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艺术不仅仅是人类情感表达的物化形式,更是人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它记录着人类智慧的发展,表征着本真人性的哲思.人类艺术的审美历程,正是伴随着人类对自身的不断发现、对生存的不断探索而不断演进的.  相似文献   

2.
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未来取得巨大收益,它们是人自身的一部分,因此被称为"人力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是资本增殖而不是人的发展。因此,人力资本作为资本增殖的一种方式,只会不断加深劳动对资本的从属性。不过,劳动对资本的从属也并不意味劳动者面对资本时是彻底无力的。人力资本是通过人本身发挥作用的,这就决定了劳动者不可能完全受资本的控制。人力资本能塑造出适合更高社会形态的劳动者:一方面劳动者能够超越资本控制实现自我管理;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增殖性驱使人不断培养和发展自身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科学成为生产力的物质技术基础刘福森,李英很多论者把科学是生产力的论断看成是超历史的,他们没有看到科学成为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大机器生产。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都明确指出:“只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才第一次使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才第一次产生了只有用科学方法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科学之所以在大机器生产后才成为生产力,这是依据于从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转变中的物质技术方面所发生的两大根本变化:(一)大机器生产实现了人的活动功能向外部自然力的转移。在手工业生产中,人的全部劳动功能(即智力、动力、动力的传动、操作)都是由直接劳动者承担的,直接劳动者天然器官的运动和功能,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大机器生产的本质特征则是机器代替了人的手,即人的人工器‘着(身外器官)代替了人的天然器官(身内器官),用外部自然力代替了人的劳动功能。马克思说:“现在,工具已经不是由人来操作,而是由人创造的机械来操纵。”(二)从手工生产向大机器生产的转变,改变了生产的技术基础。在手工生产中,技术是直接劳动者的手使用手工工具的技巧。大机器生产由于机器代替了人手的操作功能,所以技术同直接劳动  相似文献   

4.
马桥人生活在语言对某些世间实相的遮蔽里而又浑然不觉。但这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生存的悲剧──至少有两个马桥人沦落在马桥语言的“暴政”里而不能自拔。复查是马桥最有文化的人。但马桥最有文化的复查后来却因为说错了一句话被害得终生蓬头垢面──全体马桥人都相信他用一句“嘴煞”杀了一个人,让“罗伯第二天就被疯狗子咬了,走上了归途”。能写会算、游洒调说的复查后来完全相信了自己的罪想,生存从此变得艰难。他开始神思恍您衣冠不整失魂落魄,轻而易举便让人们看出了自己头上新添的白发,看出了自己再也不能当会计的尴尬;最后,…  相似文献   

5.
思维絮语     
指责和挑剔真是很容易的事,但你却很难不让别人也来指责和挑剔你自己。人就是这样浑身充满伤口。想得透了使人不致肤浅,想 得开了使人不致狭隘,但人们往往能够做到深刻却难以做到豁达。由此可以证明后者实在是一种高深的极致。有时候清晰是一种美,有时候模糊是一种美。这时,人需要一份安闲的消极,别把这模糊破坏掉。也许此时 你有遗憾,但如果不这样,你会有怨恨。反手取于刃,伤害的是自己。一个成年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倒一个儿童,这个儿童长大后亦可轻而易举地打倒当年的成人。在这里,强有力的不是体力,而是时间。人在童年总是努…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但每每遇到事情却又不知该从何做起。或许你应该领悟一下自己早就明晰的人生哲理,这也是心理开发的“座右铭”。 一、在这个庞大的宇宙中,你是极渺小的一部分,极不重要的一部分。世界上有成千成万的人,正在遭受和你一样的痛苦。在你的身  相似文献   

