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近代道书《清静经原旨》以"援儒释道"的方式注解道教经典《清静经》,通过援引经文中原本并不存在的人道纲常及理学思想,将儒家修身学说与道教的性命炼养思想相比附,寻求二者理论逻辑的共同点,并强调求道不离日用伦常、存天理以澄心遣欲的思想主张。儒家学说尤其是宋明理学的援入,进一步丰富了道教性命炼养理论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际经》全称《太玄真一本际经》,是隋唐之际重玄之道的重要著作。这部经虽在辞例上多融摄佛经,但基本义旨则是重玄之道,可以看作继《升玄内教经》之后,以经书形式进一步阐发重玄理论并在道教中更广泛地传播其理论的重要标志。这部经在隋及唐初的道教中有很大的影响,如《道教义枢》、《三洞珠囊》、《要修科仪戒律钞》、《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等道书频繁称引此经,唐玄宗时还三番五次地诏令全国各大道观传读《本际经》。今日道教日常持诵的《清静经》,在思想理论上也与《本际经》颇有渊源关系,所以,研读这部经书可以鉴往知来,可以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更深入地理解道教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从《牧斋净稿》看朱熹的道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熹青年时期以《黄庭内景经》为核心文本建构起自己的道教信仰。他的修持方式主要是斋戒、诵经、存思、服气 ,显示了高级文士的修道实践与宫庭和民间宗教行为的雅俗分野。朱熹与道教的因缘对他的诗歌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慕道山栖、离绝尘累的道门宗风使其早期诗歌表现出雅尚隐逸的世外高情 ,热烈的道教情感给他的诗歌染上了浪漫的色彩。总之 ,从《牧斋净稿》中 ,可以清楚地看出道教是此集中的主要宗教祈向 ,而佛教影响在其中只处于附庸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邢飞 《宗教学研究》2023,(4):211-214
抄本是宗教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文献。《安神科范》抄本是清代贵州贵阳民间宗教科仪文本,它记录了清代贵州信众安放、开光和神像处置等宗教仪式,是清代贵州民间宗教活动的鲜活反映。《安神科范》记录的神灵以道教为多,亦有民间宗教、儒家和佛教的神灵;抄本中的五个咒与道教有很深的关系;抄本使用的语言通俗贴近世俗生活,祈求的内容多是民众朴实愿望的表达,表现出一定的民间性。  相似文献   

5.
云南民间道教是早期巫教与五斗米道融合并呈现地域特色的一种区域道教,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传度"是道教的一种入教仪式,"奏职"异同于"授箓",均为道士获得宗教神职的一种"教阶制"。云南族群的多样性和自然环境的独特性,以及社会历史条件,孕育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民间道教,并形成了"传度·奏职"这一宗教的核心仪式。云南民间道教的"传度·奏职"仪式,深刻反映了不同的族群对一种宗教的自觉接收并转化运用的过程,说明了道教的民族性、包容性,彰显了民间道教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道教是华夏民族的传统宗教,以贵生、养生为鲜明特色。道教重要经典《度人经》强调:"仙道贵生,无量度人。"生命的神圣、生命的珍贵,已成为道教徒的信仰与人生追求。全生作为道教另一个贵重生命的概念,早在《南华经》中就已有论述。南华真人在《养生主》篇中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吕氏春秋·贵生》中也说:"全生为上",并说:"所谓尊生,全生之谓。"全生就是要体现生命的贵重与神圣,要保全生命的自然本  相似文献   

7.
正李志鸿,1976年11月生,福建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著有《闽浙赣宝卷与仪式研究》(2021)、《程智与道教及民间宗教初探》(2019)、《道教天心正法研究》(2011)、  相似文献   

8.
谭敏 《宗教学研究》2004,(1):128-132
《列仙传》是早期道教神仙传记,叙述仙人们得道成仙的故事.它采用史传的叙事体例为其外在表现形式,以宗教内容为实质,表现出独特的叙事模式,对后世道教传记多有影响.本文拟对《列仙传》和以《史记》列传为代表的史传进行比较,以凸显仙传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9.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哺育出来的唯一正式宗教,它自东汉产生之初,以迄近现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中,一直以十分活跃的姿态出现在舞台上。它自身卓有成效的巩固和发展,对传统与现时代生活的影响,可以说几乎遍及每一层面。然而,与其自身十分丰富而又发达的历史相比,人们对它的研究和重视是十分不够的,最具体的体现在:就古而言,传统的二十四史中,除《魏书》、《元史》曾单立《释老志(传)》以外,他书皆未经意如此,所叙及的有关道教方面的人物、事件,都十分  相似文献   

10.
正更重要的是,处理好和民间宗教的关系,对道教自身来说同样也是件功德无量的事。道教的基础在民间、在民间信仰、在民间宗教,如果这个部分缺失了,道教就会被孤立,路也会越走越窄。在长期学术研究中,牟钟鉴先生对民间信仰、民间宗教多有涉猎,并且在他的很多文章和专著中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可以说开辟了近年来对民间宗教新的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11.
汇真子所撰的《感应篇新注》是清代仅有的以道教"长生"为主线解释《太上感应篇》的注本。汇真子以儒士的身份为人们勾勒出一个"长生者"与天地宇宙万物相辅相生的神学体系。在这个神学体系中,他号召人们通过行"进道"以"正己",通过培养内在的"刚强之仁"与"义"以"化人",由"正己化人"而至"长生",由"长生"而至天下太平。这一由个体善行渐进至天下太平的神学构想可以看作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另类表述。此外,汇真子利用道教神学手法,以儒士之身份注解《感应篇》,这一现象不仅体现了清代儒士的宗教化转向,同时反映出道教人士对于《太上感应篇》的忽视以及在宗教世俗化的背景下道教发展的停滞与落后。  相似文献   

