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诸多因素,使得一些高血压患者对治疗产生抵抗,或表现为难治性,其中有疾病因素、对治疗的依从性、其他药物的干扰和生活方式等.研究已经证明,有效地控制血压,使之达标,可以有效地降低重要靶器官受损的危险性.而规范、系统地控制血压、加强对抵抗性高血压的管理是保护靶器官的重要途径,同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心理一致感及服药依从性现状,并探讨二者关系,本研究采用心理一致感量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对济南市214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率仅为18.7%;心理一致感总分为58.78±10.44,处于中等水平,各维度条目均分由低至高依次为可理解感(4.36±0.94)、可控制感(4.47±1.00)及意义感(4.77±0.94);不同心理一致感水平的患者其服药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心理一致感的患者服药依从性最好,且心理一致感是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保护性因素.因此,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心理一致感能够影响其服药依从性,故应重视患者心理一致感的培养,以改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由于诸多因素,使得一些高血压患者对治疗产生抵抗,或表现为难治性,其中有疾病因素、对治疗的依从性、其他药物的干扰和生活方式等。研究已经证明,有效地控制血压,使之达标,可以有效地降低重要靶器官受损的危险性。而规范、系统地控制血压、加强对抵抗性高血压的管理是保护靶器官的重要途径,同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观察夜间收缩压与体质量指数对高血压患者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通过对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279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为新发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采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夜间收缩压和体质量指数与高血压患者新发房颤的关系。夜间收缩压升高、肥胖为高血压患者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夜间收缩压升高与体质量指数均可以独立预测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发生。体质量指数判定发生房颤的ROC曲线下面积要高于夜间收缩压,将二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各自的预测值(P均0.05)。夜间血压升高、肥胖为导致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故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控制夜间血压,控制体质量,这样可有效防止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可逆性危险因素之一,但大多数患者仍未采取合适治疗,或未达到合适的血压控制目标.循证医学证实,联合使用降压药物不仅是控制血压达标的主要手段,而且是保护靶器官的重要措施,可明显减少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损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血压的联合用药应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80岁以上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而越来越受关注.评估高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获益与风险,在循证医学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依据全身情况和耐受程度调整血压控制水平,慎重选择药物,平稳缓慢降压,将使高龄高血压患者最大程度受益.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有利于准确判断患者的血压水平,排除"白大衣现象",增加患者降压治疗的自信心.也使医生能够有效、正确地运用时间治疗学合理应用药物控制血压.但是对于心理因素较重的人不主张家庭内过多测量血压.  相似文献   

8.
心脑血管疾病已超越恶性肿瘤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与血压水平正相关,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高于血压正常者.高血压的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摄盐过多可能是现代社会高血压发病率较高的重要因素.本文试图从人类进化角度揭示长期高盐饮食导致高血压的历史根源,进一步阐明限盐在高血压防治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全球范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社区管理是目前被证明的有效控制高血压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患者层面、医生层面和社区层面,多角度、立体地分析了社区高血压管理的现状,同时阐述了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健康小屋、APP软件、虚拟货币以及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应用措施进行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为患者提供智能化、个性化服务,有效提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进而防止高血压并发症,提升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我国老年高血压的绝对人数逐渐上升,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8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90%.高血压对于老年人的危害更为严重,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死亡的危险性显著增高,故合理地控制老年患者的血压,对于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老年高血压有其特殊的病理生理及临床特点,要求我们在治疗药物的选择上要兼顾多方面因素,合理用药,减少副作用,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