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复论束缚中国科学发展的封建文化无“自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无“自由”:中国封建文化的特征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积极宣传和提倡西方近代“自由”①思想,是启蒙思想家严复的一项突出贡献。严复为什么要在中国积极宣传和提倡西方近代自由思想呢?这不仅与他把提倡个人自由和实行君主立宪作为“新民德”重要内容的基本主张有关,而且也与他的自由观和他对封建文化的基本认识有密切的关联。主要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和英国派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穆勒和斯宾塞等的影响,严复认为,“民之自由,天之所界也”。(《辟韩》,《严复集》,第35页。以下凡引《严复集》,只注页数)个人自由,天经地义,任…  相似文献   

2.
一、绪论 张灏先生曾经以“普世王权”的崩溃所带来的“基本宇宙观念”动摇来描述清末民初学术转型期之思想动荡状况。张氏称当时的“文化取向危机”促使知识分子为形成“新的思想论域”而寻找自己的话语系统。众所周知,在此过程中多数学者参照清代学术思想的转向而思考,戴震作为清代朴学之集大成者,尤其受到知识界注目。本文试图探讨戴震其人其思想在此转型时期,如何被叙述,侧重分析这一时期关于戴震解放人欲思想的主要知识话语,由此思考现代学术转型所包含的思想趋向以及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戴震改变了清代汉学家重考据、轻义理的研究学风,他以考据为手段,发掘儒学经典中圣贤立言之意,体贴出一整套有别于宋明理学的重视情欲的伦理学。在戴震由实而虚的伦理学研究理路的引领下,乾嘉时期涌现出大量的义理学专著,显示了清儒建立新义理学的努力。戴震循着"人道本于性,而性源于天道"的哲学思路,认为"理"指事物的条理,而社会中的"理"存在于礼仪制度之中。戴震"理存于礼"的思想直接启迪凌廷堪"以礼代理"思想的提出。戴震以"血气心知"言性,坚持人性一元论,并认为人之情欲是人性的基本内容,可以节,不可灭。戴震重视人之情欲的观点得到程瑶田、焦循、凌廷堪、阮元等人的认同和发挥,最终形成了一个有别于宋明理学的乾嘉新义理学派。  相似文献   

4.
王杰 《现代哲学》2006,(1):115-121
作为18世纪著名的学术巨擘和思想家,戴震为中国思想文化宝库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戴震的义理之学奠定了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对戴震义理之学思想的解读是我们全面把握和准确理解整个清代思想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严复、梁启超对自由倍加关注.然而,两人的自由思想具有明显差异,严复将自由理解为权利,侧重民主启蒙和制度启蒙;梁启超则将自由理解为道德,侧重思想启蒙尤其是道德启蒙.这使他们对自由的具体操作和改造中国的纲领体现为三民与新民之别.  相似文献   

6.
布伦克特认为在其之前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探讨过于驳杂,缺乏严谨性,因而试图回溯马克思关于伦理学的思考,并提出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存在一种基于自由的伦理学,这种自由伦理学不仅具有元伦理学基础,而且具有规范伦理学内涵。布伦克特的阐释激活了马克思与伦理学的论辩,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阐发提供了富有借鉴意义的理论资源,但也存在对马克思的思想——尤其是对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作泛伦理学处理的倾向,没能摆脱伦理学视角的局限性。布伦克特在阐释马克思自由伦理学上的理论得失,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今学者在对待马克思与伦理学关系上的一些共性。  相似文献   

7.
论戴震复兴儒学的努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震是清代中叶县具个性的儒学大师,他在学术上、思想上的卓越建树,对他生活的时代和后世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梁启超说:“苟无戴震,则清学能否卓然自树立,盖未可知也。”又说:“其志愿确欲为中国文化转一新方向,其哲学之立足点,真可称二千年一大翻案。”梁氏甚至认为,戴学“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之本质绝相类”以清代学术概论》)。胡适也认为,“戴震的哲学,从历史上看来,可说是宋明理学的根本革命。”(《戴东原的哲学》)梁、胡二人都强调戴震在思想史上的创新,是很有见地的。侯外庐等学者则强调戴震哲学的启蒙意义。随着戴…  相似文献   

8.
戴震的人性学说是其义理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在其坚实的“血气心知”基础之上的。戴震论“性“,已不单纯局限于“性”之自身,而是具有超越“性”自身的人类学或伦理学的含义。本文将从人性的生成阶段、人性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对戴震的人性结构模式学说做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9.
自由问题是马克思在创建其思想体系时与近代西方思想交锋的焦点之一。从《博士论文》到《神圣家族》,是马克思自由思想急剧变革的时期,有必要进一步梳理和研究这一变革进程中马克思自由思想的主题转换和演进历程。青年马克思自由思想的变革大致有五个节点:一是推崇自我意识的自由,显现自由的起点和现实维度;二是崇尚理性自由,凸显"定在的自由"及其新取向;三是对政治解放的批判,凸显现代自由的悖谬性;四是对市民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凸显自由的劳动本体;五是对"精神"自由的批判,凸显自由的现实主体。  相似文献   

10.
薛鹏 《现代哲学》2016,(2):14-19
霍耐特真正的学术关怀在于如何实现自由,自由才是其思想的关键词。霍耐特的自由理论主要认为,法定自由、道德自由和社会自由对真正实现自由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保障自由的机制至关重要。霍耐特的前辈,法兰克福第一代思想家弗朗兹·纽曼主张自由概念应当包含三个向度,即法律自由、认知自由和意志自由不可分割。霍耐特的自由思想与纽曼的自由观在内容上都强调全面的自由观,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方式都注重社会分析,并且或明或暗地笃信黑格尔思想。另外,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哈贝马斯,实际上发展的是关于正义的康德式论证。由此,笼统地说,三代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在学术形态呈现了黑格尔——康德——黑格尔的发展模式,纽曼的自由观因而可谓霍耐特思想的前奏。  相似文献   

