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教会最基本的使命到底是什么?中国教会自传研究工作的使命又到底是什么?吴耀宗先生在1956年的讲话中有个十分明确的回答:“教会最基本的使命是传扬福音,引人归主,这就是中国教会自传的工作。” 为完成“传扬福音,引人归主”这一教会的基本使命,吴先生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就中国教会的自传工作作过指示 1951年,他指出过:“若要真的‘自传’,中国的  相似文献   

2.
冯献民 《天风》1995,(11):22-23
感谢主,福音在我们中国大地兴旺起来,主把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我们(徒2:47),特别是农村教会,很多聚会点都在建造礼拜堂,这是福音兴旺的见证。然而,在建堂中许多教会忽视了另一个问题——连于元首基督,在爱中建立自己(弗4:15—16)。结果堂建成后出现了许多问题,而使神的名不能得荣耀。  相似文献   

3.
执事的意义     
徐晓鸿 《天风》2005,(7):14-15
经文:徒6:1-7;林后3:4-6;提前4:6 今日的中国教会,在上主的眷顾下,福音兴旺,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与挑战也越来越多,传道人信仰素质不高,教会不团结,各种纷争矛盾层出不穷……这使我想起初期耶路撒冷教会的光景,据使徒行传6章1节的记载,一方面“门徒增多”,另一方面也有人在“发怨言”, 虽然我们今天面临的不一定是饭食管理上的问题,但从某种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会复堂几十年来,各地纷纷建立教会,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一间教会建立,这实在是前所未有的中国教会大复兴。目前,主的福音在中国这块神州大地上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福音了。无论你到哪里,只要一问,便能轻易地找到主的教会,真是令人兴奋。与此同时,却也时时看到或听到一些反映教会不良情况的文章,令人忧心如焚。就拿今年第4期《天风》所刊登的《心中的圣殿如何?》一文来说吧!还没有建立一间正  相似文献   

5.
王荣伟 《天风》2017,(9):58-58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教会恢复礼拜以来,各地教会的各项事工发展势头良好。在上帝的恩佑下,福音日渐兴旺,圣工不断拓展,光盐见证层出不穷……广大基督徒尽心竭力地践行圣经教导,荣神益人。然而,近年来,教会内部因为财务、人事、工作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各种矛盾也时有发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有些教会内部互相控告、  相似文献   

6.
冀慎杰 《天风》2005,(1):31-31
马利亚是一个蒙大恩的女子。我们要效之所行,像她那样顺服主,虔诚敬拜主,渴慕追求主,像她那样同心合意兴旺主的福音,使我们都能够成为一个蒙大恩的人。  相似文献   

7.
李天恩 《天风》1995,(2):16-17
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红色土地上的江西省,早在100多年前,主藉着福音使者把救恩的福音带到这里。新中国成立后,在主的恩待下,宗教政策的落实,使主的福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教会日益兴旺。我们真要哈利路亚!感谢赞美我们的神!  相似文献   

8.
郭峰 《天风》2001,(9):23-24
三自原则不仅仅是中国教会的宣教策略,还是使基督教会在中国得以更好存在的必要条件,得到教内外广大人士的认同 今日中国教会遵循三自原则,虽也含有与中国人的社会文化处境相适应的意思,但中国教会并不仅仅将遵循三自原则作为中国教会的宣教策略,是基于对宣教史的反省和对承受在肩的福音使命的认信。 一些对中国教会抱着负责态度的领袖如吴耀宗先生等人对此进行思考。他们认为一个教会如果不能与它所处的国家民族在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有着共同语言,那它的福音工作就会困难重重。向人宣扬福音,向人宣告上帝的与众  相似文献   

9.
《天风》2003,(11):32-35
牢记历史的教训,总结今天的经验,在祖国发展中昂首挺胸办好中国教会。 吴承荣牧师谈到: 神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徒17:26)神划定了我们所住的疆界,且赐福中华大地生养众多。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是主的灵遍撒福音的种子,以神永不止息的慈爱浇灌其上的葡萄园。历世历代的神的儿女们生息在神爱的翅膀下。历经坎坷和磨难的中国教会,在神的呵护中前进。  相似文献   

10.
张微 《天风》2001,(7):5
自传是中国教会在本土环境中,由中国信徒发掘基督的福音宝藏,是以先人的福音,用中国人自己的语言,广传福音的极为重要事工。 中国教会从西方引入的神学思想存在着过多描绘、渲染个人苦难的消极厌世因素。缺乏使徒保罗那种勇敢面对人生、迎战艰难困苦,让瓦器彰显出里面基督宝藏的莫大能力的积极心态。对这些直面现实神学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08,(19):39-41
中国教会承蒙主的祝福、三自原则的指导,自治、自养、自传方面颇取成效,全国各地福音遍地开花,新的堂点如雨后春笋相继落成.但我们更要从自治、自养、自传深化到治好、养好、传好.  相似文献   

