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0 毫秒
1.
“自我”在人格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人格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而许多西方人格理论对“自我”进行了论述。正确认识西方学者对“自我”的看法,有助于我们对它作进一步的研究。一、灵魂说,联想派及超验说的“自我”观点灵魂说认为,纯粹自我就是灵魂。灵魂是一个个体——我们内省自己的自我。这个自我通过直  相似文献   

2.
自我欺骗起源于人们普遍具有的性格特点——虚荣心,尤其是缺乏他人的尊重时,这种自我欺骗就成了寻求自我心理平衡的一种“诀窍”。偶尔为之,可以说是一种无害的行为,甚至能够对自己产生激励,成为驱使自己奋发向上的內在动力。但是,一个人如果终日沉溺于白日梦和自我欺骗中不能自拔,则无疑会导致人格的畸形发展。喜欢自欺的人,既不能使自己的品格更完美高尚,也无助于在生活中谋取成功。还往往在现实中发生过激行为,企图用相反的事实来掩盖自己的弱点。  相似文献   

3.
论作为抽象人格权的自我决定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决定权是权利人针对自己具体人格要素进行自我决定和塑造的权利,其性质是对于具体人格权权能进行抽象的一种相对独立的权利,以保护权利人的意志人格为目的.具体内容包括对于生命、身体、健康和姓名的塑造与决定.对于自我决定权的侵害表现为欺诈、胁迫和未履行告知义务等,侵害自我决定权产生实际损害的,要进行完全赔偿,未产生实际损害的,要对于权利人自我决定机会的丧失进行象征性赔偿.  相似文献   

4.
自我认同涉及的是个体如何对待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其内核是自我人格的同一性,这种人格同一性反映了个体的自我完善和道德精神境界。自我人格同一性的本质是自我真实性,其要旨在于,使个体"成为一个人并尊敬他人为人"。自我认同中的自我反思及其持续展开,使个体成为一个具有道德反思能力的主体。自我真实性与道德反思能力,是个人品德的重要构成因子。  相似文献   

5.
虽然社会有老年的年龄标准,但老人并不仅唯此来评价自己是否已衰老。传统的社会偏见是造成老人否定性自我评价的主要原因。具有被动依赖及整合不良型人格、健康状况不佳、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和女性老人易有否定性自我评价,易自认为衰老了。否定性评价会严重损害老年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6.
健全人格的自我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说:“人格注定了你的人生之路,人格是命运之舟。”凡是有进取心的青年,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辉煌卓越,而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什么是健全的人格?我们应该如何来优化自己的人格? 人格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的心理  相似文献   

7.
社交焦虑障碍:自我认知偏倚与疾病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具有特征性的自我认知模式。消极自我评价、以自我为焦点的注意是使疾病持久难以自愈的重要因素,妨碍了人格的健康发展。探索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自我认知特点、寻找规律创建符合本土文化背景的认知模型,将有利于深入了解疾病形成与发展的易患性因素和病理心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8.
杨莉萍 《心理科学》2005,28(3):748-750
“自我”概念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石,但目前这一概念在心理学中的使用相当混乱。本文是对心理学中现存“自我”概念的清理,以期促进心理学有关自我问题的讨论秩序化、结构化。文中将“自我”概念区分为人性、人格和自我意识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探讨了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不同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不同的人格特征相联系,呈现不同的人格特征,四种自我同一性状态在每一人格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成熟、高级的自我同一性和低级的自我同一性之间人格特征的差异更大。研究进一步证明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大学生发展追求的核心主题,它标志着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师范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顾海根 《心理科学》2002,25(2):217-218
自我价值感(feeling of self-esteem)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me)对社会主体(包括群体和他人)以及作为主体的自我(I)的一种正向的自我情感体验.它是一种稳定的人格倾向,对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产生一种弥散性影响,与健康人格有密切关系。国外对自我价值感有不少研究,如Roseaberg(1965)编制了自我价值感量表,Pelham等人(1989)提出自我价值感是由个人在某些特殊领域或重要领域的自我评价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自我图式、他人评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国华 《心理科学》2003,26(5):910-911
1 关于人格发展的几种观点1 1 经典精神分析论中的人格发展观Freud认为 ,人格发展是沿着所有人从出生到成人所经历的若干先后有序的阶段而前进的。个人的完善和人格的健康 ,取决于人格各部分关系的和谐一致 ,以及个人与他必须生存于其中的现实世界的协调。1 2 新精神分析论中的人格发展观Jung指出 ,人格的发展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 ,包括遗传和父母的影响 ,以及教育、宗教、社会、年龄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Erikson认为 ,人格的发展包括有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 ,人格的发展经受着内外部的一切冲突。1 3 特质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536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大五"人格、因果取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五"人格和因果取向均是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的重要预测因素,能在较大程度上解释大学生所处自我同一性状态(特别是同一性获得状态和扩散状态)上的差异;(2)因果取向在"大五"人格对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影响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寻求自由与规范的和解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之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由是人的本性,但人有规范性约束。"人生而自由"既意味着人是"生而为自由斗争",又意味着"人生而平等"。只有在自我立法、自我规范的意义上,人才能真正打碎枷锁并获得自由。自我立法是普遍立法的自我限制,自由的自我限制可以消解规范的异己性使规范成为自由的。自我普遍立法以人格平等尊严为前提。人无论在现实现象形态上具有怎样的不平等,这些不平等都不应当伤害到人格及其平等尊严,都应当有尊严地生活。规范性总是离不开权力,自我立法的自我规范关键是对权力的限制与规范。自由与规范的和解是一开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论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整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我同一性是西方心理学一个重要的概念,但至今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通过对自我同一性概念内涵不一得归因分析,指出了整合自我同一性概念应关注的几个范畴,进而提出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与自我、人格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多层次、多维度的心理学概念。本质上,它是指人格发展的连续性、成熟性和统合感,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涵:(1)最基本的层面,即ego-idernity;(2)个人同一性;(3)社会同一性。  相似文献   

