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比较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受到认知疲劳影响的情况,以了解内隐记忆的自动化加工机制。实验采用被试内设计,使用词汇判断与词汇再认任务测量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实验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疲劳组的被试在完成疲劳任务后内隐记忆成绩显著下降,而外显记忆没有受到影响。结果说明相对于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更容易受到认知疲劳影响。内隐记忆虽然是无意识的认知加工,但是与其他自动化加工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比较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受到认知疲劳影响的情况,以了解内隐记忆的自动化加工机制。实验采用被试内设计,使用词汇判断与词汇再认任务测量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实验结果发现,相对于控制组,疲劳组的被试在完成疲劳任务后内隐记忆成绩显著下降,而外显记忆没有受到影响。结果说明相对于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更容易受到认知疲劳影响。内隐记忆虽然是无意识的认知加工,但是与其他自动化加工具有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试论内隐记忆的性质和理论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沿着内隐记忆研究的历史发展轨迹阐述了内隐记忆现象的客观存在;深入分析了内隐记忆这一概念,并将其与一些相关概念(诸如外显记忆,无意识记,内隐学习,启动效应,实验性分离现象)进行了比较;概略地介绍了内隐记忆的研究状况及理论解释;最后提出应建立一个意识记忆和无意识记忆相统一、各种合理的理论解释和理论模型相一致的记忆系统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内隐记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对内隐记忆的存在性和本质特点进行探讨的过程中,该领域涌现出愈加丰富的实验室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同时也引发了研究者对内隐记忆内涵的深入思考。逐渐细分的内隐记忆研究领域促使人们超越内隐记忆原有的理论框架,去建构一个整合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容纳记忆的无意识和意识过程的完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性别加工的记忆效应与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明贵 《心理科学》1998,21(3):238-241
本研究以72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心理过程分离程序,探讨了不同性别加工学习条件下被试的记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两性角色行为特征的认知过程中,意识过程和无意识过程对记忆效果的影响是不同的。有意识的外显记忆效果,两种条件无显著差异;但在无意识的内隐记忆效果上差异显著,反映了一种对女性另眼相看,严格苛求的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6.
再认记忆测验中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记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郭力平 《心理学报》1997,30(4):357-363
采用Jacoby的加工分离程序,对再从记忆测验中外显记忆成分与内隐记忆成分的贡献进行分离,考察了抑郁个体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是否具有心境一致性记忆倾向。结果表明:抑郁个体的外显记忆具有心境一致性倾向,而内隐记忆不存在心境一致性倾向,表明心境一致性记忆需要精细加工机制的参与。另外发现,抑郁个体存在外显记忆缺损而没有出现内隐记忆缺损。最后就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加工水平对不同类型内隐记忆测试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内隐记忆研究表明 ,加工水平影响外显记忆而不影响内隐记忆 ,这样的实验结果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系统分离的重要依据之一。实际上 ,内隐记忆研究中的加工水平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加工水平效应作为两类记忆系统分离的依据是不充分的。在我们的这项实验中 ,结果表明 ,加工水平影响概念样例生成这种内隐记忆测试而不影响知觉辨认测试。  相似文献   

8.
内隐记忆的证明逻辑与加工分离说(PDP)的修正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阁蔚 《心理学报》1994,27(4):410-416
讨论了内隐记忆的证明逻辑和内隐与外显测验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影响问题。间接证明内隐记忆的逻辑应用在功能分离实验中。它的前提假设是记忆测验都是"纯净"的。直接证明逻辑应用在匹配比较实验中。它认为测验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影响是并存的,Jacoby等人近期提出的加工分离说(PDP)在匹配比较法的基础上,将测验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影响进行了分离,并借用经典测验理论的公式计算这两种影响。作者认为,按照概率论关于两个随机独立事件之和与积的运算法则,必须把包含测验(inclusiontest)的公式修正为Inclusion=R(1-a)+A(1-R)。修正过的PDP由四个方程组成。它不仅考虑了原PDP忽视的外显条件下的无意识缺失(1-a),而且可以更加确切地估计回忆概率(R)。这在数学理论上已找到了证据。  相似文献   

9.
刘庆英  冯正直  陈旭  戴琴 《心理科学》2013,36(2):344-349
以情绪面孔为刺激材料,采用改进的内隐知觉记忆测验任务,考察非临床抑郁个体在内隐心境一致性记忆的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差异。结果发现:在150ms—200ms时间窗内隐记忆的无意识和意识加工过程存在重叠现象。在250ms—350ms时间窗个体就表现出了意识加工过程和无意识加工过程的分离现象,并且非临床抑郁组的无意识加工过程存在负性心境一致性记忆偏向。在400ms-800ms时间窗内,两组被试均表现出无意识加工过程中存在负性心境一致性记忆偏向。表明在250ms-350ms,非临床抑郁个体内隐记忆的无意识加工过程存在缺陷,表现出负性心境一致性记忆偏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Jacoby的加工分离程序,对记忆测验中图片的社会性特征与非社会性特征的外显记忆现人隐记忆贡献进行分离,考察了对社会性信息的加工中内隐记忆的贡献是强于对非社会性信息加工的内隐记忆贡献,还是相反。结果表明:对社会性信息的加工中内隐记忆的贡献强于对非社会性信息加工的内隐记忆贡献。另外在本实验研究结果的启发下,提出了内隐和外显记忆的“钢筋水泥”结构性模型的假设。  相似文献   

