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语音意识测验、语素意识测验、正字法意识测验和快速命名测验对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和阅读水平匹配组儿童进行测验。采用标准差切分法对阅读障碍的主要亚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具有语音意识缺陷的人数比例最大,其次是正字法意识缺陷。结论: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的主要亚类型为语音意识缺陷和正字法意识缺陷,快速命名缺陷和语素意识缺陷在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中存在,但只是次要缺陷。  相似文献   

2.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生理基础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关系人类健康和发展的重要课题,对其产生机制的探讨有利于寻找适当的治疗方法.文章在简要回顾阅读障碍的界定、研究内容和有关理论争论基础上,重点介绍了阅读障碍的神经基础和遗传机制.文章从大脑结构和功能单侧化、完成认知任务时大脑的激活模式、激活时间进程以及视觉巨细胞等方面介绍了发展性阅读障碍者与正常读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文章还指出许多双生子研究都发现同孪双生子的阅读障碍同现率高于异孪双生子,尤其是近期的遗传学研究鉴定出几个与阅读障碍有关的染色体,如6号和15号染色体与语音障碍和拼写障碍有关.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发展性阅读障碍有一定的脑神经基础和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3.
发展性阅读障碍(下文简称为“阅读障碍”)不仅会影响个人的终身发展, 还会对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深入探讨相关的神经机制, 对实现阅读障碍的早期预测和干预十分重要。以往关于阅读障碍神经机制的模型多集中于大脑, 近些年的研究发现, 阅读障碍也与小脑异常有关, 但到目前为止我们仍不清楚两者的关系。通过总结最新的研究进展, 我们发现小脑在阅读障碍中可能发挥着多种功能, 且小脑异常与阅读障碍可能互为因果。在此基础之上, 我们提出了“阅读中小脑与大脑的功能映射假说”, 旨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揭示小脑与阅读的关系, 以及两者与大脑的关系。相关内容对全面揭示阅读障碍的神经机制, 以及小脑在高级认知加工中的作用, 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展性阅读障碍(Developmental dyslexia, DD)儿童的早期识别及干预对个人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语音意识缺陷是DD的核心缺陷,本质上由更基础的听觉加工缺陷所引起。节奏作为听觉加工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发生于个体生命早期,是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指标之一。梳理已有研究发现,DD儿童表现出节奏异常的行为和神经特点,这些特点导致个体解码效率更低,阅读理解更吃力,书写质量也更差。DD儿童节奏能力异常可以预测其阅读加工层面的缺陷。因此,可考虑将节奏异常特点作为DD儿童正式入学前的潜在识别标志。未来研究可将节奏异常作为切入点,深入探究DD儿童节奏异常的个体差异以及汉语DD儿童节奏异常的特点和作用机制,为开发更具生态效度的节奏测量工具和提高DD的早期识别及干预效率提供实证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的主要类型之一, 严重影响个体认知、情感与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书写与阅读关系密切, 阅读障碍者常常表现出书写加工缺陷。在行为层面, 阅读障碍者书写缺陷表现在书写质量差、速度慢和停顿多等多个方面。在脑机制层面, 脑成像研究发现, 阅读障碍者书写加工缺陷与字形加工脑区活动, 以及字形与运动区脑功能与结构连接异常有关。总体而言, 阅读障碍者书写过程中的字形通达缺陷的证据比较充分, 但字形与运动编码的衔接以及运动执行是否存在困难, 尚缺乏研究证据。相对于字母语言, 书写与阅读的关系在汉语中更为紧密, 汉语阅读障碍的书写研究将为开发汉语特色的诊治方案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6.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亚类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阅读水平匹配组为参照对29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认知缺陷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考察了不同亚类型阅读障碍儿童的汉字识别模式。结果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存在不同的亚类型,以语音缺陷型、快速命名缺陷型及两者结合的双重缺陷型为主,与英语国家研究中的双重缺陷假设一致。语音缺陷型儿童汉字识别时有更多的语义错误,对声旁中的部分语音线索不敏感;快速命名缺陷型儿童汉字识别时依赖声旁语音线索,表现出阅读发展的一般延迟;双重或多重认知缺陷型是阅读损伤最严重的亚类型  相似文献   

7.
