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乐观问卷、希望问卷、反刍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以雅安地震2.5年后的416名中学生为被试,考察其乐观、希望、反刍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创伤暴露程度后,雅安地震2.5年后青少年的乐观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经过希望来间接地正向预测PTG,还可以通过希望经主动反刍的多重中介来正向预测PTG;甚至乐观还可以通过侵入性反刍经主动反刍间接地负向预测PTG,但预测作用远小于乐观对PTG的促进作用;乐观通过希望不能经侵入性反刍对PTG发挥显著的直接和间接预测作用,且乐观还不能直接通过主动反刍促进PTG。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雅安地震后青少年的共情、情绪表达、认知重评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伯克利情绪表达量表、情绪调节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市芦山县的693名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在控制创伤暴露程度之后,共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分别通过积极情绪表达和认知重评间接地正向预测PTG,还可以通过积极情绪表达经认知重评间接地正向预测PTG。不过,消极情绪表达在共情与PTG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考察雅安地震后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情绪调节策略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市芦山县的31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创伤暴露程度对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对PTSD和PTG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青少年的认知重评策略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表达抑制策略仅对PTSD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PTG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社会支持可以显著地调节表达抑制策略对PTSD和PTG的作用,表现为表达抑制对PTSD的正向预测作用随着社会支持的增加而降低,并可随着社会支持的增加而对PTG发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反刍和希望对创伤后成长(PTG)的作用,检验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希望问卷、反刍问卷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地震2.5年后的41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侵入性反刍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通过主动反刍来间接地促进PTG;希望在侵入性反刍与主动反刍之间的关系中不发挥显著的调节作用,但是可以显著地调节侵入性反刍对PTG的影响,即侵入性反刍对PTG的正向预测作用随着希望水平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我同情量表、感恩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雅安地震4.5年后的49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自我同情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并检验感恩在其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积极自我同情可以直接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消极自我同情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SD;积极自我同情可以通过感恩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消极自我同情可以通过感恩正向预测PTSD、负向预测PTG。研究显示,积极的自我同情可以缓解青少年的PTSD、促进PTG的发展,而消极自我同情会加重青少年的PTSD;感恩在自我同情与PTSD和PTG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创伤后成长问卷(PTGI)、大五人格问卷、认知情绪应对问卷(CERQ-C)、社会支持量表和创伤基本情况调查表对233名有过创伤经历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积极重新关注和积极重评策略在开放性人格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开放性人格对大学生积极重新关注、积极重评和创伤后成长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积极重新关注和积极重评在大学生开放性人格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开放性人格可以通过积极重评间接促进PTG,还可以通过积极重新关注经积极重评的多重中介实现对PTG的正向预测。(3)社会支持可以调节开放性人格对创伤后成长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社会支持水平高时,积极重评在开放性人格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而社会支持水平低时该效应不显著。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创伤事件发生后环境与个体因素对创伤后成长的作用路径与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病毒暴露风险问卷、感恩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希望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以2168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家学习大学生的感恩对创伤后成长(PTG)的预测作用及社会支持和希望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有41.61%的大学生出现明显的PTG;在控制了性别、年级、居住地和病毒暴露风险后,感恩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G,也可以分别通过社会支持和希望的中介正向预测PTG,还可以通过社会支持和希望的链式中介正向预测PTG。本研究提示心理干预工作者,要关注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的感恩、社会支持和希望从而促进PTG。  相似文献   

