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答马玉宝教授"商榷" <医学与哲学>2004年10期"关于利用循经感传探讨经络实体的思考"是在许多学者对"经络"研究进行思考的基础之上成文的,同时也裹撷了我多年习作的体悟,在撰文中曾考虑到为何许多学者从各自不同的思路中对经络研究进行反思都很难影响"经络研究"列为国家的重点科研课题呢?为何仍然有"经络研究成果"不断报道呢?为何上海五家联合研究"经络"的成果也不能达成学术界的共识呢?当我思前想后的时候,萌发了能不换能从哲学概念中寻找理论依据,于是"三段论"被提到文中.顺此再向马教授简单介绍我在文中对"三段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自我”在人格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人格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而许多西方人格理论对“自我”进行了论述。正确认识西方学者对“自我”的看法,有助于我们对它作进一步的研究。一、灵魂说,联想派及超验说的“自我”观点灵魂说认为,纯粹自我就是灵魂。灵魂是一个个体——我们内省自己的自我。这个自我通过直  相似文献   

3.
自从波普尔提出“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以后,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开始并加强了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目前,人们主要是以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问题的含义、结构、类型、形成机制、问题与科学的关系等有关“问题”的基本内涵和认识关系进行了论述。尽管这些研究还是初步和零散的,但他们却是具有启发性的。综而述之,有利于广泛了解和深入研究“问题”这一特定的认识范畴。一、问题的含义通常,人们把“问题”与“矛盾”等同视之,认为问题就是矛盾,在刘元亮等编著的  相似文献   

4.
当学者和哲学家们开始思考现阶段的科学技术革命及其与微电子学和工艺学的发展有关、与人类社会进入机器人和信息学时代有关的前景时,“高度相关”这一术语显然是最贴切的。在这里所涉及的是,社会和人自身在它们与自然界相互作用中的新的、更高程度的发展应该与新的、更高水平的生产工艺相适应。这要求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对这里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社会哲学研究。1.“社会的相关”:技术统治主义未来学的希望与幻想,“信息社会”的乌托邦与社会主义的现实性。现在,全世界都在为发展微电子学、信息学和生物工艺学进行巨大的努力,这些领域的  相似文献   

5.
“月亮问题”是量子力学研究中提出的一个尖锐问题,涉及到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为此,许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一、“月亮问题”能实证吗? “月亮在没人看它时是否存在?”这是所谓“月亮问题”的第一个疑难。李振伦同志在《哲学研究》1992年第11期发表的《量子力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以下简称“李文”),对这个问题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走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探索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范式创新是学者们关注较多的话题。在讨论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其中,著名学者张立文先生的“自己讲”、“讲自己”的观点尤其引人瞩目。张先生在此方面的系列观点,对于增进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哲学的自主性来说,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张先生关于“自己讲”、“讲自己”、“中国哲学转生规律”以及“和合学”的论述尚存在诸多待改进的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讲”、“讲自己”的哲学史观,对于提高中国哲学研究的理论水平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威海市社科联和威海市历史学会协办的“中、韩、日、越1993年孔孟荀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于8月27日至8月31日在海滨城市威海市圆满召开。出席此次国际学术盛会的中国大陆学者四十人,台湾学者七人;韩国学者九人;日本学者五人;越南学者二人。这是一次完全由属于“儒学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的盛会,特别是越南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给会议带来了越南儒学和儒学研究的信息,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和威海市府领导先后在开幕会上致词,对与会的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威海市社科联和威海市历史学会协办的“中、韩、日、越1993年孔孟荀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于8月27日至8月31日在海滨城市威海市圆满召开。出席此次国际学术盛会的中国大陆学者四十人,台湾学者七人;韩国学者九人;日本学者五人;越南学者二人。这是一次完全由属于“儒学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的盛会,特别是越南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给会议带来了越南儒学和儒学研究的信息,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9.
1993年的5月下旬,在温和晴朗的北京,召开了“东方传统伦理道德与当代青少年教育”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111位学者,携带着精心之作,聚济一堂,交流自己的思考认识、研究信息和实践经验。 几千年来,东方传统伦理道德对东方一些国家的发展以及民族精神的培育起了重要的作用。亚洲地区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他们的文化传统源于中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学术界有学者对马克思晚年是否提出了“跨越”设想提出质疑,虽然这对深化有关研究是有益的,但这种观点及其论据是值得商榷的。马克思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是持久而深入的,所得出的结论是他慎重思考的结果;马克思的“跨越”设想是他早先思想合乎逻辑的继续、深化和发展;从马克思与恩格斯有关思想的比较来看,他们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从国际学术界相关研究看,“跨越”设想引起了多国学者的关注,并非中国学者的理论虚构。  相似文献   

