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角色伦理——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以下简称《角色伦理》)一书,是河北师范大学田秀云教授的新作,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该书致力于从伦理学视角考察社会角色,以伦理学与社会学的交叉为学理依据和理论维度,旨在为角色理论的研究开辟一个伦理学视域,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伦理基础。通读全书,其突出特点在其原创性,这是学术研究最为可贵之处。《角色伦理》这一研究成果是对角色伦理理论和  相似文献   

2.
卢卡奇在其晚年所写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一书中,从劳动作为目的论设定的社会存在初级形式出发,阐发了他所解读的马克思《资本论》及手稿中蕴含的哲学伦理思想,这种解读与其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截然不同而又颇具高度。卢卡奇认为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础,必须在理解思路上厘清马克思的方法。通过对本体论基础上的价值分析,以及对伦理应该、伦理自由、伦理异化等范畴的马克思主义本体论分析,卢卡奇既批判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伦理道德意识形态,又分析了斯大林式僵化意识形态错误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3.
投稿须知     
正《伦理学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主要开设栏目有伦理学基础理论、中国伦理思想、西方伦理思想、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社会伦理、环境伦理、探索与争鸣等栏目。重点推出探讨学科前沿学术问题、开展学术争鸣、理论探讨和有独创性的稿件。2020年本刊将围绕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四中全会等重大主题组织栏目,稿件字数以8 000—15 000字为宜。  相似文献   

4.
投稿须知     
正《伦理学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主要开设栏目有伦理学基础理论、中国伦理思想、西方伦理思想、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社会伦理、环境伦理、探索与争鸣等栏目。重点推出探讨学科前沿学术问题、开展学术争鸣、理论探讨和有独创性的稿件。2020年本刊将围绕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届四中全会等至大主题组织栏目,稿件字数以8 000-15000字为宜。  相似文献   

5.
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魏英敏、金可溪编写的伦理学教科书--《伦理学简明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科书体系和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一在系统中求得简明《教程》全书共分十二章。一至四章是全书的绪论与史论部分,着重阐明伦理学的定义、性质、对象、方法及其与其它社会学科的相互关系,同时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以前的中西伦理思想发展史作  相似文献   

6.
刘师培是中国伦理学独立化学科化的代表性人物。他编著的《伦理教科书》以及撰写的若干文章,初步建构了一个中国伦理学的框架体系,使五千多年博大精深的中华伦理文化进化发展到具有独立品性和专门研究问题的伦理学学科发展阶段。刘师培所建构的伦理学框架体系具有融合古今中西伦理思想精义于一体的特点,不仅吸收西方伦理学知识和观念来改造和整合中国原有的伦理思想,而且结合中国近代道德革命和新式学堂教育要求对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西方近现代伦理学进行创造性转化,从而促成了中国传统伦理向中国近代伦理的转型,促成了西方伦理学优秀成果的中国化转化。  相似文献   

7.
以伦理学为第一哲学是列维纳斯哲学的标志性主张。学界多从列维纳斯前期《总体与无限》的思路来理解这一主张。根据这一思路,列维纳斯是通过把自我与他人的伦理关系展示为一切客体化思想(包括存在论)的条件来论证伦理学为第一哲学。但在其哲学思想的最后阶段,列维纳斯深化了对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的论证:他不再是通过将伦理学视为存在论的条件来证明伦理学是第一哲学,而是通过展示出前意向性的或非意向性的原意识是一种伦理性的"不安意识",通过阐明哲学的首要问题不再是存在的意义问题而是关于"存在之正义"的伦理问题,来证成伦理学才是第一哲学。这一证成深入到了原意识层次,而且严格说来已不是论证,而是通过对原意识之伦理性的现象学描述来表明伦理学是第一哲学。列维纳斯的这一新证成是对其前期伦理思想的深化与完善。探讨他的这一工作既有助于更深入、全面地理解其以伦理学为第一哲学的主张,也有益于推进列维纳斯伦理思想与儒家伦理思想的比较和会通。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许启贤副教授著的《伦理的思考》一书,最近已由中国矿业学院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多年从事伦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文集。中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教授为该书写了序。书中收集的九类问题,包括了马恩伦理思想研究、伦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道德的本质、道德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关系、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道德的发展规律、青年伦理问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校品德教育等等内容。而且,其中的有些内容仍然是目前研究较弱的领域。譬如,关于马恩伦理思想的研究,现在国内潜心研究的真是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渭南师范学院政史系权佳果副教授的新著《伦理学通信》出版面世了。我想这本26万字的专著该算伦理学领域的不可忽视的一点收获。 倡导大伦理,自然该有相对的小伦理了,作者将中、西伦理学史上古代的伦理思想看作一种大伦理,而将近现代的伦理学视为一种小伦理。作者推崇大伦理而批评近现代以来  相似文献   

