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宗教》2012,(10):36-37
佛教慈善,首重对人类心灵境界的提升,注重增强人们对于自身境遇的心理缓释能力。上海市玉佛禅寺在开展公益慈善活动时始终秉持通过慈善举措,帮助困难者脱离心灵上的煎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的理念。为了推动慈善事业朝着更加专业、有序和规范的方向发展,2008年5月,玉佛禅寺成立了觉群慈爱功德会。作为玉佛禅寺专门的慈善机构,觉群慈爱功德会立足"精神慈善",以"日行一善,快乐365天"为慈善理念,号召广大信众及爱心人士,每天捐出一元钱,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推动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向前发展。觉群慈爱功德会的宗旨是:让做慈善的人心理没有压力,在完全自觉、十分自愿、轻松自在的状态下帮助别人;让享受慈  相似文献   

2.
邓莉雅 《法音》2015,(3):18-22
<正>佛教慈善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非凡的作为。"慈善"一词便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使用的。新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佛教逐渐复兴,同时也接续了太虚"人生佛教"的旗帜,积极入世,发挥佛教弘法利生、慈悲救世的大乘精神,各地佛教协会和寺院纷纷成立慈善功德会,开展慈善活动,服务社会,展现了佛教强大的社会功能。近年来,各地的佛教慈善功德会纷纷改名或直接命名为"慈善基金会",这一变化并不仅仅只是名称上  相似文献   

3.
明生 《法音》2014,(10)
正"宗教是慈善之母",慈善是佛教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佛教徒的内在价值理念和取向。释迦牟尼佛设立佛教的本怀是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脱离苦恼。对佛教徒来说,弘法的目的在于利生,一切修行的目的也在于利生,给众生幸福是每个佛教徒的使命。慈悲观是佛教教义的核心,佛教提倡"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正缘于此,中国佛教慈善理念特别丰富,并在当代慈善事业中积极践行,取得了国家  相似文献   

4.
王振耀 《世界宗教文化》2012,(1):38-43,113,114
慈善与宗教的密切联系是人所共知的。在中国慈善事业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性进程中,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好宗教与慈善的关系,从而促成宗教与慈善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是慈善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拟从宗教与慈善的历史渊源、慈悲与宽容、宗教慈善事业与现代慈善福利服务事业的有机联系等方面展开,论述慈悲、宽容、专业奉献及养成教育的价值,并提出应该转变社会理念,促进现代慈善与宗教的良性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社会现代转型时期,当代宗教公益慈善事业刚刚起步,面对的所有问题既是挑战也是契机。伴随着时间推移,相信中国宗教将会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益慈善模式,成为中国乃至国际重要的公益慈善活动主体。  相似文献   

6.
佛教在历史上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力量之一。当代佛教团体对慈善公益事业更是不遗余力,取得了巨大成绩,佛教慈善研究因此备受关注。本文把学者相关成果梳理为佛教慈善思想,善书、功过格与慈善观念,寺院经济和古代佛教慈善,台湾佛教与社会福利,当代大陆宗教团体参与慈善事业等五个方面,并指出,基于跨学科的田野调查和综合分析,对佛教慈善组织以及宗教慈善的法律探讨乃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7.
明生 《法音》2012,(9):27-29
慈善是佛教徒践行佛法的行化之门,其源头乃是本自佛陀的出世本怀。尤其在中国佛教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佛教慈善理念的开展与实践贯穿着整个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良好的慈善形象和社会功能,是当前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世界人民沟通的和谐平台。所以,强调和探讨慈善理念的回归与当下之实践,对佛教慈善事业在未来的行化度世中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佛陀本怀的慈善理念《华严经》云:"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意思是说,一切诸法都是从心地流出,对诸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梳理上海中国济生会的社会慈善事业和济公扶乩信仰活动,以及主流佛教界批判扶乩和对济生会的接纳,认为近代绅商居士信仰扶乩化与佛教自身现代化的张力在人间化的慈善功用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绅商居士逐渐独立于僧团,以佛教慈悲理念开展人间救助和教化,势必要融摄传统民间信仰,树立自己的宗教权威,进而网罗更多慈善资源;主流僧界为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竭力摆脱"迷信"标签、与民间信仰划清界限的同时,又必须依赖这些绅商居士力行善举来塑造佛教关怀人间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慈善是宗教发挥社会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基本构成要素是施舍或给予。一定意义上讲,宗教对慈善思想的产生和慈善活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宗教思想成为慈善思想的重要源泉,宗教慈善也成为慈善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今中国的慈善事业中,如何积极支持和大力引导宗教在其中发挥作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宗教是推动慈善事业兴起和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宗教教义教规中慈与善的教诲,决定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第一,发展慈善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我国,慈善事业的价值不仅在于有利于救助贫困,缓解贫富之间的差距,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安博 《法音》2023,(6):74-75
<正>本刊讯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不断推进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引导佛教慈善事业健康发展。2023年6月20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第十届理事会慈善公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慈善公益培训交流活动在江苏苏州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