因而因果物理闭合原则对于笔者归于无效.下向因果问题就此得以解决.感受性是一种内在的功能意义,既是非物理的义是实在的.感受性问题就此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量子力学史是极其复杂、迷人的。在20年代确实存在着分别以玻尔和爱因斯坦为代表的两个量子研究纲领。其分歧集中在量子解释的因果性、连续性和时空直观描述可能性上。爱因斯坦觉得只有符合这些属性的场论才能满意地解释量子现象。他的场论影响了德布罗意、朗佐斯·薛定谔和波动力学的创立。玻尔则认为要解释量子非得改革经典物理学的上述特征不可。他的量子纲领主导了量子论的研究。量子力学物理和哲学基础的最终阐述是两个新量子论在等价性发现后在玻尔纲领主导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评《量子力学的“性质观”和“实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近来,我们读到了王玉北同志新撰写的《量子力学的“性质观”和“实在观”》(载《哲学研究》1989年第11期。以下简称“王文”)的论文,这一文章的要点是把量子力学所研究的量子世界,划分为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1)微观客体的第一性质是指微观客体自身具有的性质,如质量、电荷、自旋等;微观客体的第二性质是指微观客体同观测仪器相互作用的性质,如  相似文献   

16.
1984年4月24日,在华工作的英国专家安东尼·格雷林(Antony Graying)博士,利用工作之余赴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作学术讲演,他首次讲演的题目为《实在主义站得住脚吗?》,介绍了西方哲学界近年来关于实在主义的一些主要争论。格雷林说,实在主义关于物质世界的存在不依赖于我们的知识和经验的观点是否能站得住脚,这是一个争论多年的老问题,而且它常常牵涉到关于世界的经验知识的证明问题。然而,在现代的西方哲学中,由于使用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使这个问题的争论有了新的发展。这种新方法考查语言中意义的本质,旨在弄清楚实在主义对物质世界的论述是否是语言  相似文献   

17.
以“客观性=在我们之外”为标志的古典物理学实在论,日益受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冲击,而为现代物理学实在观所取代。后者的认识论模式是:“客体——认识条件——主体”,这一模式表明,物理实在必然与认识条件相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现代物理学启示我们,真正的客观性在于保  相似文献   

18.
有一位青年,从小就幻想做一位大科学家,然而他读书却极不用功,还经常说大话、空话。他对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极为羡慕,于是,就缠着爱因斯坦,请求爱因斯坦说出他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被他弄得实在不耐烦了,就写了这样一个公式:A=X Y Z。那青年看不出其中的含义,就请爱因斯坦加以解释。爱因斯坦说:“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没等爱因斯坦说完,那青年急切地问道:“那么Z呢?”爱因斯坦回答:“Z代表少说空话!”  相似文献   

19.
灵魂是否不灭?上帝是否存在?上帝意志是否具有超必然的自由?这三个问题涉及宗教的根本基础。宗教神学家一直把上述三个问题视为神学的基本问题。一方面把它们奉为神圣的信条,不许信仰者怀疑;另一方面,也不断利用哲学和理性的形式,对之作出各式各样的证明。但是历史上的启蒙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对之发出了公开的挑战,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从自然科学新成就出发,证明统一的自然界不可能有任何超自然存在。围绕三大神学问题的争论,一直是哲学与神学关系史上的中心问题,它也成了宗教哲学必须解答的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是否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呢?在人类的历史上,是否存在着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呢?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科学同资产阶级伦理学的一大争论。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伦理学。总以为在人类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先验的、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但是,谁也没有说清楚这先验的、永恒不变的道德原则究竟是什么,于是便把道德问题涂上了神秘的色采。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以后,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