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肖荣光 《天风》1997,(9):12-14
人们对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比喻形容,我认为有两种比喻非常妥切恰当:“蜡烛”与“日历”。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有两句:“春蚕到几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点着,越燃越短,蜡融化滴下犹如泪珠,直到烛尽光天;人生也真如“日历”。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比喻形容,我认为有两种比喻非常妥切恰当:“蜡烛”与“日历”。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有两句:“春蚕到几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点着,越燃越短,蜡融化滴下犹如泪珠,直到烛尽光天;人生也真如“日历”,每日撕去  相似文献   

3.
S.C.克劳福德(Crawford)著《印度伦理思想的发展》一书比较适时而清晰,然而内容不够充实。最后一章“印度伦理思想概要和简评”是其精华所在。这章结论就象是一篇绪论,深刻而细致地统观了包括人生目的、人生各阶段的责任、种姓责任以及一切人应尽的责任的印度伦理学。作者把伦理学分成客观责任伦理学、主观美德伦理学,以及一种超越的人生,这种超越的人生并不是有意追求德行,但又从不背离道德方向。他根据印度人的思想,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冯友兰是自觉地去解决中国传统哲学与现代化关系问题的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不仅发愤创作一个新理学的综合哲学体系,而且在人生哲学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念。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客观全面地评述冯友兰的人生价值观,对树立新的人生况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儒家向来重视人之所以为人,重视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在中国古代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思想的基础上,孔子提出了“仁”这一范畴,力图把立德、立功和立言统一到“仁”上来,认为“仁”不仅…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国传统家庭道德教育观赵崇田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向来重视家庭教育,把“国”与“家”联系在一起,“家齐而后国治”是许多思想家政治理论的基础。家庭历来被认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道德教育,更历来以家庭为中心。历代思想象、教育家留下许多这方面的著作...  相似文献   

6.
在道德宣传教育中,注意道德要求的“对应性”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所谓道德要求的“对应性”,主要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道德作为人们行为的规范,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应该对这些特定关系的双方提出对应的道德要求,而不能只是片面地要求某一方面尽道德义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道德的调节作用,更有利于建立和发展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例如,家庭道德在调节夫妻关系时,就应该对夫妻双方提出“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助、互让、互谅、互慰”的道德要求,不能片面的只要求妻子服从丈  相似文献   

7.
人生其实很简单,只有两件事:谋生与乐生。 “谋生”是一个苦涩的词语,意味着忍受、付出、疲累、无奈、受气、披星戴月、流泪流汗……谋生是人之为“人”的必须本事,会谋生才不会成为社会的负累,才能担当家庭的各种责任。  相似文献   

8.
作为家庭责任伦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由儒家所阐发、所倡导的孝悌道德,不仅是一种德性伦理、规范伦理,也是一种责任伦理。历代儒家主要从以下五方面深刻阐述了家庭责任伦理:一是父慈子孝的双向的责任,儒家提出来的父与子的角色责任伦理要求核心是父慈子孝的义务规范;二是游必有方的感情责任,"游必有方"并未否定晚辈行动选择的自由权利,它不过表达了孔子着重强调父母健在时子女必须尽孝道的义务和责任;三是不亏其体的重生责任,我们每个人作为自然存在均有保存生命的义务,"不亏其体,不辱其身"表明我们每个人作为自然存在均有保存生命的义务;四是劳而无怨的代际责任,"劳而不怨"既表达了对父母的关爱、敬重和诚意,又是化解矛盾、避免陷父于不义的合适情感表达;五是兄友弟恭的同辈责任,"友于兄弟"作为体现兄弟双方的对等责任内在地包括"兄友"的责任要求和"弟恭"的义务诫命。  相似文献   

9.
道德即行为准则,它规范着处于特定情境下的人们的行为。行政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而又有别于其他职业道德,以其鲜明的公共性为表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行政道德要求行政人员主动、高效地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尽到公仆的责任,而不是主仆颠倒,利用手中职权谋取个人、家庭、亲友或派系的利益,或者通过种种不当行为为公众提供低效和劣质的服务。 我们不能狭隘地规定和理解行政道德。在我国,由于行政机关涉及金钱、财物的腐败现象较  相似文献   

