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水的硬度是多少?很多人会说:“水有什么硬度?即使有也是很微小的。”的确,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水确实没有多大硬度,柔弱得让人难以联想到“坚硬”这个词,但是如果是没有丝毫杂质的纯水呢?  相似文献   

2.
李洪志在他的《转法轮》一书中多次强调“因为我们是佛家的”,所以他建立的所谓功法要采用佛家的符号.又自称:“我门法轮大法的标记是法轮。”“我们法轮大法是佛家8万4千法门中的一法门,在我们这一次人、类文明历史时期从来没有公开传出过,但是在史前一个时期广泛度...  相似文献   

3.
两个强盗,有一次偶然经过一架“绞架”。其中一个说:“假如世间没有了绞架这一类的刑具,我们的职业真是很好的一种呀!”另一个强盗回答说:“呸,笨蛋!绞架是我们的恩人。因为假如世间没有绞架这一类刑具,则人人要做抢劫的勾当,那时,你我两人的买卖,岂不反而要做不成了?”  相似文献   

4.
苦难的感恩     
邵林 《天风》2006,(10):41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是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心志之苦,筋骨之劳,体肤之饥,是很难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作为一名神学生,如果没有为主受苦的心志,也是很难完成神交付于我们的使命。作为时代的工人,我们都很清楚地知道:这条侍奉道路是没有鲜花与掌声的,但是主与我们同行,我们就应当满足了,不必去计较物质上的享受,更应有“安贫乐道”的精神!我们要时刻预备这种心志:“吃粗食、饮凉水,弯着肘子当枕  相似文献   

5.
主持寄语     
理诤 《佛教文化》1997,(4):37-37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可见众生关心吃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是,对于那些“食不厌精”,成天念叨吃喝的人,老百姓很反感,并不认为这是正常的事。可见“食”这个字是很值得思考研究的。前些日子,我读《出曜经》,编辑了这样一个故事,希望对己对人都有益处。理诤主持寄语@理诤  相似文献   

6.
《法音》2005,(4)
“生为一切物命之所爱,死为一切物命之所悲”,爱惜生命、救苦救难是佛教的优良传统。放生,就是看到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被卖、被杀,发慈悲心予以赎买、解救、释放的行为。放生为的是救生。如果没有科学知识和环境生态知识,盲目放生就是一种形式主义,显然与我们放生的目标相背离,不仅不能救生,反而是害生了。放生一事看似简单,其道理非常深奥,非真正具足智慧的人无法明白,非真正具足正知正见、有修有证的人无法提倡。印光大师在《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中说:“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  相似文献   

7.
水的硬度是多少?很多人会说:“水有什么硬度?即使有也是很微小的。”的确,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水确实没有多大硬度,柔弱得让人难以联想到“坚硬”这个词,但是如果是没有丝毫杂质的纯水呢?  相似文献   

8.
神爱的眷顾     
吴颖 《天风》2005,(6):52-52
全家每一个人都真诚地信了主。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于——我们的家如今是一个基督徒的家庭,全家每一个人都真诚地信了主。这一切的一切都要归于神深广温暖的爱。没有神慈爱的眷顾,我们家就没有平安喜乐。正如圣经中所说的:“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8:28)当然信主不光是为了得益处,更重要的是神使我们有了与患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也给了我们世界上难能可贵的平安和喜乐。说起我们家信主的因缘,真是神奇妙的大能在作为。在我们这个家庭里,妈妈、哥哥和我都是  相似文献   

9.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想成功。不管是在仕途上已经取得成功的,还足让人仰慕的权贵,他们多数不减在成功的基础上更加进取的雄心;即使是在经济上财富多得只认为是一种符号的巨商大贾,也仍然少不了继续竞争的欲望;甚至在技术上有很高造诣的人,也是“学而不止”孜孜不倦,这似乎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0.
请尊重神父     
神父,一个尊贵的称呼;司铎,一种神圣的职务。司铎是谁?他是“天主的人”(弟后三17)。圣依纳爵曾在给小亚细亚的教会团体致信中说:“你们必须尊重神父如天主的长老团和宗徒团,没有他们,就没有教会。”所以我们作为一名爱主敬主的教友,首先要尊重我们的灵魂之父一神父。  相似文献   

11.
行出来     
何介苗 《天风》2001,(1):8-9
一、说与行 “得永生”是基督徒信仰的追求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得永生?有人困惑说相信耶稣灵魂得永生。因此有人问,只要相信,难道他做一辈子的坏事仍然得救?反过来说,难道一个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只因他不相信耶稣或者他活着的时候没有机会听到福音,这样好的人也要下地狱?那么,如何认识上帝的公义?不是善恶不分么?再说,如果一个人只做好事,而不信耶稣这人可以得救的话,那么又如何认识约翰福音3章16节?如  相似文献   

