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种疾病中传播广、危害大的传染病,尤其是人类所抗争的主要对象。在中国古代传染病往往被称为瘟或疫,“疫”是传染病的通称,“瘟”则指可以在禽畜动物与人之间相互感染的烈性传染病。后来人们把这些传染病、流行病统称为“瘟疫”。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尚医的宗教,在创教之初(如张陵、张角等人)就以疗治瘟疫的方式来传教,在后世抗击各种传染病的过程中,也曾积累了一些经验,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当前“非典”正在对广大人民的生命发生严重的威胁,防治“非典”成为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忆古及今,考察传统文化资源之一的道教的瘟疫观,对我们…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与新的病毒传染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7年5月,经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医学界通力围剿,最后一例天花自然病例消失在非洲的索马里.危害人类至少3000年,历史上曾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天花病毒,最终被收藏在俄罗斯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液氮中.人们庆幸人类首度成功使一种传染病绝迹,一些科学家乐观地预言:传染病的历史将被改写,病毒将不再是人类生命的威胁.然而时隔不到30年,2003年在中国广东发生了一种急性传染病,4个月内迅速涉及32个国家和地区,最终使8422人患病,919人死亡.最早发现这种疾病的中国将其称之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又称SARS.2004年SARS才让人们惊魂未定,在亚洲、加拿大又发生了"禽流感",仅越南和泰国的患者为256人,48人死亡.  相似文献   

3.
重新认识医学模式的转变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我国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的进展,各种疾病尤其传染病的防治成果,普遍认为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SARS(2003年)和禽流感(2004年)等新型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袭击,回顾人类与重大传染病斗争的历史,面对近年肝炎、艾滋病、结核病(两者交叉)、梅毒等性病以及血吸虫病的复燃,引发人们的反思和启示。1996年Koch提出“保  相似文献   

4.
"谁之权利?能否利用?",这是长期以来人类中心主义动物利用观和非人类中心主义动物权利观两大理论阵营的争论焦点。本文试图在厘清动物权利与动物利用理论源流与纷争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在动物利用方面的共识,以整体生态观构建动物利用的伦理基础,并以此为基本立场和理论逻辑,提出考量动物权利与动物利用的三个基本原则: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的平衡,人类权利与动物权利的双重考量,现实需要与理想诉求的适度结合。  相似文献   

5.
人类道德文明发展史,是一部人类道德关怀对象逐渐扩展的历史。动物伦理是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逻辑必然。但动物伦理存在着几个焦点问题和道德难题:人类确立道德是为了什么?即人类道德的目的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即动物是否具有自为的内在价值?动物是否拥有权利?这是当代最新颖、最富有挑战性的伦理学问题。动物是否应该得到道德关怀并受到道德对待?即动物是否应当成为"道德共同体"中的道德顾客或道德承受者?  相似文献   

6.
人的生命体是美和丑、人性与兽性、心理性和生理性、审美主义和动物主义、审美的人的自我和动物的人的自我的对立斗争与矛盾统一.关于人类应如何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无论是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或者历史文化名人等,都作了两种本质不同的对立斗争的解读和回答一种是动物主义的弱肉强食论,一种是审美主义的和谐发展论.所谓"审美主义"(也称人性主义),是一种拯救人类与拯救教育的地球村人们的最高理论,是一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简称为修齐治平)的最高理论,也是人类为了快乐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理论.只有信仰审美主义.才能战胜动物主义,创建一个和谐发展美的人类新世界.  相似文献   

7.
从人类与动物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差异、人类与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价值与价值秩序、人类与动物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三个角度可以厘清动物利用的道德正当性关系的基础;以目的正当性、手段正当性、结果正当性作为动物利用的道德正当性评价标准,能够为人类利用动物提供道德正当性辩护;以人类生存原则、人类基本利益优先原则和人类有限发展原则作为动物利用的伦理边界,可以为动物利用的实践提供明确而有效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虐待动物罪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涛 《伦理学研究》2012,(3):101-108
虐待动物罪以弱人类中心主义、动物福利主义和虚拟动物平等权等为伦理基础,正是在这些基本伦理观的牵引下,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动物保护法律规定了虐待动物罪,违者给以刑罚制裁.而西方国家之所以首先形成以刑法保护动物权利的伦理观,这不仅与18世纪的感性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浸润及国家的政治保守性格逐渐受到挑战正相关,而且是新教福音主义提倡的产物.然而,中国当下不具有增设这一罪名的伦理基础,应对虐待动物罪说“不”.  相似文献   