10.
人生其实很简单,只有两件事:谋生与乐生。 “谋生”是一个苦涩的词语,意味着忍受、付出、疲劳、无奈、受气、披星戴月、流泪流汗……谋生是人之为“人”的必须本事,会谋生才不会成为社会的负累,才能担当家庭的各种责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经济人”的价值理念刺激了医疗行业的逐利行为,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已然是事实,医生的“公共性”日渐缺失.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峻,很重要的原因是医生的价值取向的迷失.医生确实面临多价值选择冲突,但过分强调“经济人”特性,而忽视公共性的重要,已然导致了种种恶果.所以,应当重视医生“公共人”的角色定位.医生和医院要回归对医疗职业本性的认识,让医生成长为“为了人类的幸福和自身的完美而工作”的“公共人”,让医院回归“为社会公众谋取利益,追求社会效益目标”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12.
何杨 《逻辑学研究》2010,(1):114-124
本文根据公孙龙的正名理论解读《白马论》,认为"白马非马"的真正含义是"白马之名全异于马之名",也即"白马之实全异于马之实";并表明无须修改通行《道藏》本的论证顺序,文意原本通畅。  相似文献   

13.
建立“社区卒中单元”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卒中单元"是以社区医疗机构为支撑,以患者家庭为中心,以此二者双向互动为轴线,以提高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社区卒中单元"与通常意义上的"医院卒中单元"不同。在这一模式中,患者及其家属的康复自助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医学道德观认为:“医乃仁术”、“生命至贵”等就是“‘大医精诚”。医者要做到“大医精诚”,就要避免《疏五过论》中医者的五种过错,使患者保持健康的生命。所以,医生要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来处理患者;不能急功近利,追求名誉,应常怀仁爱之心建立和谐的医惠关系。医生处理患者的态度及自身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这种理念应该成为医生终生追求的目标,这样才能顺应新医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因"是道家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因者,君之纲"。道家"因"论包含有因循、因仍、因应和因凭四重内涵,其价值功用是"因则无敌"。道家"因"论作为一种"君术",强调"因臣之为"和"因民之性"两个基本面,其总的原则是"曲因其当",而核心本质则凸显为"舍己而以物为法"。  相似文献   

16.
陈阳 《管子学刊》2009,(4):41-43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杰出的思想家,对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荀子的音乐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乐论》中。他认为人需要音乐,肯定了音乐在沟通人们情感以及在人性教化中的巨大作用,具有"中和之美"。要使其成为教育人的手段和工具,防止音乐陷入邪乱,就必须使其符合道德礼义的要求。本文以荀子"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的礼乐哲学思想为基点,全面阐述了荀子礼乐教育思想的内容、本质和作用以及其对当代音乐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以传统伦理治家的最忠实的笃行者,在其治家思想中,对家庭经济有着独特的看法,构成了其家庭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其家庭经济伦理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将从“谦俭之风,惜福之道”、“勤俭持家,奢侈亡族”、“不留钱财与子孙”、“散财济人,掌控盈虚之道”四个方面对其家庭伦理思想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言”有五种层次上的含义,与“行”相对有合不合,与“道”相应有知不知,与“诚”相偶有信不信,与“意”相对举有尽不尽,与“物”相表里有称不称。孔子就“言”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前三个层次上。孔子讨论“言”时,都是对着特定的人或特定的事而发的。他分别针对子贡、宰予、子路等在言行或言知问题上的偏失,教导他们言行合一,言语谨慎。  相似文献   

19.
当先秦诸子大都以人的理解为中心去看待人与自然万物的存在方式,认为万物只是相对于人来说才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时,庄子站在古典存在论的立场上提出了含有生态审美智慧的“万物一齐”观,即“休乎天钧”的生态和谐理念、“为是不用而寓诸庸”的生态价值观念、“万物与我为一”的生态共生气象。其“万物一齐”的生态审美观所蕴涵的万物平等共生、放弃自我中心、无用之用等观念有助于当代的生态伦理和生态实践建设。  相似文献   

20.
《孙膑兵法》的流传、失传及研究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孙膑兵法》的流传情况、分析其失传原因,认为《孙膑兵法》的根本价值在于对《孙子兵法》的诠释,同时,对佚而复出的古书源流研究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