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熟悉道教的人来说,提到道教文化艺术,自然会想到道教书画、道教音乐、道教医学、道教养生等。多年来,为弘扬道教文化、展示它的魅力,中国道教协会不遗余力地举办各种活动,为社会各界的道教文化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又一个了解道教文化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厚的积累,使中国道教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已经深入人心,许多人对古老的道教越来越不屑一顾。道教主张以"清静无为"教化天下,而现在的人们对于"清静无为"如何能产生教化作用产生了疑惑,这种疑惑不仅普遍出现在一般社会民众和学术界,在道教界人士和道教文化爱好者中也广泛存在。这种疑惑的存在加剧了道教日渐衰微的形势。道教界人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道教文化之旅》大型系列丛书以100所正式开放的道教宫观为对象,每册介绍一个宫观。向社会人群提供优秀的道教文化"产品",有利于提升道教形象、扩大道教影响。为打造道教文化精品,满足信教群众及道教文化爱好者需求,中国道协研究室以道教宫观为研究对象,推出《中国道教文化发现之旅》大型系列丛书,并在近日由华夏出版社出版发行,向社会大众提供了一系列优秀的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4.
友好往来     
正西班牙道教联会一行拜访中国道教协会8月9日下午,西班牙道教联会会长游理宗一行12人拜访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道长会见了客人并与之座谈。西班牙道教联会于2018年4月在西班牙注册成立,有独立的道场平台,拥有100多名道教信徒,另有道教爱好者400-600余人。联会在当地的活动以讲授中华传统道教文化、太极拳养生功法、道医针灸推拿等知识为主。  相似文献   

5.
张阳 《中国宗教》2021,(3):84-85
一、互联网传播对当代道教研究的影响在互联网时代的道教研究中,"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这一概念已经备受学界关注。通过"数字化"将道教文字、图像、声音等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利用网络建设数字人文平台,为道教研究提供上传、下载、检索等方面的功能,为道教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了方便的文本资源。同时,运用音视频的形式,将道教音乐、科仪等活态化影像进行采集,可以更加形象化地保存道教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5月7日,第四届国际道教论坛之"天下有道"英文电视论坛在北京录制完成。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高澄道长,比利时前驻华大使、外交家奈斯,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基金会秘书长彭马田与央视英语频道主持人杨锐共话道家思想在化解生态危机、人心的贪婪和欲望、战争危机等方面的智慧。张高澄道长还特别介绍了道教的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浙江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台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天台山暨浙江区域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5月21日-23日在浙江省天台县举行。80余位中国内地学者和十多位香港、台湾学者,与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法国、比利时、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7个国家的20多位海外学者一起参加了这次中国近年来规模少见的道教研究国际盛会,并围绕浙江区域道教历史、浙江道教与文化、中国道教修炼与经典研究以及其他一些专题发表92篇论文,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21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天台县委书记、天台山文化…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道教发展态势良好,当前困扰道教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道教与民间信仰的错位,道教与封建迷信的纠葛,道教神圣性与世俗化之间的矛盾。对此进行研讨,揭示现状,提出对策,对于促进道教自身健康发展,以及发挥道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台湾中华大道文教基金会、武夷山道文化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1999年武夷山道文化研讨会于8月20日至25日在福建武夷山隆重召开。来自海峡两岸以及日本、比利时等国的道教学者和道教界人士50余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道教金丹派南宗思想文化研究。与会人员主要探讨了南宗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了南宗内丹学的特点,深入辨析了南宗诸祖特别是白玉蟾的生平和思想,并对南宗与北宗、内丹学与现代西方分析心理学进行了比较研究。下面择要述之: 关于南宗的创立过…  相似文献   

10.
橘朴的道教研究有两个特点:社会立场与内在视角。社会立场针对的是精英立场,内在视角针对的是西方视角。橘朴提出了“通俗道教”概念,开辟了日本道教研究的新路径,那就是从民众出发、从本土出发,重新理解道教,运用道教资源改造社会。通俗道教概念具有丰富的启示性,它提示我们宗教问题的本质是群众问题,活用中国本土资源,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修正现代国际关系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咏道诗是以道教活动为基本题材且渗透着道门思想情感的一类诗歌作品,它属于道教文学的范围。自汉末道教问世之际,咏道诗即形成并且逐步发展起来。南宋时期,战争的烽火加重了民族矛盾与社会矛盾。在动荡的社会中,大部分知识分子也和广大人民一样,经历种种苦难。考察一下此?..  相似文献   