选取汉语中存在语音意识缺陷的阅读障碍儿童、正常儿童和成人各25名为被试,考察了语音型阅读障碍儿童是否存在言语知觉缺陷.言语知觉任务采用范畴知觉范式,要求被试识别合成或自然的语音范畴连续体.结果发现语音型阅读障碍儿童识别合成和自然的刺激都表现出范畴知觉缺陷,对范畴内刺激的识别缺少一致性;个体分析表明大部分语音型阅读障碍儿童有较低的识别函数斜率;回归分析表明言语知觉技能通过语音意识的中介作用于阅读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心理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真假字判断与同音判断任务考察了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心理机制。结果显示,对于真假字判断任务,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同音判断任务中表现出了显著差异。本研究说明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整体字形表征方面是正常的,同时还支持了阅读障碍为语音表征缺陷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林欧  王正科  孟祥芝 《心理学报》2013,45(7):762-772
研究采用知觉学习经典范式中的视觉搜索任务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知觉学习过程。研究考察了阅读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在简单搜索任务、复杂搜索任务和限制时间的复杂搜索任务上的知觉学习特点。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在复杂搜索任务中初始搜索时间显著长于正常控制组;在限制时间的复杂搜索任务中更进一步发现阅读障碍儿童的反应正确率显著低于正常控制组儿童;而且两组儿童视觉搜索任务的正确率与汉语阅读的识字量成绩存在显著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复杂搜索的知觉学习缺陷,这种缺陷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与儿童的阅读技能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一种特殊的学习障碍,伴有多种认知缺陷并且存在不同的亚类型。依据相关的阅读模型理论,阅读障碍可划分为语音型和表层型。从认知缺陷角度出发,语音加工缺陷是主要的缺陷表现,以此为特征形成一种主要的阅读障碍的亚类型,同时还有以正字法加工缺陷和快速命名缺陷为主的其他亚类型。而以基本感知觉缺陷为标准,主要有以视觉加工缺陷和以听觉加工缺陷为主的两种亚类型。在汉语条件下,依据同样的阅读模型理论,语音型阅读障碍亚类型比例明显低于拼音文字条件下的。汉语阅读障碍也具有分别以语音加工缺陷、快速命名缺陷和正字法加工缺陷为主要认知缺陷的亚类型。未来有必要从神经机制角度进一步明确不同亚类型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文发展性阅读障碍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总结了作者有关中文发展性阅读障碍的部分研究成果,探讨了阅读困难儿童词汇加工的特征及其本质,讨论了中文阅读技能与其他认知加工,特别是基本视知觉的关系.文章指出阅读障碍儿童由于词汇识别水平低,他们在汉字识别过程中表现出比同年龄的控制组更大的规则性效应,在语义通达过程中,对语音的依赖较大.阅读障碍儿童不仅在汉字的命名速度上慢于控制组儿童,数字的语音通达速度也慢于控制组儿童.文章还总结了汉字阅读与视知觉的关系,发现视觉加工对字形相似性判断有较大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脑与发展性阅读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学龄儿童面临的学习问题之一。近年来,许多行为和神经生理学、影像学实验都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儿童有明显的运动功能失调,如平衡性差、身体灵敏度不够以及自动化水平低。Nicolson等人提出的小脑理论认为,阅读障碍者的小脑功能失调影响了书写及发音,导致语音及阅读能力不足,而且小脑与时间控制有关,阅读障碍者的时间估计能力有缺陷与他们的小脑功能失调有关。本文回顾了有关小脑理论的研究,并指出小脑的认知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王晓辰  李清  邓赐平 《心理科学》2014,37(4):803-808
本研究对汉语阅读障碍的加工缺陷进行探讨,期望有助于揭示语言加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阅读障碍的成因,并可为后期的干预提供帮助。研究采用改编的言语认知测验对阅读水平匹配组与阅读障碍组和生理年龄匹配组进行比较后发现,阅读障碍组在语音意识和正字法加工任务上的成绩均明显差于生理年龄控制组和阅读水平匹配组;阅读障碍组在快速命名和语音记忆任务上的成绩不如生理年龄匹配组,仅达到阅读水平匹配组水平。因此,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语音意识和正字法加工缺陷,这两种缺陷可能是阅读障碍儿童面临的最主要的两大缺陷;阅读障碍儿童在快速命名和语音记忆上的不足可能是发展迟滞所致。同时,大多数的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存在不止一种的认知缺陷。阅读障碍儿童在语音意识和正字法加工上存在缺陷的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4.