11.
陈赟 《现代哲学》2020,(2):115-123
对《庄子》自由思想的主观化解释取向,表现为解除自由与天理所表达的客观秩序的关联,通过去政治化方式达到对自由的审美化、境界化、心理化处理。这一解释取向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充分。充分理解《庄子》的自由思想,必须重视对《庄子》自由思想最核心的“天地之正”,后者关联着天道的视域。“天地之正”与“六气之辩”具有一定的张力,前者表现为万物各自遵循自身本性而呈现的自然秩序,而后者可以理解为这一秩序的某种偏离或变异。自由与“天地之正”的关联在于,它来自天道的自然秩序中的深层被动给予性,又以存在者自己的存在参与并承担这种给予性,完成这种给予性,也就是以自己的方式实现自己的“自然”。  相似文献   

12.
戴震的哲学     
戴震哲学思想的來源戴震(东原)生活的年代,是1723年(雍正元年)到1777年(乾隆42年)。这时期社会对戴霞的生活与思想發生密切关系的,有三点: 第一点是当时社会中的資本主义生產要素的萌芽。本來,資本主义生產因素,在明代已經开始萌芽,但是,由于明末清初几十年的战爭,使整个國民經济,都遭受破坏,当然  相似文献   

13.
王杰 《中国哲学史》2005,(3):117-123
戴震的元气实体思想是在全面继承以往思想家提出的元气本体论学说及批判理学超验本体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戴震借用传统气、理、道等概念,并引入明清以来实学思潮中的"实体"观念,提出了"阴阳五行,道之实体"的思想,把其元气论建构在坚实的"实体实事"基础之上,构筑了形态完备的元气实体思想,成为其义理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邹广文  李晓白 《孔子研究》2023,(1):53-61+158
儒学思想家们所倡导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整体宇宙观、“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伦理情怀和“取之以时,用之有节”的实践准则,既是儒家生态文化的核心价值诉求,更是儒家生态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儒家文化中的生态理论资源,不但能够为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而且能够为摆脱当前的环境伦理学困境提供启迪和借鉴,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文化支撑。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儒家的生态文化观进行现代阐释,实现儒家生态文化的现代转化,以更高的文化自觉推进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一 “自由思想”的追求与失落 :传统哲学观的重大悖论哲学自诞生之日起 ,就把成为“自由思想”作为自己追求的最高目标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 :“我们认取哲学为惟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 ,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惟一学术”[1 ] 。黑格尔同样说道 :“哲学的出现属于自由的意识 ,在哲学业已起始的民族里必以这自由原则作为它的根据”[2 ] ,“思想必须独立 ,必须达到自由的存在 ,必须从自然事物里摆脱出来 ,并且必须从感性直观里超拔出来。思想既是自由的 ,则它必须深入自身 ,因而达到自由的意识”[3 ] 。他们所表达的是一个共同观点 ,即“自…  相似文献   

16.
西方道德责任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金鸿 《哲学动态》2008,40(4):58-64
目前随着对自由思想的反思和应用伦理学的勃兴,人们越发意识到"责任"所起到的比以往巨大得多的作用,"责任在当代道德理解中已经成为一个关键术语"[1],道德责任问题又被重新置于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地位,并获得了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蔡志栋著《"圣人"的退场:先秦诸子与中国现代自由人格论》一书于2016年8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晚清以降,作为古典理想人格形象的"圣人"加速衰落。新的理想人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和先秦思想的关系如何?仅仅是排斥吗?抑或藕断丝连?这些问题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家思考的重要问题。该书紧紧围绕中国现代思想家述及先秦诸子与中国现代自由人格的文本展开论述,兼顾时代和思潮,采取结构化、问题化的研究方法,从具体的道德内涵、理欲之辨、义利之辨、群己之辨等角度切入对道德自由的阐释,展示了"圣人"衰落过程中自由人格形象百家争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韦茂荣 《心理学报》1981,14(4):20-27
戴震是我国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有丰富的心理学观点。他认为人性是人区别动物类的标志,人性善是指人具有比动物更优越的认识能力;他将人的心理分做欲、情、知三个部分;他认为有了物质才有人的心理,心理现象的产生是“物至而应”的结果;他认为“耳目鼻口之官接于物,而心通其则,”心是人体的主宰。戴震的心理学观点是十分可贵的。  相似文献   

19.
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人类理性面临的两大难题之一。莱布尼茨在《神义论》中把自由定义为"自发性加理智性",并论证了自由实现的条件:个体性是自由的基础,自发性是自由的必要条件,理智性是自由的灵魂,偶然性是自由的各种可能性在场。莱布尼茨的自由观在人类自由思想史上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克服前人自由思想的不足,并且也是其后哲学发展的思想源泉。他的自由思想也更好地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需要,具有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戴震是十八世纪清代考据学运动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把考据学的方法与对义理的阐释结合起来,对儒家经典进行了重新解读:他以“血气心知之自然”言性,性无不善,然不免有“失”,所以必须通过对理义的学习以使同样是出乎自然的“心知”进于神明,如此方能使心之“反躬”在情欲之流行中把握到理。基于这样一种理解,他对宋明儒的心性之学,对他所以为的程朱理学身上的老、释、陆、王的成份进行了批判。然而这种批判却是基于对性、情、理、欲等一系列基本概念及宋明儒所谈论的问题的误读,这种误读使戴震在贯彻其思路时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了解决这种困难,戴震最后对“心”的理解超出了传统儒家的立场,而使人心带上一种知性甚至理性的色彩,从而预示着近代哲学的发端,其思想的时代意义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