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唐招提寺,是日本律宗总本山,也是南都(奈良)七大寺之一,别称唐律招提寺。位于奈良市郊外五条叮,占地面积约七公顷。天平宝字三年(759)由我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创建。一、鉴真和尚与日本律家公元九世纪以前,中国佛教各宗派相继传人日本,流行于上层社会,并形成了?..  相似文献   

2.
安田暎胤  任永生 《法音》2000,(12):14-19
一、日本佛教的源流和奈良的佛教寺院  药师寺建于公元680年,是由天武天皇发愿而建的国家官寺。奈良时代,日本从中国传入六个佛教宗派(三论宗、法相宗、俱舍宗、华严宗、成实宗、律宗),被称为“南都六宗”。其中,法相宗以唯识教典为所依经典,这些经典是日本留学僧们四次入唐求法请到日本的。其第一传为道昭(629—700),第二传为智通、智达。道昭于653年,智通和智达于658年分别入唐,共同从玄奘三藏受学唯识教义后回国。第三传为智凰和智雄,第四传为玄昉。智凰和智雄于703年、玄昉于735年入唐,从法相宗第三祖智周(668—723)…  相似文献   

3.
李贺敏 《法音》2000,(12):43-45
本刊讯 11月7日至16日,应日本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的邀请,以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张琳为团长、陕西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界明法师和湖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岳法师为副团长的中国佛教教育代表团一行25人访问了日本。访问期间,重点考察了大正大学、佛教大学、大谷大学、学林(立正佼成会)等日本佛教界创办的大学和教育机构,拜访了枣寺(运行寺)、日莲宗大本山池上本门寺、比叡山延历寺、清水寺、东本愿寺、东寺(教王护国寺)、唐招提寺、东大寺、西大寺、法隆寺、药师寺、立正佼成会等友好寺院和宗派,还拜会了日中友好协会等友…  相似文献   

4.
师徒三尊     
师徒三尊福生周青梅在五台山圆照寺都纲殿中,供奉着宗喀巴大师及其二位弟子达玛仁勤和克主杰的肖像,人称其为“师徒三尊”或“宗喀巴三父子”。这就表明圆照寺是五台山的一座黄庙。何为者也?宗喀巴(1357—1419),法名洛桑札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  相似文献   

5.
殊像寺建筑与塑像概述高明和殊像寺,原名殊祥寺,位于台怀镇西南凤林谷口的北侧,距台怀镇里许。明弘治九年(1496)该寺大殿内塑了一尊文殊菩萨骑狮子的塑像,造型逼真,气势磅礴,为五台山寺庙中最大最精的文殊像。《清凉山志》称其为“神人所造,见者肃然,生难有...  相似文献   

6.
广胜寺在山西省洪洞县境东北霍山南麓,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霍泉即发源于北。寺区古柏苍翠,溪流潺潺,山青水秀,环境清幽。据《山西通志》等记载,寺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初名“俱卢舍寺”,亦名“古阿方王塔”,唐大历四革(公元769床)中书令汾阳郡王郭子仪奏请扩建,改今名,意为“广大于天,名胜于世”。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寺内建筑均悉数毁于平阳大地震,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重建,明清两代曾作补葺,形成现状,主要殿堂均为元代遗构。寺由上、下两寺和水神庙组成,上寺在山巅,下寺在山脚,水神庙在…  相似文献   

7.
西大寺,是日本真言律宗的总本山,亦称 高野寺、四王院,位于奈良市西大寺芝町。山 号秋被山,本尊是释迦如来。因位于平城京 (奈良,当时的首都)西,相对于城东的东大寺,而取名西大寺,为南都七大寺之一。天平神护元年(765)由称德天皇发愿创建,开山为常腾。仓时代, 尊受东大寺戒坛院凝然(1240-1321)振兴南都教学的影响,在复兴戒律的基础上,增加对密教的理解与探索,将西大寺开辟为真言律宗的道场。西大寺现有七座塔头子院,八十余所地方寺院。 历史沿革 (一)西大寺的创建 天平宝字八年(764)九月十一日,称…  相似文献   