15.
对话自我理论(Dialogical Self theory,DST)由赫尔曼斯(Hubert J.M.Hermans)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该理论汇通了詹姆斯主/客我区分和后现代叙事理念,受复调小说启发,将自我解构成"动态的内外立场交织对话的想象空间"。对话自我阐明了外在他者通过自我立场(I-position)参与自我的建构和发展,自我的多重立场性和内在对话对人格的塑造正在成为实证研究的新热点。非线性动力系统模型可用于说明对话自我的动态发展,超越了科学研究范式下对自我的认识。未来研究应关注理论缺陷,重视对主我(I)认识不足这一问题,借鉴东方心理学思想,寻找"主体何以研究自身"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6.
自我控制是人们克服冲动、习惯或自动化的反应,有意识地掌控自己行为方向的能力。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认为自我控制的执行会消耗有限的心理能量。力量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冲动行为、人际交互以及决策和判断等领域的研究,影响自我控制力量的因素包括人格和个体差异、情绪和动机以及自我控制训练等。自我损耗与疲劳感的区别、动机和信念在自我损耗中的作用以及力量模型的应用价值等是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我正面偏见是指对大多数个体来说, 其自我相关信息与正性情绪效价联系紧密, 个体倾向于把正面结果或特质归因于自我内部稳定的人格特征, 而认为负面结果或特质与自己的人格特征不相关。本项目从自我正面偏见的文化相对论与文化普遍论之争出发, 采用行为和认知神经科学技术, 试图证实集体主义文化下自我正面偏见的存在, 并对照外显自我正面偏见, 考察内隐层面上的自我正面偏见及其可变性, 探索抑郁个体的内隐自我相关信息加工的改善, 了解其大脑神经基础, 揭示内隐自我正面偏见的性质与特征, 验证和完善自我相关信息与情绪信息的功能加工层次模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从内隐层面上了解自我与情绪的复杂关系, 而且还将对其神经基础做出重要探索, 更深入地解读中国人的自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主动性人格、自我监控与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自我监控量表对339名大学毕业生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在自我监控上的得分与主动性人格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主动性人格与自我监控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部分及五个维度均显著正相关;主动性人格和自我监控能显著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其中主动性人格能够单独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34%变异,自我监控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4个分量表有显著预测作用,能解释2%左右的增益方差。  相似文献   

19.
葛枭语  侯玉波 《心理学报》2021,53(4):374-386
基于儒学经典命题提出君子人格通过自我控制与真实性的链式中介对心理健康产生正向效应的假设,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总样本量为1169)。结果表明, 君子人格正向预测同时测量的心理健康(研究1)和6个月后测量的自尊、核心自我评价、情感平衡, 负向预测心理症状(研究4); 君子人格正向预测自我控制特质(研究1)和自我控制决策(研究3和研究4), 受到情境模拟操纵的自我控制提升心理健康与真实性(研究2), 受到回忆启动操纵的真实性提升心理健康(研究3); 链式中介作用也得到了同时和跨时间点测量、统计控制和实验控制等多方法结果的支持。君子人格水平较高的人, 更易自我控制, 由此感到自己的行为与真实自我更加一致与贯通, 因此具有更积极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我不懂战胜别人的方法,但却懂得战胜 自己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里,也许你早已有过"自我 暗示"的经验,但还不能明确的意识到,更不 用说有计划的活用了。其实,自我暗示法也 是自律训练法的一种,它的优点在于任何人 在任何时间与情况下,都能够依据自己的意 志运用自如,而且能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考试时,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往往起着至关重 要的作用。如果懂得利用言语、环境、动作等 等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考场上就能发挥出 正常水平,甚而可以超常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