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外显与内隐自尊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和量表法对11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在确认自尊结构的基础上,考察外显和内隐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尊结构是双重的,存在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两种成分;(2)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都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验法考察高自尊威胁后个体防御和消极情绪的特点,并分别考察自尊水平和自我价值权变性对自尊威胁后防御和消极情绪的不同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与受到低自尊威胁的大学生被试相比,高自尊威胁后被试表现出了较高的防御和消极情绪。(2)自尊水平能够在自尊威胁和消极情绪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高自尊被试在高威胁后表现出了较高的消极情绪,而在低威胁后消极情绪较低;对于低自尊被试,无论自尊威胁程度如何,他们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消极情绪。(3)自我价值权变性能够在自尊威胁和防御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高自我价值权变性的被试在高自尊威胁后表现出了较高的防御,而低自尊威胁后防御较低;而低自我价值权变性的被试在两种威胁后都表现出了较高的防御。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感恩对生活满意度的独特预测作用,在应对方式、自尊、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中探讨哪些中介变量可能是感恩能够独特预测生活满意度的原因。方法: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量表(PAN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大五人格简版问卷(NE0-FFI)测量338名大学生。结果:(1)控制性别、人格后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消极情绪的回归效应不显著;自尊和积极情绪的回归效应显著。(2)控制性别、人格后自尊的中介效应显著,积极情绪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自尊和情绪的对比中介效应显著。结论:(1)应对方式、消极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等中介变量在感恩与生活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可能受人格的影响。(2)自尊可能是感恩能够独特预测生活满意度的原因,自尊与生活满意度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困境儿童孤独、社交焦虑、抑郁和自尊的现状、特点、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进而为困境儿童心理帮扶及救助提供依据。本研究使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儿童孤独量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自尊量表对重庆市17个区县1733名困境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抑郁、社交焦虑和自尊存在性别差异,抑郁、孤独、社交焦虑和自尊存在年龄差异;(2)孤独和社交焦虑与抑郁呈显著正相关并显著预测抑郁,自尊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并显著预测抑郁。(3)困境儿童的自尊在孤独和抑郁之间,社交焦虑和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困境儿童的孤独、社交焦虑既可直接影响其抑郁水平,也可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抑郁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影响体育锻炼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内在机制,该研究采用体育锻炼量表、自尊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以及Campbell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对521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人际关系困扰与体育锻炼、自尊及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体育锻炼、自尊、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人际关系困扰和自尊在体育锻...  相似文献   

6.
采用情境式自豪感问卷、青少年外显自尊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以城市非贫困生为对照,对400名城市贫困生的自豪感、外显自尊与抑郁状态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城市贫困生随年龄的增长,自豪感和外显自尊呈下降趋势,抑郁状态受年龄的影响不显著。女生自豪感程度显著高于男生,外显自尊和抑郁状态的性别差异不显著;(2)城市贫困生自豪感、外显自尊水平显著低于非贫困生。贫困生自豪感与外显自尊呈显著正相关,与抑郁状态呈显著负相关。整体自尊、学业自尊与人际自尊对自豪感的预测作用显著;(3)人口社会学变量中父母亲工作、文化水平、身体状况以及家庭经济收入对自豪感、外显自尊、抑郁状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影响以及自尊和正念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采用网络社会排斥问卷、自尊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64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网络社会排斥不仅能直接影响抑郁,还能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2)正念能够调节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直接效应及自尊的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具体而言,网络社会排斥对抑郁的预测作用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在低正念个体中更加显著。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一种消极的人际关系体验,网络社会排斥会增加个体抑郁的风险,而正念能够弱化网络社会排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身体自尊及整体自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267名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大学生为被试对其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进行测量,其结果:(1)运动员大学生的身体自尊与整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运动员;(2)无论在总体上还是在运动员组、非运动员组,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3)总体上,男大学生的整体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其中,运动员组男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而非运动员中整体自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4)运动员男大学生在“身体强壮”和“身体状况”方面明显比非运动员男大学生更自尊、自信,尤其是在“身体强壮”方面;运动员与非运动员女大学生在身体自尊及其各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5)随着身体自尊水平的提高,整体自尊水平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与自尊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法和测验法,让186名大学生完成内隐联想测验、SES量表和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量表,探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与自尊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有强烈的内隐自尊;2)内隐、外显自尊是相对独立的;3)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内隐、外显自尊及ZIAT-ZSES性别差异不显著;4)男大学生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与外显自尊存在显著负相关,女大学生相关不显著;习惯性负性自我思维与内隐自尊及ZIAT-ZSES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考察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存在广度,以及探讨它与自尊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自尊量表(SES)考察65名大学生被试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和自尊水平,得出以下结论:一、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并且不同性别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不具有显著差异。