8.
王文超  伍新春 《心理学报》2020,52(3):307-316
以雅安地震极重灾区芦山县的542名中学生为被试, 在地震发生3.5年后, 采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测查被试的共情能力, 并在震后4.5年采用感恩问卷、社会关系网络问卷、创伤后成长问卷和亲社会行为问卷测查被试的感恩、社会支持、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和亲社会行为, 从追踪的视角考察地震后青少年的共情能力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并探讨感恩、社会支持和创伤后成长(PTG)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 共情可直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 共情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可分别通过感恩、社会支持和PTG的中介进行; 共情还可以分别通过感恩经社会支持、感恩经PTG、社会支持经PTG、感恩经社会支持再经PTG的链式中介对亲社会行为起到正向预测作用。这一发现提示, 未来的创伤后心理辅导工作应更加关注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情绪调节策略问卷、DSM-5的PTSD症状核查表、创伤后成长问卷,以汶川地震8.5年后极重灾区的1153名青少年为被试,考察青少年的依恋、认知重评、表达抑制、PTSD和PTG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的依恋可以直接负向预测PTSD、直接正向预测PTG;青少年的依恋可以通过认知重评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也可以通过表达抑制负向预测PTSD,却不能通过表达抑制预测PTG。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创伤暴露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在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118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社会支持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的影响,并检验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在控制创伤暴露程度、性别和年龄等变量后,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负向预测PTSD、正向预测PTG。这表明,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与PTSD、社会支持与PTG的关系中都具有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Lushan county (N = 315) were assessed 6 months after the Yaan earthquake using a trauma severity questionnaire, a posttraumatic fear questionnaire, a social support questionnaire and a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posttraumatic fear and social suppor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uma severity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PT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sttraumatic fear medi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uma severity and PTG, and social support moder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traumatic fear and PTG.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trauma severity could b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TG in a direct way or in an indirect way through posttraumatic fear. Moreover, posttraumatic fear had a positive relation to PTG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social support level, whereas the relation was non‐significant when the level of social support was low. These results we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ir implications for adolescents after trauma.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汶川地震8.5年后青少年的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关系,利用社会支持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自尊量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地震灾区的1185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创伤暴露程度对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均不具有显著影响,但对PTG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在控制创伤暴露后,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促进PTG,也可以分别通过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促进PTG,还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经自尊的多重中介作用来促进PTG,表明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社会支持与PTG的关系中发挥着显著的中介效应。这些结果说明社会支持对PTG影响的一个重要机制是通过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增加其自尊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核查表、创伤后成长问卷、生命意义感量表和亲社会行为问卷,在汶川地震8.5年后对地震极重灾区的118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创伤后成长(PTG)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检验存在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PTSD可以直接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也可以通过降低存在意义感进而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还可以通过提高寻求意义感进而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PTG可以直接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也可以分别通过提高存在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进而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4.
周宵  伍新春  王文超  田雨馨 《心理学报》2017,(11):1428-1438
本文采用追踪研究的设计,在雅安地震后的6、12和18个月三个时间点,采用社会支持问卷、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量表、DSM-5的PTSD核查表和创伤后成长问卷对303名小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建立交叉滞后模型,考察社会支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创伤后成长(PTG)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震后6至18个月之间,PTG对PTSD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震后6个月的PTSD对震后12个月的PTG具有显著的跨时间点的正向预测作用,但是该作用在震后12至18个月之间不再显著;震后6至12个月之间,社会支持对PTSD发挥单向的缓解作用,但与PTG之间不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在12至18个月之间,PTSD可以单向地降低社会支持,且社会支持与PTG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向相互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安全感量表、情绪调节策略问卷和修订后的DSM-5的PTSD核查表对汶川地震8.5年后的115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重复创伤暴露、安全感和认知重评与PTSD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控制初次地震暴露后,重复创伤暴露可以直接正向预测PTSD,也可以通过确定控制感和人际安全感分别间接地正向预测PTSD,还可以通过人际安全感经认知重评的多重中介作用来正向预测PTSD。不过,重复创伤暴露不能直接经过认知重评对PTSD发挥显著的预测作用,也不能通过确定控制感经认知重评来对PTSD发挥显著的多重间接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Althoug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PTSD)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PTG) can co-exist, and several theories suggest that social support, self-esteem, and hope can predict both PTSD and PTG, no study to date has examined the combined role of social support, self-esteem, and hope in PTSD and PTG.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simultaneously examine the mediating roles of self-esteem and hope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PTSD, and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PTG.

Design: This study included 397 adolescents living in Lushan County, China, who were affected by the Ya’an earthquake.

Method: The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s at two and a half years after the earthquak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ere built to examine the roles of social support, self-esteem, and hope in PTSD and PTG.

Results: Social support directly and negatively predicted PTSD and positively predicted PTG. Moreover, social support negatively predicted PTSD via self-esteem, and positively predicted PTG via hope. In addition, social support positively predicted PTG through multiple mediating paths from self-esteem to hope.

Conclusions: PTSD and PTG had different predictive paths. Specifically, social support reduced PTSD through enhanced self-esteem and promoted PTG through hope, or through the path from self-esteem to ho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