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新解读     
1.论自然无为思维 老子所谓自然无为乃客观世界和主观行为的科学规律的统一,两者主体虽不同而本质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并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即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道德经》整部著作的中心思想就是这个科学规律的无为意识.  相似文献   

2.
老子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靖 《中国道教》2001,(6):28-31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教育思想丰富而富有辩证法,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大渊源。 一、论教育与人、教育与社会 老子将“道”改造成为一个特定的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以下凡引《老子》只注章数)道“渊兮,似万物之宗”(《第七章》)。不仅如此,老子认为这个“万物恃之以生”的道又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灭亡莫不遵循的规律和法则。老子把道与天、地、人并为宇宙中的“四大”,并且认为四者的关系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相似文献   

3.
无为之境--《老子》无为思想的有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一书,思想深沉,内涵丰富,其“无为”思想旨在通过对道的复归与把握,实现在大宇宙、社会、人生中“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有为的目标。“无为”思想在现代社会人生中有极大的借鉴价值。本文着眼于《老子》的“无为思想”,通过阐发如何通过体认与把握“道”进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无为之境,进一步让现代人领会《老子》“无为思想”中的有为价值。  相似文献   

4.
自然造化问题,是道家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老子认为,自然造化,是“无为”而自成、自化。他主张“道法自然”(《道德经》二十五章),大道取法自成;“万物将自化”(同上,三十七章),万物自行化生;“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同上,六十四章),大道辅助万物自然成长而不敢有所施为。庄子及其学派继承并推展了老子“无为而自化”的自然造化观。《大宗师》指出:“彼方且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  相似文献   

5.
《老子指归》是西汉末年的隐士严遵对《老子》的注解与发挥.作为卜筮者的严遵,其著作留下了不少易学的印记.其一,“神明”、“太和”意涵取自《周易》,以证其虚无之指.其二,“性命”的思想源自于《易传》的“各正性命”之说,为发展《老子》“自然无为”思想提供依据;其三,“感通”的思想亦受启于《周易》,给“无为而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老子》又名《道德经》,道教奉为圣典。《老子》教人清静、无为、自然、素朴、寡欲、柔弱、不争。这些都成为道教教义的基本概念,作为道教徒思想和行为的准则。道教徒无论修持及处世,还是写诗和作画,都不能与之相悖。本文试论述《老子》清静、无为、自然、素朴的思想对道教诗词创作的影响,换言之,即道教徒在诗词创作中都自觉遵循其原则。一、《老子》本身是诗《老子》一书博大精深,词意锤炼,多似包含哲理的诗篇,不仅有音韵、节奏之美,而且在写作技巧上,也属上乘。关于这一点,古人、今人皆有论述,教内教外观点一致。如:宋代吴…  相似文献   

7.
《易》是巫用以占筮的,道家出于史官,亦即出于巫。老子以“无”为基本范畴,得益于对神无方易无体精神的把握。易之“不易”即规律,亦即道。老子继承发展了《易》的变易观念以及阴阳对立统一、依存和转化的思想,继承发展了《易》的观物取象、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并同样具有思维的模糊性。老子摒弃了筮法中的神秘主义,但继承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生生观念,形成了以“道之生”为特色的道论体系。老子继承了《易》以无为求得无不为的主体追求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道德观艾畦凡对中国古代思想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道家思想的奠基人老子是反对儒家所维护的道德准则的。老子极力反对儒家着力提倡的“仁义”,尤其激烈地抨击儒家十分注重的“礼”。老子认为:“大道废,有仁义。”(《老子》第十八章)意思是:只是当“大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字与义理两方面论证郭店简本《老子》“大器曼成”为“大器无成”。文字方 面,“曼”按本字只能训“无”;依通假则本文论证“曼”通“晚”或通“ ”都很难说得过去。联系马王堆 帛书乙本《老子》此处作“大器免成”看,“曼”只能训为“无”。义理方面,本文从老子无为、贵柔、尚无 出发,说明“大器有成”与老子一贯思想不合,“大器曼成”也应作“大器无成”解。并引简本所有以 “大”开头的四字句意义均是相反相成之类作证,同时引《文子》称引《老子》“天下大器”等作旁证。  相似文献   

10.
老子思想与《内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万物负阴而抱阳”与人体阴阳平衡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42章,以下引该书只注明章次)“冲气”是指阴阳二气相互涌摇融合。老子这句话说明了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二气的和合构成的。这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以“气”为化生万物的元素的思想,中国哲学史中的“天下一气”、“生死一气”的思想皆由此而出。《内经》直接把这一思想引入了中医学。《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把阴阳二气的作用当作天地万物的总规…  相似文献   

11.
陶君 《中国道教》2004,(1):18-21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云:庄子之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最早指明了庄子学派的思想渊源在于老子。可以说,庄学对于老子思想的继承表现为体系上的继承。庄子学派思想学说体系的核心,即自然无为的理论,便是从老子那里传下来的,即与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学说有着直接的渊源传承关系。但庄子之学又是独立的,这是因为庄子学派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加工和发展,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与老子思想学说有着某些明显的不同。一老子的哲学是自然哲学,老子是自然学说的创始人。他通过对于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等自然规律以及…  相似文献   