二、有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的人群中,不同性别的自尊水平差异不显著。三、内隐性别刻板印象与个体自尊水平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教师倦怠与自尊、心理健康和离职意向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教师倦怠与自尊、心理健康和离职意向之间的关系,利用工作倦怠问卷、自尊问卷、一般健康问卷和离职意向问卷对350名教师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耗竭对自尊、心理健康和离职意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人格解体对自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成就感降低对自尊和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2)自尊部分中介耗竭和成就感降低对心理健康的影响(p<0.01),并能完全中介人格解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认知易感性模型,本研究拟探讨初中生亲子关系对抑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对81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亲子关系、自尊、情绪弹性与抑郁之间呈两两显著相关,且亲子关系能显著负向预测抑郁;(2)自尊和情绪弹性在亲子关系与抑郁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包括三条路径:一是自尊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情绪弹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自尊和情绪弹性的序列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初中生亲子关系通过内在心理因素对抑郁水平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编《大学生自尊评定问卷》,探讨1104名大学生自尊发展的特点。结果表明:(1)随着年级的增长大学生自尊呈稳定发展趋势,重要感、胜任感、归属感三个维度上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2)大学生自尊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女生,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归属感维度。(3)文科生外表感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独生子女、城市学生以及学生干部在自尊总分及其三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农村学生以及非学生干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尊量表、简明核心图式量表、同伴依恋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调查华中三省5所大学大一至大三年级共459名大学生,运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探索大学生积极核心图式和同伴依恋在自尊和社会适应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尊、积极核心图式、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自尊对社会适应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间接效应包括了三条路径:通过积极核心图式的中介作用、通过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以及通过积极核心图式-同伴依恋的链式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理解自尊对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为未来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311名大学生学业拖延与完美主义和自尊的关系,特别考察了自尊在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 学业拖延与消极完美主义显著正相关,与积极完美主义显著负相关,与自尊显著负相关;自尊与消极完美主义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完美主义显著正相关。(2) 消极完美主义显著正向预测学业拖延,积极完美主义和自尊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拖延。(3) 自尊在积极、消极完美主义与学业拖延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尊量表、简明核心图式量表、同伴依恋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调查华中三省5所大学大一至大三年级共459名大学生,运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探索大学生积极核心图式和同伴依恋在自尊和社会适应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大学生自尊、积极核心图式、同伴依恋与社会适应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自尊对社会适应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间接效应包括了三条路径:通过积极核心图式的中介作用、通过同伴依恋的中介作用以及通过积极核心图式-同伴依恋的链式中介作用。这一结论有助于理解自尊对社会适应的作用机制,为未来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社会支持各维度和大学生希望的关系及其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希望特质问卷、自尊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问卷对7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的主观支持维度对大学生的希望有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两个维度对希望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在主观社会支持对希望的预测关系中有非常显著的中介作用,而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运用滚雪球式方便取样方法对城市的100位成年独生子女和100位成年非独生子女进行了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测查。结果发现:(1)独生子女的自尊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亚维度——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和自尊水平呈现异质性,表现出显著性别和婚姻状况的差异;(3)与非独生子女不同,独生子女自尊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不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归因风格及其与自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多维归因量表(MMCS)和自尊量表(SES)对研究生归因风格及自尊对归因风格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研究生归因风格呈现内控倾向,年级之间差异显著;对于成败,高自尊学生倾向于归因努力、能力等内部因素;自尊对归因风格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