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预防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将10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实行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前、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一系列针对术中知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干预前后焦虑程度明显减轻(P<0.01),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不同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系统的早期心理干预可减轻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从而积极有效地预防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预防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知晓的效果。将100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实行整体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前、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一系列针对术中知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干预前后焦虑程度明显减轻(P〈0.01),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不同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系统的早期心理干预可减轻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从而积极有效地预防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探讨分析整形术中应用复合皮移植技术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瘢痕的效果,以为临床外科应用提供依据。选取2012年9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因烧伤引起的大面积瘢痕整形患者104例,根据瘢痕修复方法分为研究组52例(经复合皮移植修复)、对照组52例(采用反复切取后躯干瘢痕皮的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情况及安全性。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分别为49例(94.23%)、41例(78.85%),P0.05。研究组、对照组1周平均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8.74±8.13)%、(26.89±7.27)%,P0.05;研究组、对照组2周、4周平均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6.38±9.77)%、(96.14±11.05)%和(55.25±9.64)%、(90.95±10.23)%,P0.05。研究组、对照组1周炎症反应积分分别为(-0.39±0.15)分、(-0.29±0.13)分,P0.05;2、4周分别为(1.46±0.17)分、(2.02±0.48)分和(0.75±0.12)分、(1.55±0.31)分,P0.05。研究组、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分别为4例(7.69%)、12例(23.08%),P0.05。研究组、对照组平均治疗费用分别为(3.89±1.57)万元、(4.20±1.44)万元;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4.02±2.98)天、(18.35±3.14)天;P0.05。大面积烧伤瘢痕患者整形术中应用复合皮移植技术的治疗效果较佳,创面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总结我科收治的4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治疗体会。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48例56个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临床资料,介入栓塞30例(36个动脉瘤),手术夹闭18例(20个动脉瘤)。结果介入栓塞组恢复良好14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8例,死亡2例,手术夹闭组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2例。两组 Hunt-Hess 分级3级以下患者预后无显著性差异。血管内栓塞和手术夹闭均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有效治疗手段,Hunt-Hess 分级3级以下者两种治疗方式均可得到满意疗效,4级以上者血管内栓塞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观察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开颅术与微创术的手术效果。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4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135例行常规开颅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87例行微创引流术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神经损伤程度评分、生活能力和运动障碍等级。术后7d对照组的神经损伤程度评分为(21.5±1.3)分,观察组为(15.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协调性强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引流术治疗后神经损伤程度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超声生物显微镜与病理检查测量剖腹产后皮肤瘢痕的一致性观察的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7月期间前来妇产科进行二次剖腹产的100例孕妇作为研究组,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进行检查,同期选择1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水囊加普通高频检查。两组患者在年龄、剖腹产相隔时间、体重和停经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使用测量的瘢痕组织厚度分别为(0.41±0.16)mm、(0.42±0.22)mm,术后病理数据分别为(0.43±0.15)mm、(0.46±0.1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研究组的测量准确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P0.05)。超高频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提高对剖腹产瘢痕厚度判断的准确性,对于瘢痕厚度的测量、术后瘢痕状态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去瘢痕技术的提高,帮助患者追求更完美的治疗结果,也为其他部位皮肤瘢痕定性定量的测量提供可靠的测量方法,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探讨老年综合评估(CGA)及干预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华法林抗凝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选择年龄≥80岁、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NVAF住院患者158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75例,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同时行CGA及针对性干预,对照组83例,仅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随访12个月~24个月。主要观察终点为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显示,总栓塞发生率及总出血发生率试验组分别为3.23%、4.84%,对照组分别为15.1%、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常见老年综合征的评估与干预可提高高龄NVAF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减少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1 血管内技术治疗宽颈动脉瘤的发展过程1.1 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效果回顾宽颈动脉瘤如果采用常规的开颅神经外科手术(动脉瘤颈夹闭术 )手术成功率较低 ,主要是因为瘤颈宽大 ,不容易充分地暴露 ,而且开颅手术的创伤较大 ,故目前逐渐采用血管内介入技术来治疗宽颈动脉瘤。初期人们用电解可控铂金弹簧圈技术(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 )来治疗宽颈动脉瘤。但逐渐认识到该技术的复发率较高。对于宽颈动脉瘤 (颈宽 >4mm、直径 >10mm ) ,初次治疗的完全栓塞率只有 31.2 %~ 5 0 .0 % [1] 。对于不完全栓塞的动脉瘤的长期随访发现 :小而宽颈的…  相似文献   

