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的赞歌     
房赢 《天风》2003,(1):46-47
人的一生之中,有许多个“第一次”是令人难忘的,无论是第一次的某种经历,还是第一次的某种感受,都会令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听到过许多美妙的诗歌,也都曾被一些诗歌所深深地打动过,在我的生命之中,我也曾听到过许多动听的歌声,也有过一些感动,但直到有一次,当我在一个贫困的山区,看到一群不识  相似文献   

2.
人生随感     
人生是一个太值得深思、发挥和研究的题目。我们基督徒的人生是信仰的一生,每时每刻我们都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人性与灵性的选择。 回想过去,我奋斗过,成功过,也失败过;爱过,也恨过;自豪过,也颓废过……。不敢说经历了大起大落的人生,但却有那么一点点感悟。思绪在飘荡,点点滴滴的,将近六年的修院生活却是如此不堪回首。 还记得九六年初进修院时的纯真与理想,在崭新的生活起点我给自己发了一张洁白的履历表,这也是生命中的一大转折点。当时,我是如何兴奋地暇想着在秋天、在冬天、在春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怎样去填写…  相似文献   

3.
一事无成     
我们都知道,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最著名的艺术家,他同时是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音乐家、哲学家、科学家,他的绘画风格影响了几个世纪。他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成为人类历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但是,还有一件事也许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在1519年,当时他正客居法国,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眼看着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自己有很多的理想不能实现了,他很痛苦地对身边的人说,我的一生,不过是利用白天来酣睡罢了,我一生一事无成。同样还有一位我们所熟知的荷兰杰出画家梵高,他给我们留下的《向日葵》,也是我们人类历…  相似文献   

4.
名字,是父母惠赐的第二重生命。都说身体发肤,源自父母,不可轻贱,更不可随意毁弃。除此之外,我要郑重地再加上一条,名字也乃父母所予,当珍当惜,伴随终老。我没有小名,没有顶替过别人的名,及至正式写作,也一直抵制给自己安一个笔名。一个名字一生情,一个符号一辈子。在名字上,喜欢从一而终。不同场合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称呼你,却不一定会打心里喊一声你的名字。职业称谓最常见。我被人叫的最多的是"陈老师",也有人抬爱喊声"陈教授"。受染社会影响,有熟人会开玩笑称"禽兽",或者陈兽,一笑了之。曾在某机关借调工作一年,下面市县来的不管局长县长,还  相似文献   

5.
生日     
生日,人一生下来就伴随着这一天的到来,也就是生命开始的第一天。生日,有人雀跃,生命因此而美丽;生日,有人忧郁,生命意味着死日不远。  相似文献   

6.
郭文文 《天风》2007,(12):44
不晓得在生活中,你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神真是大有能力的神,他在我生命中行了许多奇妙的事,我真是看见了神啊!”也许这样的话语是你经常听得到的。然而,还有另外一种声音,不晓得你是否也听到过呢?那就是:“哎呀!我真是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我们相信的是同一位神,为什么别人一生都在经历神,而我却从未经历  相似文献   

7.
爱惜光阴     
韦长安 《天风》2004,(12):25-25
时间是一种让人抓不住的东西,任何人都不能阻挡它前进的步伐。 有人认为时间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它却是那么真实地存在着。虽然科学家无法解释时间的起始,但是今天,时间却组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当我们静静地坐在小溪旁,时间就是那涌动的浪花;当我们趴在窗台上看着蓝天白云,时间就是空中一掠而过的鸟儿;当我们站在空旷的田野里,时间就是那迎面吹来的风……  相似文献   

8.
王园园 《天风》2022,(5):43-44
这是一个有些不太平静的春天. 俄乌开打、战火连天,班主任在班会上呼吁我们为普世和平守望祈祷,鲁迅先生也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若家里有人生病,去药房买消炎药也成了一件困难事;MU5735航班坠落,一百多条鲜活的生命猝不及防地消逝……  相似文献   

9.
毛颂赞 《天风》2014,(3):40-41
<正>在瑞士,不同年龄公民用的户籍卡都相同,所以即使是孩子也有"财产状况"这一栏。而瑞士人习惯在这一栏为孩子填上"时光"。的确如此,生命是上帝在每一个人账户中存放的一笔储蓄。昨天,已经是你花出去的;明天,是你不能预支的;只有今天,才是你带在身上的现金。人的生命太短了,折算天数,也就是三万多天不得了啦!但是,实际上人的一生无一例外地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过好这"三天",就能过好一生。昨天,它已经过去,一去不复返。昨天的日子很长,说不清有多少天,但不管有多少天,我们千万"不可忘记他的一  相似文献   

10.
李贽,号卓吾,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李蛰的一生,是传奇式的一生,人们对他评论最多的,也是分歧最大的,莫过于他对孔子的态度和他对儒家的态度。有人称他为儒教叛徒,他同时代的人也有人把他视作“异端”,视为“怪人”,他曾因此惨遭迫害,乃至下狱,逼死。在过了几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读李蛰的那些璀璨的著作时,我们从心底里感到了一种严重的不安,感到历史上的李蛰是被极大地误解了,是被极大地扭曲了;深感到他思想中会给后人以极大启示的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是被很不应该地埋没了。一、李蛰对儒学的基本态度与其…  相似文献   