11.
内隐记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内隐记忆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内隐记忆研究中两种主要的实验研究范式;任务分离范式和加工分离范式。同时,归纳与评价了四种主要的内隐记忆模型:阈限说、激活扩散理论、多重记忆系统理论和迁移恰当加工理论最后提出了四点内隐记忆研究对于教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广告的加工时间和注意水平对消费者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陈宁 《心理科学》2001,24(2):145-147,166
本研究通过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加工分离程序这几种测量方法检验了消费者对广告品牌名称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并考察了各种测量方法对注意水平和信息加工时间的敏感性。结果发现:(1)分散注意条件下,再认成绩降低,而名牌判断任务的成绩没有差异;控制性加工减少,而自动化加工在各种注意水平下变化不大;(2)广告刺激呈现时间的减少降低了控制性的加工;(3)PDP可以分离广告的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  相似文献   

13.
内隐记忆特点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国英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07,30(4):998-1001
从1911年Claparede发现遗忘症病人有回避条件反射记忆到Graf和Schacter于1985正式提出内隐记忆这一概念,再到内隐记忆成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焦点,研究者对内隐记忆的定义、研究方法等都进行了逐渐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内隐记忆的相关特点也日益明晰,概念性内隐记忆、知觉性内隐记忆、自动加工记忆等各亚类均具有提取自动化、年龄独立性等共同特征,但在编码、脑机制诸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梁三才  游旭群 《心理科学》2003,26(4):751-752
1 前言 内隐记忆的性质、特点,主要是通过操纵各种实验变量(如加工水平)并观察其在内隐和外显记忆之间的实验性分离现象才得以揭示的。在众多实验变量中,操纵编码时的注意状态并考察其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影响,对于揭示内隐记忆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通过采用分心任务造成不同注意状态,对其在内隐和外显记忆之间的分离模式进行  相似文献   

15.
陈寒  韩玉昌 《心理科学》2004,27(4):807-811
基于内插材料加工对内隐记忆的干扰的研究范式(Martens&Wohers.2002)所带来的启示,满足启动材料与目标词在语义线索上的匹配要求,根据启动材料的数量来控制语义加工水平(量)的大小,探索意识条件下和无意识条件下(阈限下)语义加工水平(量)对内隐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意识条件下.还是无意识条件下,内隐记忆成绩随语义加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内插材料加工范式无疑是一种从更微观的角度探讨加工水平对内隐记忆的影响的较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的信度比较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务分离的实验范式以功能分离和随机独立性等证据说明不同记忆任务的底层系统或加工机制。近期研究发现,两种记忆测量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分半信度差异显著,内隐测验的信度更低一些,因而对变量效果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两种测验信度差异对任务分离提出了区别于系统说或加工观点的另外解释。以后在研究外显和内隐记忆分离的时候应该慎重考虑测验信度的检验问题,还应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内隐记忆测验的信度,使两种记忆测验的信度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同一个记忆源检测任务是否可以依赖两种不同的加工——无意识启发式加工和有意识系统式加工,是源检测加工机制研究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拟借助加工分离程序来分离同一个源检测任务中的启发式和系统式加工,并进一步考察了启发式和系统式加工受刺激呈现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位置源检测任务依赖于启发式和系统式两种加工,且随着刺激呈现时间的增长,系统式加工的贡献显著地提高,启发式加工的贡献却无显著提升。这一结果既验证了记忆源检测的双加工机制,也暗示了两种加工在加工深度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胆碱是一种与记忆密切相关的物质,以往研究主要探讨不同胆碱类药物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内隐记忆受胆碱影响与外显记忆是否相同仍存在争议。实验1采用词汇判断与词汇再认任务,比较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在拟胆碱药物尼古丁的影响下,记忆成绩是否发生变化。结果表明,摄入尼古丁后,内隐与外显记忆成绩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内隐记忆受影响的程度更大。为进一步探讨尼古丁对两种记忆的影响,实验2分别在编码前与提取前摄入尼古丁,观察其对两种记忆不同阶段的影响,并使用ERP技术观察其中受影响的成分。结果表明,编码前摄入尼古丁使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概念加工都受到影响,而对知觉加工没有影响。提取前摄入尼古丁则对两种记忆的概念加工与知觉加工都产生影响,但是对内隐记忆的影响更大。上述结果表明,拟胆碱物质尼古丁对记忆影响的情况与实验任务较为一致,而与记忆种类关系较小。对两种记忆的影响不同可能主要源于两种记忆采用不同的实验任务导致,两者的生理机制有一定程度的重叠。  相似文献   

19.
记忆心理学领域大量研究证实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ERP分离,且内隐记忆相比外显记忆在记忆容量、保持时间及稳定性上均有优势。实验记录了15名被试在内隐记忆任务与外显记忆任务中形象图标和抽象图标的行为及ERP数据。结果表明:内隐记忆中,形象图标的行为和300~500ms顶区差异波的启动量均显著高于抽象图标外显记忆中,形象图标的外显记忆正确率显著高于抽象图标,而反应时无显著差异; 300500ms额区的差异波,形象图标显著负向于抽象图标,而500800ms顶区的晚成分差异波两者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形象图标在浅加工下进行无意识记忆具有明显的优势。形象图标与抽象图标在图形化界面语言的使用中一直存在争论,通过实验在行为指标与脑电生理指标上提供了量化证据。  相似文献   

20.
内隐记忆研究的新进展:概念、实验和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林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4,27(5):1161-1164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内隐记忆研究的新进展。内隐记忆概念的描述性和模糊性正受到研究者的批评。对此概念进行更准确地把握在当前愈显紧迫和必要。多数研究者仍继续沿用这一术语.最近的实验研究修改了部分早期结论.并开始与学习和记忆研究的其他领域,尤其是涉及无意识过程的领域互相结合。内隐记忆的解释和建模呈现出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