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735名4~6年级小学生为被试,运用多层线性模型的分析方法,考察在个体水平和班级水平上班主任风格的两个维度与小学生自我概念的8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除运动能力的自我概念以外,无论是在个体水平还是在班级水平,班主任的互动风格都与小学生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相关,不过这种相关关系在互动风格的两个维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此外,按分析层次看,在班级水平上班主任风格对小学生的整体自我概念的预测力远远高于在个体水平上班主任风格对小学生个体自我概念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2.
出国务工人员子女社会技能的情绪成分与归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出国务工人员子女的社会技能的情绪成分和归因特点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社会交际和教育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福州连江瑁头镇中心小学学生作被试,发现出国务工人员子女具有比较明显的外部归因倾向,有较高焦虑感和孤独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actor-partner interdependence model,APIM)的方法深入探讨夫妻的依恋风格、婚姻归因与自身及配偶感知到的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方便取样的方式在北京地区选取155对夫妻,采用Brennan等(1998)编制的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Stander编制的婚姻归因量表(MAQ)和Spanier编制的婚姻质量问卷(DAS),要求夫妻双方分别报告其依恋风格、婚姻归因方式和感知到的婚姻质量。通过配对t检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1)夫妻对婚姻质量的总体知觉较为一致,但丈夫的婚姻满意度显著高于妻子;(2)夫妻双方在回避依恋和焦虑依恋两个分量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婚姻归因上,妻子比丈夫表现出了更多的消极归因;(3)妻子的消极依恋显著地负向预测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而丈夫的消极依恋对自身感知到的婚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4)在控制了丈夫、妻子的依恋风格、归因方式对其自身婚姻质量的主体效应之后,丈夫的依恋风格不能显著预测妻子感受到的婚姻质量,但其归因方式可以显著地预测妻子感受到的婚姻质量;然而妻子的归因方式并不能显著预测丈夫的婚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研究探讨言语-表象维度认知风格对外昱、内隐记忆效果的影响。实验采用不同认知风格(言语型和表象型)的被试,以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为测验材料,运用了Jacoby加工分离程序。结果发现:言语-表象维度认知风格对内隐记忆效果的影响与外显记忆不同。(1)表象型被试和言语型被试在识记抽象名词时外显记忆成绩差异显著;(2)言语型-表象型认知风格没有导致内隐记忆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孤独感的现状及其与自尊、社会技能的关系。方法采用UCLA孤独量表、自尊量表和社会技能量表对3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孤独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大学生孤独感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技能的社会敏感性与孤独感及自尊间存在显著相关;社会技能的社会敏感性对大学生孤独感具有显著预测效应,在控制社会技能的预测作用后,自尊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仍然显著,但自尊在社会技能的社会敏感性与孤独感之间并不起中介作用。结论社会技能、自尊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7.
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和问卷调查法对3-6年级儿童共600名进行了研究,试图考察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关系。结果表明:(1)受欢迎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拒绝组、被忽视组、有争议组和一般组;一般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被拒绝组和被忽视组。(2)社交自我知觉较高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社交自我知觉一般和较低的儿童,社交自我知觉一般的儿童的孤独感显著低于社交自我知觉较低的儿童。(3)高攻击型儿童的孤独感高于低攻击型儿童,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高退缩型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一般退缩型和低退缩型儿童,一般退缩型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低退缩型的儿童。 相似文献
8.