11.
計文 《天风》2014,(11):1-1
<正>一些人有一个非常普遍而又具有毁灭性的日常习惯,就是拿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与别人和别人的生活比较。对他们而言,生命宛如一场竞赛,自觉或不自觉地总要在"比较"中走完一生。比的结果是,赢的人有一种莫名的快感,输的人则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和失落。有人在"比"的状况中咬咬牙,努力追赶;有人却在"比"的过程中心态失衡,产生羡慕、嫉妒,甚至咬牙的恨!圣经中就有一个因"比"而走入生命死胡同的人,那就是扫罗王。人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是当众人对奏凯而归的大卫唱出"扫罗杀死千千,大卫杀死万万"时,扫罗的心态发生倾斜,  相似文献   

12.
冀慎杰 《天风》2003,(1):42-43
时间是上帝赐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礼物。人的生命是由时间组成的,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就是对上帝犯罪,时间对我们每一位基督徒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时间,爱惜生命,为主而活,为主打美好的仗。一年有365天,我们每一天应当做什么呢? 一、背负十架 主耶稣的一生是背负十字架的一生。对于每一个愿意跟从他的人,  相似文献   

13.
在我情感最空虚的时候,我邂逅了她。 我十分珍惜与她相处的每一寸时光,内心中却又十分害怕失去,毕竟在这之前我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婚姻。而我也向她隐瞒了这件事,我不敢想象,当她知道我是一个离过婚的男人,又刻意隐瞒后,她对我会有着怎样的恨。  相似文献   

14.
永远的起点     
我是一个永远都不愿也不想过安闲与安分日子的人,一个永远都祈求在人生岁月里随时都会有故事发生的人,一个永远都在期待着让自己的双脚有一个新起点可踏的人。我知道,任何一个起点,都是通向希望的入口;任何一个起点,都有可能孕育一段生命中将不会重复的经历;任何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15.
友谊     
人与人的友情是何等的重要,得不 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 有友谊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培根 友谊在人生中是神圣的。 当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遭受挫折时,当我们只身遇险或惨遭不测时,特别是当我们追求和献身的东西连亲人也不能理解时,如果有一个勇敢而忠诚自己的朋友,我们无疑会在内心充满着感激或喜悦之情的,我们会感到友谊使我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牧灵生活中,常有人询问信仰价值的问题,有人甚至反问我:你为什么要信教?信仰对你而言,占个什么样的位置等?在回答时,为节省时间我只能言简意赅说明问题。可是这的确是一个对我们众人,尤其是对信徒和慕道者都必须经验和明确的人生问题,它也是我们认识信仰、实践的关键。因为,只有我们深入了解了信仰的真谛之后,我们才会将生命的色彩活得灿烂,同时,对生活才会有方向、有目标,才会坚持不懈地沿着这条充满荆棘和鲜花的人生之路前进,直到获得永生的幸福——天国。 那么,幸福与信仰有何关联呢?下面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和认…  相似文献   

17.
禾艺 《天风》2005,(8):46-47
“我虽然是画家,但我身上却带着基督的记号,当我们将热忱、关爱带给更多的人时,我们内心也会得到一种爱的回报。”  相似文献   

18.
幸福宝石     
从前印度有个叫阿里·哈罗德的农民,为了寻找埋藏宝石的土地,他变卖了家产,出外旅行,终于因贫困而死。可是他死后不久,人们就从他卖出的土地里,发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 这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们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东西,恰恰就在自己手中。 生活中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几乎是一种本能。虽不至于刀光剑影,却还是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充实快乐地生活了一辈子,也有人穷其一生精力追求,却从来没有过幸福的体验,成为终生难以释怀的遗憾。就象易卜生的戏剧《培尔·金特》中的主人公培尔·金特一样,一生追求名利,甚至不惜…  相似文献   

19.
李晶 《美与时代》2003,(9):11-12
审美活动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在审美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在对同一对象进行审美观照时,为什么有人认为美,而有人认为不美呢?美感与快感可以等同理解吗?“距离产生美”有道理吗?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区别美与审美;美感产生的心理过程;审美的心理主导作用。一、 美与审美同是一幕晚霞,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年青人看到的是辉煌,是气势磅礴的灿烂,是火样的情怀,是跳动的希望。而一位衰萎的暮年老人眼中,那就是生命最后的挽歌,凄美而苍凉。甚至同人同景,当我们心情好时看晚霞,觉得它是梦中的景,令人向往;而心…  相似文献   

20.
正"风起于青萍之末",在乡人们看来,风是缘起于每一个生命的。一个生命孕育时,这个生命的一缕风也就蕴育了。一个人出生时,这个人的一缕风也就诞生了。家乡人或许不懂得"大王之雄风""庶人之雌风",但他们相信每一个人都与身边的庄稼树木摇曳起的一缕风相呼应。"春风桃李繁,夏浦荷莲间",有人生命的一缕风是杨柳风,有人是一缕槐树风,有人则是一缕荷莲风……奶奶说,我父亲的一缕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