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惊闻傅铁山主教逝世的噩耗,心中甚感悲痛。2006年9月我还到医院去看望傅主教,春节前夕在中南海一起座谈,不料才时隔几个月,竟成诀别。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丁主教一直在倡导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他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神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 (1)在圣经观上,丁主教从宗教经典和人类文化成果两方面揭示了圣经的价值。丁主教认为,圣经不但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宗教经典,而且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产物和结晶,同时她还不断对人类文化产生影响。 (2)在上帝观上,提出上帝的本质属性是爱的观点。丁主教认为,上帝的根本属性不是他的无所不能,或者他的无所不知,或者他的无所不在,或者他的自在永在,或者他的荣耀威严,而是他的爱。丁主教认为,他对上帝…  相似文献   

3.
金容福博士是韩国基督教汉尼儿大学校长兼神学院院长,韩国基督教新教民众神学运动的一位理论家 今天能够负责审阅丁光训主教的《文集》,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作为专门研究亚洲神学的学者,有机会集中阅读了丁主教的著作,并加以审阅、思考和评价,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我平时只读过丁主教的英文著作,像今天这样接近丁主教的著作和他的生平、活动及思想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4.
他坚信,一个由中国神职人员负责和管理的教会才可能使中国教会获得真正的发展,并能给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带来真正益处。1月2日晚得知涂世华主教病重入院,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虽然这样的情况先前有过,但毕竟老人已98岁高龄了。我马上赶到医院看望了老主教,看到主教躺在病床上,面色虽很苍白,但神情安详。握他的手时,感到他还是很有力量,于是稍稍放下心来。  相似文献   

5.
<正>罗国杰老师去世了,享年88岁,也算是符合中国"仁者寿"的古训了,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哀痛和无限的追思。记得,在他病危期间我曾去医院看望他,他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医生悄悄地说:"恐怕要作好思想准备了"。但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这是真的!离开医院时我还和同我一起去看望的王泽应教授说:"会好起来的,罗老师走不了。"直到获悉他去世的噩耗,我才意识到,当时这不只是我发自内心、情不自禁的祈祷,也是半个多世纪来我和他相交、相知而积淀于心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5,(11)
<正>丁主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世界教会领袖之一丁光训主教研究专家魏克利博士在其《丁光训主教与中国教会——在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上的讲话》一文中说:"丁主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世界教会领袖之一。"魏博士肯定丁主教在世界教会的地位,原因是由于他对20世纪教会有深度的认识和研究,从而对丁主教做出如此评价。由于丁主教是世界教会伟大的领袖,我们举办此次研讨会才有意义,对丁主教的神学思想和所建立事工所做的研究才有价值。丁主教既是"最伟大  相似文献   

7.
正他坚信,一个由中国神职人员负责和管理的教会才可能使中国教会获得真正的发展,并能给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带来真正益处。1月2日晚得知涂世华主教病重入院,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虽然这样的情况先前有过,但毕竟老人已98岁高龄了。我马上赶到医院看望了老主教,看到主教躺在病床上,面色虽很苍白,但神情安详。握他的手时,感到他还是很有力量,于是稍稍放下心来。不意4日早  相似文献   

8.
周宇 《天风》2005,(2):20-21
2002年,我国加入WTO后,丁主教语重心长地说:"我国加入WTO,在经济方面是机遇大于挑战;而对宗教界特别是对基督教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因为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丁主教以他犀利的眼光看到了处在"盛世"之下的中国教会的不足。的确我们在有些方面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法国神父裴若瑟系法国波尔多总主教区司铎,去年晋铎,今年初专程来华看望他在武汉大学学习中文的妹妹并作旅游。二月廿二日,他在汉口上海路天主堂望弥撒、领圣体,出堂后要求拜会主教。当他见到董光清主教时即下跪亲权,向主教问  相似文献   

10.
严谨与谩骂     
前不久一位暂居美国的朋友寄给我该地某中文教会刊物发表的四、五篇总标题为《一个不信派的标本——丁光训文集》连载文章。作者李某,他声称用意在于批判《丁光训文集》。我曾细读过《文集》。我被丁主教不回避现实,严谨治学并与读者平等商榷的态度所折服。他不是一位所谓在教言教的神学家,丁主教对现实的见解都引伸于他的信仰。对神学的见解更是言之  相似文献   

