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墨主编的“美学新眺望书系”已于2002年10月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4部,它们是《澄明美学》(刘士林)、《物象美学》(刘成纪)、《叙事美学》(耿占春)、《生命美学论稿》(潘知常)。这4部书面世后受到美学界的广泛好评。接下来将出版的是《大一美学》(翟墨)。有趣的是这套书系的5位作者都是郑州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现分别任教于从北京到海南的不同院校,这套书系是他们献给母校的美学答卷。为了一睹珊珊来迟的《大一美学》的概貌,我们征得作者和出版社同意,将该书的《导论》部分分二次在本刊刊出,以飨读者。该书从大文化角度提出了许多独到的美学新见,相信会给读者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潘知常的《生命美学》《诗与思的对话——审美活动的本体论内涵及其现代阐释》《信仰建构中的审美救赎》三部著作赫然写着三个中心词:"生命""审美""爱",共同构成了生命"是什么""何谓是""为什么"的生命美学理论逻辑三问,使生命美学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理论体系,呈现出一种有温度的人文关怀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3.
正1997年,曾应《美与时代》的约稿,我写过一篇谈自己学术经历的短文,发表在当年第7期上,用的标题为《美学使我到处流浪》。这一标题体现了我做美学的实际状况,还内蕴着对美学本身的困惑。记得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每当有人问"你学什么?"我回答之后会被进一步追问:"美学是搞什么的?"这时我就感到,完全不能用一句简单的话给人满意的回答。当时问同学刘小枫,遇上这样的问题他怎么回应。刘讲他就说:美学关系到艺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我也并不觉得这一回答完全合适,但这确实反映了这样一个状况,如果要想把美学做好,一定要关注更多的领域。我是一个想把  相似文献   

4.
<正>美学理论的园地里可以说是一片"混乱",也可以说是一片"繁荣",各种各样的理论标新立异,甚至耸人听闻。我的一个学生就"发明"了一个"美的定义"——"美是亵渎"。我读后不知其所云,甘拜下风。读近几年一些美学新秀的著作,多有这种落伍的感觉。我本人读过不少中西古今的美学著作,我所信服的理论总是那些与我自身的体验  相似文献   

5.
正阎国忠,1935年生,河北省昌黎县人,北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年留校,任朱光潜先生助教,长期从事美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20世纪80年代前,着重在西方美学史领域,90年代后较多地涉猎了中国当代美学及美学基本原理方面。主要著作有:《古希腊罗马美学》(1983)、《朱光潜美学思想研究》(1987)、《基督教与美学》(1989)《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1984)、《走出古典——中国当代美学论争述  相似文献   

6.
相对于其他学科,道教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而道教美学研究起步就更晚。1997年之前,道教美学研究领域里可以说是一片荒凉。是潘显一先生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写就了《大美不言——道教美学思想范畴论》一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为这片荒凉的土地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又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本书由李清昆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它是《普列汉诺夫与唯物史观》和《美学·艺术·社会——普列汉诺夫美学思想研究》的姐妹篇(前者由李清昆和王秀芳合著,后者由王秀芳著,分别于1984、1987由河北出版社出版)。这三本论著对普列汉诺夫在理论上著述最多、贡献最大、影响久远的三个方面——唯物史观、美学、哲  相似文献   

8.
概况解放以前,关于美学問題(不包括文艺理論)的研究是很不发达的。有关这方面的专著和翻譯寥寥可数,而且影响不大。当时在青年中影响較大的只有朱光潜的《談美》(1932年出版)和《文艺心理学》(1936年出版),可是这两部书正如朱光潜先生自己所說的,与中国过去封建的文艺思想,与欧美許多反动的哲学、美学思想有着千絲万縷的联系。抗日战爭結束后,蔡仪同志写了一本《新美学》(1947年出版),对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提出批評。解放初期,《文艺报》曾发表过朱光潜、蔡仪往返論辯的个別文章,1953年曾发表呂熒批評蔡仪《新美学》的文章,但都未展开論爭,也未引起注意。1956年6月《文艺报》发表朱光潜《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一文,对他过去的美学思想作了自我批判。同时,《文艺报》、《人民日报》、《哲学研究》等报刊陆續发表了曹景元、賀麟、李澤厚  相似文献   

9.
从1984年第一次在西南师范大学的课堂上接触美学,而今整整30年了,从1991年拜读潘知常教授的《生命美学》至今,也已24年了.可以说正是美学,尤其是在生命美学的烛照下,我由一个只能讲解普通语文的中学老师到可以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艺术概论、文化批评、美学原理的大学教授,由一个美学爱好者成为了美学研究者,其间的坎坷曲折,个中的酸甜苦辣,真可谓一言难尽啊.深感庆幸的是,在我生命的最美好年华,遇上了美学,遇上了赋予我生命意义的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10.
正去年春天,《美与时代》杂志社邀请我为该刊的"美学学人"栏目撰文,这使我感到很高兴。很高兴的首要原因是,主办这份刊物的机构是郑州大学,我的母校——从1985年9月到1989年6月,我在郑州大学中文系读本科,当时就见过《美与时代》这份刊物,觉得可望而不可及。该刊的社长贾玉民先生还是我的任课教师,给我和同学们讲授过现代文学课程。  相似文献   

