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人工智能作为本世纪中叶新崛起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前沿科学,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复杂多元辩证统一的时代特征,体现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互渗透、交汇结合而走向整体化的发展趋势。因而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和哲学认识论的“亲缘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黄顺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表现在四个转变上:1.科学从间接的生产力向直接的生产力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是从机器大工业把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开始的。现在,这个转变过程更加迅速,并且出现了转变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中间环节,即技术,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过程。2.从小科学向大科学的转变。15世纪下半叶以来,自然科学开始独立并不断分化,到了19世纪中叶前后,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揭开了科学从分化到综合的序幕,20世纪中叶,发展成为多种学科联合攻关的趋势,它标志着大科学时代的来临。3.从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二次大战后,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自然科学通过技术科学向社会科学渗透,最为明显的是泰罗把自然科学中的观察和实验方法,应用于机器大生产中工人操作过程的动作研究与时间研究,把科学引进了管理过程,从而创立科学管理。以后,它又发展成为横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管理科学。目前,自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潮流还在继续。4.从传统技术向新技术、高技术转变。这是以19世纪后期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为基础的电力技术、无线电通讯技术开始的。当前,新技术革命正在进一步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六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越来越社会化,它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需要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出现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这实质上就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结合的实践;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历尽激烈的冲  相似文献   

4.
宇宙的生成及自然规律的起源——道家思想现代诠释之二代金平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现代性和世界意义逐渐被人们认识。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撰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于中国古代道家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巨大贡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自称为“名誉道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北宋至明中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等技术成果得到了广泛运用。农民与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比以前松驰;在明代,大部分奴婢获得了人身自由。农业生产有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地主阶级特别是大官僚地主的残酷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仍然十分贫困。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日趋  相似文献   

6.
明代南京民间音乐艺术的主要成就在小曲领域,这是由明代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明代中叶,南京的商业空前繁荣,促进了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使得原本流行于农村的民歌也随之进入城市人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7.
1986年8月18日至23日,在秋色宜人的成都举行了第二届明清实学思潮史学术讨论会。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四十余人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与会的学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展开了热烈的争鸣。大家比较一致地认为,从明代中叶到清朝的中叶,特别是明清之际,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天崩地解”的动荡年代。在这大变动的年代,涌现出了一批群星灿烂的思想家。他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是我国的改革开放从初步偿试到取得辉煌成就的十年,亦是科学技术各领域快速发展的十年,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各学科间总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 、某一学科的进展总是与其它学科的保进作用分不开的。本文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总体发展的观点剖析十年来我国临床心脏病学的主要进展与各相关学科间的关系,以说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我国临床心脏病学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是特指自然科学,还是也包括社会科学?换言之,社会科学是不是生产力?这个问题因理论和实践的需要被提到日程上来了。学术界在讨论中意见分歧很大,引人注目的是,我国著名自然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曾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相似文献   

10.
先天图与二进制巧合的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在人类认识发展的历程中,一个时代先进的哲学思想总是凝聚着当时科学知识的精粹成果,哲学和科学是互相渗透、交相辉映的。我国是历史悠久,科学技术发达很早的文明古国。在十五世纪以前,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居于当时世界的前列。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状况和特色,必然对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研究和揭示我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是深入探讨中国哲学特点、总结理论思维经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对现阶段的科技革命和四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以下发表的施忠连、许苏民、蒋国保三位同志的文章,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阐述了中国古代哲学同自然科学的关系:施忠连的文章分析了先天图与二进制的巧合及同异,说明了在运用符号排列进行抽象思维方面,东西方哲人有着惊人的相似;许苏民的文章从徐光启对中世纪自然科学传统方法的批判,说明思维方式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蒋国保以商榷的形式,探讨了方以智哲学思想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我们欢迎广大的哲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撰文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一 为了推动我国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沦和实践的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学技术社会学研究所和河南新乡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召开了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研讨会。这次会议的显著特点,是体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理论工作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然科学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经理和经济师等实际工作者共40余人,聚集一堂,互相交流信息和研究成果,共同研讨,切磋我国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共同为繁荣我国的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科学和生产力关系研究综述魏名国早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说过:“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去年春,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又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引起了我国理论界的浓厚兴趣和广泛深入的探讨。现将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社会科学和生产力关系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是否包括社会科学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基本上有两种意见。大多数同志认为,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也应当包括社会科学和各种应用技术。社会科学是“大科学”(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总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科学的实用性、它与生产和实践联系的密切性,并不比自然科学差。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同志早在十二年前就明确写道:“为什么不能说社会科学是生产力呢?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里说的科学技术要包括社会科学。”并认为,“在我国目前,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有关键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科学不仅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它对于促进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精神生产具有极重要作用。也有少数同志对上述观点表示怀疑。认为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3.
河南板头曲称"中州古调",是明代中叶开始流行于河南民间的"弦索"乐,曲目繁多,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曲调优美,适宜于表现既高亢豪放又细腻委婉的感情,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因此,在河南特别是南阳地区广为流传,是群众的重要文化生活内容.为我国重要的民间乐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谈自然科学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孙显元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创造了一系列全新的自然科学原理和方法,从而也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这是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所决定的。社会运动是比自然运动更为高级的...  相似文献   

15.
(一) 吴廷翰是我国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人,有着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他和他的著作在我国湮没无闻四百余年之久,他的生平事迹,不见正史记载,我们今天所知甚少。 吴廷翰的著作和思想在日本却发生过较大的影响,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在十七世纪中叶日本德川时代初期,曾在日本学术界得到传播,并成为与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有同样重要地位的日本古学派的堀河学派的重要思想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科技伦理思想是在奴隶社会中产生的,并在封建社会中有某种发展。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自然科学逐渐从生产实践中分离出来,科学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其标志是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与金属工具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道教经历了南宋金元的宗派分合以后,到明中叶以前,在统治者的扶持下,发展到相当贵盛的状况,其中尤以正一派诸宗最为突出。不少道士被朝廷委以重要官职,深入宫廷,参与朝政,有的位极人臣,声势显赫,甚或交通中官,威福在手,致使“天下士大夫靡从风”①,仰其鼻息,借缘以进。其地位之高,权势之重,为历代所罕见。到了嘉靖皇帝,崇道活动达到了高峰。从史籍中可知,宋元盛行的诸多道派,在明代继续流传的尚有神霄、清微、净明派等。尤其是在明代中叶,因世宗宠信神霄派道士陶仲文,神霄派一时占尽风光,成为道教诸宗之首。这里,以高…  相似文献   

18.
冯梦龙的思想非常复杂,充满了矛盾。如果要全面研究冯梦龙思想的来源,至少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孔子为代表的正统的儒家思想;第二,明中叶以降东南沿海一带市民阶层的思想观念;第三,明代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潮。就冯梦龙与明代哲学思潮的关系而言,笔者以为,对冯梦龙思想影响最大的是李卓吾和王阳明。  相似文献   

19.
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生于公元1474年(明宪宗成化十年),卒于1544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河南仪封(今兰考)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代表了明代哲学的最高成就”;对于自然科学也有深刻研究。这些都是他唯物主义心理思想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楚山绍琦禅师是明代中叶著名的临济宗禅师,有关其记载互有差異,又古地山名不易为一般人所知,并且还有一些误解,故作必要的考辨,以明其主要的生平事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