11.
<正>我每次读丁主教文章均有不同的体会,其中有的文章读过三四遍后,所得的启发与帮助由浅入深,令我感慨万千。下面浅谈我读《丁光训文集》中"中国基督徒怎样看待《圣经》"这篇文章后的感想与收获:丁主教是世界基督教界的知名人士,被公认为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他的神学思考与发言素材都是从福音处境化的角度展开的,在"中国基督徒怎样看待《圣经》"这篇文章中,丁主教主要站在中国教会曾面临二次历史考验的平台上,根据弟兄姊  相似文献   

12.
在这本大家期待已久的丁光训主教文选《我对宗教的探索》付梓以前,我能拜读文选的全部文章,感到万分欣喜和荣幸。我认识丁主教,可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那时他已从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任学生部干事,主管宗教工作。我正在沪江大学念书,暑期被派到青年会实习,他是我的导师。他既积极工作,又勤奋好学,既雍容文雅,又  相似文献   

13.
你到底是谁     
剑桥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又一批学生临近毕业时,他忽然患了眼疾,自称失明了。非常敬仰他的学生们纷纷前来看望他。他问每一个来看望他的学生:“你是谁?告诉我你究竟是谁,从什么地方来?学什么专业?小时候幻想干什么?毕业后准备到什么地方去?将来准备做什么?”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5,(11)
<正>经文:约10:1-6"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在中国教会的历史上,没有任何一次会议像这一次一样与一个人直接相关,即纪念我们敬爱的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在金陵协和神学院读书时有一次经历让我难忘:蒙学校的抬爱,我有了一个学习声乐的机会,有一次丁主教领我们几个不同班级学声乐的同学去听音乐会。谈话间他问我:"说说毕业后你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若望保禄二世,诽谤中国有“教难”,太原市的神职人员和教友,以实际行动驳斥了他的恶意攻击。太原教区去年十月底,由神职人员、修女和教友选出了张信神父为自己的正权主教;同年12月18日在北京由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团长宗怀德主教举行了祝圣大典。返回太原以后,受到了教区神长教友们的祝贺。张主教还应农村教友们的邀请,到太原市郊区去看望教友,并接受他们的祝贺。张信主教在太原市南北郊区及市属阳曲和清徐两县所属的十大堂口,接受了三万余  相似文献   

16.
丁邦杰 《天风》2002,(11):4-5
2002年金秋10月,来自美国的大卫·马吉夫妇应邀来到位于南京莫愁路的丁主教居所时,抑制不住激动。早在两年前《南京日报》记者专访纽约的报道见报的时候,丁主教就高度评价了马吉父子的人道主义和爱国主义义举,并指示中国宗教代表团把刊载的他们事迹的报纸带到联合国召开的世界宗教大会去宣传。因为今天,丁主教要会见这位美国传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南京教区主教钱惠民于3月16日—19日来江阴市看望教友并视察爱国会工作。 80高龄的钱主教受到市委统战部:市政府民宗科和市天主教爱国会的热情欢迎,1300多名教友喜迎主教进南门天主堂举行大礼弥撒。钱主教在进行了几项宗教活动后,对神长、教友讲了话,他要求江  相似文献   

18.
我和赵经农主教认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多次拜访他,我在甘肃工作期间还经常和他在一起。主教渊博的学识、宽大的胸怀、谦卑和蔼的人格魅力,以及对信仰的忠诚和对祖国的真挚情感,给我留下了至深的记忆。谨以此文怀念敬爱的赵主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成员黄握泽主教离开我们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久久地在我脑中萦回。我同黄主教合作共事十一年,相聚相处二十年,其深情厚谊实在是难以言表。 黄主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百岁老人,他不仅在我市宗教界享有崇高声望,而且在社会上也影响深远。他的一生虽坎坷曲折,但生命的轨迹十分亮丽,令我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20.
敬爱的张家树主教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但他那荣主益人、爱国爱教的精神,和他那谦虚谨慎、慈祥宽厚的声容笑貌,一直萦回脑际,使我时刻难忘。张家树主教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团长、教务委员会主任、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他一生虔诚敬主,热爱祖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中国天主教的爱国爱教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愧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德高望重的善牧。他的逝世,是中国圣教会的重大损失,也使我个人失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良师益友。我每次想到他时,悼念之情油然而生。我与张家树主教相识,远在三十二年前,但交谈不多。从1980年张主教被选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