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岛移植为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个控制血糖的方法,但2000年之前,胰岛移植很难在临床开展应用.Edmonton胰岛移植方案的提出,使胰岛移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成功,并从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1型糖尿病.此后、关于胰岛移植,相关临床经验以及研究结果也不断见诸报道.11年过去了,对于胰岛移植临床应用的态度也更加谨慎以使之更加科学.无论如何,胰岛移植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胰岛移植为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个控制血糖的方法,但2000年之前,胰岛移植很难在临床开展应用。Edmonton胰岛移植方案的提出,使胰岛移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成功,并从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1型糖尿病。此后、关于胰岛移植,相关临床经验以及研究结果也不断见诸报道。11年过去了,对于胰岛移植临床应用的态度也更加谨慎以使之更...  相似文献   

3.
自2000年加拿大Edmonton报道了7例1型糖尿病患者施行胰岛细胞移植术成功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把注意力投向了胰岛细胞移植的领域.然而,临床移植工作的成功开展还面临两大困难,一方面现有的胰岛细胞来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移植的需要,另一方面,现有免疫抑制方案造成了很多副作用.近年来,科技工作者正在探索新的途径,寻找新的胰岛来源.特别是包括体外重编程干细胞(iPS)、调节性T细胞和脐血干细胞在内的多种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进展,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有可能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就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现状与未来展望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为主要目的,尚无有效恢复受损胰岛功能的治愈性治疗手段。胰岛再生治疗将是一种可以恢复受损胰岛功能、改变糖尿病自然病程的崭新治疗手段。目前现有的噻唑烷二酮、肠促胰岛素及类似物、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治疗,虽然不是一类新的胰岛再生药物,但其具有一定的促进胰岛再生、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体外诱导β细胞再生也将为胰岛移植提供新的来源,为治愈糖尿病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5.
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为主要目的,尚无有效恢复受损胰岛功能的治愈性治疗手段.胰岛再生治疗将是一种可以恢复受损胰岛功能、改变糖尿病自然病程的崭新治疗手段.目前现有的噻唑烷二酮、肠促胰岛素及类似物、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治疗,虽然不是一类新的胰岛再生药物,但其具有一定的促进胰岛再生、改善胰岛功能的作用.体外诱导β细胞再生也将为胰岛移植提供新的来源,为治愈糖尿病带来曙光.  相似文献   

6.
胰岛细胞再生是治愈1型糖尿病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丧失的2型糖尿病的根本途径。体外再生和体内再生两种策略都是通过将干细胞或其他类型体细胞分化或转化为胰岛细胞后发挥胰岛素分泌功能,从而治疗糖尿病。基础研究显示,两者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胰岛细胞再生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尚需要进一步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7.
胰岛细胞再生是治愈1型糖尿病和胰岛β细胞功能丧失的2型糖尿病的根本途径.体外再生和体内再生两种策略都是通过将干细胞或其他类型体细胞分化或转化为胰岛细胞后发挥胰岛素分泌功能,从而治疗糖尿病.基础研究显示,两者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胰岛细胞再生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尚需要进一步加以考证.  相似文献   

8.
自2000年加拿大Edmonton报道了7例1型糖尿痛患者施行胰岛细胞移植术成功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把注意力投向了胰岛细胞移植的领域。然而,临床移植工作的成功开展还面临两大困难,一方面现有的胰岛细胞来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移植的需要,另一方面,现有免疫抑制方案造成了很多副作用。近年来,科技工作者正在探索新的途径,寻找新的胰岛来源。特别是包括体外重编程干细胞(iPS)、调节性T细胞和脐血干细胞在内的多种新技术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进展,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有可能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本文就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现状与未来展望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9.
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为主要目的,尚无有效恢复受损胰岛功能的治愈性治疗手段。胰岛再生治疗将是一种可以恢复受损胰岛功能、改变糖尿病自然病程的崭新治疗手段。目前现有的噻唑烷二酮、肠促胰岛素及类似物、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治疗,虽然不是一类新的胰岛再生药物,但其具...  相似文献   