8.
1998年5月21日陪日本立正安国会、立正大学赠送《日莲大圣人御真迹》代表团参观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时,发现一件日本奈良时代圣武天皇天平十二年(740)光明皇后书写的抄经记。回家后凭记忆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此抄件在日本早有记录。为了更好地了解此件文书的价值,先将当时的历史背景稍作说明。天平五年(733)圣武天皇敕僧荣睿、普照随遣唐使人店留学,并寻访高僧赴日传授戒律。经他们的邀请,洛阳福先寺道破在天平八年(736)到达日本奈良。此后鉴真一行经过六次东渡,终于在孝谦天皇天平胜宝五年十二月(已进人公元754年)到达日本,将中…  相似文献   

9.
日本真言宗由弘法大师空海(774-835)创立,视我国西安青龙寺为祖庭。青龙寺创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原名感应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更名青龙寺,为唐代密宗名刹。日僧空海于公元804年随第17次遣唐使入唐求法,师事青龙寺东塔院惠果和尚,回国后开创日本真言宗。东寺是日本真言宗总本山,位于古城京都市南区九条町一番地,又名教王护国寺,也是日本真言宗开宗的根本道场。  一、东寺的历史沿革 1、弘法大师空海与东寺的创建  延历十三年(794),桓武天皇将都城迁至京都,开始营造新的王城,同时在新城正门罗城门的东西两侧营造…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9月8日至17日,以管长泽大道为团长的日本临济宗国泰寺派访华团一行19人,先后参访了河南郑州、平顶山、登封、洛阳、三门峡等地的禅宗故迹。 日本临济宗由入宋求法僧荣西(1141—1215)创立,是日本最早诞生的禅宗宗派。临济宗经过近七百年的发展,至明治初年逐步形成十四派(妙心寺派、建长寺派、圆觉寺派、南禅寺派、方广寺派、永源寺派、佛通寺派、东福寺派、相国寺派、建仁寺派、天龙寺派、国泰寺派、向岳寺派、大德寺派)分立的局面,一直延续至今,国泰寺派即为十四派之一。管长泽大道先生曾七次率团来华,循禅…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82,(5)
上海玉佛寺创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今年整整一百周年,该寺特于六月九日至十一日隆重举行纪念法会。为迎接建寺一百周年纪念,该寺大殿的三尊大佛由教徒自愿捐款重新装金,炳焕一新。法会的第一天举行了佛像开光、佛前献供仪式。第二天在祖堂历代祖师牌位前传  相似文献   

12.
任永生  张琳 《法音》2001,(2):35-38
清水寺座落在京都东山三十六峰之第二十九峰--音羽山的中西部腹地,占地13万平方米。始建于奈良时代(707-805)末期的宝龟9年(778),距今已有1200余年的历史。清水寺是日本北法相宗的大本山,也是为响应赵朴初先生提出的“黄金纽带”构想而由日本佛教界发起创立的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的所在地,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清水寺的历史沿革  1、清水寺的创建  相传日本奈良时代末期的宝龟9年(778),观音菩萨托梦给大和(今奈良)子岛寺高僧延镇上人(?-821),要他“去木津川北岸寻找清泉”。延镇上人…  相似文献   

13.
法海 《法音》2000,(1):54-55
座落在福州市鼓楼区开元路的芝山开元寺,始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549)。清人杨庆琛“萧梁寺观今余几?尚有芝山迹可寻”的诗句,道出了该寺历史之悠久。寺旧名“灵山”,后改“大云”,唐初(618-620)改“龙兴”,开元二十六年(738)以年号为名,更名“开元”。“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日本高僧空海与圆珍均分别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与宣宗大中七年(853)在寺中驻锡过,留下中日佛教交流的一段佳话。圆珍还从寺僧存式学《妙法莲华经》、《华严经》、《俱舍论》,从当时也住在寺中的南天竺僧人般苦但罗学悉昙梵…  相似文献   