7.
多一点宽容     
房龙在《宽容》一书中说得好:“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宽容人,而动物只会戕残动物!”的确,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是由野蛮逐渐走向文明,从野蛮向文明过渡却经历了压迫、仇杀、反抗、战争等灾难。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虽然离不开健全的法制、道德的束缚、伦理的深化、良知的醒悟、宗教的劝化,但世界的和平、社会的安定还有待于人们的共同建设。人作为地球的主体,为地球带来了生机,同时也为地球带来了破坏。生态的平衡、自然的保护,是上主给人类的一条爱的诚命,可人类却为了蝇头小利恶意贱踏,从而使自己生存的空间受到前所未有的污…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机系统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机系统研究集中于系统中人和机器的功能及它们相互关系。可以说,它是工程心理学的范式(paradigm),过去人们用物理的方法来研究人—机系统,把人作为机器的一部分,用工程的观点来说明人的特点。这种方法只能说阴人的一部分特点。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人—机系统的发展,这样的观点和方法就显得越来越不合适了。一、人—机系统的一些主要变化在过去的十年中,心理学理论和人—机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其中主要的变化有: ①认知心理学理论在这一时期有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9.
珍惜所得的     
刘照楼 《天风》2011,(10):57-57
人们很少想到自己有什么,却总是想着自己缺什么。不要感叹你失去的,而应该珍惜你已经拥有的。 一些人,往往是拥有时不珍惜,一旦失去后才觉得宝贵。或许在不幸降临之前,我们一直在不断地追求幸福,但殊不知,事实上我们早已拥有幸福。  相似文献   

10.
影片《荒野生存》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美国中产阶级年轻人放弃自己让人羡慕的一切,去荒芜人烟的阿拉斯加野外生存的故事。主角克里斯多弗是当代年轻人的一个缩影。在后工业化时代,人们的物质需求因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提升以及生产力提高得到满足,却在精神上越来越荒芜。克里斯多弗追寻阿拉斯加,亦是希望在阿拉斯加能得到自己心灵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是人的本质和天性,人人都希望爱别人和得到别人的爱,从而使自己在情感的世界里得到充实和享受。但在大学中,由于一部分学生过早涉及恋爱生活,使学业与恋爱关系常常处理失当。有的沉迷于热恋中,荒费了学业;有的遭受挫折,萎靡不振,甚至自杀;有的单相思,精神异常;有的道德败坏,触犯了法律法规……。总之大学生谈恋爱弊多,而谈恋爱的却不少。  相似文献   

12.
五、认识论的问题信息是由人与机器进行处理的。在欧洲控制论发展过程中曾把这些类似的过程进一步阐述为同一性。人们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些设想。例如,指出了人脑是具有缺陷的,“因为人脑不能充分接受事实,不能极为迅速地安排、整理和处理事实,不能长期贮存,就是说不能在记忆中长期保留事实,受情绪和语言的干扰,而且并不是永不疲倦的”。人们想用思维机器来弥补人的这些“缺陷”,“通过装置,使控制机器、语言机器作出比人脑更大的贡献。因为电动装置没有人脑所特有的一切缺陷”。因为人被看作可用机器代替的,这样人就从控制思维中完全消失了。人们发展了人在其中是干扰因素的机制结构。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两篇文辞优美,但令人心颤的游记。本刊转载他们,算是寄托一点对3.18这个日子,对巴黎公社社员们的一点哀思。 时过130多年了,巴黎公社社员们的血迹似乎在淡化,在模糊。有些人要“告别革命”了,有些人要向宗教寻求精神的寄托和归宿,并且似乎主张,只有宗教才能给人的精神以寄托和归宿。 然而,圣心大教堂的前因后果却不能不使人们沉思,由圣心大教堂所代表的宗教是否愿意接纳公社社员们的灵魂!公社社员,以及公社的同道者,是否愿意把自己的灵魂交给圣心教堂和他的同道。 巴黎公社只存在了几十天,但苏维埃就存在了几十年。雷峰塔连一个白娘子都镇不住,难道一个圣心大教堂果然就能镇住那些“除了双手,一无所有”的赤贫者,或者虽非赤贫但却受压迫受损害的千千万万个为了求得生存这个最低人权而奋起抗争的人们的“幽灵”! 圣心大教堂和雷峰塔的存在,只是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宗教并非对所有人都是仁慈的。 如果还愿意作公社社员的同道者,那么,就走出圣心教堂,到维莱特花园去,那里才是您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  相似文献   

14.
一、诗化的阐释 西方哲学家卡西尔说:"人被宣称为应当是不断探究自身的存在物--一个在他生存的每时每刻都审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1].那么由这种"不断探究自己的存在物一的人类所创立的各种科学不言而喻都会把直接或间接地"审问和审视"人的生命、生存状况以及如何改善这种状况作为自己的宗旨与出发点.于是,每门科学自然也就成为了人类观察世界"审问和审视"自己生存状况的一个又一个窗口.从这个广泛的意义上说各类科学尤其是像美学、教育学、人才学等人文科学虽然其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但殊途同归,最后"审问一、"审视"的还是人的生命生存状况及其改善.一言以蔽之都是研究人的科学或曰人学.  相似文献   