12.
道教仙话传说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人们不断传颂着道教的一些仙话。甘肃道教有一位道德学问高深的道士刘一明(1733—1821),他在栖云山(在甘肃榆中县境内,即现在的兴隆山)修持,也羽化在栖云山。他注解了道教的许多经书,如《三易注略》、《周易阐真》、《参同直指》、《会心集》、《指南针》、《修道辩难》、《指南三书》、《西游原旨》、《栖云笔记》、《道德会要》等等。还行医济世,做了许多善事。为阐扬道脉作了很大贡献。他羽化后,民间流传着他的很多故事。笔者搜集到的有以下三个: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注解老子一书《道德经释义》韩文本 ,已由韩国金仙学会翻译出版。这是由崔炳柱会长和他的金仙学会与陕西省楼观台道观进行文化交流的成果之一。韩国金仙学会已出版三十余本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及道教修炼方面的著作。近几年朝拜和参访楼观台及大陆道教宫观 ,为促进中韩文化交流 ,弘扬道教传统起到推动作用。任法融副会长《道德经释义》韩文本出版@嗣传  相似文献   

14.
道教戒律建设,是道教教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道门自身建设和提高信仰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戒律从信仰的角度,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道教教义、道教经籍、道教科仪、道教活动场所、道士和道教组织等宗教要素的神圣、尊严和崇高,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肯定道教的信仰与价值,肯定道教的神圣性,进而肯定道教徒的信仰追求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戒律也可以极力维系道门内部的严肃性、清静性和纯洁性,有助于逐步实现道教徒的人生理想,从而切实体现道教的真正价值。因此,历代道教徒都十分重视道教的戒律建设。本文将以传统道教戒律建设为视角,对传统道…  相似文献   

15.
《台湾斋教的历史观察与展望》北辰在有关台湾宗教的文献资料中,常会遇到"斋教"一词,它专指以持斋和在家信仰为特征的三个民间教派或教派宗教─-龙华教、金幢教和先天教,又因它们强调在家修行,一面持戒,一面营生,主要受到道教与民间信仰的影响,也受到佛教禅宗和...  相似文献   

16.
尽管道教目前还不是世界性的宗教,但从国际《道德经》论坛和国际道教论坛中,我们看到,道教的国际化进程已经起步,中国道教正在以坚实的步伐走向世界。道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我国现有的五大主要宗教中,除了中国传统宗教——道教以外,其它均是世界性的宗教。作为五大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目前能称为世界性宗教吗?东方古老道教在国际化进程中正处在怎样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精神、生活习惯等均有深远的影响。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其.发展过程始终扎根于民间。历史上的云南民间道书的传播,就体现了道教的这一特色。所谓“民间道书”,主要指流传于民间的稀有范本、科仪典籍、道医书籍、戒律善书、宫观堪與等方面的书籍总和。“传播” 一词,始见于《北史,突厥传》:“传播天下,成使知闻”。现代传播学认为,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历史上,云南不同地区的民间道书传播,不仅是指纸质道书的静态传播,还包含传播过程中所发生的仪式行为,即所谓的“活态传播”。  相似文献   

18.
师公是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组织者,他们游走于庙宇、家宅与田野,开展祭祀活动,对地方民俗文化的形塑产生重要影响。民间傩坛包含多宗教文化元素,祭祀对象以宗法性传统宗教和道教为主,仪式建构依托道教斋醮科仪与宗法性传统宗教祭祀礼仪,在中原傩文化的基础上又嵌入藏族传统宗教及其傩文化元素,傩坛中的黑神则是藏传佛教阎摩护法与六臂大黑天护法。甘肃中部地区民间傩坛的师公与傩仪,成为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国宗教文化多元通和特质的重要见证。  相似文献   

19.
近现代民间秘密宗教中的神仙信仰石衍丰笔者探索近现代中国道教的神仙信仰时,涉及到中国的民间秘密宗教,资料搜集相当困难,有幸捧读了马西沙、韩秉方先生力作《中国民间宗教史》,该书以丰富的资料和精辟的论述,使我受益良多。又在四川大学图书馆觅得1948年由国立...  相似文献   

20.
十王信仰与佛道及民间宗教关系密切,深度混融普及于丧葬文化。由经本依据发展出十王画塑,结合仪轨法事,普遍流行于社会各界与诸族民众。瑶族接受道教并结合自身传统,形成独特宗教文化习俗,国际学界已有很多成果。本文因见到广西盘瑶《斋经·十王科》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出相地狱还报经》内容相符,其间还有佛道《十王还报妙经》与《十王还报谈经》相连,而《出相经》画作与瑶族十王画也有对应。因撰此文考论其经科与画作之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