10.
胰岛移植是一种有望治愈糖尿病的方法,但胰岛进入体内后,由于排斥反应和其他刺激因素而使大量胰岛遭破坏,因此,减少胰岛破坏对保证移植成功非常重要。作为细胞移植物的胰岛非常适合在体外进行基因修饰,移植前对胰岛进行基因治疗以减轻局部免疫反应或增强胰岛细胞抗凋亡能力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方法。基因转移载体及靶基因的选择是基因治疗中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1.
胰岛移植是一种有望治愈糖尿病的方法,但胰岛进入体内后,由于排斥反应和其他刺激因素而使大量胰岛遭破坏,因此,减少胰岛破坏对保证移植成功非常重要.作为细胞移植物的胰岛非常适合在体外进行基因修饰,移植前对胰岛进行基因治疗以减轻局部免疫反应或增强胰岛细胞抗凋亡能力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方法.基因转移载体及靶基因的选择是基因治疗中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关于双螺旋学说与科学研究的辩证思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3年,在剑桥大学的Cavendish实验室,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结构的双螺旋学说,并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成果为人类真正认识生物遗传的奥秘奠定了重要基础,其巨大作用与意义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和整个人类的不断发展、进步中被反复证实与体现,被认为是本世纪最大的生物学发现。然而,这一重大科研成果不仅使我们在学习中得以感受科学发现的喜悦、在应用中得以体味其学术意义的重大、在不断涌现的科学成果中发现其无尽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启发我们对科学研究,尤其是生物化学…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胰岛移植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对于1型糖尿病而言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通过总结和回顾该疗法的产生原因、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揭示了认识论和系统论这些哲学基本原理在此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并以此为例阐述临床辩证思维对临床医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胰岛移植作为治疗1型糖尿病较理想的方法,由于其供体不足而受到限制。干细胞具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可成为提供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良好的细胞来源。造血千细胞移植通过诱导免疫耐受,修复受损胰腺组织改善胰岛功能。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分化为胰岛β细胞,且通过免疫调节改善胰岛细胞微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从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谈糖尿病治疗的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胰岛素抵抗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受损,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2型糖尿病的治疗应以减轻胰岛素的抵抗和保护胰岛β细胞为主,以生活方式干预加二甲双胍作为基础治疗,根据不同个体在不同阶段所侧重的不同发病机制,采用联合、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6.
1980年Pries教授首先报道了接受减重手术后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得到了很好的缓解,随后越来越多的病例证实了这一结论。减重手术已由开始的以减重为主要目的,发展至以治疗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为目标的代谢手术。201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代谢手术可用于T2DM的治疗。2013年全球范围内开展了48万例代谢手术。我国代谢手术始于2000年,近5年来代谢手术数量迅猛发展。随着手术例数增加,我国已开始针对亚洲人特点制定诊疗指南。代谢手术对于T2DM的治疗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多学科协作,尤其建立以内分泌科医师为主导的诊疗中心是代谢手术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肥胖基因 (obesegene ,ob基因 )的表达产物是一种脂肪组织源激素 ,被称为Leptin(该词源于希腊文leptos ,意为“瘦”) ,中文译名有“瘦素”、“消脂素”、“苗条蛋白”等。ob基因及Leptin的发现 ,使人们对体脂贮备及能量平衡机制的认识取得突破性进展 ,揭开了肥胖代谢研究的新篇章。1 Leptin选题中的系统思路195 3年Kennedy提出脂肪稳定学说 (Lipostasistheory) :脂肪组织能产生一种物质 ,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的代谢控制中枢 ,影响机体能量的摄取和消耗 ,以调节体脂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胰岛移植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对于1型糖尿病而言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方法.通过总结和回顾该疗法的产生原因、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揭示了认识论和系统论这些哲学基本原理在此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并以此为例阐述临床辩证思维对临床医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胰岛移植作为治疗1型糖尿病较理想的方法,由于其供体不足而受到限制.干细胞具有极强的自我更新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可成为提供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良好的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移植通过诱导免疫耐受,修复受损胰腺组织改善胰岛功能.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分化为胰岛β细胞,且通过免疫调节改善胰岛细胞微环境.  相似文献   

20.
18 8 3年Ahlfeld首次报道一种发生于妊娠晚期而在以后妊娠中有复发倾向的一种黄疸疾病 ,从此拉开了人类认识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 (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 ,ICP)的帷幕。至 195 4~195 5年 ,Svanborg与Thorling在斯堪的那维亚报道较多病例 ,并对本病的临床、生化、组织学改变进行了研究 ,才明确提出是独立新的疾病[1,2 ] 。 10 0多年来 ,ICP的研究 ,从Ahlfeld首次捕捉ICP琐碎现象 ,到 2 1世纪无数学者致力于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研究 ,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