12.
胡玉明 《天风》2023,(2):34-35
<正>从福音传入中国本土开始,基督教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进程。《和合本》圣经的出版是基督教中国化的一座里程碑,使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人能够直接面对上帝的言说,也给福音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三自爱国运动不断深入,神学思想建设初见成效,中国教会与社会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中国教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面对文化处境,福音只有融入中华文化,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会吸收中华文化进行管理和牧养,就会有更广阔的社会基础。因此,在基督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教会的牧养和管理一定要重视发挥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汪维藩是金陵协和神学院的老师,也是一个十分勤勉的神学思考者与写作者,开创了构成金陵神学传统之一的开放的福音派神学。他的神学思考与其对中国教会神学反思历史的梳理是分不开的。本文即尝试从汪维藩对中国教会神学思考历史的梳理入手,探索其神学思想的灵感来源及其与中国教会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主教》2000,(1):3-7
亲爱的主内兄弟姊妹:愿基督的平安、喜乐与你们同在!在这普世教会隆重庆祝救主耶稣基督降生两千禧年及人类即将迈向第三个千年的伟大时刻,我们谨向大家致以亲切的问候,同时也把基督的祝福带给你们。并愿借此机会与全体神长和教友一起分享禧年的深远意义,总结中国教会的成长历程,反省中国教会的历史经验;展望中国教会二十一世纪的福传使命。激发大家继续不断地积极参与中国教会福传事业,并真诚地向周围的人传报福音。心灵的解放是自己向基督的爱的开放,因为他是道路和真理,复活和生命,也是生命之言。一、千禧年的意义和信息A.千禧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联涛 《天风》2017,(7):13-14
中国教会不断兴旺发展,几乎每个教会每年都有不少人受洗归入主的名下,更有不少人加入教会义工队伍,奉献时间、精力,活跃于教会各类事工中。然而,愿意报考神学、专职侍奉的青年人却越来越少,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面对发展中的中国教会,面对已经成熟了的庄稼,却没有足够的工人收割,家主心甚忧急:“谁肯为我们去呢?”  相似文献   

16.
《天风》1999,(2)
一部圣经传千古十字宝架救万民颂歌唱得千家暖福音传给万民听受主托忠心牧群羊奉神差喝力传福音满院荣光蒙神爱全家和睦感主恩 (徐玉英)迎新春静思主爱辞旧岁永记神恩 (李学武)百般试炼心犹喜乐一味川酬反灵更平安基督福音千代颂圣经真道万年传 (王裕华)基督里相爱教会中同心走天路须从主得力行正道要靠神加恩感神恩教会日日兴旺谢主爱信徒时时蒙福神道天天兴旺主恩日日更新信耳区稣当趁有今日求天福切莫待明朝基督家庭春常在信徒门第福必多 (赵勇)学而不思则阁信若无行乃空倚靠主争战显出勇敢亲近神软弱变为刚强福音广传世界真理遍撒人间撒…  相似文献   

17.
天主教传入我国,若从1582年利玛窦来京算起,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若从唐太宗贞观九年,即公元625年,景教传入长安为基督福音传入我国的最初界线,那么,教会在中国的历史已长达1370年之久了。在这浩翰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教会虽几经沉浮,但今天已在中华大地上扎稳了根。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不断发展的中国天主教正根深叶茂,茁壮成长。但中国教会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得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关于教会的  相似文献   

18.
现状之描述: 中国教会的“义工现象”缘于复堂后“庄稼多工人少”的严峻现实,广大比较老练的信徒出于爱主爱教会的热忱,把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在教会各种服侍之中,这为中国教会的恢复与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会发展到今天,若离开广大义工(平信徒)的事工参与的确是不可想象的。有同工估计,中国教会至少有超过50万人数的义工活跃在教会工场上。  相似文献   

19.
岳清华 《天风》2008,(5):35-37
综观中国教会目前状况,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尽管我们服事教会多年,甚至几十年,然而教会身处高速发展变化的社会中,我们这些蒙神选召的工人,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因此需要求主来引导我们如何在新时代中做个好牧人,才能承担上帝所托付的福音使命.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1,(4):F0003-F0003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0年中国就先后经历了西南旱灾、玉树地震、南部水灾、舟曲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通过国内外教会的爱心和主内弟兄姊妹的无私奉献,中国教会同心协力,帮助了大量受灾群众,为上帝的福音做了美好的见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