14.
在柳州以北融江中游西岸,有一座美丽的寿星公园。公园内有一个苗乡佛教圣地,她就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佛教协会所在地──老子山寿星寺。该寺圆通门外,有一尊长寿乌龟的石雕,用大理石精雕而成,成为寿星寺的象征。融水苗族自治县对苗乡人民的宗教信仰十分重视,早在八十年代就着手恢复寿星寺的工作。1993年8月9日至10日,经上级批准,融水苗族自治县首届佛代会在寿星寺召开,成立了融水苗族自治县佛教协会,修成法师当选为会长,释智勤、释宝莲(比丘尼)、陆性福(女)当选为副会长。新成立的佛教协会,第一件大事,就是抓紧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宁德地区,地处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依山面海,北邻浙江省温州地区,南接福州地区,管辖九个县(市),人口近300万,由于历史上及自然环境等原因,该地区信仰佛教人数多,现存寺院780座,僧人5459人,在家居士18000余人,寺院及信教群众居全省各地(市)之冠,该地区佛教文物也颇具特色,现简介如下。最早的佛教寺院──霞浦建善寺南齐永明元年(483)在温麻县(县治在令沙江镇)创建“建福寺。”唐代置长溪县,迁县治于今松城镇,景云二年(711)寺随县治徙于今霞浦县松城镇东关华峰山麓。自始建至今已有151O年历史,是闽东历…  相似文献   

16.
陈伟 《天风》2012,(7):38-39
大秦寺位于中国西安周至县城东南20公里的秦岭北麓,距离西安1.5小时车程。它是历史上基督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公元635年唐贞观九年,罗马天主教(聂斯托利)传入中国内地,时称景教。因唐时称罗马为大秦,所以该教寺院称为大秦寺。景教传教士(阿罗本)来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召见。遂颁诏准许(阿罗本)建寺传教,  相似文献   

17.
古碑示范例 今朝取其精──读广州《四清真寺公设碑记》有感广州《四清真寺公设碑记》,刻制于乾隆卅九年(1774),至今保存在明代回回营旧址的东营清真寺内,是该寺最古老的历史文物之一,也是广州伊斯兰教的珍贵文化遗产。这方古碑,用75×45公分的端州石刻就...  相似文献   

18.
清音阁 踞牛心岭下,唐称牛心寺,海拔高度710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牛心寺原为后牛心寺(延福院),唐僖宗时江陵慧通禅师将其改为“三云二水”之一的卧云寺。北宋乾德二年(965),宋太祖赵匡胤召东京(河南开封)天寿院僧继业三藏等300人入天竺求舍利及贝叶经,继业一行从印度带回大量经卷舍利敬奉朝廷。  相似文献   

19.
吴鹏程 《法音》2023,(6):52-55
<正>山西天龙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天龙寺始建于北齐。但其山名最早见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由大明钦节册封晋府靖安王胤龙所撰《重修天龙山寿圣寺殿阁记》:“蜿蜒如龙跃之势,因之曰天龙山。”又据道光六年(1826)员佩兰总裁、杨国泰纂修《太原县志》载:“方山在县西南三十里,今呼为天龙山,盖因北齐所建天龙寺,而因以名之也。”  相似文献   

20.
提起四川遂宁广德寺和灵泉寺,人们都知道这两座寺院里都有一尊洁白晶莹,光泽细腻,雕刻精美,神态庄严的玉佛。多少年来,玉佛的面前香烟缭绕,无数的善男信女顶礼膜拜。这珍贵的艺术品、庄严的玉佛,全国共有九尊,这就是遂宁广德寺清福和尚二次历游印度、尼泊尔、泰国、缅甸、越南等国时,从缅甸请回来的。清福和尚,俗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