9.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患者QRS波时限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功能改善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PCI至少有一支主要冠脉完全闭塞的患者192例。据术前体表心电图QRS波群,将时限≥110ms患者分为观察组(70例),时限110ms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22例)。随访12个月,记录相关观察指标。结果经术前与术后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PCI后相关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proBNP浓度、NYHA心功能分级均有所改善。与术前相比,对照组术后LVEF[(59.00±8.69)%比(50.78±8.44)%,P=0.03]增加、血浆N-proBNP浓度[(542.89±135.24)pg/ml比(734.65±198.30)pg/ml,P=0.04]减少、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QRS波时限正常范围的患者较QRS波时限延长的患者左心功能改善明显,通过分析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能够预测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左心功能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方案,回顾性分析118例接受激素(92例)或丙种球蛋白(16例)或rhTPO(10例)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1)激素组、丙种球蛋白组和rhTPO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81.3%和7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组有效率(67.3%)明显低于初治组(83.3%,P0.05),PAIgG伴PAIgM升高组有效率明显低于不伴PAIgM升高组(P0.05);(2)血小板达峰时间:激素组为(5.70±3.68)d,丙种球蛋白组为(4.31±0.75)d,rhTPO组为(5.00±1.63)d,激素组与丙种球蛋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激素组均出现类库欣综合征表现,丙种球蛋白组未见不良反应,1例(10%)rhTPO组患者出现轻度转氨酶增高。总之,丙种球蛋白和rhTPO治疗成人重症ITP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比较分析保乳术和根治术的治疗成本和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从2002年1月~2005年6月湘雅医院乳腺科的乳腺癌资料库中,随机抽取64例I~II期乳腺癌分为保乳治疗组(A组,32例)和根治术组(B组,32例),并随访。结果显示,A、B两组全部药品费用分别平均为32474.11±16126.00元、35107.30±19352.71元,总费用平均为53959.64±22033.28元、53382.10±24042.87元。两组药品费和总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556、0.921)。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两组病例均无局部复发。A、B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25%、9.38%,两组无明显差异(P=0.64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A、B组生存率分别为96.88%、93.7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4566)。保乳术患者对残乳的满意率为90.61%,认为保留了乳房后其对家庭和社会生活仍充满自信的分别占75%和87.5%;相反,根治术者仅占28.13%和40.63%;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0)。由此得出结论,保乳术和根治/改良根治术两种治疗方法对I~II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无差异,成本亦无明显区别,而保乳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家庭、社会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观察伴高凝状态恶性肿瘤患者抗凝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组68例,给予一线标准方案化疗,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6 000U,1次/d,皮下注射,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21d为1个周期,共2个周期.对照组56例,给予一线标准方案化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23.69%和19.4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生存状态评分(KPS)改善率分别为64.71%和35.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了纤维蛋白原(Fbg)、组织因子(TF)和D-二聚体(D-D)含量的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而得出伴高凝状态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抗凝联合化疗,临床疗效较好,同时可以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前单孔胸腔镜手术正普遍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变得至关重要。回顾性分析单孔胸腔镜手术与单操作孔(两孔)手术治疗NSCLC的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5月176例术中或术后诊断为NSCLC的患者,其中单孔胸腔镜组109例作为观察组,又随机分为跨肋及不跨肋放置引流管;选取单操作孔(两孔)胸腔镜手术67例作为对照组。统计结果发现单孔组总体手术时间(101.77±28.48)min明显比单操作组(123.72±33.12)min缩短(P0.05),而胸引管置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各组总体无明显差异(P0.05),跨肋放置胸引流管的患者术后切口恢复时间更短(P0.05)。因此,单孔胸腔镜在NSCLC的治疗中手术时间缩短,创口的缩小以及跨肋放置胸引流管减少术后切口感染与疼痛,加速切口恢复的优势都在肺癌的外科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探讨隐匿性高血压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诊室血压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42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监测结果将其分为高血压组(HT组140例)、隐匿性高血压组(MH组140例)、正常对照组(NC组140例),对三组的临床资料与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NC组比较,HT组及MH组糖尿病史[27(18.29%)、24(17.14%)比8(5.71%),均P0.05]、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15.03±6.77)μmol/L、(15.00±6.06)μmol/L比(13.64±5.02)μmol/L,均P0.05]、脑卒中人数[37(26.43%)、38(27.14%)比22(15.71%),均P0.05]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T组与MH组相比这三项指标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正常对照组为参照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隐匿性高血压(OR=1.697,95%CI:0.901~3.129,P=0.013)、糖尿病(OR=2.327,95%CI:1.013~5.347,P=0.017)及同型半胱氨酸(OR=1.083,95%CI:1.030~1.138,P=0.002)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隐匿性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分析保乳术和根治术的治疗成本和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从2002年1月~2005年6月湘雅医院乳腺科的乳腺癌资料库中,随机抽取64例I~II期乳腺癌分为保乳治疗组(A组,32例)和根治术组(B组,32例),并随访.