11.
“道”、“有”和“无”是老子哲学中几个最根本的范畴,这是古今学者公认的说法。《庄子·天下》篇谓老聃“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其中“太一”即指道而言;冯友兰先生说:“《老子》的宇宙观当中,有三个主要的范畴:道,有,无。”(《中国哲学史新编》第2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页)然而,在道、有和无的关系问题上,古今的学者们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就现代学者而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以辩证唯物论指导中西医结合,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怎样运用辩证唯物论来指导经络的研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在我国的经络现象研究中,它体现为如下的十六字方略:“肯定现象,探索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晚近发表的被称为“季五点”的“有关循经感传现象研究的5点看法”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13.
“同因异果”在许多哲学教材中是作为因果关系复杂性的一种表现加以论述的,但是,我认为这种提法很难令人信服。黑格尔是第一个对因果关系进行深刻地辩证思考的人。在他看来,因和果是同一  相似文献   

14.
以辨证唯物论指导中西医结合,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怎样运用辩证唯物论来指导经络的研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在我国的经络现象研究中,它体现为如下的十六字方略:“肯定现象,探索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晚近发表的被称为“季五点”的“有关循经感传现象研究的5点看法”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15.
高考引发了新一轮对“弃考”的思考,尤其是引起了对农村学生“弃考”的思考和广泛关注。已有的关于农村学生“弃考”的研究主要从教育学视角、经济学视角、心理学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原因分析,虽然视角不同,但很多因素是交叉的。而本文试图在社会学视角下对农村学生“弃考”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华美学学会青年学术委员会、青岛市美学学会、青岛市青年文学学会于1992年9月24日—29日在青岛市共同发起召开“文化变革与90年代中国美学”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位青年学者,围绕当前美学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从新的视角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部分与会学者还联系实际,到青岛市著名的改革先进企业生活林食品厂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7.
对“社会心理”作哲学思考的尝试由来已久。在中国哲学史上,曾有着许多关于社会心理作用的精辟见解。如儒家哲学中的“仁政”思想中,就已经有人认识到“水(民)可载舟(官),也可覆舟”。在黑格尔哲学和泰恩的艺术哲学中,社会心理也已受到了重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未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8.
许盼 《美与时代》2014,(6):115-115
伴随着微博的兴起,微电影、微信、微小说等“微现象”崭露头角,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作为文化发展的美学动态,“微现象”引起了学者的普遍关注,从宏观上对“微现象”研究进行简略概述,并在“微时代”“微文化”时代命题下阐释“微现象”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真”能代替“真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路先生是目前活跃在我国学界的逻辑学家,而且他在哲学上特别是哲学术语的翻译上也很有研究。比如,他对西方哲学中的“是”的范畴的研究,澄清了一些笼罩在本体论(“存在论”或“是论”)上的迷雾。已经有一些学者开始将原有的“存在”改为“是”,甚至写进了教科书(当然,这一问题的讨论还远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20.
国内“实在论”研究近况张锡海(安徽阜阳师范学院)近年来,国内科学哲学界对量子力学中的哲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对实在论展开了热烈讨论。这里仅就其中的两个主要问题的讨论作一综述。国内学者的实在观国内学者大都自觉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