9.
我们为什么能战胜"非典"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当代社会的历史潜能,表明我们能够战胜非典是一种历史必然。对维护人类健康的理性认识和历史责任感,当代医学发展的水平,密切合作的国际关系,信息公开和全民共事的新思维,医务人员的高尚情操,决定了昔日传染病流行的灾难不可能在今天重演。而抗典所形成的共识及其经验,将成为今后战胜各种传染病乃至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近40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新发传染病陆续出现,再发传染病在某些地区"死灰复燃",并且呈现出不同以往传染病的新特点,如病原体的变异、人兽共患性、传播速度快、流行范围广等·加之传媒的"双刃剑"作用,共同造成了新发与复燃传染病的种种不确定性.因此,正确认识和积极防治新发与复燃传染病已成为新世纪人类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当前世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环境伦理学将动物纳入道德共同体范围,赋予动物与人类平等的道德地位。这种扩展是否有效,能否具有实际的伦理意义,引起诸多争议。本文在分析"道德共同体"概念的基础上,尝试从人类的道德感出发来说明动物如何拥有道德地位,以及拥有何种道德地位;同时指出日常生活中三种不同镜像的道德要求,并阐释在道德共同体中人类应当履行基于严格而谨慎的镜像要求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传染病的迅猛崛起,正式宣告了"后传染病时代"的终结.当今医学理论的高端化和滞后的临床治疗体系的严重不对称,导致了当代医学极为被动的局面.因此,应认真构建新的临床治疗体系,保证医学均衡发展.病毒与人的冲突,实质上是人自身制造的一场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必须全面审视病毒,从深层次上重新调整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在新的理性平台上放逐自己的善行,以与大自然实行根本的和解.  相似文献   

13.
动物和人一样是需要交流、沟通的,所谓人们常说的“鸟有鸟语”就是这个道理吧,只是人类听不懂罢了。若将“动物会说话”广义的理解为“动物会交流”,那么,就会看到有的动物似乎是“通人性”的。与“动物交流”是有多种方式的,有的通过肢体来表达,比如,人类可通过动作来训养动物与它交流;有的通过气味来交流,如训练缉毒犬;自然界中有的通过皮肤颜色来交流等等。只是动物的有些交流是我们人类还没有彻底破解罢了!如果狭义地将“动物会说话”理解为“动物会说人话”,就更一针见血了,  相似文献   

14.
这段时间,世界各国都在流行一个重要的术语,这就是“禽流感”。一个仅仅在动物身上发生的流行病,却引起了整个世界的恐慌,一些发生禽流感的地区和国家,不仅前追后堵各种飞禽,而且大量宰杀家禽,可以看出禽流感对人类的生存有多大的威胁,不然不可能世界各国都统一行动,立誓要将这种可能致人于死地的病毒剿杀干净,这不能不说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奇特现象。有人说禽流感就是鸡瘟,学名叫禽流感,其实,鸡瘟和禽流感不是一种病。不过我们知道,家养的鸡一旦染上鸡瘟,唯一的办法就是赶快宰杀,这样可以不让其它的鸡传染上。现在看来人们对付禽流感还是只能…  相似文献   

15.
如果美(美感)取狭义--视觉美,只有动物与人类的视觉快感以及人类的高级思维觉快感对视觉的联觉作用才是美感;如果美(美感)取广义--包括味觉美、性觉美、环境美、心灵美等等,那么动物与人类的低级快感和人类高级思维觉快感及其对低级快感的联觉作用,就都是美感.  相似文献   

16.
释净因 《法音》2020,(2):21-23
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把动物关进笼子,而今年春节,动物却"成功"地把十几亿人关进了"笼子"。危急时刻,中国国家疾控中心对外宣布:此次病毒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事实上,近年来大规模传染病的背后,都有着同样的四个字:"野生动物"。为了一口"野味",直接导致病从口入。一只小小的野生动物,引发了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封城",并迅速演变为一场全球的风暴和危机。  相似文献   

17.
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动物农场》以童话故事为外衣,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断裂、破碎而又荒诞的极权主义世界。怀着对未来的忧虑,奥威尔以农场里的一场解放和改革运动为表征,揭露了极权主义是如何产生、运作并产生影响的,企图在恐怖、混乱世界中构建一条救赎之路,为当下和未来的人类敲响了警钟——只要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对权力的渴求,以及权力对人类自由的束缚,这种"动物农场式"的政治寓言就不会结束。  相似文献   

18.
在以理性为根基的权利话语体系之外,纳斯鲍姆对动物尊严与道德地位问题提出了"能力进路"的探讨。她认为动物具有力图兴旺地存在着的能力,因此也自有一种尊严,人类应以一种"体贴的家长主义"态度来对待动物能力与尊严。"能力进路"以能力为依据,以尊严为导向,旨在对罗尔斯《正义论》中未能深入分析的动物问题提出理论批判,并试图构建一种跨物种正义理论,为理解和把握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同时这一进路也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与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19.
儒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动物生态伦理思想。儒家动物生态伦理思想具有重人轻畜的特点,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智慧是其形上根据,人类价值高于自然物的价值是其内在价值尺度,人类爱护生命的恻隐之心是其感情心理基础。在当今时代,儒家动物生态伦理思想日益显示出对于人类生态实践的巨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公共卫生伦理学是一个新的领域.随着突发传染病的全球流行,公共卫生问题也日益突出.但与临床伦理学和研究伦理学相比,公共卫生伦理学还是一个未被充分开垦的新领域.本次大会探讨这方面问题的会议有:公共卫生伦理学和突发传染病的控制;突发健康问题的经验和教训:从SARS到禽流感;全球流行的禽流感的伦理问题;中国面临的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新的突发性传染病的伦理学;公共卫生的伦理问题.因此公共卫生伦理的学术内容比较丰富.现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