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存葆同志的《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以下简称《坟茔》),是一部发生在“文革”期间一支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里的悲剧。作者通过作品满怀激愤地告诉读者,在那荒唐的岁月里,阴谋是怎样夺去了十九位革命战士的宝贵生命;阴谋是怎样玷污了-个革命军人的圣洁灵魂。《坟茔》无疑是一部对我们进行彻底否定“文革”教育和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2.
在人生的征途上,并不都是径情直遂的坦途,还会遇到矛盾冲突的十字路口。有的通往正义的巅峰,有的导向邪恶的洞口,何去何从,客观形势迫使人们必须从道德上作出某种选择,从而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现象,在小说《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中,通过彭树奎这个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对于我们研究、探索“文化大革命”中伦理道德的变异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3.
正在强权与暴力面前,没有人不畏惧它,所以出现"众人之唯唯"也就在所难免。然,一个人到底是要人"唯唯"之畏,还是要人"谔谔"之敬呢?不少人错误地以为别人马首是瞻的原因是自己英明,于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别人怕他、惧他,以此凸显自己。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暴力鬼,它极尽所能,目的就是想让别人怕他。故事是这样记录的:老仆刘琪的妻弟独居一室,床在北窗下。夜半时觉得有只手在他身上抚摸,怀疑是小偷,惊醒细看,只见那  相似文献   

4.
小羊 《天风》1995,(1):15-16
山中牧场,乍一听可能会有一种陌生感。其实它早已与大家见面。因去年第二期《天风》上刊登过广西河池地区教会情况。放暑假了,我又一次访问了山中牧场——广西河池地区。 7月8日,我与妻覃素芬姊妹从家里启程,一路上翻山越岭,爬山涉水,走那坎坷崎岖的小山路。  相似文献   

5.
漫谈游坟     
探望坟茔,历来为各族穆斯林所重视。每逢已故亲人们的周年、忌日,或者在睡梦中梦见了他们,大都要去到他们的坟茔探望和悼念。不少地方的回族习惯又称“游坟”为“走坟”。《古兰经》中提到:“竞赛富庶,已使你们疏忽,直到你们去游坟地。”(102:12)《圣训经》中记载:“艾布胡赖勒的传述:‘穆圣探望母亲的坟茔时,哭了,周围的人也哭了。他说:我恳求真主准许我为我的母亲求恕饶,真主没有准许。我又恳求真主准许我探望我母亲的坟茔,真主准许  相似文献   

6.
正一、元郭氏世祖坟茔碑中的消经~(1)文字1984年版的《泉州伊斯兰教石刻》中收录了一方"元郭氏世祖坟茔"碑,碑刻首行有文字如图。该书认为此碑碑额正中部阴刻一行波斯文,译文为:"一本·库斯·德广贡·纳姆"。~(2)2005年补充修订的《泉州宗教石刻》照录碑额文字为:  相似文献   

7.
从善如流     
有一只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它,大家互敬互爱。鹦鹉想,这里虽然很快乐,但不是久居之地,过了些日子还是飞走了。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燃起了大火。鹦鹉远远地看到了,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  相似文献   

8.
著名词曲家王立平先生潜心研读《红楼梦》原著,运用了今人所能理解的、只属于《红楼梦》的音乐语言,创作出《枉凝眉》、《葬花吟》、《红豆曲》等经典曲子,并被公认为最精彩的红楼主题音乐。至今,人们偶闻一两句仍能联想到那独特的意境,生出万般惆怅。  相似文献   

9.
廖永芳 《天风》2005,(8):31-31
三福音书都记载了鬼入猪群的故事,在这里,被鬼附的人“住在坟茔里”、“昼夜常在坟茔里和山中喊叫,又用石头砍自己。”这人真是活得很痛苦,很可怜。他对当地的人也造成了恐惧,因为他样子极其凶猛,甚至没有人能从那条路上经过。人们无法医治他,制伏他。“他常被人看守,又被铁链和脚镣捆锁。他竟把锁链挣断,被鬼赶到旷野去。”对于这样一个可怜的被鬼附的人,主耶稣医治了他,为他赶鬼。使他“穿着衣服,心里明白过来”。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然而这些加大拉人却是“害怕”,“全城的人都出来迎见耶稣,既见了,就央求他离开他们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人生就象一次旅行,不必在乎终点,应该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欣赏风景的心情。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圣经》更好的书。《圣经》不是骄傲者所能体味的,也不是孩子们所能领会的。入门时觉得狭隘,越看越觉得高深,而且,四周围着奥妙的帷幕!《圣经》是整个福传的核心,传的是物质与精神,肉身与灵魂,今生与来世,天上与地下并重的生命。在信德年,让我们沉浸在天主的爱内,以《圣经》  相似文献   

