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主办的"向善的生活:伦理学体系阐释的新尝试——《伦理学概论》学术思想座谈会"于2014年1月1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部分高校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座谈会。会议根据议题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设定主旨发言和自由讨论两个环节。在持续近六个小时的会议中,与会学者围绕北京师范大学廖申白于2009年出版的《伦理学概论》一书及相关议题展开了热  相似文献   

2.
廖申白教授所著的<伦理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于不久前出版,拜读此书,深感是一部新世纪教材的精品力作.它构思精妙、主旨鲜明、范畴独到、逻辑自然,是一部融思想性、学术性、时代性与前沿性于一炉、具有个性特色的创新之作.我们有理由认为,这部具有"时标性"的教材力作必将载人中国伦理学教材乃至中国伦理学发展史册,给人留下深刻的学术记忆.概括起来,该书具有四个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北京师范大学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的伦理学研究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基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该所的前身即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就有甘葆露、李春秋、江万秀等一批知名学者,并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伦理学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2003年,研究所被批准为伦理学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教授、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现任所长为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廖申白教授。二十多年来,伦理学与道德教育研究所及其前身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在伦理学基础理论、西方伦理学、中国伦理学、道德社会学、应用伦理学多个领域积…  相似文献   

4.
《伦理学研究》2007,(2):F0002-F0002
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成立于1995年10月,是国内较早成立的应用伦理学专业研究机构之一。中心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为依托。伦理学研究室组建于1980年,我国名伦理学家李奇教授为第一任室主任,此后.刘启林、陈瑛、廖申白教授分别担任室主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5月27~2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莱顿大学哲学系共同举办的"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来自牛津大学的查理斯(D.Charles)教授、莱顿大学的德哈斯(F.A.J.de Haas)教授、乌德勒支大学的泰勒曼(T.Tieleman)教授、北京大学的吴天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刘玮副教授、山东大学的谢文郁教授、希腊学者柏内塔杜(M.Benetatou)教授(因病未能赴会,由浙江大学的陈玮博士代为宣读论文并作相关评论)、北京师范大学的廖申白教授等八位学者先后作了报告及相应评论。  相似文献   

6.
<正>《伦理学术》(Academia Ethica)是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上海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实践哲学刊物。目前采取以书代刊的形式出版,每年春、秋各出版一期。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邓安庆教授担任主编,由万俊人、郭齐勇、杨国荣、陈家琪、陈卫平、廖申白、孙向晨、黄裕生、黄勇(中国香港)、林远泽(中国台湾)、郝兆宽、王国豫、姜新艳(美国)、Rainer Forst  相似文献   

7.
伦理学的现代新形态──读《社会主义经济道德概论》虚言由臧乐源、张平、姜克俭、刘桂香主编的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社会主义经济道德概论》一书,从市场经济中的各种道德现象出发,在微观探讨的基础上力图把握宏观的市场经济道德脉络,对市场经...  相似文献   

8.
"做人"与"做事"是两个既重要又具有普遍性和活力的日常道德规范概念,在传统道德和现代性道德转型日益显著的今日中国,分析这两个看似普通实则艰难的伦理语汇具有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就廖申白教授作出的这方面论证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两者在日常伦理学方面的一些特点,以及在基础德性论与内部外部论证上的逻辑推导关系,并论述了这一基于"做人"和"做事"两个概念形成的初步理论的其他特征.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委高教司召集的《伦理学概论》教学纲要研讨会于9月26日至29日在重庆开会。《纲要》是为高校伦理学教学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逐步走上净化、规范化轨道而编写的。高教司夏自强、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 是古希腊最伟大、最博学的思想家。在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几乎都留有他的痕迹和影响;当然,在伦理学方面也不例外。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著作有:《尼可马克伦理学》、《欧德米亚伦理学》和《大伦理学》。当代亚里士多德研究者一般认为;《尼可马克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思想成熟时期的作品,《欧德米亚伦理学》则是他早期的作品,《大  相似文献   