自尊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27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自尊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1)自尊在人格特质、社会支持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情感体验维度时具有中介效应,而在其预测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度时无中介效应;(2)自尊在社会支持与情感维度关系间的中介效应相对高于在人格特质与情感维度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对341名学前儿童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 考察父母元情绪理念、情绪表达与儿童社会能力的直接与间接关系。结果表明:(1) 父亲情绪教导对儿童社会能力有促进作用, 而情绪紊乱对儿童社会能力有阻碍作用; 父亲的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有促进作用, 消极情绪表达则有负向作用; 此外, 父亲情绪教导、情绪紊乱除了对儿童社会能力具有直接作用外, 还通过其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具有间接影响。(2) 母亲情绪教导对儿童社会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而情绪紊乱则具有消极影响; 母亲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有促进作用, 而消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无显著预测关系; 母亲情绪教导通过其积极情绪表达对儿童社会能力具有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中学生自我概念、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研究采用问卷法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并分别对初中生和高中生建立了因果关系模型。两模型区别在于:(1)学业成绩对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影响大于对高中生的;(2)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受内部控制、非学业自我概念受未知方控制直接影响。研究还表明:(1)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显著高于高中生的;(2)学业自我概念、一般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高低一致;(3)内部控制源与有势力的他人控制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启动效应与技能学习相互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字母光点和追踪旋转任务,分别对31名和32名大学生进行启动和技能学习相互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在两种任务内,被试的启动和技能学习存在相互独立的关系;在追踪旋转任务中,练习的频率对启动和技能学习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00,自引:0,他引:100
采用量表法以304个成年人为被试研究了快乐感和社会支持的关系。差异检验表明,男性的正向情感和社会支持源显著多于女性;而女性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男性;在快乐感、负向情感和人际支持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回归分析表明,社会支持中的人际支持(主要包括配偶、父母、朋友、邻里、同事的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包括遇到烦恼时对支持的利用以及团体参与程度)对快乐感、正向情感和负向情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发现:(1)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无性别差异;(2)不同人格类型的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有显著的差异:多血质者主观幸福感最高,抑郁质者最低;(3)四种人格类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均有随社会支持水平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神经质、外向性和家庭外源性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强的预测力;但外向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将在一定程度上以家庭外源性社会支持为中介。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生考试成败归因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从小三、初二、高二随机选择有效被试410名,探讨了中小学生对考试结果的归因、期望和情感反应的特点。结果发现:(1)中小学生对考试成败原因有不同的认知,年级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失败后的期望显著地高于成功情境,且极显著地认为失败的结果能改变。(3)成功后学生主要产生了感激、自豪与欣慰,失败后主要产生了内疚;成功后的情感反应更强烈。 相似文献
16.
17.
父母冲突、青少年的认知评价及其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46名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让被试报告父母冲突形式、内容,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价,以及抑郁、焦虑、自尊、学习问题和不良行为,以探讨父母冲突形式和内容、青少年对冲突的评价与其社会适应的关系,并检验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适应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男女生除在父母情绪冲突和自尊方面的报告有显著差异外,其余各个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随年级升高,儿童知觉的父母冲突内容显著增多,抑郁情绪、学习问题显著增多,而自尊水平显著下降;(2)父母冲突的不同形式和内容,以及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不同认知评价可以预测青少年不同方面的社会适应;(3)认知评价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的内部适应中起中介作用,但在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的外部适应中不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自我同一性地位测定量表与自编中国大学生存在焦虑量表,以730名大学生为被试,研究了中国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存在焦虑关系。结果发现:(1)自我同一性中现在投入、将来投入愿望维度与存在焦虑显著正相关,过去危机与存在焦虑无显著相关。(2)不同类型的自我同一性地位大学生存在焦虑差异显著,其中自我同一性扩散型大学生的存在焦虑最高,自我同一性早闭型大学生存在焦虑最低。(3)自我同一性中过去危机、现在投入和将来投入愿望都能对存在焦虑产生显著预测力,但现在投入的负向预测力最为明显。相对于存在焦虑其他维度,自我同一性各因子对无意义与空虚焦虑的预测力最大。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师集体效能及其对自我效能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28所小学1299名教师的问卷调查,作者主要探讨了教师集体效能在解释学校间教师心理特征各方面差异时的重要性,及其对自我效能预测功能的调节作用。多层分析结果表明,(1)教师自我效能对教师心理特征各方面的表现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一预测作用存在学校间的差异;(2)教师集体效能高的学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内在动机、工作投入、同事关系满意度平均较高,离职倾向较低;(3)教师集体效能对自我效能与工作满意度等心理特征各方面的关系有显著调节作用,集体效能高的学校,自我效能对教师心理特征诸方面表现的预测力较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