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谁知少年心?     
少年,每一个把笔指向他们的人,都能感觉到一种来自心灵的震颤。他们是太阳底下最真实的一群,他们有激情、有梦想,有对生活一如既往的热爱和憧憬。只要你有过十七八岁如诗如画的年龄,你就会理解他们。他们的理想像朝霞一  相似文献   

2.
瓦匠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瓦匠。瓦匠本是平常的,他们与所有的农民一样,成天泡在风雨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谁也不会想到他们会有那样一手绝活。他们在展示这手绝活的时候,让人发现他们原来还有那样一种潇洒的气质,在他们干粗活的时候,种地、挑担、挖土,他们都是笨手笨脚的,什么气质和灵性都表现不出来,可一旦让他们施展这种技艺的时候,一个个变得那么挥洒自如,气质非凡。  相似文献   

3.
有一童女,怀孕生子,人称其名,厄玛努尔。(依撒以亚)"在那近郊有牧童,他们在田野.里轮更看守羊群。主的天神显现给他们,有主的荣光四面照耀着他们。他们惊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有两个英国人对中国思想界和文坛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两个英国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他们都享有世界声誉,他们的作品大多被译成了中文,他们都到过中国,他们都长寿,一个活了98岁,一个在世91年。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之处:不信教,但对宗教问题却很关注。这两个人,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哲学家伯特兰·罗  相似文献   

5.
信心的建造     
诸红军 《天风》1994,(8):11-11
泗门教会用一万资金建成了需耗资30万的教堂。能够产生这一奇迹,一是他们有专心仰望神的信心,二是他们自力更生、齐心协力的精神。今天许多地方都在建堂,他们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6.
胡仲华 《天风》2011,(6):57-57
清明时节,我应邀去一个偏僻的贫困村为一位已故牧师举行追思聚会。村上的信徒也都闻讯前来参加,他们大多穿着破旧的衣服,顶着黯淡色的头巾。有一个细节让我颇有感触,就是逝者的家人为所有参加追思的信徒每人发一袋包装精致的糖果,这说不上是昂贵的礼物,却表达了丧家沉甸甸的爱意。对这些"一分钱掰二半,一滴汗摔八瓣"的贫困村民来说,他们却很在乎,也许这让他们一天都有好心情。  相似文献   

7.
李世峥 《天风》2014,(10):30-31
再读《诗篇》第99篇,我被其中一段深深吸引:“在他的祭司中有摩西和亚伦,在求告他名的人中有撒母耳.他们求告耶和华,他就应允他们.他在云柱中对他们说话.他们遵守他的法度和他所赐给他们的律例.耶和华我们的上帝啊,你应允他们.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金     
李汶道 《天风》2005,(11):35-35
从前,三个传道人来到一个十分荒凉的教会,他们一到教会,各自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在教会勤奋努力地工作。他们一个很有讲道的恩赐,一个很有管理的才干并具有开拓的经济意识,一个善于作信徒的探访和调和义工的工作,就这样三人以教会为家,不分彼此地作工。一年后,教会很快地走向兴旺,他们三人也赢得了信徒的喜欢。  相似文献   

9.
有一批英国生物学家为了寻找和研制出一种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刺激剂,他们从苜蓿的瘤菌中提炼出了一种物质。当他们进行试验而将这一物质用于多种植物时,同他们原来的设想相反,不但没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反而对植物的生长起了抑制作用。但他们并没有因为与预想不一致而忽视这一现象。根据这一线索进一步研究,他们发现,这种物质的毒性,对包括大多数杂草在内的双子叶植物危害大,而对谷物等单子叶植物的危害很小。这样他们便发明了在农业上有很大价值的具有选择性的高效除草剂。  相似文献   

10.
李保乐 《天风》2016,(12):9-10
正经文:太2:1-12"犹大地的伯利恒啊,你在犹大诸城中并不是最小的,因为将来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牧养我以色列民。"主耶稣降生在犹太伯利恒城的前夕,有几位东方研究星象学的人,因为他们颇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被称为"博士"。有一天,他们在观察天象时,惊喜地发现有一颗极不寻常的星星闪耀着灿烂的光辉,他们确信将有一位君王降生于人间,这就是他们素来所盼望的犹太人的王,且是人类的救主。于是他们锁定目标、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千里迢迢来寻访这位人类的新生  相似文献   

