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高校在大学生理想信念培养方面的成功之处在于:"一面旗帜"保证了社会主义大学人才培养的方向,"一个中心"引领了大学生的成才目标,"一个基本点"奠定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基础,"一个理论体系"武装了有理想、有信念的一代新人。在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我们还要注意做到坚持"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2.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与中国的传统价值现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大学生的价值现取向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导价值观日趋弱化,这是由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当引导他们树立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创新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实施全方位引导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建设小康社会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钢 《道德与文明》2005,3(2):73-75
本文从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论述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意义,阐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共同理想,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国梦”与大学生个人理想信念之间在价值观上存在内在统一性,对促进大学生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嚼密衔接,达到和谐统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系列讲话为指导,结合新时期时代特点以及“90后”大学生的具体实际,就“中国梦”贯穿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晓霞  梁罡 《社会心理科学》2008,23(1):73-75,115
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必备品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自身价值实现的助推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和努力。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齐鲁文化作为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迄今仍然绽放着智慧的光芒。齐鲁文化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极为完整的价值体系、极为强大的生命接续和极为宏富的包容力量,它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认同教育和求新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7.
朱庆葆 《学海》2012,(5):20-23
在近代中国,国家意志对大学治理影响深刻,这对于位居首都的最高学府中央大学更是如此。国民政府要将大学教育纳入国家建设的轨道,强化对学术思想和意识形态的控制,对于中央大学期许甚高。校长罗家伦提出将"建设有机体的民族文化"作为中大的使命,并努力把来自党国的政治需求和意志通过"建设民族文化"落实到大学的办学实践和组织文化之中。罗家伦的努力推动了中大的快速发展,但大学与政府的"过往甚密"也影响到大学的学术品质与风气,引起了学术与政治的冲突与紧张。  相似文献   

8.
艾涛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17-118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导致了大学生思想价值观上西化现象严重,学生英语实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阻碍,也缺乏在国际交流中守护、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培育具有中华人文底蕴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各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逐年增加。在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支持下,"非遗"不断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其中大学生教育与"非遗"文化的连接更加紧密。在大学高校中加强"非遗"文化教育的推行,有助于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强化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民族气节。因此,在大学教学中应注重对"非遗"文化的运用,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各主要信仰佛教的国家都办有佛学院和佛教大学,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是在清末开始办佛教学校的,但也正是学校教育的缘故,当前的佛教界似乎对"学"很重视,却忽视了佛教传统教育中"参"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导致当前我国佛教界世俗之风日盛的一个原因,针对这个问题对当代佛教教育中"参学"关系展开思索。  相似文献   

11.
教育改革政策实施以来,国家以鼓励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项学科的教育为目标,启动我国大学生教育的新里程。大学公共美术教育既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程,更是培养大学生美术艺术修养、了解丰富精彩的美术文化和美术知识、提高审美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学公共美术教育的意义并指出大学公共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突破"小众"惠及大学生的公共美术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最后对实现大学公共美术教育突破"小众"惠及全体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7中国医药类大学排行榜》中排名前三十,已颁布实施的省属医药类大学章程文本为研究对象,选取章程文本中关于附属医院的相关内容,根据大学附属医院应该具有医、教、研三位一体的角色定位,按照"医、教、研"的词汇拓展和章程文本实际内容的反复研读和凝练,确立四组特征词,发现在章程文本中对附属医院的使命确认中,以"教"的使命为主,"研"的使命愈加彰显,医教研协同作用在凸显,在"医"的使命中存在对区域医疗卫生贡献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礼育就是以礼为核心对大学生开展教育的思想和教育体系,包括大学需要遵守的礼制、礼仪和价值内涵三个方面。在大学生中开展礼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无形载体,是提升个人文明素养的重要方法。大学生礼育的路径包括课堂教育、日常应用、校园仪式、榜样示范和自我修养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公民教育新路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思想基础;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发展目标;传承与发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实践方向.大学生公民教育要取得实效,一要不断探索新的实践路径,二要大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高校公民教育的氛围.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在华传教运动的流行口号之一,就是"神学院校是整个宣教事业的冠冕"。如此说来,1949年前以燕京大学宗教学院为代表的一众具有大学及大学以上程度的神学高等学府,就是这顶"冠冕上的明珠"。如基督教传入中国一样,基督教神学教育中国化(此前也称本色化、本土化、处境化、在地化等)是一个漫长且曲折的过程,其间有缓行期、加速期;也有停滞期、倒退期。神学教育中国化进程集中折射并且有力塑造了基督教中国化进程。神学教育中国化的研究,是基督教中国化研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还对中国基督教神学教育中国化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从五个方面来进行。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基本原理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内容,使大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关于无神论的立场观点方法;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中国化基本历程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内容,使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在人民群众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历史必然性;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中国化基本理论政策教育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内容,使大学生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关于无神论的大政方针;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基本精神和基本法律法规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使大学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和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死亡教育既是医学教育应有的内容,同时又是通向其终级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向死而生"则是死亡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开展死亡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死亡,使其自觉地对自我生存境遇进行体察,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省思生命,明晰生命的真谛,进而超越死亡,展现人性光辉,活出人生意义,这也是死亡教育意义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8.
采用梁宝勇、程诚编制的"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梁宝勇和郝志红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和郑日昌、邓丽芳和张忠华等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所大学6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可以缓冲心理应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心理弹性部分中介心理应激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与无神论》杂志2005年第六期上,刊登了署名文丁的文章《科学无神论必须进入大学校园——一组有关调查和论文的述评》,通报了有关杂志关于宗教在大学生中发展状况以及信教原因的论述。在2005年无神论学会学术年会上,来自一些大学的教师也谈到了目前大学生无神论教育匮乏,出现了大学生加入宗教比例增长的趋势。为此,中国无神论学会与《科学与无神论》杂志编辑部于2005年12月15日专门组织了一次关于无神论教育能否也进入大学校园问题的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语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  相似文献   

20.
死亡教育既是医学教育应有的内容,同时又是通向其终级目标的一个有效途径,"向死而生"则是死亡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开展死亡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死亡,使其自觉地对自我生存境遇进行体察,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省思生命,明晰生命的真谛,进而超越死亡,展现人性光辉,活出人生意义,这也是死亡教育意义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