15.
一部分为数不多,但却在不断增加的美国人,对于精神寄托的追求,已经突破了人们所熟知的新教、天主教和犹太教传统。盖洛普民意测验表明:有一百万人是东方宗教(如佛教或印度教)的追随者。将近一千万美国人更多地是在实践来自印度教、包括瑜伽派或超然静默的信条。宗教思想家们把这种外来宗教信仰的增长归结为下列原因:第一,为了逃避社会的压力。第二,为了超脱世俗世界去体验宗教团体内部的亲密。第三,为了寻求一种内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不断增长的物质功利需求导致人自我本性的逐渐丧失,人的诗意安居作为一种审美现象引入反映了人们对审美人生的渴望。人在生存和发展中一方面想要得到物质的功利的满足,另一方面又意欲摆脱此中的纠缠与负累,人生的诸多意义也因此被不断遮蔽了,世界存在着的美也在人们的心底悄然流逝。但人不能就此沉沦,人既要能正视现实的苦痛,也要敢于和善于在悲剧性的生存中进行快意体验,只有在心灵阳光的普照下人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和谐,人生的境界也由此而高远。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在否定主客体框架的基础上来批判物化,在进行这样的批判的时候,他弱化了主体,把最基本的生存结构内化到人自身,使人顺从现代社会的物化结构。由于他弱化了主体的作用,所以他只能采用现象学直观的方法来把握存在,于是存在就变成了直观的对象,具有了存在者的特征。这样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就有了一种客观主义的倾向,即用资本主义社会所普遍出现的功能关系来代替实体,从表面上看,这避免了物化,但是这个东西类似于无形式的质料,是不能用概念表达的东西,是"X"。在阿多诺看来,海德格尔之所以需要这个最终的"X",是因为他要虚假地满足社会对稳定性的需要。虽然海德格尔批判了物化,但是他只是否定了物化的外在条件。阿多诺对海德格尔的批判的核心是,海德格尔虽然把存在和存在者区分开来,但是他还是让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存在者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鼠的智慧     
鼠,在人们心中历来没有好印象.不仅见之便人人喊打,还常用鼠类的某些特性来发泄自己对同类的轻蔑.如贼眉鼠眼、鼠目寸光、胆小如鼠、无名鼠辈等.但鼠能在自然的变迁与人类的憎恨与剿杀下生存至今日,必然有独特的生存本领与智慧.否则,在自然界动物不断灭绝的趋势下,它绝不会始终常盛不衰.鼠的智慧之一,表现在它有远见.未到天寒,鼠便频频出动,忙碌起来.或到田地里搜寻人们收获后残留的余谷,或大胆出没于人类的粮仓,以充实自己的小粮库.待白雪没地,天寒地冻之时,便躲在洞中,慢慢地享受储备充足的存粮,逍遥自在地过冬了.而其它生灵则大都缺乏这种头脑,为了裹腹.不得不忍着严寒在雪中刨食.鼠的智慧之二,表现在它善于斗争.鼠乃五短身材,在哺乳动物中,确属小字辈.但在鼠的传说中,却有钻进大象鼻子制服大象的辉煌.更有骑牛赴会,成为众肖第一的荣耀.可见,鼠虽小却给人留下了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在萨特尔对社会历史领域所做的解释中,主体的物化(就个人范围而言,表现为如同肉体一样存在着的实体)是在产业工人的生存中显现出来的。现代企业家试图“把工人的行为和财产所起的作用等同起来,从而使工人处于一种物的地位”。当我们意识到,工人及其劳动达到了野蛮的机械化程度,并彻底屈服于资本家的机器运转的时候,仍然向工人鼓吹许多世纪以来哲学家一向主张的“内在自由”的观点,显然是十分可笑的:“革命者本人……怀疑自由。他们这么做是完全正确的。古往今来,象这样的预言家总不乏其人,他们为了达到欺骗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休闲娱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旅游作为人们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的一种重要方式,使旅游业发展得更加迅速,同时也使得旅游行业的竞争变得更加剧烈。那么,如何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被大众牢记于心,就成为旅游业发展需要面临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历史文化性景区兵马俑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自己对兵马俑进行的视觉形象设计分析,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品牌形象设计在旅游行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