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圣经文本生成语境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圣经批评关联向度研究,以及社会解放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的关系均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对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理路进行系统分析和探讨,并对其进行反思与展望,可以为圣经研究提供分析问题的方法与视角,有利于拓展圣经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2.
神·人·历史     
若霖 《天风》2008,(16):30-31
圣经的形成过程历时千余年,加之文化的隔阂,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慕道友和初信者来讲如何读圣经是一个难题。要跨越这个难题,首先必须在宏观上对整本圣经有一个了解。本栏目将从本期起,分别对旧的约圣经,新约圣经,读经原则,读经方法等进行简介,以引导信徒在整全圣经观的基础上开始灵程起跑。  相似文献   

3.
《圣经》伦理简述陈霞本文通过对《圣经》四个时期的代表作:“契约书”、《阿摩司书》、“登山训众”和《罗马书》的伦理思想的分析,考察了《圣经》伦理思想的演变过程,指出:早期伦理强调上帝与人立在两块石板上的约,后来的使徒们则强调上帝与人的心灵之约。《圣经》...  相似文献   

4.
王从友 《天风》2010,(5):F0002-F0002
中国基督教两会于2010年4月10日上午,举行中国基督教两会与联合圣经公会圣经出版事工合作25周年纪念会。国家宗教事务局外事司司长郭伟女士,中国基督教两会和江苏、上海、浙江等内地的27位同工以及来自世界不同圣经公会的33位代表参加了纪念会。  相似文献   

5.
近代西方圣经批评学对于圣经的研究可以从历史学角度进行解读,因为圣经不但是一部宗教典籍,它还被西方人当作一部记载真实历史的作品。尤其是在宗教改革后,从历史学角度对圣经进行的研究出现了高潮,信古者不但坚持圣经所载为历史事实,还企图用近代科学、考古学、历史学的成就验证圣经的历史真实性,并热衷于圣经编年史的修纂;而疑古者同样利用近代学术的新成果,但得出的结论却是圣经几乎没有记载任何真实的历史,它的作者以及成书过程也充满争议。两个派别激烈交锋,极大地促进了对人类文明起源的研究。同时,也为研究何为历史学中的“真实”提供了反思的素材。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7,(5):157-164
旧约圣经是古代犹太人创造的经典,也是其信仰之源与生活之道。但在犹太人流亡欧洲时期,《塔木德》逐渐取代了圣经,成为犹太人信仰的基础,与圣经原典发生偏离。直到18世纪下半叶,以门德尔松为代表的德国犹太启蒙主义者为更好地融入西方社会,乃复兴民族文化遗产,试图唤起犹太人对圣经的兴趣,开始重译圣经。19世纪,一些欧洲犹太学者在欧洲现代圣经批评日新月异而犹太人对圣经知之甚少的语境下,倡导"回归圣经"。其意义既包括"回归圣典",即研读与阐释圣经文本;也包括"回归圣经时代",即复兴或重建圣经时代的某种历史与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7.
团契生活     
《天风》2010,(8):34-35
广西基督教两会十六期圣经培训班进行探访活动 广西基督教两会第十六期圣经培训班老师、学员共同49人,于6月26至28日前往梧州市基督教会进行结业探访活动。培训班师生来到位于梧州市珠山山顶的前建道圣经学院旧址参观,建道圣经学院创建于1899年,经过风吹雨淋,  相似文献   