11.
刚才听了四位朋友的发言,很受启发。四位都很年轻,我看确实有一种责任心,有一种事业感,有一种忧患意识。我们老一辈的,像宗主教、傅主教、金主教、刘主席,他们风风雨雨这么过来了,他们为我们爱国会、为我们中国的天主教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这一代人应该说交出了合格的答卷。我们现在三十岁、四十岁,我  相似文献   

12.
时间的圈套     
有一年,一群应聘者去福特公司应聘,他们是经过严格的初选后,才得到了这次宝贵的笔试机会。他们一个个都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令他们意外的是,这次笔试只有一道题:  相似文献   

13.
“如果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他们三位遇到经济危机,肯定不会跳楼。为什么?因为他们有一种情怀。”  相似文献   

14.
<正>每年夏季,会有一批神学毕业生奔赴禾场,开始服侍人生;每年秋季,会有一批弟兄姊妹进入神学院接受装备和造就,开始为主所用、学做牧人。神学生是教会的祝福,如何帮助他们走好服侍之路,作为学校和教会,需要他们学些什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同时,他们又有什么期待。在本期访谈录中,让我们倾听神学院教师、教会牧者同工和神学生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王驰 《中国道教》2013,(2):41-42
他们来到这一方净土,就是要走上一条超越自我、内外合一的修仙之路。《太霄琅书经》有云:"人行大道,号为道士。"一有向道之念心,即得神仙之感应。道历四千七百一十年(2013),上元佳节甫过,47位年轻人自大江南北汇聚于上海松江东岳庙。他们与道门  相似文献   

16.
2008年1月16日,全国宗教工作系统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32个宗教工作先进集体和11位先进工作者受到了隆重表彰。这在新中国宗教工作史上,还是第一次。当我们循着鲜花与掌声,走近这11位先进工作者时,我们发现:他们的事迹,一如他们的语言一样,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于平凡中见伟大,在细微处显精神。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骄人业绩,有的只是,在平凡清苦甚至艰苦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耕耘和付出,一年、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他们的特点,在于平凡;他们的价值,在于坚守;他们的魅力,在于一份沉甸甸的赤子之心。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我们,也把这11位埋头苦干的先进工作者,称作是"宗教工作的脊梁",因为,在他们身上,生动反映了宗教工作部门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了宗教工作队伍的良好形象,突出彰显了宗教工作战线的优良传统。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脊梁,但他们又是平凡亲切的同行,走近他们,无须仰视。让我们以平实的视角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和他们一起,分享获奖的喜悦与荣光。  相似文献   

17.
瓦匠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厂瓦匠。 瓦匠本是平常的,他们与所有的农民一样,成天泡在风雨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谁也不会想到他们会有那样一手绝活。他们在展示这手绝活的时候,让人发现他们原来还有那样一种潇洒的气质,在他们干粗活的时候,种地,挑担,挖土.  相似文献   

18.
蒿志强 《天风》2014,(11):6-8
自从"文革"后恢复教会,每年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信徒走上奉献道路,他们愿意将自己放在祭坛上,以专心祈祷传道为事。正是有这样的年轻人,上帝国度的事工才能薪火相传!本期我们除了请一位牧者反思奉献之道外,还约请了三位在神学院学习的同学,谈一谈他们蒙召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生命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蒿志强 《天风》2014,(11):6-8
自从"文革"后恢复教会,每年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信徒走上奉献道路,他们愿意将自己放在祭坛上,以专心祈祷传道为事。正是有这样的年轻人,上帝国度的事工才能薪火相传!本期我们除了请一位牧者反思奉献之道外,还约请了三位在神学院学习的同学,谈一谈他们蒙召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生命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循着龙的血脉,中国人有一部不断走出去的历史:从几百年前下南洋谋生到飘洋过海求取新知,从华人华侨繁衍成为华裔,从移民到新移民。他们是中国人中最富探险精神的一群,他们怀揣着汉语和中华文化,在异国他乡求索着生的可能。这群经历了生活艰难、文化冲突和心灵困顿的中国人,亲身体验了身为华人的荣辱, 正是他们,写下了或可为中国文学填补空白的篇章。近日,本刊记者在威海海滨会间拜访了部分归来的重要海外作家,记下了他们精彩的话语,拍下了他们最新的照片。我们希望这次对他们的探访可以有机会一窥其近况和心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