结果显示,A、B两组全部药品费用分别平均为32 474.11±16 126.00元、35 107.30±19 352.71元,总费用平均为53 959.64±22 033.28元、53 382.10±24 042.87元.两组药品费和总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556、0.921).中位随访时间30个月,两组病例均无局部复发.A、B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25%、9.38%,两组无明显差异(P=0.64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A、B组生存率分别为96.88%、93.7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4566).保乳术患者对残乳的满意率为90.61%,认为保留了乳房后其对家庭和社会生活仍充满自信的分别占75%和87.5%;相反,根治术者仅占28.13%和40.63%;A、B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0).由此得出结论,保乳术和根治/改良根治术两种治疗方法对Ⅰ~Ⅱ期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无差异,成本亦无明显区别,而保乳术明显提高了患者的家庭、社会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预后之间相关关系。80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PCI,于术前、术后测定血清cTnT水平进行比较。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cTn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术前血清cTnT水平≥0.1ng/ml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高(P0.05)。术后24h血清cTnT水平≥0.1ng/ml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5例(47.2%),显著高于D组5例(18.5%)(P0.05)。术后cTnT水平升高≥2倍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更高(P0.05)。PCI术后cTnT显著升高,且术前或者术后cTnT升高均对预测术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观察苏合香丸对膝下段股-腘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共34例患者,随机分为苏合香丸组及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术后处理,苏合香丸组加用苏合香丸口服.观察术后第1、2年的疗效评价、踝/肱指数及彩超检查通畅率.两组患者术后第1、2年总有效率中药组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P<0.05),中药组A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年中药组人工血管通畅率(58.82%)较对照组(31.25%)显著提高(P<0.05).应用苏合香丸对降低手术并发症、稳定踝/肱指数、提高人工血管通畅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血清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与其病情分期的相关性。选取从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IPF加重期患者25例,另取同期IPF稳定期患者25例以及正常体检者25例。分别对比三组血清SP-D水平,并做相关性分析。同时对加重期组治疗前后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血清SP-D水平进行比较。健康对照组血清SP-D水平(93.1±3.6)ng/ml显著低于稳定期组(121.6±6.2)ng/ml,而稳定期组又显著低于加重期组(180.8±9.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P-D水平与IPF患者病情(FEV1.0/FVC%)呈显著相关性(r=-0.837,P=0.000)。加重期患者经治疗后,有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P-D水平(137.7±3.2)ng/ml显著低于治疗前(181.5±3.5)ng/ml,同时显著低于无效组(180.5±4.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PF患者的血清SP-D水平与病情分期及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能够用于IPF病情的进展和评估预后的辅助性监测。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动脉瘤介入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选取具有动脉瘤介入手术指征的患者200例,分为舒芬太尼组及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恢复情况、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组在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拔管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显著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舒芬太尼组(P0.05)。因此,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在动脉瘤介入手术的麻醉中使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苏醒质量更高,不良反应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BODE评分系统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戒烟效果.248例吸烟的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一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戒烟干预(即戒烟组),一组给予常规治疗(即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入组时和观察结束时均给予肺功能检测、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呼吸困难评分(mMRC)、测量身高和体重,观察各指标的变化情况.至1年观察结束时,戒烟组和对照组在BMI(26.70±3.74 vs.25.17±3.63)、FEV1%pred (50.29±12.54 vs.46.68±15.37)、mMRC(1.64±0.90 vs.2.53±1.07)、6MWD(306.84±27.71 vs.257.84士30.34)方面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戒烟组患者研究结束时除FEV1% pred之外,其余观察指标BMI(26.70±3.74 vs.23.11±3.51)、mMRC (1.64士0.90 vs.2.18士0.91)、6MWD(306.84±27.71 vs.281.15±32.40)与基线值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研究结束时除BMI之外,其余观察指标FEV1% pred(46.68±15.37 vs.51.91±17.22)、mMRC(2.53士1.07 vs.2.01±0.97)、6MWD(257.84±309.34 vs.285.14±30.98)与基线值相比均有所下降(P<0.05).COPD患者戒烟后其BODE评分系统中包括体重指数、肺功能指标、呼吸困难程度和运动能力在内的各个因素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