冯小霞  李乐  丁国盛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2):1864-1872
过去几十年中, 研究者基于脑区功能定位的思想对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神经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揭示出阅读障碍者在特定脑区的异常。近些年, 考虑到阅读加工过程的复杂性以及需要多脑区协同参与的特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脑区连接的角度探讨阅读障碍的神经机制。结果发现阅读障碍者在阅读相关脑区间的白质结构连接和功能连接上均表现出异常, 这说明阅读技能受损和脑区连接异常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脑区连接异常和特定脑区异常之间的关系, 以及结合基因、脑、行为和环境等多个因素探寻阅读障碍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4~6年级小学生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比较阅读障碍儿童和正常儿童在语音意识、语素意识、语音通达(语音判断)和语义通达(语义相关判断)等任务中的表现,考察阅读障碍内部的异质性以及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缺陷的主要类型。结果表明,影响儿童阅读的因素包括语音、语素和词典通达等。阅读障碍儿童内部存在一定的异质性。而从汉语的本身特点和语素与各测验之间的关系来看,汉语的语素缺陷可能成为阅读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以85名小学2~6年级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分层回归探讨小学高、低年龄阶段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注意广度的发展变化,并以同年龄正常阅读者作为对照组;同时在不同年龄阶段探究视觉注意广度对阅读流畅性发展的预测作用。结果显示:(1)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视觉注意广度缺陷,并呈现出在小学高年龄阶段更严重的趋势;(2)在阅读障碍儿童中,视觉注意广度对汉语流畅阅读的显著预测作用随发展增强;而对于正常阅读者,视觉注意广度仅显著预测低年龄段学生的句子朗读流畅阅读能力。以上结果表明视觉注意广度与汉语流畅阅读能力关系密切,今后汉语阅读障碍的相关干预研究可以尝试从视觉注意广度训练方面切入。  相似文献   

17.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一种在获得阅读技能方面的特殊困难,其致病原因一直是该领域的核心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视觉大细胞-背侧通路功能与阅读技能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视觉大细胞-背侧通路缺陷可能是导致阅读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研究发现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同样存在视觉大细胞-背侧通路缺陷。本文将回顾近些年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视觉大细胞-背侧通路功能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注意缺陷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注意缺陷研究逐渐受到重视.行为实验发现,阅读障碍者有多种注意缺陷现象,主要表现为“视野不对称性”和“注意转换延迟”.脑电研究表明,阅读障碍的注意缺陷与大脑后顶叶皮层功能异常有关.大细胞通路假设认为,阅读障碍的视知觉缺陷来源于视觉大细胞受损,大细胞通路所加工的信息主要投射到靠近颞枕顶联合区的V5MT区,这个脑区为后顶叶皮层提供大量投射.因此,阅读障碍的注意缺陷与大细胞通路受损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花  莫雷 《心理科学》2003,26(5):901-902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研究起源于英语国家。因英语是一种深正字法语言 ,而且许多调查表明深正字法语种国家阅读障碍的发生率高于浅正字法语种国家 ,许多认知实验也证明阅读障碍者存在语音缺陷 ,因此开始时心理学家们倾向于用语音缺损 (phonologicaldeficit)理论来解释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发生 ;但另一方面 ,部分研究者坚持认为阅读障碍的发生有其神经生物学原因 ,大量的相关研究表明阅读障碍个体表现出一定的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人们推测在脑异常与包括语音加工缺陷在内的阅读障碍间存在某种因果联系。最近E .Paulesu等 (2 0 0 1)的一个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智力的PASS认知模型为基础,考察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PASS认知缺陷模式。研究采用DN:CAS认知评估系统,并结合统计分析对33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PASS认知加工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不止一种的PASS认知加工缺陷,可能在计划、注意、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出现了困难。继时性加工缺陷是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主要特征,与英语阅读障碍的研究相一致。此外,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表达性注意、言语-空间关系和继时性加工上的成绩差于生理年龄匹配组,仅达到阅读水平匹配组水平,这些的不足可能是由于发展迟滞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