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生态景观设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促进了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也为其改革提供了基础条件。在教学中景观设计专业的课程,基础知识非常广泛,有气候学、工程学、艺术设计等,而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态景观设计的需求,景观设计教学需要进行改革,而且在教学改革中,需要从多维性角度出发,强调教学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结合临沂市沂河具体工程实例,全面解析城市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的运用,让我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建立在科学性、艺术性、生态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构建的日益完善,人们愈发重视日常生活中有关园林生态景观的设计,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节约型生态环境体系构建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植物配置也愈发关注。如何通过景观设计和植物配置的环节,打造节约型的生态园林景观模式,就成为了现阶段园林设计者们研究的重点。由此,文章结合现阶段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的方法,以促进未来的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地艺术作为西方后现代的一个艺术流派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西方实验艺术的先驱杜尚提出的观念艺术,基于对传统艺术的场所局限与审美经验的反叛,而实质上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工业社会与现代文明。大地艺术从二战后到当下,在西方欧美国家以及日本都经历了在地发展、演变的过程。而大地艺术开始进入中国当代公共艺术、乡土景观设计的视野,源于21世纪以来西方后现代思潮的涌入与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公共意识在文化艺术中的体现以及乡村复兴的社会背景,催生了大地艺术作为乡土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备受关注。文章从大地艺术的视角切入乡土景观设计展开分析与探讨,通过对比和案例分析进一步阐释大地艺术在乡土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及在当下学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下的景观设计中以注重景观效果为主,忽视景观对水质的改善作用。从生态设计的目的出发,提出下凹式绿地、透水地面、生态护坡、人工湿地、喷泉设计等景观设计方法,前沿『生的把景观设计和水质改善结合起来,既有效提升景观的观赏效果,同时又对水质进行改善,为生态景观设计提出新的思路,以对当下的景观设计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房地产业的兴旺,带动了住宅建设和社区规划设计的发展。现代人从生存意识上升到更高层次——环境意识的思维变化也对社区的整体环境质量提出了要求。诗意家园的营造,要以人性关怀为基本原则,结合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充分考虑社区景观艺术设计的要素,把景观设计贯穿于整个社区规划建设的始终。  相似文献   

7.
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高速的发展,但是中国的城市景观行业的发展却尤为滞后。虽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但是城市景观设计却毫无进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也没有任何新颖性和创造性,大多数城市景观是生搬硬套西方景观设计的方法和理念,进而失去了本土文化特色。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地区风土人情等,并符合当代的审美趋势,展现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以中国传统视觉符号为视角,阐释了城市景观设计的特点及其与中国传统视觉符号的联系,探析加速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的因素与战略。  相似文献   

8.
现代艺术运动使得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所确立的艺术传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绘画、雕塑、建筑等均显示出与传统告别的态度和立场。当这些艺术门类在现代艺术运动中走向全新的发展时,景观设计也从中吸收借鉴,从而形成了新的设计观念和形式语言。借鉴西方景观设计成果,创作体现时代精神的景观作品,是当今中国景观设计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了解西方景观形式的艺术渊源,也启发我们应该更多地从本土的艺术中吸收创作灵感,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追求,创造出体  相似文献   

9.
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也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并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其相关的设计理论和观念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园林发展过程中,中国古典园林一直被认为是世界园林发展之母,备受西方国家的推崇和模仿。我国古典园林在发展过程中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内在精神品质的体现和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真实写照,深刻影响着近代和现代的城市景观设计,文章主要对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希望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0.
以衡阳雁鸣溪滨河风光带景观设计为例,结合衡阳风土人情特点,尝试运用景观生态补偿的设计手法,补偿场地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营造具有衡阳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景观,以此实践来为我国景观的生态补偿建设提供一些可行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1896年开始举办,每4年一届,至巴西里约奥运会已经举办了31届。奥林匹克形象景观是随着现代奥运会的举办而产生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与时代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经历了从最初的1896年雅典奥运会萌芽期,到1964年日本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完善期,再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成熟期三个不同的阶段,奥林匹克形象景观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与面貌。通过对其形象景观设计发展历程的梳理与总结,可以为人们认识奥林匹克运动会形象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维路径与视角,也为今后奥林匹克运动会形象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园林景观在我国快速成长发展。海外学成归来的园林设计师在我国园林现代景观设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这些海外归来的园林设计师所接受的理念大部分是西方的理念,所以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大部分呈现出西方的审美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园林景观设计与我国传统的文化审美观念格格不入,甚至会产生矛盾冲突。为此必须要针对园林现代景观设计,进行传统化的改造。通过多年的一线实践,并根据园林设计经验总结了目前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利用传统园林材料,让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且进一步继承我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理念精髓,让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传统文化观念融合。  相似文献   

13.
景观是指土地与土地之上万物的综合,是自然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印象,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人类活动以自然为背景和基础,在城市美化运动的过程中产生了现代景观设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景观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并伴随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文章尝试分析现代景观设计与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以石景山中关村科技园绿地为例对景观设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简要说明,对景观设计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景观设计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都是一个美丽而难以说清楚的概念,它为人类解决实际的功能需求,同时也在满足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地理学家把景观作为一个科学名词,定义为一种地表现象。景观设计通过整体规划布局、到植物的配置以及精准的施工预算,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们实现更便捷、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新农村背景下,如何科学规划并设计乡村景观为现阶段一个比较重要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应理论及实践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科学借鉴那些比较优秀的成果基础之上,有效结合当地乡村景观,认真探讨新农村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当中的有关问题,并简单分析由相应的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生产景观、乡村生态景观所形成的景观格局,同时这也是我国乡村景观规划及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具有如下主要特征。首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呈现出一个十分明显的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和现实道德层面逐渐增强关注和研究的发展过程;其次,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呈现出了从继承和借鉴马克思的批判传统对资本主义给予道德批判到积极发掘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和注重从伦理层面上建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变化过程;再次,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呈现了一个从政治革命、社会批判到生态建构的发展过程。深入探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日本枯山水景观是日本园林中的精华,对日本景观园林以及东西方景观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文章总结了日本传统枯山水造园艺术的形成和特点,分析传统枯山水的艺术手法,讨论了枯山水的造园艺术如何在现代景观设计潮流的影响下发展和应用,希望通过借鉴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成功的经验对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加快,对现代景观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当代景观设计大多停留在完全仿照西方国家设计风格或完全局限于传统地域文化风格层面,致使景观设计效果并不理想。在此背景下,考虑在现代景观设计中采取优化策略,如设计中引入传统农具,将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对帮助提高现代景观设计效果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将对现代景观设计中传统农具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明确传统农具应用于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现代景观设计中传统农具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9.
武春焕 《美与时代》2013,(11):33-33
景观设计在中国起步很晚,但是发展很快,改革开放以来,景观设计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落户于大江南北由于这种超快速的发展,导致国内盲目模仿西方的造园,从而失去了自身的宝贵东西。压抑很久的骨子里的中国情结从万科第五园的诞生,掀起了国人对自身文化研究的热潮但这种研究在国内也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体系,尚存在很多问题需解决。  相似文献   

20.
诗意栖居的核心内涵是人对诗性生存的追求,即人努力超越现实生存的不足而实现一种诗意的生存,实现对爱、对美、对自由等目标的追求。对诗意栖居的追求贯穿于西方艺术文化发展的始终。当今中国有不少艺术文化作品片面追求现实生存和现实功利,忘情于平庸、欲望而放逐生命的诗性。这样的艺术文化有悖于艺术的存在意义,无法实现人的完满与自由,悖离了人类追求诗性生存的高贵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