8.
蔡锦图 《天风》2023,(3):47-48
<正>早期中文圣经都是文言体,但19世纪的新教传教士意识到文言语体复杂,未必被所有中国人掌握,遂逐渐产生使用通用语体翻译圣经的倾向。传教士称以文言翻译的圣经为“深文理译本”(High Wenli Version),而为了让受众更广泛,他们翻译了较浅白的文言圣经,即“浅文理译本”(Easy Wenli Version),以及按官话翻译的“官话译本”(Mandarin Version)圣经,这三类圣经成为19世纪下半叶中文通用语言圣经的三种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院校动态     
《天风》2013,(11):60-61
河南圣经专科学校举办新生入学教育专题讲座 2013年10月9日至10日,河南圣经专科学校举办新生入学教育专题讲座。河南圣经专科学校校长唐卫民牧师分享了“河南神学教育”专题,他阐释了1989~g河南神学在洛阳开办以来圣经学校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10.
翁雅各 《天风》1996,(12):42-43
怎样看《圣经》?以怎样的认识用《圣经》?这关系到基督徒的灵命与侍奉,关系到信徒在《圣经》面前得益还是受损等问题。 17至18世纪,西方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随着古籍考证学的发展,对《圣经》章句开展核查,纠正前人在抄传《圣经》与翻译《圣经》过程中所造成的错误,恢复《圣经》原貌,对于更好地高举《圣经》权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圣经文学中的“苦难与压迫”,布洛赫探究了马克思主义宗教革命论;通过探索圣经文学中所承载的“具体乌托邦”,他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无神论;通过启用圣经文学中蕴含的“希望原理”,他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文化理想论。以此,结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维度,他活用圣经文学经典,不但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宗教观,而且创新发展出了以“预先显现”为核心的理想唯物主义宗教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一种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对基督徒来说,圣经是我们信仰生活的权威,也是神学的规范。圣经是神的话,凡不信或违背圣经教导的,就是不信神或违背神。圣经是神藉人的文字而传达给人的特殊启示。神藉着圣经向我们说话,也在圣经中向我们说话。因此,我们要打开圣经,藉着圣经与圣经所见证的那位耶稣基督相遇。圣经是基督教一切宣讲和教导的根据和准则,因此可以说是神特殊启示的文字部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7,(4)
正《圣经(领导力版)》由汉语圣经协会提供版权,内容包括和合本圣经,同时还结合圣经的价值观与务实的领导学撰写专文与分析,帮助读者学习圣经中与领导课题相关的经文,用大量短文与注解帮助读者分析如何做好领袖并发挥影响力。深入浅出的文章可以让你看到圣经人物所活出的领导法  相似文献   

14.
高英 《天风》2004,(4):31-34
1、圣经观与释经学 圣经观是指一个基督徒对圣经抱有的整体看法和对圣经所持有的根本态度。基督徒的圣经观是建立在我们如何理解和解释圣经话语的基础上的。—个基督徒有什么样的圣经观,就有什么样的信仰表达。也就是说,一个基督徒的信仰实践,取决于他(她)有什么样的圣经观,取决于她(他)如何解释和理解圣经。 当前中国基督教会正在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调整、更新我们的圣经  相似文献   

15.
作为圣经历史批判方法之一种,传统历史方法试图呈现圣经中各传统形成与流传的过程。本文以拉德的六经与诺特的五经为文本考察的中心,探讨他们对这一方法的具体运用及其贡献。同时,本文对这一方法的预设以及引发的质疑与困境,亦作出述评。  相似文献   

16.
古登堡圣经     
距今550年前,在德国的美因兹市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不是写出来的圣经”,这部首次由活字印刷的“42行本圣经”,就是以欧洲印刷术的发明者命名的“古登堡圣经”。 1454年10月,一位名叫西尔维的意大利学者到德国的法兰克福市开会,其间,认识了一个让他无比敬佩的人.这个人手里拿着几叠《圣经》散页,向他解释这是如何“压制”出来的。西尔维看到,每一页的文字都分左右两栏,有42行,字母与字母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非常规整、清晰,“不用戴眼镜也能看得清清楚楚”。会后,西尔维拿了几页到维也纳给皇帝看,…  相似文献   

17.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两大来源之一,它对西方文学的影响颇为巨大,很多文学作品都有《圣经》的元素。《白鲸》可以说是一部史诗般的充满《圣经》寓言的小说,而本文主要探讨《圣经》中海的含义,并分析它的两面性在《白鲸》中的体现。一方面,文章先分析《圣经》中海的恶魔性,另一方面又解释它是作为上帝显示神力的工具,最后再详细分析海的这种对立性在小说《白鲸》中的具体表现,旨在更深刻的了解小说的主题和梅尔维尔的宗教观点。  相似文献   

18.
应美国圣经公会的邀请,以郭金才主教为团长的中国天主教代表团一行于2012年10月23日至31日对美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在美国期间,拜访了美国圣经公会,并与圣经公会就全球对圣经的关注、圣经学术研究、福音在今日人类生活中的传播,让人人都能够阅读圣经等共同关心和关注的事宜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双方一致认为,加强沟通与合作,交流与互访有助于教会在各方面的发展,有利于消除误解,增进彼此的了解。郭主教向圣经公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0,(10):37-37
和合本圣经的全书修订已经完成,前后历时27年,“上帝版”10月上市,“神版”预计2011年3月推出。香港圣经公会表示,虽然修订版未公开发售,但香港教会已经订购了3万册,其中1万多册的订单来自循道卫理会,该会决定堂会整体改用修订版,此举导致许多信徒也为自己个人订购。和合本圣经在1919年面世,是现今华人教会流传最广的圣经版本。  相似文献   

20.
黄朝章 《天风》2003,(2):31-33
·圣经的诠释决定神学思想,树立正确的圣经观,关键在于好好研究圣经、历史与神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