11.
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科技伦理学概论》,是徐少锦教授主编的一部伦理学新著。这是他和西北轻工业学院、西北工业大学等院校有关教师长期研究的成果。中国伦理学学会会长罗国杰教授为该书写了序言,认为这是一本开拓创新的著作。全书十三章三十万字。书中回顾了科技伦理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揭示了科技伦理关系的特征,概括了科技道德生活规律的特殊性,突出地介绍了迅速发展着的生态、生命、宇航、核能、工程技术等科技伦理学的新分支;着重研究了科技道德原则规范、科技人员的心态素质、行为的评价标准和选择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培强、陈楚佳主编《伦理学概论》,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在征订新书单中指出:本书是作者在总结了伦理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集当前国内伦理学研究之长编写而成,有自己的特色,是一本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著作。全书对道德现象作了系  相似文献   

13.
今年 4月 2 6日 ,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祝贺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暨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大会之际 ,江泽民总书记致信白教授 ,对他在史学研究上取得的重要成就表示衷心的祝贺。《史学史研究》杂志 1999年第 3期全文刊发了江总书记的贺信 ,本刊现予转载 ,以供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14.
温克勤,男,1936年9月生,天津市人。1957年至196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北京师院(现为首都师大)政教系、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学习通讯》杂志社、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社科院哲学所、伦理学所工作。1996年11月退休。退休前曾任哲学所、伦理学所所长、《道德与文明》常务副主编、主编。社会兼职主要有天津市社联常委、中国伦理学会理事、天津市伦理学会会长等。著有《中国伦理思想史》(合著)、《伦理百科辞典》(合著)、《伦理学简编》(主编)、《中国职业道德概论》(主编)、《管理伦理学》(主编)、《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主编)、《中华名人与治国》(主编)、《毛泽东伦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主编)等,发表论文百余篇。所著《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道德》论文获中宣部199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项目奖。1991年获天津市"八五"立功奖,1992年十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5.
流变和发展是当今时代和社会的主旋律,在这主旋律中,自然也有伦理学的音符。可是,伦理学这个音符在当代的状况如何呢?其形象又怎样呢?它又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呢?由陈瑛、廖申白同志主编、重庆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的《现代伦理学》,及时地作了回答,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这本颇具特色的专著,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视野开阔,高屋建瓴。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我国伦理学工作者的一项重大任务。而这一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是近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他从1917年12月起为北京大学学生讲授印度哲学,1919年底在讲义基础上著成《印度哲学概论》一书,此后,他对佛教多有论述。与对待儒学的态度一样,他认为欲明晰佛教思想的内容就必须对佛教正本清源,并形成解脱个人痛苦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全新理论。本文以《印度哲学概论》为中心,探讨梁漱溟对佛教的哲学化阐释。  相似文献   

17.
关于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关系的几个问题廖申白在《哲学研究》1995年6期上撰文《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讨论中的几个问题》,认为这场讨论中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问题,从“代价论”、“滑坡论”与“爬坡论”,到市场经济对社会...  相似文献   

18.
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回族民俗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在荣获了第二届北方十五省区民间文学专著一等奖、第十届北方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五届文学艺十作品一等奖之后,其第二版再次获得第六届中国图书奖这一国家级大奖,这不仅是回族民俗学领域的一件喜事,也是中国民俗学领域的一件喜事。 《概论》的作者王正伟,是一位从事民俗学研究的著名回族学者,他是“含着对回回民族天然的亲切感情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完成这个课题的”(林松《序》),因此《概论》不只是开创了回族学者研究本民族民俗的一部先河…  相似文献   

19.
一、《易经》哲理概论王船山的易学,是他学术思想的最重要部分,也是中国《易经》哲学的代表。历代研究《易经》的学者,在汉朝专门注解,建立象数;在宋朝零碎讲解,没有系统;在清代从事考据,讲述图解。王船山则排除汉朝的象数,从哲学思想解释全部《易经》和《易传》。成立他的易经哲学。  相似文献   

20.
新托马斯主义主要代表人物马利坦最近倾向于研究道德哲学。1960年出版了他的《道德哲学》。他说,这一卷仅仅是对历代各哲学流派的道德学说的一般性论述,而真正的研究将留在第二卷。第一卷共588页,十五章。本书谈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噶、伊璧鸠鲁、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孔德、克尔凯郭尔、萨特尔、社威和柏格森等人的道德学说。本文译自该书第十章《辩证唯物主义》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第十二到第十四节。他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进行了种种歪曲与伪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