10.
章海山教授是我国西方伦理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分别在1984年和1991年出版的《西方伦理思想史》《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历程》是我国西方伦理思想史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研究领域的重要作品。2018年7月,中山大学曹康莉对章海山教授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章海山教授介绍了他的学术经历和学术观点,回顾了他所经历的我国西方伦理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主题、方法和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1.
《尚书》中的伦理思想肇始于夏商周三代生产力的发展、王朝更替的推动和天命观的形成。《尚书》中的伦理思想包括:民本思想、德的思想、孝友思想、个人修养思想以及宗教伦理思想。这些思想为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不仅为先秦伦理思想的形成起了引领作用,而且影响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伦理文化的脉路。  相似文献   

12.
经济主体的伦理分析是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从人类主体活动的社会形式角度,把人类社会分成三个形态。对应于三种形态,经济主体的表现形式为原始丰富的人、异化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在马克思看来,一定社会形态下现实的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伦理特性。  相似文献   

13.
周代的“敬德保民”思想中包括了三个方面的经济伦理思想内涵:一、“无逸”的劳动伦理观和“孝养父母”的生产观;二、反对“独专于利”,主张利益分配的公正性;三、在生活方式上,主张“恭俭惟德”的消费观。这些思想具有德性主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论曾国藩的睦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思想中,睦邻观是一个重要的层面。曾国藩作为晚清大儒、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之浸润。在其丰富的家庭伦理思想中,睦邻观是重要内容之一,当代人从中或许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德性伦理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性伦理强调以人类自身的内在品质作为人的一切生活的出发点,这不仅使德性伦理在人类伦理思想的起源处规避着人类伦理生活的方向,而且在现代人类遭遇道德困境的形势下,又指示着人类伦理生活所应该采取的态度。德性伦理最终的理论指向便是将成就德性与明其规范统一起来,从而真正实现人自身的价值。在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对传统德性伦理资源的挖掘,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传统,还是原始儒家的德性传统,都可以为现代伦理理论的建设提供丰富的智性资源。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view of ethical language that Wittgenstein took in later years. It argues that according to this view, ethics falls into place as a part of our natural history, while every sense of the mystical or supernatural that once surrounded it is irrevocably lost. Moreover, Wittgenstein argues that ethical language does not correspond to reality “in the way” in which a physical theory does. I propose an interpretation of this claim that shows how it sets his view apart from a “realist” theory of ethics. The reality of which he speaks is the reality of human life.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伦理思想是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伦理建设为核心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质上是一种追求先进与崇高并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取向的政党伦理,并贯穿在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和伦理文化建设等方面,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坚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所做出的创造性成就与历史性贡献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在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中,和平伦理思想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弗洛姆继承了先知及近现代人道主义思想家的和平思想,厘清了和平的两种内涵,揭露了人的贪欲和破坏性在战争中的作用,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导致人的贪欲增长和技术社会带来的人的主体性丧失和核战争的危险。因此,他积极探索构建世界和平的伦理对策,提出应当重塑人性,发展爱、理性、创造性等人的第一潜能,促进彼此了解,以团结取代对抗,维护社会公平,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他的这些思想对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Most commentators working on Wittgenstein’s remarks on ethics note that he rejects the very possibility of traditional normative ethics, that is, a philosophically justified normative guide for right conduct. In this article, Wittgenstein’s view of ethical reflection as presented in his notebooks from 1936 to 1938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it involves ethical guidance is addressed. In Wittgenstein’s remarks, we can identify three requirements inherent in ethical reflection. The first two is revealed in the realisation that ethical reflection presupposes both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oneself and a normative ideal of how one ought to live and reason. The third source of normativity springs from the fact that ethical reflection involves a relationship with the other, not as judge, but as example and addressee. In this way, ethical reflection is essentially relational. In the article, we unfold how these three normative sources figure in Wittgenstein’s remarks, especially how the third requirement,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other, shows both a point of conversion and a difference between his view of ethics and religious faith. It will also be argued that even if Wittgenstein thus presents ethical reflection as a normatively guided activity, the content of the guidance is personal, springing solely from the reflecting individual.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