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霞  朱昕 《美与时代》2004,(7):9-10
审美教育可以使人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需求日益增强.艺术美是审美教育研究的对象之一,对艺术美的探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既为欣赏者提供了审美的精神享受,又丰富了创作者对现实的审美认识,它作为人们的一个审美对象而发挥它特有的作用.艺术美的创造与欣赏,离不开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探讨,对于艺术美不仅要从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去认识,而且还须得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内在结构和人的主观情感与想像之中,才能获得进一步的把握,从中领悟到艺术美的创造规律,培养与增强人的感受美、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建筑美学以如何按照美的规律从事建筑美的创造,并体现了各关系之间的融合与交互,从建筑艺术审美的本质、特征、创造及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建筑与艺术在形式美法则、审美价值和鉴赏机制等方面的互相关性。以现代的某些公共建筑为例,对现代建筑所蕴含的建筑美学特征的研究,则可使建筑师等工作者的思维更清晰,在设计中手法更纯熟,并使他们的创作在符合功能之外更接近美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油画艺术审美功能就在于弘扬自然、社会、人类精神文化生活中美的本质。油画艺术美的评价与标准是油画艺术作品艺术的价值体现。"按美的法则塑造自然物象,使其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是油画造型艺术创造美的座右铭。冷军的油画作品中,正是以体感美、质感美、空间美、技法美、构成美等油画艺术审美标准,诠释着作为油画艺术审美功能的优秀价值,为中国油画宝库增添了不朽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正城市景观是指人类在其生活居住的环境中,根据精神和物质需求所创造出来的符合人类审美需求的自然景观美。城市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人创造出了不同的城市人文环境。看一个城市居民的文化水平和追求如何,可以从这座城市的面貌来判断。一、城市景观设计的再生设计背景城市对于废弃用地的景观改造和再生设计是一种新型的城市景观,兴起于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而伴  相似文献   

5.
书法是中国文化中独具东方特色的艺术瑰宝,她所蕴含的审美因子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语文教学科应当充分挖掘书法的形体美、文化美、精神美。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建构学生的完美人格,优化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沈成宏 《学海》2005,38(6):169-173
领导美是社会美的高级形态,真善美是领导的最高境界,领导艺术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和丰富多彩的审美形态。领导美学命题把美学对人的研究提升到新的高度,也更能体现领导学的本质和目的。  相似文献   

7.
艺术是创造美的形态,借助于美的形式来传递美的要素,它是具体的符号文化.艺术是人脑思维和实践活动的结合体,它不单单以实物的形态呈现,随着艺术活动的进行在人的大脑思维中会产生各种变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间剪纸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中国民间传统习俗之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社会风俗文化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融入了广大普通民众对真、善、美的追求,其夸张变化的装饰造型和富有寓意的意境美,完美地表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内涵。中国民间剪纸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根植于民间生活的肥沃土壤中,是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农村的生活习俗和自然景观给剪纸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的空间,劳动人民从自  相似文献   