12.
《管子》四篇并非专门注解《老子》的著作,只是为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而解读、发挥老子思想、注解《老子》文本。《管子》四篇的"《老子》注"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分散于《管子》四篇。并且,主要是对《老子》"道经"的部分内容的注解。而且,其注解《老子》具有主观性。这种主观性构成了其注解《老子》的特色,也是其注解《老子》新意之所在。从《管子》四篇注解《老子》的文字,并结合《管子》四篇对老子思想的阐发来看,《管子》四篇认为老子思想包括道、圣人、人生修持等方面。这些,大体不谬。《管子》四篇把老子道之无为解读为"道贵因",以"因"释"无为",是其《老子》注的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3.
帛书《老子》道论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如何理解《老子》思想的核心——“道”的问题上各执己见,聚讼不已。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对其文字的不同诠释和《老子》各种传本间文字上的差异所造成的。因此,要想准确把握《老子》的思想,就不能不从其文字入手。文字是思想的载体,又是人们理解他人思想的中介。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和历来通行的各种版本的《老子》之间存在不少文字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①《老子变化经》有关老子:“变化”的思想源于永兴元年(153)王阜所立的《老子圣母李夫人碑》,在永兴元年之前,老子变化的思想已在老子故里流传;②《变化经》吸取了《列子》的有关思想,老子“变化”的本领,有的即据〈列子》改编而来;③《变化经》与蜀中天师道有密切关系,《变化经》至早应在三国时出世。  相似文献   

15.
《老子》自面世至今,版本繁多,各家注释解译之数量更是汗牛充栋。《老子》又名《道德经》,为道教最高经典,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但是,道教界并不否认老子的无神论思想.老子的“道”的立场、观点是唯物主义,《老子》八十一章没给所谓真的鬼神留一点位置,老子不信鬼神,《老子》深奥的哲理否定了。鬼神的存在。《老子》鲜明的无神论思想在先秦诸子百家中领先。《老子》的无神论思想在无神论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韩非子》诸多篇章受到《老子》思想的深刻影响,这不仅体现为其对《老子》语句的直接引用或化用,也体现为《韩非子》诸篇结合具体历史事件对《老子》的文本给予例证和诠释,从而使得《老子》所阐述的抽象原理下贯于现实政治层面。在道物结构方面,《韩非子》否定了万物先天和谐的“自然”状态,由此,它否认了统治者的普遍贤能,洞察到“臣”的政治角色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韩非子》强调“臣道”应“顺上之所为”,从而将“下必有为为天下用”的“臣道有为”思想诠释为“臣道无为”。在《韩非子》中,作为“臣道无为”标准的“法”与“术”,一方面脱离了《老子》的“智”的范畴,成为了具有神圣意义的政治观念;另一方面又与“无为”关联,成为君主“无不为”的治理手段。《韩非子》对《老子》的诠释,不仅体现了法家哲学对“臣道”问题的关注,也反映了“臣道”观念在战国中晚期的凸显。  相似文献   

17.
西哲说,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控制人的本性。因此,如何看待人性,就成为古往今来各类道德观的基础。老子认为,人性即应该像婴儿一样,“专气致柔”(《老子》第十章。下引《老子》,只注章次),混混饨饨,“含德之厚,比放赤子”(第五十五章),这种无欲无为的状态,正是德性的充分表现。因此,“常德木离,复妇于婴儿”(第Th+/\章),回复婴儿状态,即可保持人类本性,进而达至最高的道德境界。然而,由于个人内部和社会外部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人类很难实现其真正本性。在五千言《道德经仲,老子全力分析了这些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文子》与《淮南子》都是反映秦汉黄老之学的著作。《文子》的道论偏重于考察“道” 的实体,《淮南子》则偏重于探索“道”的历程;《文子》的无为论着眼于对老子“无为”的改造,《淮南子》的“无为”则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内容;《文子》在融合百家之学方面,坚持以道为主,兼取各家;而《淮南子》则表现了儒道整合的倾向。《文子》与《淮南子》的思想异同,既展示了秦汉黄老之学的演化,又从思想发展的逻辑证明了《文子》的成书年代先于《淮南子》。  相似文献   

19.
《易经》与《老子》在世界文化史上被视为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它们有着共同的源头活水。《老子》作为中国第一部有体系的哲学著作,又从《易经》中吸取了智慧,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辩证思维。老子从《易经》中吸取了哪些辩证思想因素?作为老子辩证思维的源头之一,《易经》给予老子哪些启发?本文拟对此进行简要论述。《易经》属占筮之书,由符号和文字两部分构成。符号包括八经卦和六十四别卦,文字有卦辞和交辞。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中蕴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因素,直观地表达了中国先民的科学、理性思想。这些思想为周守藏室之史、在…  相似文献   

20.
《老子》蕴含着以道为中心的丰富管理思想,其本质就是“无为而治”。看似清静无为,却能尊重万物,各自发展,达到“无不为”。老子主张无为,不是消极无为,恰恰是透过无为,不干扰、不强制、不苛求、不勉强他人,而让所有万物能够顺乎自然,因势利导,遵循客观规律。老子管理思想的精髓对现代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