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7年7月24—27日,中日第三届五台山佛教文化研讨会在五台山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日五台山佛教文化研究学者30余人,五台山佛教界、五台山区政府也派人参加了会议。7月25日,山西电视台对此次会议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研究》1990,(3):3-4
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它历史悠久、寺庙林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为了加强对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开发和研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五台山研究会于1990年7月24日至28日在五台山栖贤阁宾馆举行了“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双方代表是:中方代表为,代表团团长、山西省社联主席。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人民政府于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在五台山召开了第五次五台山工作会议。会议检查总结了五台山开发建设的情况,安排了下步工作的主要任务。其纪要如下。(一)与会同志通过检查、参观、汇报、讨论,一致认为,一九八○年以来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的要求和规划,多次召开会议,对五台山的管理体制和开发建设的有关问题,及时加以研究解决。一九八三年后,着重进行了开发建设。目前,中心区的三个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具体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第五次五台山工作会议精神,由白清才副省长主持,于一九八七年二月二十日在省城召开了五台山研究会工作会议。会议回顾总结了五台山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工作。认为研究会成立一年多的时间,组织、吸引全体会员和热心参与五台山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教授,以及各行各业的爱好者,初步开展了对五台山的综合研究。对五台山的一些重要历史文化问题,提出了有价值的见解;和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通过学术交流,沟通了信息,加强了联系;  相似文献   

5.
图片新闻     
《五台山研究》2010,(4):F0002-F0002,F0003
2010年11月19日,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暨今后五年规划会议在五台山召开。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五台山研究会长李玉明致辞,  相似文献   

6.
2006年8月10日-12日,由五台山研究会和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在五台山举办的中日五台山文化研讨会圆满结束。参加会议的有中日高僧大德、专家学者30余人。他们对五台山文化及其核心进行了深入探讨,互相切磋。会后还参观考察了五台山国家一级的重点寺庙。会议圆满成功,取得了丰硕成果。从本期起,本刊将有关内容,撷其要者,陆续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7.
1988年7月11日在五台山栖贤阁宾馆举行了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的预备会议。参加会议的日方代表有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爱知学院大学教授、文学博士镰田茂雄,《中外日报》社东京记者浅川竜一郎和诸位日本友人;中方代表有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山西省旅游局局长杨建峰,五台山研究会秘书长、《五台山研究》副主编、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崔正森,五台山研究会理事、国际旅行社太原分社总经理韩和平,五台山研究会理事、太原师范专科学校校长、教授陈扬炯,五台山研究会理事、山西人民出版社古籍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孙安邦。会上交流了学术论文,研究确定了明年七月份在五台山召开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的有关事宜,并参观了五台山佛教圣地和五台山研究会在五台山资料研究中心(佑国寺)举办的五台山大型展览。为了增进中日友好往来,使大家了解首届中日五台山佛教学术会议预备会的情况,本刊特辟专栏,发表会上交流的部分论文。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6月18日至19日,山西省五台山佛教协会第七届代表会议在五台山隆重召开,来自五台山佛教界的8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山西省统战部副部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周新玉和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根通法师莅会致贺,并讲了话。忻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杜春林及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区委、政府的白俊章、罗荣华、吕更美等有关领导列席会议。与会代表认真学习了中央领导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和山西省佛教协会第七届代表大会的精神,听取并审议了《山西省五台山佛教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改并通过了《五台山佛教协会章程…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2,(1):30
本刊讯1月4日至5日,五台山佛教协会第八届代表会议在五台山五峰宾馆隆重举行,来自五台山佛教界的10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山西省宗教局边根裳局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法海法师和忻州市委、市政府有关方面领导莅会致贺。会议听取并审议通过了《五台山佛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修改审议通过了《五台  相似文献   

10.
1988年7月1日至10日,由北京图书馆馆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五台山研究会顾问任继愈先生主持的《道教史》定稿会议,在五台山资料研究中心召开。会议期间,山西省常务副省长、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6月26日,在五台山成功入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一周年之际,由山西省忻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五台县人民政府、五台山管理局、五台山风景区人民政府承办的"五台山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研讨会"在清凉圣地五台山银海山庄举行。出席此次会议的有山西省委常委、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佛教协会第六届代表会议圆满成功白福生3月25日——27日,五台山佛教协会第六届代表会议在景区政府会议室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68人,列席代表2人,共70人。五台山佛教协会妙江副会长主持了会议,并受请佛会长委托致开幕词。副会长、秘书长喜钜法...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1月23日至25日,在佛国圣地五台山五峰宾馆召开了五台山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原山西省人大副主任李玉明、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成德、山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赵庆臣、原山西省旅游局局长杨建峰、山西省旅游局副局长王春元、原山西省文物局总工程师柴泽俊、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五台山研究》主编崔正森、原忻州地区人大主任白祯祥、原忻州师专校长、教授董杰英、五台山景区党委副书记刘俊义以及省、市、县、区的有关领导,应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宗教研究》主编李富华、武汉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4.
由五台山研究会、山西省社科院、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主办、五台山碧山寺、显通寺承办的“五台山佛教文化国际学术会议”,于2002年8月8日——11日在清凉圣地五台山五峰宾馆胜利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五台山研究会特邀顾问、北京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申维辰、原山西省人大副主任、五台山研究会会长李玉明、山西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张成德、山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周新玉、原山西省旅游局局长杨建峰、山西省旅游局副局长韩和平、忻州市副市长谌常瑞、五台县县长。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五台山研究的开拓者、五台山学的奠基人、《五台山研究》的创始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著名佛教学者崔正森先生于2023年4月26日因病与世长辞。崔先生情怀高远,功力深厚,曾师从任继愈先生,研修佛学,倾注心力于五台山佛教,一生勤勉,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总计达1000余万字,在中国佛教史研究领域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为地域佛教研究、佛教名山研究、菩萨信仰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全面认识中国佛教尤其是唐以后中国佛教的存在形态和发展轨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获得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赞誉。崔先生的不幸离去,不仅是五台山研究的损失,也是中国学术界的巨大损失!连日来,沉浸在万分的悲痛之中……作为崔先生创办的《五台山研究》,今特别刊登李利安教授撰写的悼念文章,以此纪念先生。愿崔先生开创的五台山学后继有人,愿先生之慧命长存。  相似文献   

16.
2004年8月16日,由山西省忻州市人民政府主办,五台县人民政府、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人民政府和五台山佛教协会承办的为期一月的“中国五台山首届国际佛教化节”在五台山4.7万平方米的化广场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8月26-28日,"文殊信仰暨能海上师诞辰130周年学术论坛"在五台山召开。论坛由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指导,山西省佛教协会、五台山佛教协会、五台山塔院寺、圆照寺、文殊洞承办,腾讯佛学协办。来自海内外的高僧、学者共10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7月21日,《五台山世界文化遗产档案》阶段性成果汇报及评审会议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举行。山西省人大原常务副主任、五台山研究会总顾问杨安和,山西省人大原副主任、五台山研究会会长李玉明,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佛教考古专家杨泓先生,中央美院博士生导师、著名佛教艺术史专家罗世平,原山西省旅游局局长、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杨建峰,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五台山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崔正森,山西省出版传媒集团副总、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崔元和,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9月27日的B03专版,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图文并茂地刊发了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五台山研究》杂志主编崔玉卿撰写的论文:《作为世界遗产的五台山及“五台山学”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2007年9月3日至5日,五台山文化研讨会暨五台山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在五台山五峰宾馆举行。本次会议由五台山研究会、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主办。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白清才,山西省原人大副主任李玉明,山西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留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