9.
皖南徽派建筑与设计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祥强 《美与时代》2004,(10):33-35
历史悠久的皖南徽派建筑,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其独特的建筑造型形式与丰富多彩的设计思想,为我们后人建造了一个丰富而充实的物质世界,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最具东方人文环境特色的精神世界,它在世界建筑艺术文化圈中独具一格.建筑艺术是人类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的产物,它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它完全融合于人们的全部生活中.因而,皖南徽派建筑群与其它传统文化艺术一样,更能实现它独特的审美,同时,徽派建筑形式的艺术美,在审美体验中既具有"艺术感的因素"也具有"自然感的因素",这就更加丰富了它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0.
产品形态是物质美的载体,是由物质功能需求、精神需求和技术等多因素决定的。中国古代器物作为中华文明的呈现和古人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晶,不但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设计美学思想。中国古代器物造型的设计美学包含了形态美、功能美、技术美等多个维度,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以及丰富的人文思想。中国古代器物造型设计所反映和沉淀的悠久传统文化,以及古代优秀创意中蕴含的设计美学思想值得我们在当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社会中,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育部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美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它培养人发现美、认识美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和创造的能力.艺术是一种生命的表达形式,体现着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种看待事物的眼光.美育和艺术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可使受教育者自然、健康、文明、快乐地且有责任、有尊严、有爱心、有创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出发,分析和研究了城市环境艺术的思维形式、范围、设计结构、设计原理、美的特性和重要属性。城市环境设计的重要目标是创造高级的人类生活环境,实现生态平衡。研究环境艺术可持续发展,可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3.
李梦蕾 《美与时代》2023,(4):129-13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日益迫切,面临的生活压力逐渐增加。新时代的大众美育,不仅是审美教育,需要培养大众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还是一种心灵教育,需要帮助大众解放心灵,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分辨美丑善恶的能力。水彩艺术作为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众美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时代,应充分发挥水彩艺术在大众美育中的价值与作用,推动大众人文精神、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简讯     
研讨会于1988年秋在成都召开,就党政干部必备的美学修养、审美教育和美的本质与特征问题展开讨论。有人认为美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所建立的一种关系。有人则认为美就存在于客体之上。或认为美的对象在同人建立审美关系之前,其美的属性只是一种潜在因素,因而不能把美和审美相提并论。有人认为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有人则认为“对象化”说尚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阐释。有人认为美是一个词,而不是一个“物”,它是人创造出来的指谓人的审美感受的符号,因此,它是一种主观游戏或约定。有提出美的根本特征是“惚恍性”。“惚恍”是指一种不实之象内含深远精灵和不可言说之意;“惚恍”之境是主体在超功利的主观态度下,通过体验达到的境界。有人认为用“惚恍”来界定“意境”美的根本特征似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美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关于社会美问题,他论述了社会制度美、生活美、人格美与中华民族的性格美问题;关于自然美问题,他论述了绿化、大地园林化、生态平衡、城市布局问题;关于艺术美问题,他论述了艺术美与生活美的关系、艺术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关系、艺术美的多样性、艺术美的创造应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艺术美的创造应该参考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他还论述了美的发展规律问题,美的阶级性与共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十五大报告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体育器材,是体育运动的物质媒介。”体育器材及场地,是保障体育运动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体育器械在现代体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共识。它不仅是现代体育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美学研究的广阔领域。在体育运动中,人是通过场地、器材等环境、条件诸因素交互作用,而达到自身和谐的节奏、韵律、形体、姿态等,自由地或者说自动化地控制自身与场地器材的协调一致,以此获得体育美的感受和体育美的创造。体育器材,又通过体育美的创造,显示着它的功能、色彩、以及优良的品质,合理的设计等技术美的审美效应。它们之间和谐统一,相辅相成交融于一体。因此,在体育器材创造与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体育美的创造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育人。丰富的、支持性的环境不仅在幼儿心中播下美丽的种子,更激发他们对艺术创意活动的兴趣和对美的感受。因此,在艺术创意实践研究中我们从幼儿的立场出发,从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进行实践探究,创设富有支持性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自主艺术创意活动。富有审美情感的一日生活环境,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与艺术的接触。“生活艺术化、艺术存在于生活中”,我们提倡“让艺术教育回归幼儿”,一日生活中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视、听、奏、舞、画、做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审美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说:"从广义的人种论的意义上说,所谓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1]王旭晓教授在《审美文化研究与美学的转型》一文中指出,审美文化研究使人看到,审美文化是人的全面的、历史的审美活动的体现与结晶,尤其具体的、形象的存在形态,从一般的物质产品到精神产品,无不从中折射出某一历史时代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2].而王旭晓教授这一审美文化观是她多年从事美学理论研究的结果.可以说,审美文化研究是王旭晓教授美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应用化和现实化.  相似文献   

19.
在生活实践中,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创造力,人类不断将对审美的追求和创造渗透到桥梁的建筑中,并结合美的规律来设计桥梁。桥梁也正因它横跨于河流、峡谷或其它交通线路之上,呈现纵览河山之势,往往成为审美的对象。桥梁之美是结构、环境、人文的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20.
城市建筑是人们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打上人工环境标记的现代城市建筑倾注了人类对建筑美的理解和渴望,其中,中国建筑最主要的美学原则之一,就是以“和谐”作为建筑美的本体,中国城市建筑在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之后,仍不断寻求真正适合人类居住和生存的“和谐”建筑。从中国现代城市建筑中寻找和谐要素,以不同地域为为线索,对不同建筑的和谐要素进行分析,并由此结合发展的脉络,才能预见中国现代城市建筑未来审美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