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十七大报告在部署“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强调要“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2.
讨论道教中国化的路径,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必须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挖掘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9,(6):10-14
五四运动铸就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具有亲和性和承继关系。具体表现在,五四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出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涵养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如何传承和弘扬五四精神,培育爱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仍是需要思考和探讨的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4.
安信义 《天风》2011,(12):4-5
最近,举国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宗教界也同样如此。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也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长期战略目标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的全面部署。通过学习,大家深受激励,体会不少,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2022,(12):28-2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充分体现了党在文化上的高  相似文献   

7.
“八荣八耻”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胡锦涛指出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西开教堂作为天津教区的总堂,堂区规模很大,教友人数众多,在教会的组织管理和福传牧灵的工作上理当起到表率作用。因此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在堂区内展开了学习和讨论。特…  相似文献   

8.
中国基督教一旦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神学思想,就能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有所为。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次从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上阐述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着眼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9.
陈企瑞 《天风》2012,(3):6-9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我国各宗教在当今社会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越来越宽广的舞台。这表明宗教在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做贡献的同时,将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强的政策保障来发挥宗教文化的积极影响力。就基督教而言,也将迎来历史发展的新阶段、新契机。  相似文献   

10.
一党中央十七大六中全会发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使我们从事学术研究的学者深受鼓舞。如何使社会主义文化得到"大发展大繁荣",当然需要从多方面来使它实现。我想,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说:我们要"大力推进文化的传承创新"无疑是一重要的指导方针。这就是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最重要的是要使文化自身在"传  相似文献   

11.
高洁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25-125
“段子文化”作为近年重新兴起的亚文化,是自觉从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流文化的,同时也是我国社会文化变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它的流行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经济意义越发受到关注,表现形式也趋向多样化,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各国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经济军事竞争,文化竞争对国家的影响力的意义越来越大,在文化建设的路上不可避免的曲折,我国社会文化建设如何应对这些重大的挑战也成了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也思 《现代哲学》2007,(6):135-136
2007年10月25日,广东哲学学会和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联合召开“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座谈会”。来自两个学会20多名专家学者和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杜新山同志出席了会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广东哲学学会副会长田丰研究员主持会议。广东省哲学学会会长叶汝贤教授、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会长张江明同志就十七大的重大意义、创新理论成果作了长篇发言,马中柱、孔庆榕、梁琼芳、吴群策、张先贤等同志从不同角度就十七大的报告畅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座谈会上争相发言,气氛热烈,一致认为十七大报告回答了人们所普通关心…  相似文献   

13.
金蔚 《天风》2011,(12):6-7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个紧迫、具有现实及深远意义的时代命题。这个命题使我们联想到的一个词组就是"文化软实力"。国庆期间,我有幸随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前往美国参加"中美基督教领袖论坛",并顺访美国教会,其间对美国社会观察所得的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文化软实力"在美国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持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红旗文稿》2010年第15-17期连续刊发了云杉同志的文章《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以下简称云杉文)。为了回应此文并推动哲学、伦理学界对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问题的思考,2011年5月7-8日,由中国伦理学会、天津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内含丰富的伦理意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制度正义,人民利益至上彰显时代大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文化自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彰显生态文明,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世界胸怀,全面从严治党彰显自我革命的道德自觉和道德勇气。  相似文献   

16.
郭婕 《道德与文明》2015,(3):113-118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的重要领域,"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呈现三种面向。围绕"何种传统"、"何种关系"及"何种途径"等问题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可使"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三种面向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岁月中,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着三个理论突破:在利益关系认识上的突破、在借鉴世界文明优秀传统上的突破和在历史观上的突破。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理论突破放到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大背景中,才能真正理解其深厚的历史意蕴和实践品格。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重新审视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这就是:以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为背景,以西方优秀文化传统为参照,重新反思和总结中华民族在其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文明遗产。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的文化建设不仅要有历史的眼光,还要有国际的视野和自信的胸怀。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要加强对包括中国佛教文化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积极的作用,为社会和谐、世界和平、人类福祉作出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方立天 《法音》2013,(1):12-17
一、小引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奋斗目标。《决定》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