11.
洪毅然先生(1913—1989),当代著名美学家,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主要著作有:《艺术家修养论》、《新美学评论》、《大众美学》、《新美学纲要》等书。洪先生治学严谨,为人正直,被学界誉为“大众美学的开拓者”。先生病重之际,还为我刊撰写了《追念易学家潘谷神先生》一文(见1989年第二期),不料文章刊出后尚未与先生见面,先生自己却已作古。先生临终叮嘱亲属收到我刊后放于灵前,供九泉之下一阅。现由我刊特约洪先生遗孀吴芸老师撰成下文,以寄托对先生的追念之情。  相似文献   

12.
1986年5月上旬,福建省美学研究会在莆田召开第五次年会,着重讨论了中西美学史上的文艺美学问题。与会同志普遍感到,文艺美学既可作理论上的探讨,也可作历史上的研究。西方美学史上的美学家,或就文艺某个门类为研究对象上升到美学理论(亚里士多德《诗学》),或干脆称美学应为“艺术哲学”(黑格尔)。把西方美学传入中国的王国维,也用美学观点研究《红楼梦》、古典诗词和戏曲;朱光潜在这方面的力作是《诗论》。总结研究中西美学史上的  相似文献   

13.
<正>封孝伦,汉族,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教授。1953年生于贵州省黄平县。1980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原贵阳师院)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获四川大学文学硕士、山东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89年,获四川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山东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历任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主任,贵州省教委副主任,贵州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现任贵州大学常务副校长,民族审美方向博士生导师。已发表《走出黑格尔》、《对自由与美关系反思》、《从自由、和谐走向生命──中国当代美本质概念的嬗变》等40余篇学术论文。已出版《二十世纪中国美学》、《中国当代文学》(1949—1997)、  相似文献   

14.
<正> 读了蔡尚思同志《也谈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见文汇报《学林》专刊第293期)——与匡亚明同志商榷的文章,对其中关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简称“三人行”)的分析,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提出来就教于蔡尚思同志和广大读者。蔡尚思同志在文章里,不同意匡亚明同志在《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孔子(见文汇报《学林》专刊第288期)一文里,关于对孔子  相似文献   

15.
反美学的美学意义——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文化潘知常(南京大学中文系)当代审美文化,无论在内容、形式风格的变化上都是同传统美学完全对立的全新美学,人类美学的本质也一举改变了。它带给我们一段最富于挑战性的美学历史,对之进行阐释,也是极富挑战性的。囎囆囋囍...  相似文献   

16.
正《美学人生——中国当代美学家、美学学者的学术之路》,在我国战"疫"取得决定性胜利之时出版了。该书由《美与时代》杂志编辑,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著名美学家汝信先生为之作序,称赞本书的出版是我国美学界的一大盛事。本书特点:一、规模宏大,体例新颖。全书分三卷,共200万字,16开本2200页,收录了从朱光潜到21世纪美学新生代等我国四代95位美学家的人生和学术资料,超过以往各种美学家"评传""辞典"类书籍。  相似文献   

17.
正征订启事《美学人生——中国当代美学家、美学学者的学术之路》,在我国战"疫"胜利之时出版了。著名美学家汝信先生为之作序,称赞本书的出版是我国美学界的一大盛事。本书特点:一、内容丰富,收录了从朱光潜到21世纪美学新生代等我国四代95位美学家的人生和学术资料,包括本人自述、专家评论、师友回忆,记录了新中国70年美学发展的历程,美学家的  相似文献   

18.
作者简介     
《第欧根尼》2014,(1):166-168
卡罗勒·塔隆-于贡(CaroleTALON-HUGON)法国尼斯大学哲学教授以及法国美学学会主席。她的著作主要涉及美学和情感。除去这些领域的诸多论文和文章外,新近出版了《美学》(2013)、《2005年阿维尼翁:遗产的冲突》(2006)以及《品位与厌恶:艺术能否表明一切?》(2003)。近来她还出版了《艺术道德》(2009)并编辑了《艺术与伦理:英美视角》(2011)以及与P.德斯特雷合编了《美与善:历史视角》(2012)。  相似文献   

19.
张法教授以其恢宏的学术视野、对中西方文化的精到把握,把探究这些体系性著作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和其美学风貌结合起来,通过一本或几本古代美学著作体现不同朝代的美学及体系性著作的特色。《体系研究》从西方式体系和概念出发,又充分考虑到中国美学史的理论形态特点,有机地融合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学史通史中对专著体系性阐发不够明显的缺点。《体系研究》体现了如下几点特色:第一,借助单个著作的体系研究把握中西哲学、思维模式的不同。第二,通过不同时代典型体系性著作呈现传统美学的文化脉络和理论体系。第三,以体系大线呈现从朝廷美学到士人美学演变的脉络。《体系研究》用西方的框架统合中国的材料,极好地突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特性,做了一次富有创见的中西思想的汇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生命美学是什么?又应该如何建构?潘知常教授新修订的《中国美学精神》对中国生命美学的建构贡献了诸多富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思想,那就是从本体视界的转换、价值取向的选择、心理定位的开掘、感性选择的确立的层面上,启示生命美学的研究应该以"无神的信仰""无神的宗教"背景下的对于美学的终极关怀的追思作为美学的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