12.
论道教音乐种类及其层次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毫无疑问,道教作为我们本民族的宗教,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本民族文化的自身特点,当丝毫不难理解。那么,道教音乐与民族民间音乐不可割断的密切联系,以至道教音乐由此而反映出的民族民间音乐特征,也当是顺理成章,不言而喻的。然而,道教音乐在哪些层面吸收或受到了民间音乐的影响?其吸收方式和吸收动机如何?民间俗乐与宫观仙乐的矛盾是如何以宗教形式统一起来的?在迷惑中,笔者试探着从道教科仪与道乐的关系入手,在理清道乐种类的基础上,分层次对道教音乐的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一、道教音乐的种类按照传统的习惯,道教音乐分为由用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依据对古典文献及考古资料的认真考察研究,确认道教才是接续原始宗教的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宗教。它的成长历史要比此前学术界一般认为的上限时间要久远得多,至少要上溯到东周的春秋时代。道教在其漫长的生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原始道教阶段、民间道教阶段和正统道教阶段。文章扼要系统地阐述了道教这三个阶段的情况,期望对道教源流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日前,新会市政协常委、紫云观管委会主任、住持刘嗣传道长结束了在欧洲为期十天的传道讲学。应德国世界陈式太极拳总会和俄罗斯影壁俱乐部的邀请,刘嗣传道长专程赴欧洲中部的斯洛文尼亚,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道教、太极拳爱好者进行为期十天的传道讲学。德国世界陈式太极拳总会是在欧洲比较有影响力的跨国群众性社团组织,是从事中国功夫,主要是太极拳的教育推广工作。俄罗斯影壁俱乐部是专门推广世界各种武术健身项目的运动俱乐部,俱乐部内大部分会员热衷中国功夫,爱好道教功法。近年来,两个团体每年都在欧洲举办中国道教及太极拳研讨和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5.
顺化与逆化--道教哲学的思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作为宗教 ,有它的宗教哲学 ,道教作为本土宗教 ,它的哲学就有明显的中国气派和特色 ,其影响深远。在道教哲学中 ,“化”是一个重要的范畴 ,它既是道教哲学得以成立的杆杠 ,也是道教思维的基点。“化”包括顺化与逆化两个文面 ,所谓顺化 ,即顺道生人 (物 ) ,属正向思维 ;所谓逆化 ,即逆道成仙 ,属反向思维。顺化与逆化 ,作为矛盾运动存在的两种形式 ,是道教认识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正向和反向两种思维方式 ,它贯穿于道教的教旨、教义和炼丹术之中 ,成为道教哲学特有的思维特征 ,也是道教哲学对中国哲学的重大贡献。“化”的概念与道教的摄用…  相似文献   

16.
5月30日,比利时驻华大使奈斯(Mr.Patrick NIJS)先生以私人身份访问了中国道教协会,并参观了北京白云观。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王哲一、副秘书长孟至岭等会见了客人。奈斯先生对中国道教协会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愉快地回忆了自己与道教结缘的经历。他  相似文献   

17.
服食术是道教养生术的重要类型,它涉及饮食、服药、服气、服符、辟谷等五方面的内容,经历了由一般饮食到辟谷、由服动植药到服金石丹药、由服外气到服内气、由服灵符到服医药符之演进过程。道教服食术演进的主要动因在于道教服食技术目的与技术功效的矛盾运动,道教服食技术继承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促动;社会需求变迁以及科技整体进步对道教服食术也有推进作用。探究道教服食术演进历程及其动因,便于从中理会道教养生术乃至中国古代技术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蕴含的思维方式,这是我国技术认识论研究的重要个案。  相似文献   

18.
<正>陆文荣:携手拓展道教的公益慈善事业道教界应该扬长避短,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公益慈善活动中真正做出自己的贡献。一方面,阐扬道教蕴藉深厚的公益慈善的信仰和教义,真正发挥宗教公益慈善组织的精神优势,同时在理论层面厘清道教公益慈善组织宗教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矛盾;另一方面,发现和培养道教公益慈善事业的专业人才,规范道教公益慈善制度,开发符合道教自身特色的公益慈善产品,在不放松慈善救急的同时,在环境保护、养生事业等方面,做出自己的特色来。为此,我们应当以中华文化主体的精  相似文献   

19.
在道教思想史上,主要由重玄学派提倡的道性论持一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而主要由阴符家发展的盗机论,则持一种弱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双方各自给出了不同的论证方式,既共存于道教思想体系而又互不通约,致使近世道教的生态实践呈现出一定的矛盾:其一,既有大量严格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的戒律,但又有灵活之处;其二,生态保护实践与研究科学技术并重。道教这种看似矛盾的态度,不妨分别摄入胜义谛、世俗谛,即在出世的神圣维度强调人与万物同禀道性;而在入世的世俗维度,则强调人合理支配环境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道教生态:内在的转变——对早期道教戒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用事实证明,道教和生态有着比自然哲学更丰富的内涵。事实上,道教不仅思考自然环境和人在其中的位置,还要用实际行动来实践这些观念。早在公元一世纪,道教就制定了教制、教规(如一百八十戒等),旨在保护环境,确保自然平衡不被破坏。道教除了提倡尊重妇女和小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