12.
克利托丰     
《克利托丰》的整场对话只在苏格拉底和克利托丰两人之间进行。在对话的序言部分(406al-407a4),苏格拉底向克利托丰提出“指控”,说有某个人告知他:克利托丰在与吕西亚斯交谈的时候批评了他的“空谈”,而赞扬了塞拉西马柯的“教导”。接着克利托丰为自己进行了“辩护”,说自己并没有蔑视苏格拉底,而只是对他有一些不满。苏格拉底表示愿意听到对方对自己优缺点的评论,并且会从善如流。接下来对话完全变成了克利托丰的独白,它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克利托丰关于苏格拉底的评论(407a5-410b3)。这是本篇的主体部分,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A.克利托丰对苏格拉底的赞扬。这主要叙述了苏格拉底关于“美德”和“正义”的说教和规劝,而且,克利托丰同意这些规劝,认为追求美德和正义、关注灵魂是重要的事情。B.克利托丰对苏格拉底的批评。克利托丰向苏格拉底及其“同道”追问“如何去学习正义,什么是正义及其效果”,但是,苏格拉底及其同道始终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关于“正义”的知识。第二部分,克利托丰的最终判断(410b3-e8)。克利托丰希望苏格拉底不要只停留在关于正义的“规劝”方面,而且要给出关于正义的“知识”,否则,他只能得出结论:要么苏格拉底不知道正义是什么,只懂得歌颂它,就像歌颂舵手技术的人并不懂得掌舵技术;要么,苏格拉底知道正义是什么,但是不愿意与他分享。这就是克利托丰感到绝望并且求助于塞拉西马柯的原因。整篇对话到此戛然而止,苏格拉底对克利托丰的批评没有任何反驳,甚至根本没有回答。  相似文献   

13.
郝颖婷 《中国哲学史》2020,(2):114-120,128
王船山以“理一分殊”说作为处理家国关系问题的基本视域,对朱子“家国一理”说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批判,并进而提出“家国殊等”说以驳斥阳明学。在船山看来,“理一”仅仅是人道“继善”的倾向性,“分殊”则是抽象的继善倾向的差异化人道实践,“家国殊等”就意味着国-天下层面的政治实践有其独立性,政治秩序的形成需要以“絜矩之道”为原则实现制度构建。船山在继承理学传统强调天人相继的连续性的基础上,申明“君子之道非天地自然之道”,更为着眼于人作为一个群类整体的“人道”秩序的真实。  相似文献   

14.
渊声 《天风》2011,(9):64-64
问:我是一个经常要在主日礼拜前上台领唱诗的姊妹,我喜欢平时穿自认为端庄得体的裙子,上讲台我认为也没有什么不妥。可是,我总发现教会中一些人爱用异样的眼光来打量我,他们的责备写在他们的脸上,大概意思是我不够“敬虔”吧!但我总是不解和郁闷,生活于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难道一定要穿得像个老古董才算“属灵”吗?我们在穿着打扮上与时代合拍有错吗?  相似文献   

15.
涂智进 《天风》2006,(18):21
耶稣说:“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这是耶稣所给予我们的一个切实的应许,也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的一个显著的目的。耶稣基督的到来就是要更新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活出一种有意义的生命,活出一种丰盛的生命,而不是萎缩的或萎靡不振的生命。那么,什么是“丰盛的生命”或“更丰盛的生命”呢?我认为一个丰盛的生命或更丰盛的生命,就是活泼、有能力、能造就人、能给人带来益处,并且是能够分享,并善于分享的生命。耶稣在约翰福音中的另一句话更能体现这一点,他说:“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相似文献   

16.
否认我的迹象,而且加以藐视的人,一切天门将不为他们而开放,他们不得入乐园,直到骆驼穿过针眼(十七)。我要这样报酬犯罪的人。他们在火窟里要垫火褥,要盖火被。我要这样报酬不义的人。信道而且行善的人——我只依各人的能力而加以责成——这等人是乐园的居民,他们将永居其中。我将拔除他们胸中的怨恨,他们将下临诸河,他们将说:“一切赞颂,都归安拉,他引导我们获此善报。假若安拉没有引导我们,我们不致于遵循正  相似文献   

17.
当西班牙人抵达墨西哥时,他们在一个混杂着美丽与恐怖的陌生世界前惊奇得目瞪口呆。埃尔南·科尔特斯因苦于找不到词来形容“这片土地的辽阔、事物美妙绝伦”,只好尽他所能予以描述:“尽管对事物的描写很蹩脚,但是,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使人惊奇得不能置信,因为我们在这里亲眼所见到的一切都不能以我们的理解来领会”。贝尔纳·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走遍了全国,他象《阿马迪斯》一书中的人们那样欣赏这个“迷人”的世界:“我们中的一些人寻思,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是不是梦。”一切都是陌生的,“从未见过”。他们两人都赞扬大城市,如形容特拉斯卡拉“如此之大,如此奇妙,以致于即使我遗漏了许多我能描述的一切,但我相信,我所描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的有些事,自己以为干得很漂亮,有的人还会津津乐道地欣赏自己才能,以为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可是经人家一点拨、一开导,结果发现并不像原先想像的那样,自己实际上还停留在非常浅显的层面上,要是能够再深入地  相似文献   

19.
<正>在生活中,抱怨时常在我们身边出现。如果你留心观察自己或身边人的行为,几乎所有人都有过抱怨的情形。开车时愤怒于糟糕的路况:“一天到晚修路,天天堵车,害我上班又要迟到了”;遇到工作上的不公或麻烦向同事吐槽:“老板不会用人,工作安排得乱七八糟,我没有办法在公司待下去了”;面对生活的压力感叹:“房价太高,而工资太低,  相似文献   

20.
一只心高气傲的小狮子听说人是最坏的动物.于是出去找人,想给人一番教训。 路上碰见的第一个动物有长脸大耳四条腿。“你是人吗?”狮子吼道,震得树林的叶子落了一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