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创造性人格是个体创造力的主体部分。协和医科大学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自我肯定评价、强烈的内在动机、自主的认知风格以及丰富的情感。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进程中,普通医学院校应将协和模式与本校实际相结合,加强对医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增强其创造力,更好地适应国际医学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创造性人格与创造力关系的模型建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罗晓路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06,29(5):1031-1034
通过问卷法对我国八大行政区10所不同类型学校的10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多侧面认识大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从医学模式以及人格角度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借助现代统计技术———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心理健康、个性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将创造力作为内源潜变量,心理健康和创造性人格作为外源潜变量,三者构成的结构模型是可以接受的,该模型表明,大学生的创造力受其创造性人格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言语和空间创造力测验、青少年人格问卷、中学生日常创造性行为问卷对1048名中学生施测,考查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并探讨创造性思维、人格对日常创造性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女生在言语创造力的流畅性、灵活性维度以及图形创造力各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高一年级的言语创造力流畅性、灵活性维度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高一年级的图形创造力质量维度显著高于初二、高二年级;(2)言语创造力与人格的开放性和外向性、语言文学、文艺表演和社会活动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图形创造力与开放性、语言文学、文艺表演和手工技术呈显著正相关;(3)开放性和外向性在言语创造力和创造性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图形创造力上中介作用不显著.具体到创造性行为的各个领域,开放性和外向性在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间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创造力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晓路 《心理科学》2006,29(1):168-172
运用问卷法对我国八大行政区10所不同类型学校的10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多侧面认识大学生创造力的特点,研究发现:大学生有较强的创造潜能,突出表现为创造性人格富有挑战性;创造性思维核心品质的新颖性表现突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典型表现中投射未来、评估力和通感特点较为明显;专业类别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显著影响,艺术类大学生的创造力较为突出,社科类大学生的创造力较差;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的年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动机行动和成就动机理论,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检验创造性人格对员工创造力产生的作用机理。以251套来自主管-下属配对的问卷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造性人格可预测员工创造力产生,学习目标导向与绩效证明目标导向在两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内在动机能够强化个体目标导向对创造力的作用,并显著正向调节创造性人格对员工创造力的间接效应。最后,论文讨论了研究发现对员工创造力产生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149名军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当前军校大学生有较高的创造能力,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对其创造性人格的分析结果显示,创造力很强的学员身上更多地体现出一些创造性人格特质:好奇、精神饱满、热情、很有主见、孤独、自信、易动感情、有远见、不屈不挠、有理解能力等;而创造力一般学员的人格中的创造性特质不明显,并且还暴露出谨慎、束手束脚、拘泥形式等一些不利于创造性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军校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149名军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当前军校大学生有较高的创造能力,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对其创造性人格的分析结果显示,创造力很强的学员身上更多地体现出一些创造性人格特质:好奇、精神饱满、热情、很有主见、孤独、自信、易动感情、有远见、不屈不挠、有理解能力等;而创造力一般学员的人格中的创造性特质不明显,并且还暴露出谨慎、束手束脚、拘泥形式等一些不利于创造性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创造力一直被普遍视为促进社会与个人进步的积极力量,但对其消极后果却所知甚少。研究从创造力的阴暗面入手,以123名初二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创造性人格与个体说谎行为的联系,并进一步考察了外显/内隐自尊结构在其中发挥的区别性作用。结果表明:(1)初中生的创造性人格与其说谎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呈显著正相关,为创造力与道德的关系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2) 外显自尊与内隐自尊是两个独立的结构;(3) 不同自尊结构组被试创造性人格与说谎行为的相关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自尊结构在创造性人格与说谎行为之间未发现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社会由于社会、科学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激起了对各领域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的研究.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揭示出创造性的科学家在人格上有些与众不同的特征。理工科研究生人格特征如何,这一研究国内外均未有人做过。本研究的目的即在于探索创造倾向较强的理工科研究生与创造倾向一般的理工科研究生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并探讨有关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先前有关道德与创造力的关系研究多关注道德的认知与行为差异对创造力产生的影响, 但研究结果却存在较大的分歧。为此, 研究从道德情绪的视角, 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地梳理, 发现道德情绪存在: 以情绪效价调节创造性认知; 激发道德动机, 中介人格与创造力的关系; 引发自我觉察, 促进顿悟与创造性成就的产生; 提升心理资本, 影响不同创造力特性的表达等, 多种影响个体创造力的路径。这表明, 与道德认知和行为相比, 道德情绪不仅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体现出个体实际的道德活动、促进符合道德标准的创造力产生; 还为人们解释道德与创造力的关系提供了多样的路径与可能。未来需继续加深对道德情绪及其内在机制的理解、通过系统性地选取创造性任务, 明确道德情绪、道德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寻找道德培养与创造力激发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