11.
林文恩 《金陵神学志》2000,(3):43-44,24
《马太福音》记载五大篇耶稣的讲论,而五至七章记载耶稣在山上的教训通常称之为登山宝训。在这五大篇耶稣的讲论中,登山宝训是其中的头一篇。登山宝训中记载着许多上帝国子民应有的生活准则、价值标准和伦理要求等。《马太福音》五章三十三至三十七节是记载耶稣关于对起誓的教训。而耶稣所论起誓的这个教训不是准确地引用《旧约》的任何一段经文,乃是好几处有关起誓经文的综合教训,是对《利未记》十九章十二节,《出埃及记》二十章七节,《申命记》五章十一节,  相似文献   

12.
菩萨顶的佛教历史肖雨菩萨顶座落在五台山中心区台怀镇的灵鹫峰上。灵鹫峰本来是中印度揭摩陀国王舍城东北的一座山峰,以其山形酷似鹫头,山中又多鹫鸟,故名。释迦牟尼在世时,曾于此山演讲《法华》等大乘经典,于是就成了佛教的灵山圣地。而菩萨顶者,冈峦特起,有类高...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1,(7)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诗,取自晚唐诗人杜牧《江南春时绝句》,是诗人对宋、齐、梁、陈民间崇礼佛教,大兴佛寺的写照,也是诗人对当江南寺院建筑的讴歌。而皖南九华山的佛教先于此,早在东晋隆安五年(401)就有了佛事活动,虔诚的佛教徒就在山中烧香拜佛了。佛教的兴起,山河的秀色,使九华山闻名于古今中外。它具有匡庐的奇秀,峨嵋的清凉,黄山的风韵。极目远眺山中84座寺庙,  相似文献   

14.
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在"玄冥"之中独化而来,万物既不是由它之前的无产生出来,也不是由另一个有产生出来,万物的产生不依赖于任何它者,它是自身在产生的那一刹那,自身与自身冥合的结果.这一思想对理解宇宙生成论以及宇宙有限与无限的统一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师的回答     
有人问柏拉图:一个贫穷的国家为什么也有富人?柏拉图回答:如果你把一个国家当做一个纯粹的国家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两座城市,即富人的城市和穷人的城市。城市是富人的城市,也是穷人的城市。而且到任何时候,穷人都会多  相似文献   

16.
在鄂西崇山峻岭间,清江河水宁静地流过。在那河流源头地带的利川凉雾山中,一座天主教堂高矗于花梨岭一座较平山头,施南教区过去的修女院坐落在山脚下。这座教堂和修女院,文革期间曾为其他单位占用,近年落实宗教政策,又归于教会所有。党的宗教政策让花梨岭等处教友重新过上了渴望三十多年的宗教生活,在这里又亮起了黎明的曙光。花梨岭周围聚居的百来户信教人家,从此每逢耶稣圣诞、  相似文献   

17.
简论《老子》一书对终极实在的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是道教的经典,但道教中的理论和实践系统并不完全忠实于《老子》的思想。道教中充满各色各样的神仙、鬼怪观念,《老子》的作者李耳似乎也成了太上老君,恐怕这是老于本人也不愿意接受的。本文试图证明《老子》一书是老子对终极实在的回应产物,而这个回应又是以非位格的方式进行的。《老子》一书木是知识积累的产物。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回损。”(四十八章)《老子》一书也不是一部提供知识的书,更不是一部百科全书,乃是为人们从事于“道”的诗。因为它是“道学”,所以就不是一般的学者所能写的。一般的学者沉溺于具体的…  相似文献   

18.
古印度摩揭陀国,领域大体相当于今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和加雅地方。国都王舍城五山环绕,五山中耆阇崛山最高,位于城的东北部,峰峦秀丽。据传山中多鹫,又山顶酷似鹫,因得名鹫头山,或称鹫峰、灵鹫山。此山正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说法之地,《妙法莲华经》卷四《见宝塔品》云:  相似文献   

19.
只要喜欢音乐的人,都一定会尝试弹奏舒伯特那首著名的钢琴小品《音乐瞬间》,那悠扬舒缓的旋律,是任何一个客厅沙龙所不可缺少的气息。  相似文献   

20.
九天观已超越千年,可称得古道观了。为葛洪仙翁所创建,自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宗教政策,各处宫观,纷纷恢复,九天观亦然。 据传现在的九天观不是原址,名称亦有变更。据《明一统志》九天观当年是很大的,“内有西华道院”,乃名士张元庵退居之所,在罗浮山石洞前,改名为“明福观”。宋苏东坡谪迁惠州时,路过罗浮山写下《游罗浮题名记》,“山中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